宇宙中的力量作文(宇宙的奥秘作文700字左右)

宇宙中的力量作文(宇宙的奥秘作文700字左右)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4-06-01 04:31:46
宇宙中的力量作文(宇宙的奥秘作文700字左右)

宇宙中的力量作文【一】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一名宇航员。我的任务是:寻找地外文明,寻找外星人。我戴着太空帽,穿着太空服,背着生命供应器,瞧,我多神气!

第一天,我走进了宇宙飞船,开始了三天的太空之旅。火箭升空到了三千八百万米的高空。我用红外线望远镜看到了一颗彗星,它竟是地球人期待已久的哈雷彗星!它的光芒很强,像一颗在太阳下闪耀的大钻石!宇宙飞船停在火星地球中继站上补给生活能源。我下了飞船,乘长征ABCN80号火箭去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天狼B星寻找生命。到了天狼星只用了两分三十秒。我一下火箭,呀!!!天狼B星上竟有座座工厂,堆堆煤矿。我与中继站的同事刚走出了几步,只见前面走来了几个身着银色风衣的人迎上来。他们握着手对我们说:“欢迎来到天狼B星工厂”。令我惊讶的是,他竟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我急忙叫英语翻译与他们进行交流。我们一进他们的工厂,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工厂的机器设备是至今地球人无法解释的先进机器!参观完工厂,我们告别了天狼B星工厂厂长,去其他星球考察。

第二天,我去了狮子座星团,在一颗无名星球上降落了。那颗星球与天狼B星有着鲜明对比。天狼星是那么的繁荣昌盛,而这颗星球上则荒无人烟,寂静无声。只有片片沙漠、干土,没有草、木、鸟、兽,没有水,一点生命迹象也没有。就在这时,我突然看到一道风化墙边有一个汽车火花塞似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沙地上到处是许多高科技产物。一研究,原来这里曾经是一个很发达的文明古国。因过度文明而倍遭污染。他们受到了大自然应有的惩罚。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原来的地球到处是青山绿水,森林面积是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而今只有百分之二十了。并且森林面积在以每分钟六公顷的速度减少!我们祖先从钻木取火到现在有一百多万年。那时候人们已经会砍树造房,烧柴。预计一下,按这样的进度(其时现在人们砍树已越砍越多)几万年后,地球上只有不到一百公顷的森林了!我们又到了仙女座星团核心的一颗星球上,星球上有山、水、草、木、虫、鱼,还有许多类似恐龙的生物,也有南北两极、冰山、冰湖。乍一看,有点像三亿万年前的地球呢!

第三天,我来到第三个中继站——土星中继站上补充核能、原子能、中子能,准备去另一个宇宙。飞船径直飞向虫洞,虫洞的入口是幽深、可怕的黑洞。我们用能量转换技术,把黑洞里所有的能量吸光使飞船更有动力。虫洞很深,要三年才能通过,我用黑洞能量吸纳了许多时间,使三年变成了三个小时。三小时后,顺利出了虫洞,我从虫洞的出口——白洞“弹”了出来。哇!这完全与我们的宇宙截然不同!星球像草地里的草一样密,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哪颗星球。正因为这样,所以在两颗星球之间架几座管道就可以去另一个星球旅行了,真有趣!可是,刚过了“草坪”又来到了“荒原”了。每隔几亿万兆年都不会有星球!比起“草坪”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把“草坪”里的.星球转移一些到“荒原”里就好了。三天时间过得真快!我真舍不得这美丽、神秘的宇宙世界啊!可是变的期限已满,我必须服从命令呀!

宇宙的奥秘需要二十一世纪新一代去探索。希望有一天,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会像我一样遨游太空,并发现更多的神奇之处!

宇宙中的力量作文【二】

我是学文科的,高二起没再接触过物理,此后接触的数学都很浅显。可我偏偏爱好看科普作品,也许那种似懂非懂,有些类似于陶渊明的“一知半解”?又或许,那种满眼都是知识点,满足了我“开卷有益”的内心需求?

无论如何,我是第二次拿起《果壳中的宇宙》。浩淼的宇宙有无边界?它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每一个曾在夏夜独自仰望星空的人都会想过这个问题。霍金无疑是现代最有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他的文笔相当好,所以他的知名,从很大意义上来说,并非来自于他的学术成果,而是来源于他的这几本科普著作。吴超英译得也特别好,基本无损原作的魅力。可惜的是,我确实只能看懂其中的比喻。呵呵,看懂比喻也就够了,谁也没要求读者用数学重新验算一遍霍金的结论。他说“泡泡”于“膜”在数学上是等效的就是等效的,他说回到过去的概率接近于零就接近于零。我照单全收。质量让时空弯曲,量子的不确定性原理,宇宙的历史求和,长毛的黑洞,闭合的时间圈环,超弦理论,他把我领到这么多的科学处女地,如导游般,一一指点给我看。顾虑我不懂他的语言,又作了如此多、如此精彩的插图……

