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识作文800字(数学作文四年级800字)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数学作文四年级8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9 09:26:27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数学作文四年级800字)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一】

希腊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七句神语,这其中之一便是:“人啊,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又有何用呢?在我的世界观中,认识自己便是打开命运大门的钥匙。人人都向往门后的世界,可命运大门只为掌握自己全部之人而开,掌握自己全部就是钥匙上的齿痕。

可你真的拥有钥匙吗?若你回答“yes!”那请允许我问:“你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不止指外貌,而是内心。“至少曾经的我很清楚,对自己是迷茫的。

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不禁发问:“你到底是什么样子?”圆圆的脸,眼睛虽是内双却也并不算小,不高不低的鼻梁。害,我不禁皱眉。你们说,那些算命的究竟是咋通过面相推测人的呢?

风儿吹柳絮落,学校里一位皱眉女孩儿在四处奔波。墙角的喇叭花细听着,“在你眼中我是什么样子的?”那人答道:“你学习总是位列班级最前,长得又好看,性格也蛮开朗的身边不少朋友呐。班里的绿萝却听到:“你啊,可是很靠谱的,但就是偶尔的有事和我们说。”办公室里杯子内的枸杞反驳道明明说的是“你就是太懒。”而校外一向老实的草儿说你们都不对说的是:“你就是个越长越倒倒的调皮小孩儿。”他们不禁争执起来,而我更费解,虽然不甘可只能不了了。

盛夏是我最爱的季节,万物生机勃勃,风儿照常吹着,只是空气中没了柳絮。那是我们在上政治。印象中那天是在讲“不同身份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在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身份,例如我在你们面前我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但在家里我却成了我孩子眼里和蔼的母亲,”政治老师说着,忽然间迷雾好像拨开了些许能够看见光亮了,但又比较模糊。“对于这些不同的身份我们将会有不同的责任,作为老师的我有教育你们保证你们安全的责任,作为一名家长我又有赡养孩子的义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的学习。”话音一落我仿佛便感受到了光,与徐徐微风。

困扰我的事和这课难道不是一样的吗?人在面对不同人会带有不同的情感和态度,这就带来了对同一个人的行为和性格认知的不同。作为我的母亲,我永远是三岁时躲在她温室中长不大的小草;作为我的闺密,我永远是那个如同绿萝般一直在的那个人;作为我的同学,我永远是在努力往上爬的喇叭花;作为我的老师,我永远是她批作业批累了时的枸杞。若把这些综合起来大概便是我真正的自己了吧。

因此,总结来说我想:认识自己便是把各种的自己认清,知道面对不同人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面对不同事的自己将如何处理。如此我们便可以在原有的基本上改进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同时以认识自己的钥匙,打开命运的大门。总之请记住希腊阿波罗神殿的那句:“人啊,认识你自己!”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二】

一、道德生活之本质

唐君毅写作《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时,常念一切精神上的不安,陷于现实自我而不能自拔。根据许多年的思想结果,唐君毅不但“深信形上界之真实自我之存在”,也相信“人根本上是能自觉的”。于是,唐君毅认为道德生活的本质是“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之生活”。这里重点说人的道德生活的自觉性。我们对于我们自己和世界有不同的自觉态度,有了解之态度,便有科学哲学生活;有欣赏表现之态度,便有文学艺术生活;有支配实际之态度,便有道德政治经济生活。然而,道德生活与这些生活有明显的不同。比如道德政治经济生活都是求所有支配的,其中经济生活支配的是物,政治生活支配的是他人,而道德生活支配的是自己,换句话说,道德生活必须是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是自作主宰、自律的生活,而其他文化生活是他律的生活,不是我们完全可以自作主宰的生活。在唐君毅看来,虽然我们可以承认人有纯粹的求自律的生活,我们就有了纯粹的道德生活,这只不过是观念的承认,要真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是极难的,因为我们原始的支配态度是外弛的,如果要在实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那就必须把外驰的态度收回来,回光返照于我们自身。唐君毅深信“道德生活,永远是内在的生活;道德的命令,永远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自己求支配自己,变化自己,改造自己。人必需要在自己真切的求支配自己,变化自己、改造自己时,才能有真正的道德意识之体验。”

