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以我与中国传统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以我与中国传统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5-04 11:54:15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以我与中国传统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一】

静静地看着那把古木色的吉他靠在书柜旁边,那一根根透明的琴弦将我与这琴系在了一起。

我学这吉他已经快两年了。回忆起学这门艺术的种种往事,仿佛还是在昨天一般。件件往事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我与吉他的缘起。

我原来六年级时曾上过奥数补习班,在那个班上,我交到了一个很的朋友,她很有才华,自己写了一首歌词,套用了网上的一首曲调,哼起来朗朗上口,我很是佩服她的才华和智慧。那一天,她对我说,我们一起去学乐器吧,她希望以后可以将写的歌弹唱出来。我当时却有些犹豫了,我从未想过学一门乐器,只时小时候偶尔弹一弹电子琴。正在我纠结之时,她又说了,楼下有家琴行,等会儿下课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下了这节奥数课后,我被她拖到了琴行门口,门口的墙壁上挂着一些乐器:长笛,葫芦丝,古筝等,但我却一眼看中了一把挂在墙角的吉他,那把吉他是多么美丽!从上至下看,这把琴的上半部分(用左手按住的部分)呈笔直的流线,古木色包裹着的琴杆,而下半部分的型态又和上半部分相分,下半部分呈胖胖的接近球的形态,而吉他的中心里面则是空的,这样一连串的美妙琴音就会发出来了。而透明色的琴弦紧紧绷着,坚韧而又不服输似的,手指向上一钩,发出一颗清晰的音后,立刻又像蹦极似的,从空中坠落,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不论是这一把吉他,或是任何其他一把吉他,都是那么的匀称、美丽,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那么美丽的,夺目的光芒!

在看完了些乐器后,我很坚定地告诉了那个朋友,我选择了吉他,而她也觉得吉他的声音美妙动听,我们就这么定了下来——就选择吉他啦!

我回去和妈妈商量后,妈妈很支持我学,只要我能够坚持就行,而我的那个朋友周珂宇的妈妈也答应了她,我们就一起约好了找老师,买吉他等等,直到现在我还觉得这一切如梦般梦幻。

我现在依然在坚持学吉他,我也很惊讶,为什么在那么多的乐器中选了那把位置偏僻的吉他呢?然后又当机立断地买下了它并开始学习呢?也许这一切,都要从缘开始……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二】

琴棋书画,在小学一、二年级,大家都没有压力时,这几乎成为了每一位同学的特长。大家都有自己的想要学习的一门爱好。或文学或艺术,或舞蹈或唱歌,然而我自己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于是自己也在为自己除课本外的爱好做打算。

说是学音乐,对一个没有半点音乐细胞的人来说,是从不敢多想的。学舞蹈,对一个男孩子怎么“像话”。若说学习书法,那种需要静静地花很多时间才有成效的事情,我自认为没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排除这排除那,惟有那在一张白纸能变成五彩缤纷的图画的绘画让我着迷。

那时,是一个周末,母亲带着我去画院看看。我记得那地方市井环境并不好,都是灰沉沉一片,并不像脑海中想像的一般,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进入画院,墙面全是各种颜色杂乱无章地汇在一起,用我的眼睛欣赏,这样一点儿都不美观。

初进教学的房间,墙上粘贴都是同学们的习作画。接待的老师说这是每堂课画得比较好的画才能展现在上面。可我却觉得有些画并不是很漂亮的,最后才知道,进步很快的同学的画,虽然不能算是最漂亮的,但老师也会粘贴到墙上,算是鼓励吧。

老师上课了,但因时间的流逝,早把这节课具体讲什么給忘记了。但我当时还记得,老师画出来的样版比起同学的作品好看极了。若把画比作一块石头,那么老师之作就是女娲补天之石,而同学们的就如一块再平常不过的“石头”了。

当初我记得老师为什么能一笔画得很直很直,这让我很费解,因为我还从未看到过有其他的人能做到。我感到老师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修炼很久的绝顶高手。

课后,我对这用笔在纸上描绘的艺术,慢慢开始感兴趣了,而老师也成了我心中当时在绘画技艺最高超的人。后来跟随着那位老师的学习,她的绘画技术越加令我佩服。那老师当初给我们展出了他以前学生最好的作品,也成为我那时的目标,那一笔一画,充满着立体的美,充满着优美的颜色。

