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手法写人200字作文(对比手法写人物200字)

对比手法写人200字作文(对比手法写人物2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30 12:35:41
对比手法写人200字作文(对比手法写人物200字)

对比手法写人200字作文【一】

举手的瞬间,我战胜了内心的胆怯,也战胜了自己。——题记

“同学们,今年有一个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自愿报名,希望你们踊跃参加”……老师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倒是听说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似乎很有趣呢!那都是考奥数题吧。对呀对呀,肯定都是些没见过的难题,咱们还是不要去参加的好。我周围的同学这样说道。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以来很不稳定,细心些便离满分近在咫尺,不细心……分数可能会苦不堪言。坦白讲,我是有些惧怕的,可是我也很想参加,见识一下不同的数学题型……

正想着,只见班上的张馨举起了手。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向她看去,眼里既羡慕又崇拜——她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数学成绩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她参加数学竞赛很正常,然而成绩平平的我参加或许很离谱,又或许很让人意外。这时,在我们班堪称“学霸”的同学也举起了手,“学神”也报上了名……

同学们,想参加的就鼓起勇气报名,一共有五个名额,贵在参与。被老师这么一说,我的心里“砰砰砰”打起了小鼓,突然有一种想报名一试的冲动。于是,我深呼一口气,想把手举起……

然而,就在即将举手的一刹,我止住了,我的脑子不停地在对自己说:“明智些吧,看看周围举起手的不是“霸”就是“神”你还是不要去了!比起他们你差的还远,再者说,落选可是十分丢人现眼的!”我放下了将要举起的手,放弃了我愚蠢的想法。

不知怎的,我忽然听到一个人在对我说:“举起手吧,机会都是自己争取的,没有谁会为你留机会……”对!我要一试,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为何不去争取?选不上也没关系,贵在参与,你有举起手的勇气已经很不错了!于是,我果断地举起了手……

举起手的瞬间,我仿若听见雷鸣般的掌声——那是我送给自己的掌声,为我的勇气,为我战胜了自己。

对比手法写人200字作文【二】

中外学生在学习状况上有较大差别,这主要表现在学习驱动力、学习目的和学习条件的差异上。总之,国外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强于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看重的是现存的知识,而国外学生看重的是有没有想法和创意。因此,我国应该在教育理念上不断完善和更新,顺应时代潮流,在提高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结合市场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

对比手法写人200字作文【三】

不久前,我们对中外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外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学习驱动力方面的差别

在近五年的汉语教学中,当每个留学生被问到“你为什么来中国学汉语?”时,他们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兴趣”。毋庸置疑,国外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个人兴趣。而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也是两年时间,但都是大班教学(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超过一百人),由学校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带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安排教学,从而被动地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我国许多学生争取高成绩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将来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有的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或推免而本硕连读;有的也仅仅是为了及格;有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也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总之,中外学生在学习上的驱动力差别较大。

2.学习目的的差别

中外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包括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然而,除此共同目的之外,有些中国学生的另一目的是为了父母甚至是教师而读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负某个教师的期望而日日苦读。这就是学习目的中的“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以及我国学生具有的“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2]。

3.学习条件的差别

国外高校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台电脑,无线网络覆盖面广,学习者均可免费使用。图书、电子文献等资源都可以随意使用。国内的高校配套设施相比较国外来说要落后一些,再加上学生众多,因而“僧多肉少”的局面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中外学生的居住环境方面,我国的大学一般都会让留学生单独居住,住宿环境安静舒适;而我国学生人数众多,通常都是统一安排住宿,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把宿舍当作书房来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宿舍自修习惯就变得很困难。

对比手法写人200字作文【四】

[1]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46-47页。

[2]彭鹏:《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价值工程》2010年第5期,第184-185页。

[3]王寿斌:《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美德澳的经验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2期,第106-107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