首先,既然我们承认了自己支配自己道德生活观念,也知道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那么就要探讨人自觉地支配自己何以可能的问题。唐君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第一,支配自己是比支配世界更伟大的工作。支配世界只是表示我们的意志力能够破除外界的一切阻碍。支配自己表示我们能够主宰这个意志力本身。按照常人的习惯,我们总是向外用力,支配世界。如果我们向内用力,就会看到向内用力的道德生活比外驰支配世界更为可贵。第二,你认识你自己时,要负有绝对的责任。第三,就自觉心本身的“能”来说,是超临于一切性格、习惯及环境之上,因此当下的自我是绝对自由的。第四,心之“能”与“所”本不相离,但“所”毕竟不是“能”,因此人真能注意心的“能”本身,就可自由地恢复其自由。第五,心本身的活动,是可以向任何方向开拓其行程的,可自己决定、选择其命运,因为,一切性格、习惯、心理结构,对于心本身而言,都是没有必然关系的。

由上述可见,道德自由是从心之“能”本身来说的。在唐君毅看来,只在心之“能”本身,才可说有自由,也只有自觉心之“能”本身,才能获得实践道德自由。

其次,仅仅认识了道德生活的本质,知道了入有自由创造的自由,并不能使人创造什么,要想真正开始道德生活的实践,就要走出人生目的在于“求快乐幸福,求某一些情境,求满足,保持某一些生命活动的形式,过更广大丰富的生活,顺生命冲动”的错误观念。唐君毅认为,这些观点之所以是错误的,就在于它们通通不能做我们生活的最高指导原理。比如人生的目的在求快乐幸福,这只是受那些盲目的执着之流的支配,而否认人生有其他目的。唐君毅批判这些人生目的在于,它们都是在人的当下能自觉的心以外求人生目的,总以为人生的目的在于得到什么或合乎什么,都是被盲目的势力支配去找。在唐君毅看来,人生的真正目的在你当下能自觉的心中,换句话说,就是“你应当以为你当下能自觉的心之所自定自主的活动之完成,为人生之目的”。你只要做你所认为该做的,就是人生的目的。这样看来,唐君毅强调的还是人要自觉的活动,在实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不要为外在的势力所支配,而是要完成自律的道德生活。由此可见,唐君毅辨析“人生之目的在行自己应当意识对自己所下命令之说”,主要是承继康德之辨“应”与“要”之精神,与孟子辨义利之精神而来的。

此外,唐君毅又从道德心理与道德行为的共性说明道德生活发展的可能。在唐君毅看来,人之所以能有此当下之自觉的心而成就自身的道德生活,就在于人有共同的道德心理。一切道德行为、道德心理的唯一共同的性质,“即为自己超越现实的自己的限制”。唐君毅分析了诸如坦白、爱真、爱美、向上奋勉、自尊等道德心理,认为这些道德心理都含有道德价值,都是可以从表现超越现实自我的限制处看的。比如,爱真理,“是要超越已有意见之限制,而摄取事理之本质,破除自己原认识之有限范围之行为”。但我们不能说爱真理而求真理者行为的价值在得真理,因为求真理的心理,只在开拓知识范围,只是为了领略一种真理,本身不含道德价值。求真的道德价值在于破除未知真时的暗弊一面,超越原来认识限制的一面。当然,这些道德心理除了自身的超越以外,还预设了自身以外的人或客观的自然存在。但就道德心理之所以成为道德心理而说,只有唯赖自己的超越活动,“唯此自己超越,为构成诸道德心理之本质”。由此可见,道德心理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不是从道德心理行为的效果上看,而是从超越现实自我的限制来看。唐君毅说:“在道德心理中,只有超越自己限制之自觉,是唯一在实际上有,且必须有的。此外,都是实际上不必有,亦不需有的”。因而,此能觉之心是无对待的。此心作为纯粹的能觉,它所谓的“自觉”只是对此“能”本身的自觉,这一自觉的“能”本身,才是与“现实自我”相对的“形上自我”,即中国哲人所谓本心本性。因而,此自己超越自己的限制,实质上是此心之能觉的自我超越,不停滞于旧能,由旧能过渡到新能,而旧能复投映于新能。这样看来,唐君毅主张道德生活行为本身就是目的,使自我不断地从现实陷溺中解放出来。道德自我就是在超越活动中肯定自己。人在道德生活中的现实自我解放,就是“形上自我”的实现。 另外,唐君毅认为,道德生活之所以成为道德生活,在于你有可以不道德的自由。如果要求有一道德生活的保障,那么你的道德生活就被保障的势力所支配,这样的生活就不是道德生活。直正的道德生活永远在实现你当下自己所定的应当命令。如果你要求具备保持道德生活,完成道德的自我,“唯一的方法只是使你摆脱本能冲动之支配,你当自己遵循你自己之命令,去摆脱他们。”只要你真自觉地自己规定自己,体验诸多道德心理,你就可以过上真实的道德生活。当下的你的自觉深度、自由感的深度,决定了你的道德生活和整个人格的伟大与崇高。