人生的第一次虽多,但这次学绘画在我心中的地位,任风吹雨打也没法完全除去的。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三】

京剧——中国的国粹,享誉世界的经典艺术。京剧是北京的一种象征,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歌颂,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

记得小学四年级,我省为了迎接从南非来的一批特殊,让我与京剧曾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第一次接触京剧,由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好长一段关于京剧的经典及传奇故事。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中国戏剧大师——梅兰芳,知道了他为了京剧苦苦练习,不怕挨饿受冻,一心只想着圆戏剧梦。

我们接演的是《京剧脸谱》,其中有张飞、曹操、关公等那些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角色。在戏中,剧组年龄最小的我饰演的角色是“李铁梅”。我被选上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我的头发很长。为此,老师还特意给我科普了一下:在京剧《扎红头绳》选段中,就是由李铁梅父亲为她买的一根用来扎头发的红头绳开始的。

在以后的排练中,越来越多的因为技术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暴露出我的问题,使我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是后来想想,能从年级里近600人中脱颖而出参加国际交流演出,是多么光荣的事啊!更重要的是京剧是国粹,我可不能为国“抹黑”啊!

于是,在排练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为校添彩,为国争光的信念为之奋斗。通过一次次演技成熟的蜕变,经过一次次枯燥的重复彩排,这一天终于到来……

晚上的演出,要求中午到场。吃完午饭,就开始了紧张的化妆工作和现场布置。由于京剧对于面部脸谱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剧组专门买来高级油彩。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经历无数坎坷,比如:我的头发在编的过程中打结了,小花旦在戴尖针头饰的时候扎到了肉了,油彩流到眼睛里了……

不过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的封闭式训练,我们剧组及此次演出得到了南非团队的高度赞赏!

也是通过这次特别的经历,使我对京剧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真是因为这次与京剧的一面之缘,让我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京剧是一种潜藏在中国精髓的艺术,值得让人热爱、回味。感谢这次我与京剧的一面之缘,虽然之后我没有再过多的接触它,但是正是这次经历,让京剧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终生难忘……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四】

小时候,我喜欢在墙上画画。左边画一个电插座,右边再画上一个小插头。上边再画一个喷气式客机,下边还要画上一个小轿车。于是,妈妈送我去幼儿园学画画。

现在想来,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上了那么多画画课,可记忆中只隐隐约约浮现出这么一点点。

那节课,好像是女老师教我们画太阳的,画公共无人售票汽车以及更复杂一些的小轿车。

以前,我画的太阳是圆的,那节课,我学会了画尖的太阳。开始,幼儿园女老师用白板笔在白板的左上角画了一个角,就像在直角上标上一个钝角的符号,在钝角符号外边又画上几根线,中间画上一个笑脸,然后加上几根皱纹和一些饰品,就这样,尖的太阳就画完了。

在尖的太阳照耀之下,有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在等红灯。老师让我们把她的得意之作再复制一张。我不记得我复制出来的大作是个什么样子。反正还是和那些喜欢赞叹自己得意之作的女生还是有差距的。

放学了,经过"长途奔波",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以致用"。我恨不得把墙壁一块块的割下来,使劲削使劲削我的那只铅笔,直到把铅芯削没。然后我用刚刚从女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在我家那雪白雪白的墙壁上画出一道道无法擦去的画痕。

也是从按个时候起,我还学会了画方形的小轿车,方形的公共汽车,虽然老师教我们画的是圆的。

上了小学以后,美术课和这堂课有着八九不离十的相似点。小学老师还用过一张不知道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画的画,让我们在课堂上复制。与那堂课的区别是小学的那张画是彩色的,除此之外的不同点是,幼儿园女老师是现场画的。

后来,我再也没上过课外的画画班了,也没在墙上画过画了,因为墙上已经被我画满了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五】

我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玩游戏,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要数看书。

我爱看书,在我家是众人皆知的。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他说的很对,人想要进步就得读书。妈妈说我是一个大书迷,的确,我连吃早餐、上厕所都要见缝插针地看上几页才肯罢休。