对我而言,霍金和哈姆雷特一样,“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宇宙中的力量作文【三】

出生于1942年,而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忌日。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一职位曾由艾萨克·牛顿所任)。他广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称为“轮椅上的爱因斯坦”。他的主要著作是《时间简史》。读过的《果壳中的宇宙》正好是《时间简史》的姐妹篇。

《果壳中的宇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著作,主题是宇宙学,涉及广义相对论、量子论、黑洞、暴胀、时间旅行、弦论、超引力等诸多前沿概念。当然,这些概念我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明白。

这本书先第一章说的是相对论简史,相对论有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在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的工作基础上创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以光速不变原理出发,建立了新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中最简单的例子是在加速度和引力场之间存在1个紧密的关系。待在1个封闭的盒子里,譬如升降机中的某人不能将盒子静止地处于地球引力场中和盒子在自由空间中被火箭加速这2种情形区别开来。广义?相对论的1个非常重要的推论是质量和能量的关系。爱因斯坦关于光速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应该显得相同的假设,意味着没有任何运动的比光还快。当人们应能量加速任何物体,无论是粒子或者空间飞船,实际上发生的是,它的质量增加,使得对她进1步加速更困难。要把1个粒子加速到光速要消耗无限大能量,因而是不可能的,正如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总结的:E=mc^2,质量和能量是等效的。

第二章说的是时间的形态,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大量的实验相符合,它提出时间和空间是非常复杂地相互纠缠在一起。人们不能单独使空间弯曲而不涉及时间。这样,时间就有了形态。19世纪作家查里斯·朗母写到:“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像时间和空间那么使我困惑。然而没有任何东西比时间和空间更少使我烦恼,因为我从不想起它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早本部分时间不去考虑时间和空间,不管他们为何物;但是我们所有人有时极想知道时间是什么,它如何开始,并且把我们知道何方。如果预言和观测相一致,则该理论在这个检验下存活,尽管它永远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人们说能做的一切,是将所发现的描述成时间的1种非常好的数学模型并且说明它能预言什么。

第三部分说的是果壳中的宇宙:宇宙具有多重历史,每1个历史都是由微小的硬果确定的。霍金认为空间的最明显之处是它无限地向外延伸,通过现代仪器,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状和尺度的数以亿万计的星系。尽管宇宙似乎在空间的每一位置上都很相同,它肯定是随时间变化的。霍金的量子宇宙论的意义在于它真正使宇宙论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它是1个自足的理论,即在原则上,单凭科学定律我们便可以将宇宙中的一切都预言出来。而量子引力论正是这些书的大部分的主题。哎,这部分真的很难懂,就少说点了。

第四部分说的是预言未来:黑洞中的信息丧失如何降低我们预言未来的能力。如果信息在黑洞中丧失,情况就并非如此,任何事情都可能已经发生过。预言将来的能力也被削减了。我们能够确定地预言粒子具有相反的自旋,但是如果1个粒子落进黑洞,就不能对余下的粒子作确定的预言,这意味着在黑洞外不能确定预言任何测量,作出确定预言的能力被减低至半。那么关于预言将来的能力呢?现在看来它至少在3个层次上受到限制。第一,是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行为,使得拉普拉斯意义上的决定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在量子力学中状态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使得经典意义上的决定性被减半。第三,不平凡的时空拓扑,使波函数被密度矩阵所取代,就在这里引进了热力学意义上的随机性。

第五章说的是护卫过去:时间旅行可能吗?我觉得不可能,我们中学书上也说不可能,至少来说最近的很多年里都不可能,因为我们还没有把原理完全弄清楚,而且最近的很多年里我们还造不出那种可以快过光速的时间机器,所以嘛,回到过去我们是不用想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所有现代有关时间旅行讨论的基础。爱因斯坦方程描述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如何将空间和时间弯曲和变形,从而使空间和时间变成动力量,有了时空可能弯曲得这么厉害,在乘空间飞船出发之前即已返回的可能性。

读过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对天体物理、对宇宙与生命理解的是这么少,但我们这为学生是没有办法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学好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学习或研究找好基础,这些高深的理论啊什么的就让霍金教授和许多理论物理学家一道,去努力寻求科学的最神圣的精华,然后让我们学去。

宇宙中的力量作文【四】

夜深了,城市静了下来,只有时间飞逝,只有空间变转。

时间和空间相依相存,捉摸不定,在霍金看来他要把时间和空间完美结合。

很喜欢他的那本震惊物理学界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尤其是其中的第五和第六章。章节描绘了未来时间穿梭的蓝图。也许因为星际航行是去往未来的安全而舒适的幻影,所以广受欢迎,我也是一名爱好者,为之着迷。时间为何物,我们能否像古老的赞歌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梦想是否会如一卷而空的东流逝波?