最后,唐君毅对道德生活本质的分析,不仅仅限于个人的道德生活实践,还反省到“不伴随文化价值之实现之道德活动,虽对于发此道德活动之个人,为无憾;然对他人及社会道德之促进则有憾”。关于道德活动与文化活动的关系,在唐君毅看来,“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而为其分殊之表现”。唐君毅在《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一书中,分别探讨了家庭、经济、政治、哲学等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同一精神自我超越其自然性向分殊的表现,这也就说明了“道德自我是一,是本,是涵摄一切文化理想的。文化活动是多,是末,是成就文明之现实的。”唐君毅主张道德活动为一种与其他文化相对的特殊文化活动。人们从事道德活动就是为了实现道德价值,虽然在从事文化活动时,没有自觉的实现道德价值,并且各种文化活动的目的并不定在于道德实践,但“一切文化活动皆由我之自我发出,而辐辏于我之自我之内。而我之道德意识则为支配主宰自我,使吾人之自然自我化为常有文化之活动之自我;复使此自我之各文化活动得协调的发展,延续的完成;而建立吾人之道德自我者。”总之,唐君毅认为“真正最高之道德活动,应自觉的为社会之道德之促进,而从事文化活动,以实现文化价值”。

二、心之本体――道德自我之根源

唐君毅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的本质为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超越现实的自我,从而显示出道德自我的尊严。然而,唐君毅进一步思考,这道德自我的根源在哪里?这样,他就开始了对本体论的追寻。一般来说,追求本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客两分的方式,一种是主客合一的方式。单波先生认为,唐君毅“显然采用了主客合一、天人合一的追寻方式,去探寻‘心之本体’,而且是由道德实践而进入的。”

首先,唐君毅对心之本体的追寻,是从思考“什么是世界?我们当前的现实世界是否真实?”这个哲学上老问题开始的。他经过反省发现这个现实世界“是虚幻、是妄、是梦境”。最显著的理由在于它呈现于时间。时间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流转,是无常的。唐君毅反复思考,还是觉得“一切存在者必须消灭,时间之流水,如在送一切万物向消灭的路上走。一切的花,一切的光,一切的爱,一切人生的事业,一切我们所喜欢之事物,均必化为空无”。由此可见,唐君毅对现实世界空无的无奈,让他多次想逃脱这样的感受,可是越觉得它逼迫他,所以发出了“此现实世界是根本无情的”哀叹。进而,唐君毅看到现实世界永远是一自其所生的过程。人生每一活动所有的价值与意义都是唯一无二的,所以其消灭与过去,都是一可悲的事,这样的无可奈何再一次让唐君毅感受到“现实的世界,是一残酷而可悲的宇宙”。

其次,唐君毅并没有落人佛家的空幻之中,他反省到对现实世界的虚幻、残忍不仁及不完满有一种不满,他要超越现实世界,向上追求真实的根源。唐君毅说:“我现在相信了’在我思想之向前向下望着现实世界之生灭与虚幻时,在我们思想之上面,必有一恒常真实的'根源与之对照”。而此根源,不能在我自己之外,“当即我内部之自己”,“此内部之自己,我想,即是我心之本体”。唐君毅明白了之所以对现实世界不满,就在于我内部的自己,原是恒常真实的,但与所见现实相矛盾。由此可见,唐君毅先是怀疑现实世界的不仁,转而对于此怀疑心灵的肯定。此过程颇似西方哲学家笛卡尔论证“我思故我在”的过程。然而,两者的思想过程还是有区别的。笛卡尔所肯定的心灵,是一理智的心灵,而唐君毅所肯定的心灵,是一道德的心灵。笛卡尔由于我思所以证明“我”在,但唐君毅由于我不忍见世界的不仁与虚幻,以证明有要求仁与真实的“我”、“心”在,可谓是“我感故我在”。

再者,既然肯定此道德的心灵,那如何证成我之心体的恒常、真实、善与完满的?唐君毅认为“我的心体之超临于时空之上”,因为心体虽然不可见,但心之用即思想可以说。思想可以思考整个的时间空间,这样思想的“能”跨越其上而超临其上。在时空之上,本身必不生灭,生灭只是时空中事物的性质。思想在生灭,只是在我回头看时,思想的表现而已,所以不是思想之“能”的消灭。这样,心体就超越时空,是恒常和真实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回头看现实世界的生灭变化,因为我不满残忍不仁的现实世界,我善善恶恶,那么这个念头的根源的心之本体,决定是至善的。并且,唐君毅发现一切道德心理都源自我们能超越现实自我,这说明超越现实自我的“心之本体”是至善的。这里的超越现实自我就是道德自我。同时他深信心之本体是完满的,因为它跨越无穷的时空之上,涵盖时空中的事物,必然是完满无缺的。

其四,唐君毅认为“我的心之本体,即他人之心之本体。”因为我的心之本体是至善的,通过道德心理而命令现实的我,超越现实的我而视人如己,这就表明现实的人与我有共同的心之本体。进一步说,他人的心之本全由我所置定,就可证明他人的心之本体不外于我的心之本体。从现实世界看,我始终与平等相对,所以不会陷于唯我论。我与他人在现实世界中,认识活动也是互相交摄,就在超越的心之本体处相合。唐君毅认为此意即同于刘蕺山所谓“身在天地万物之中,非有我所得而私”及“心在天地万物之外,非一膜所得而囿”。

最后,唐君毅进一步认为,“人我共同之心之本体,即现实世界之本体”。因为心之本体涵盖了现实世界。在这里,唐君毅从能觉且队类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超越性来论证心之本体的涵盖性。唐君毅印证了陈白沙所说的“人只争个觉,才一觉便我大而物小,物有尽而我无穷”。纯粹能觉是我本来就有的,只要我一觉,他便在。因此唐君毅最终认识到“我心之本体确确实实是现实世界的主宰,我即是神的化身”。 三、精神上升之道

唐君毅对心本体的追寻,采取了把形上本体与形下世界先分开再合的路子,得出现实世界的物质和身体都是心之本体的表现的结论,不过这样就容易引起人_种形上与形下、心灵与身体物质对峙的情调。所以唐君毅在探讳心之本体表现于文化生活各方面时,改为了把形上与形下,心灵与身体合一的路子,并指出“形下之身体与物质世界,即所以表现形上之心灵,形上之心灵实遍在于人之各种活动中”。也就是说,这是从人生来谈道德自我之建立。在这里,唐君毅提出了“精神实在”的概念代替“心之本体”,表示心之本体与现实世界是合为一体的。诚如单波先生所分析的,“他由人生的当下活动谈道德自我之建立,透视表现于这些活动中的形上心灵,不仅贯穿了道德实践的意味,而且把本体论引向与人相关的世界、人的生活世界,这就为他以后把道德自我推扩为生命存在打下了基础。”虽然唐君毅到晚年,他所建构的“心通九境”哲学系统,是把“道德自我”扩展到“生命存在”,但“最终仍归趋于超越的、理想的道德价值,守住了他的这一中心观念,并使之系统化、体系化”。

首先,唐君毅从“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来论证人的一切活动是精神的。在唐君毅看来,从外面看,人是现实的物质界存在,人就是他的身体。身体存在于空间并与外物相对而存在,未来是否会存在无法保障,因为它只在时间中随物变化流转,所以是有限,不自由的。从内面看,人当下就是精神界的存在,是超时空的精神存在,这样的经验主体、活动主体,是永远在活动中求进展,并继续不断的要求新经验开辟,不是有限,有自由。通过这内外两方面的对比,唐君毅认为“人在根本上是精神、是自由、是无限,而非物质、非不自由”,因为从外面看人是物质,仍然是精神在看。我看我自己和他人的身体都是物质,这说明身体只是我与他人精神认识的极限与边沿,“所以从根本上看,人之身体亦是为精神所渗贯,而含精神性”。这样,人的身体成为人之精神与他人精神交通的媒介。在唐君毅看来,真正的人我精神交通,不仅身体是媒介,连我们身体所关联的一切外物都成为人我精神交通的媒介,这样看来,整个物质世界都是人我精神交通的媒介了。因此,从整个宇宙看,人的宇宙是一群精神实在,通过身体动作,互相照见彼此共同之形上的精神实在之存在,从而形成了“精神之交光相网”。