时间和万物都是一样的,都有缝隙。即使是难以想象的四维空间也充满了裂隙、褶皱和空洞,尽管那很小很小。人们能否从中找到时间的捷径?时间旅行一度被认为是科学狂想。因为人们难以想象怎会如神话般任意穿越,似乎有些荒缪,毫无科学依据。霍金即阐述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科学性。

很喜欢霍金说过的一句话,同样这句话也证明了人们不能回到过去: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可能颠倒过来的。客观事物一旦颠倒过来,世界就会陷入混乱。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这同样适用于生活当中,万物必先有因后有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必找一些客观或主观的理由。

虽然回到过去被否定了,但飞去未来却并非不可能。

时间尺度被称为量子泡沫——虫洞存在的地方,连接着两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在太空中建立虫洞。因为循环效应所以虫洞不会长时间的成为时间机器,因为集聚循环的能量会摧毁虫洞,所以我们不会回到过去,否则悖论会成真。

但我依旧对时间旅行充满幻想。

如果我有一架时光机器的话,我想飞去爱因斯坦的日子里,看看他童话般的物理世界。如果我有一架时光机器的话,我想飞向玛丽莲梦露,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在霍金的思维里还有一种理论。时间并不是不变的,时间会在一些地方放缓,太空中每天都会有十亿分之一秒的偏差所以每天都要矫正时间,否则就是这一天也会扰乱整个卫星导航系统,使球上的导航仪出现十公里的偏差。

除了在太空中,还有就是在极其重的东西附近时间也会出现偏差。也许金字塔足够重了吧,但4千万吨的金字塔的效果还是很弱的。时间旅行需要的是比金字塔更重的物质。二万六千光年之外有最重的物质——一个黑洞,它包含了4个太阳的质量。距离它越近引力就会越大,甚至连光都脱离不了它的引力,这儿的时间很慢,这是个自然的时间机器。飞船将进入一个直径5000万公里的轨道。宇航局的人看到的是飞船16分钟1圈,但航天员看到的时间却为8分钟一圈。

也许这种实践太耗时, 也许人们并没有足够长的寿命去等待。霍金在不断思考着另一种旅行方式。

每秒30万公里的光是极限速度,这种速度能将人们带到未来。当1秒绕地7圈时,车内的时间开始变慢,就算车内的人在奔跑,也不会超过光速的,因为自然法则会放慢,这种速度永远不会打破极限速度的。当行驶100年时,车上的乘客只是度过了1星期而已。这种方法也许是人类进入未来世界最好的方法了吧,可人们依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人们只能保证少部分人进入了未来,而剩余的人呢?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未来。这也许是自然法则给予我们的宿命吧!也许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穿越吧!

时间的缝隙太过于渺小,也许真正的的未来是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的吧,也许这才是霍金要要告诉我们的真谛吧!宇宙创造了我们,我们注定要去完美宇宙。时光机器告诉了我们,过去是回不去的,而未来,这看似梦幻的梦也需要我们去创造!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可能颠倒过来的。客观事物一旦颠倒过来,世界就会陷入混乱。这是霍金告诉我最真的真理。同样不要再去后悔过去,因为过去永远过不去了,不要想着穿越到未来,因为未来是靠我们去创造的!

宇宙中的力量作文【五】

聊下近期看的书。本来按计划是睡前看一小时看书,但实际上,不太做得到。看书的时间严重不足,是影响成长的,以后要改正,至少要保证半小时的读书时间。最近看的两本书,一是霍金的《时间简史》,另一本是Douglas Adams的《生命、宇宙及一切》。

先说下《时间简史》。这本没看完,基本不准备再看了。相比《宇宙简史》,这本更晦涩,而且大量的观点是重复的。我本以为,是因为《宇宙简史》是类似霍金演讲的摘录,后来跟一个学霸同学聊,才了解《时间简史》写得也更早,很多的观点并不象《宇宙简史》里那样系统。如果大家要读,建议只读《宇宙简史》。

重点聊聊《生命、宇宙及一切》。这本书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五部曲中的一部,五本中随便找了一本看。但看完这本,另外四本基本不想看了。书讲的是遥远的未来,一些星际之间的战争和生活。作者在八十年代能写出这些东西,说明脑洞还是很开的,但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叙事的风格本身就比较怪异,情节很跳跃,细节的描述也不够充分,跟《三体》相差甚远。感觉作者是磕了药写的,或者在记录一个电影剧本。

怎么找到这本书的,倒更有意思些。《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面有艘飞船叫“黄金之心”,靠无限非概率驱动,可以瞬间跨过任意长的距离,非常牛逼。这飞船怎么了呢,大家都知道马斯克想殖民火星,他所建造的第一艘火星飞船的名字,就叫做“黄金之心”。马斯克是个牛逼的人,如果我一辈子只能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我会留到以殖民火星为使命的Space上市之后再买。虽然,殖民火星并不能改变太阳系的宿命,但人类在速度和能源上的努力终究会是值得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