其次,唐君毅认为,只要人人反省,都知道人在根本上是精神的。精神的目的在于超越现实的限制,成为自由的精神,体现形上的实在。因此,唐君毅说:“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说是精神活动。”由此唐君毅分析了“求个人生存的活动”、“男女活动”、“求名求权之活动”等十二种活动。唐君毅认为,由这此活动所代表的人类一切活动,都是精神活动,都是精神实在的表现。这些活动虽然从“量”上看人人各不同,但就“性”而言,都是人人具有的。他们之间的不同,只是高低次序的不同,只是精神表现的纯粹程度及表现方式的不同。由此可见,“一切人类之活动,都是属于同一的精神实在,只是同一的精神实在表现其自身之体段,一切人类之活动,在本质上是互相贯通、互相促进、互相改变的。”

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分析,唐君毅认为人性根本上是性善的。因为,求真、求美、自尊等都是人类公认的善之活动。即使是个体求生存或男女之欲,也都是间接实现精神活动。因此唐君毅说:“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人之不断发展其善才可能。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了解人类之崇高与尊严,而后对人类有虔敬之情。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我们对于人类之前途之光明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相信人能不断的实践其性中所具之善,而使现实宇宙改善,使现实宇宙日趋于完满可贵。”

再者,如果我们深信人都是求向善、求精神上升的,怎么这个世界有恶呢?唐君毅顺着孟子及宋明儒家的理路说:“罪恶自人心之一念陷溺而来。一念陷溺于饮食之美味,使人继续求美味,成为贪食的饕餮者。一念陷溺于男女之欲,使人成为贪色之淫的荡者。”人世间的罪恶可以善为工具,在于一念之陷溺。人精神的本质是无限的,但如果这一念陷溺于现实的对象而求其无限,便成为人类无尽贪欲的泉源。由此可见,唐君毅之所以把罪恶归因于一念之陷溺,就在于他深信精神的表现是善的,“恶只是源于人之精神之一种变态”。然而,我们这里就要反思,如果人精神是向善的,怎么又会因一念而陷溺于现实对象呢?对此问题,唐君毅认为,人精神上的沉堕,仍是求其上升,人犯罪仍是实践善。因为犯罪的人,在他最内在的自我要实践善,又不知道如何实践善,所以不得不经过精神下堕的过程,走向一条间接的路,即“人的精神之会陷溺沉堕于现实世界而犯罪,即是为的实现:“改悔罪恶、否定罪恶之善”。选择这条间接的路,回到正路上来,必须感受巨大的苦痛,才能够真正回头。既然恶之源,在于一念之陷溺,那么一念自觉之反观就是求精神超升最直接的方法。唐君毅说:“当相信当下一念,即可转移我们之一切罪恶。因为我们说一念陷溺,即通于一切罪恶;反面即是说,只要我们一念不陷溺,即通于一切之善。”

最后,由上面分析可见,唐君毅旨在说明“人之精神根本是要求上升,以致他之犯罪,我们都说是出于精神上升之要求”,这就是一条精神上升之道。但这条道不能离开现实的物质身体世界,换句话说,人的精神必须表现在物体身体世界。精神实在所要求的,就是表现在现实世界,其表现于现实世界,就可以成其精神实在。因此,“精神实在即现实世界之本体,现实世界即精神实在之表现或妙用。”这样,我们就不会视现实世界的一切活动为卑下,在我们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赋以神圣崇高的意义与价值了。并且,在现实中,由于人的身体结构气质和环境不同,各人就会有不同的精神上升之路。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自觉保持不陷于现实对象,最终都会走向共同的最高理想人格即圣。

综上所述,唐君毅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之本质为自己自觉地支配自己,超越现实自我,进而从怀疑现实世界的虚幻出发,追溯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发现道德自我的根源是心之本体。他探寻心之本体的理路就是“在道德实践中一念自反自觉,肯定道德自我,体会心之本体的形上性。心之本体的无限性是在对有限现实世界的超越破除中显示出来的,因此,超越性的形上自我必返回现实中,表现于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一切对象置于‘应该意识’之下,使一切生活道德化,使人的世界变成形上的‘精神实在’”。唐君毅把心之本体置于人之内,视本体为主体,开辟了一条“人生之路”。只要我们每个人有求人格上升的真实态度,互相欣赏人格之美,以助各人实现至善,使各种人的人格以其心量互相贯通涵摄,就是一条统一的精神实在的至真至美至善之实现的道路。我们从完成我的人格之念出发,也要求完成他人的人格,从事应有的文化政教的活动,帮助完成其人格,就会实现理想的人格世界。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三】

连我自己都知道,爸妈最受不了的就是我的`野蛮任性,每次批评我时,我还闹闹小脾气。这不,习惯成自然,那天,我又开始了:

记得那是爸爸忙的不可开交,我却执意要爸爸带我出去玩,买东西。可爸爸活不同意:“下次有时间去吧,现在爸爸走不开。”说完,爸爸又低头干自己的事了。“老爸,去吧,这次是难得的机会啊!走吧走吧。”可爸爸不达理我,这会儿,我可急了一肚子气。也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看家里气氛不对,问了问爸爸,知道实情后,拿起鞭子就……哎,那次真让我刻骨铭心啊!那一条条的红肿的伤痕还夹着一条丝。妈妈的对我的这次教训,让我的野蛮任性收敛了许多,直到今天。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四】

昨日,我在一张小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成功的秘密,影响别人的情绪使之对君有利的诀窍,有试必灵。人人身上都有一种生命流,唯有该教授知道如何应对。收10块钱学费,包教包会。由此可说,事业失败皆因未花10块钱。报上刊出这条广告不会不起作用。可以相信,这位教授成功的秘诀,出售磁性感应力的教授必定能找到主顾。

我思索这件事时,忽然想到这位教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高明啊。除去胡诌什么生命流,他还做了些什么?如果他能给人们一点信心,这已经是不小的成绩了。这点信心,足以使他的主顾们战胜他们平时看得过于严重的那些小困难。胆怯是巨大的障碍,往往还是唯一的障碍。

但是,我看得更远。我看到,尽管他自己不一定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教会主顾们咋样集中注意力、咋样思索、咋样井井有条的处理事情。各种所谓的释放磁力的功法,无不要求发功者用力想象某人或某事。我假定:这位教授训练他的主顾,使他们逐渐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他就凭借这件事情赚钱,也当之无愧。这是因为,首先人们通过这个办法转移思想,不再老是想着自己,想着过去、失败、疲劳和胃病,于是他们摆脱了这一压力在他们精神上的、与世俱增的重负。多少人把一辈子的时间白白用在怨天尤人上啊(可悲)!其次,通过这个办法,人们得以认真思考他们要求得到的东西,当前的形势和需要与之打交道的人。他们可以清晰地区分各种情况,不再像做梦一样仅有模糊的印象。如果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后,便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没有什么奇怪。此外,他们还可能碰上有利的偶然因素,这也被算做教授的功劳。至于不利的偶然因素,谁也不会提起。我们每个人普遍认为,自己有不少敌人,其实不然。人们没有那么大的常性,通常是我们自己在培养别人对我们的敌意时比维持别人的友情更用心。

你以为这个人跟你作对,而他本人可能已经早已忘记了嫌隙,但你却还在那里耿耿于怀呢。你对他板着个脸,这等于忘记了他重结旧怨。所以,一个人的敌人主要是他自己。由于他的错误判断、无谓的恐惧和他对自己说的泄气话,他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只是对一个人说:你的命运取决于你自己。仅这个劝告就值10块钱,何况还奉送什么生命流呢。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时代在德尔裴的阿波罗神庙有一个女预言家,她在那里出售有关各种事情的劝告。不过,阿波罗神比这位生命流商人教授更诚实一些,他把他的秘密写在神庙的门栏上。若有人有意询问命运,想知道自己将来是否得到外力的帮助,还是受到阻力时,他在进门以前可以读到这一意味深长、对大家都适用的神谕:认识你自己。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五】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信息爆炸,日新月异。千禧年后的一代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教育资源,学习强国,在我们的教育上花的本钱越来越多。可是,当你的个人能力越来越强,外界的赞美铺天盖地地袭来,对自我的认可也越来越多时,你是否已经走入误区,是否意识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优秀也正变得越来越难?

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大多数人,称赞鲍叔,都在说他“珍惜朋友情谊”“有容人雅量”“举贤不避亲仇”,但是我认为他最珍贵之处,是他有一个很清晰的自我认知。

古希腊时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可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认识我们自己呢?

因为,清晰的自我认知会让你清楚自己的在集体中的定位,从而化集体的利益。就像管仲临终时拒绝齐桓公将相位传给鲍叔牙,说鲍叔牙为人板正,做清官可以担宰相之位不可,能力低者不屑一顾,犯错者记忆终生,上不讨好君心,下不迎合民意,“非为宰相之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于是管仲为相多年,助齐桓公成就大业,孔子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而集体利益的化最终会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化。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写下: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大陆。在一个集体中,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就像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整个人类联系在一起一样,我们的个人价值往往需要通过集体来实现。因为,社会的形成不是肉体的叠加排列,而是精神灵魂的碰撞交流。脱离了群体而讨论自我实质是一种形而上的自我,社会价值是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我们自古以来从“达则兼济天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社会认可的价值往往不在于个人本身,而在于他创造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固然值得追求,但社会价值的创造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身处世、获得认同的基础,只追求自我价值的生命终会在时间长河中化为齑粉。

今人形容我们这些零零后,大多不会再用诸如“无知”“幼稚”这些词语了,大家喜欢上一种新的描述,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词是由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可是,倘若鲍叔牙就是这么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齐桓公还能成就霸业吗?答案是否定的。

鲍叔牙通过举荐管仲提升了他的个人价值。今人大多都在赞美他容人的雅量和举贤不避亲仇的大气,往往忽视了他的大智慧。今人为什么会知道鲍叔牙?因为管仲干出了一番事业,有司马迁给他作传,人们欣赏这位手段厉害的政治家,钦佩这位名相时,才知道管鲍之交。鲍叔牙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和封地,他的美名千古流传,他可能在政治谋划上不够聪慧灵活,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大智慧,在成就了管仲的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

在我们这一代中,有管仲气质的人有很多,但是,你是否愿意暂时放下自己,在路边去为“管仲”们鼓掌呢?鲍叔牙的存在之于历史长河不过如蜉蝣朝生暮,而生命的延续却是薪火相传绵延不息的,将他的价值寄于社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所以,我们都得重新审视一下自我。在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优秀之后,提升自己和重新定位自己。对我们自身的威胁,不是缺陷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缺陷的认识的不足,掩耳盗铃通往不了更远的道路。哪怕我们做不了牡丹,我们做一株苔花,在扎根的日子里默默沉淀,用全部的力气去绽放,盛日不到处,清风恰自来。

认清你自己,接受你自己,成就你自己。尘埃之微,可补益山海;萤烛末光,也可增辉月光。哪怕你此刻站在平凡的某个角落,都能慢慢造就伟大。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六】

一湾宁静的爱琴海,孕育着一颗雅典文明的遗珠,在那个智慧交织碰撞的时代,苏格拉底,用他那震撼天地的气魄疾呼“认识你自己”,便定下这千古的命题。

“认识你自己”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包含着这个宇宙最深奥的智慧,也揭示了人类最难跨越的一道坎。一双看遍万千山水的眼睛却无法看见自己的睫毛,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却无法扳动他自己,一面照了无数人的镜子却无法照见自己。由此可见,认识自己绝非易事。

认识你自己仿若是一颗指路的启明星,它能帮助你走出思想的迷雾,现实的深渊,赢得一片开阔光景。前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曾是一名非常努力的钢琴学徒,当她在一次聚会上偶然听到十岁孩子弹奏的曲子,她发现自己努力练二三年也无法像十岁的孩子那么灵活自如。她猛然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并不在钢琴,于是她转而投入于政治,并很快的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赖斯正是因为认识了自己,才真正的走出人生的瓶颈,拥抱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然而,相比之下,那些在迷惘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甚至丧身于自身之惑的人,历史上也不占少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被围之夜唱出的凄凉之音,引得古今多少人与之同泣,然而这个英勇将军怎知他是丧身于无法认清自己。大好江山就这们的慢慢倾向了一个“小无赖”刘邦。乃至乌江自刎时高呼的“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不免为之酸楚,后人王安石的评价“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遗憾,难免总会令后人反思。项羽,这个自负的将军,终是湮灭在历史的车辙中。

认识你自己,如同一面历史的铜镜,鉴证着世代人的沉福陶潜认识了自己,踏一叶《归去来兮》扁舟回归了自己的山水田园之梦。草间弥生认识了自己,坚持自己“荒诞”的圆点风格,开创了新世纪新一轮的时尚风潮。皮娜·鲍什认识了自己,孤异的舞着她心灵的舞蹈,为世人带来一场场震撼心灵的舞蹈盛宴。认识了你自己,才能真正拥有了一份安宁的力量,让心灵沉淀下粗糙,让灵魂洗去铅尘,升华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红花有其娇妍之美,绿叶有其苍翠之美。小溪有其清明之美,大海有其广博之美,正是这千姿万态的美丽才共同构成这大千世界的奇妙无穷,人也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只有认识认清自己,才能真正发挥自己之所长,才能做出于人生于社会于国实有意义的硕果。

学会认识自己,顺着自己的心意听凭自然的感化,走一段鸟语花香的自我探寻之旅吧!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七】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就是一个不爱作业,喜欢玩耍,不太大方的女孩。但,你也许还有许多特点,有些可能一生都不为所知;有的,一直默默伴着你成长。

你,一般都不会开口向同学借东西,这是你的特点。但那一次……

那是一个怎样的天气,忘记了;当时心情如何,忘记了——唯一记忆清晰的,是那次的磨砺,你发现你的确成长了许多。

那是一次消防演练,早上没通知要演练,第二节课未下时警报铃响了——看着惊恐的同学们,你心中一慌张,以为真有情况,不知哪来的勇气,也不顾别的了,直接找旁边的同学借湿纸巾:“借我一张吧!”她快速抽出一张递给我,我赶紧捂住嘴、弓着腰、往外逃。大家都急着往外跑……

后来知道是虚惊一场,大家松了一口气。你因为在危难时激发出的向人开口借东西的潜能,很开心。原来,你可以的。

不仅这次,还有许多次差不多的经历,你明白了——只有不断磨砺,也才能真正激励自己、表达自己、认识自己。

在静得能听见钟声的教室里,你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你,认识你自己吗?

数学认识作文800字【八】

在我的印象中,“圈子”一词在当代社会中应该属于高频词,因为绝大多数人醒后和睡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看“朋友圈”。

其实很多人或因为共同的爱好,或因为共同的理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在我看来,这也应属于“圈子”之列。

时代在发展,发达的互联网把关注着同类信息的人更加便捷地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圈子”应运而生,而这些“圈子”也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人格。

在我看来,这种因关注同类信息而形成的圈子对我们的人格塑造其实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圈子”给了我们更加纯粹的研讨环境,给我们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当我们喜爱一件事物时,我们便会被同类的信息所环绕,从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像维特根斯坦喜爱思考与哲学,考上剑桥大学后,便经常与老师罗素、摩尔等人进行研讨。而长时间处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辩证与思考的“圈子”之后,维特根斯坦便更加坚定了成为一个哲学家的信念,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圈子”带给他的思想启迪也支撑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促使着他写成了《逻辑哲学论》。

我很喜欢《爱乐之城》这部电影,影片中女演员米娅和钢琴师塞巴斯汀有着相似的落魄经历和共同的理想追求,同声相应的诉求,让他们共同被音乐所包围,引导着他们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红楼梦》中的“桃花社”,还是近代的戊戌六君子,一个“圈子”可以濡染我们的性情,涵泳我们的志趣,可以推动着我们迈向自己热爱的世界。

但,“圈子”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的“圈子”一旦踏入,有可能就是万丈深渊。战国时代的淳于髡曾经给我们留下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劝告。有人说,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如此,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能接受暗示的动物。”还记得那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吗?说不定他也可成为司马光那样的名相,但由于他的“圈子”里只有像他父亲那样目光短浅的人,所以他的故事只能被王安石拿来做了一个反面教材。就比如有人幻想一夜暴富,而这种虚幻的追求让他们误入了传销的“圈子”,而环绕着和传销同类的信息,他们便失去了自行判断的能力。又比如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不小心跌进“丧文化”的圈子,于是整日只会顾影自怜,在圈子中寻求自我安慰。

朋友,你“圈子”决定了你的人生,所以作为新时代后浪的我们,又怎样才能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大环境中塑造更好的自己呢?

其实傅玄早就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判断自己所喜爱事物的属性。倘若是价值观正确、对社会有用的,那接近这个圈子就会把我们塑造成优秀的人格。倘若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只是一时兴起而未经大脑思考,贸然地进入这个“圈子”便会走向不归路。

这里我们倒可以化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来提醒各位朋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选择要加入的属于自己的“圈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