有一次,我正捧着《阿笨猫全传》看得起劲,奶奶却偏要我去热牛奶。我只好“恩恩啊啊”地回应着,随手拿起一盒牛奶,连吸管也没拆,直接塞进了微波炉,接着我便坐在沙发上继续看书。过了好一会儿,也没听见一点动静,我纳闷了:会不会是微波炉坏了呀?如果真是那样可就……想到这儿,我急忙冲过去,一看,啊!原来开关还没打开呢!我真是哭笑不得,只好重新热了一遍。

还有一次,妈妈要洗澡,非让我去拿瓶沐浴露。我正看到书中最精彩的片段,动也不肯动,哪会肯去拿东西呢?所以,我只是装模作样地回答几声。过了五六分钟,妈妈见我还没去拿,就说:“儿子呀,你还不去?”我听出了话里的意思,知道再不去,妈妈就要生气了。我无可奈何地打开柜子,顺手拿了一瓶就扔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卫生间里传出妈妈怒气冲冲的声音:“陈志超,你看看你拿的是什么呀?我叫你拿的是沐浴露!”我走进去一看,才发现我拿的竟然是洗发露!我就是这么一个爱看书的男孩,阅读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还 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真是一举两得!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六】

悬挂于玄关的丹青画,由柔美墨色淡淡渲染。曾与人生伴随于一时,与那流动着的丹青。

孩提时代,坐在小竹椅上呆楞楞地望着。手轻轻地抚上那早已干涸却又展现出无尽生命的墨笔丹青。或许称不上美,没有西洋画那五彩繁杂的颜料,一层一层漆得密不通风的色彩,但它给予人一时的记忆却几乎是印入心房的。像一条凿好的印记的溪流,注入水里面便流淌着澎湃的生命力。

“想接触这单纯的艺术,若能学会便是极佳的!”小小的我奔去询问母亲,母亲轻柔地答道:“这是丹青画。一种神韵的艺术作品。”

于是,小小的我深深地将“丹青”二字记入心里。这两个字仿佛在我心中占了极大的分量,如一件珍宝一般铭记着这二个字眼。

而在真正地接触,并与之见面还是在一个星期之后。

只依稀记得母亲带着我转了一班又一班的车,才到达了一处极为偏远的地方。母亲带着我,一步一步走着,我好奇地四处打量着。

对,竹子!在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竹子,青翠欲滴,笔直地挺立着。古老的石墙有一种年代悠久的感觉,两旁爬满了湿漉漉的青苔,与小道边倔强生长着的小草互相照映着。

与母亲上了楼,只见一位妇人正用心地教导着,黛色的两壁挂满了作品,拥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较为生涩,有的则富贵辉煌。虽只有淡墨、浓墨、朱色、青色几种简单的色彩,却能在寥寥几笔之中十分准确地写意出印象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

母亲与那妇人在一旁攀谈着,忽然那妇人点点头,向我走来,她笑着对我说:“你想学水墨画吗?”我迫不及待地点点头。于是那妇人递给我一支沾满墨水的饱满墨笔,“画吧,你想画什么便画什么。”

接过笔,在一旁的一张白暂的纸上涂鸦着,不一会儿,一幅作品便完成(尽管那时的我也十分疑惑我在画什么)那个妇人接过画纸便笑了,她指着一幅作品对我说:“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竹子”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

“对,丹青画最重要的便是神韵,若是太满,墨色太浓,都会令画面板。所以丹青画讲究灵活,只用数笔便将一物描绘出来。这,便是丹青。”妇人微笑地讲着。

她拿起另一支毛笔在我涂鸦的那一团充满稚气的一物轻点几笔,一个新的图案便诞生了。那是一只体型庞大的鲫鱼,在一团不知方向的淡黑中勾了一笔浓墨,两条胡须,短笔勾勒便能画出一方新物,令我感到十分惊异。

……

在那件短暂的启萌中,丹青画便伴随我大约一年的光阴。心中有墨志,或许这便是丹青给予我的最大益处。

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的作文【七】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不可不读。正如歌得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也是一盏灯,带我们走向知识的海洋。

有一天晚上,我该睡觉了,可我还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书。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只好拿着书进了卧室。我反锁住房门,自言自语地说:“你不让我看,我偷着看。”可是,那本书实在太幽默了,我的笑声被妈妈听见了。妈妈发现我的房间灯亮着,悄悄地用钥匙打开我反锁的房门,进来后大声说:“你在干什么?”当时我看得太入迷了,头也没转就说:“我正看书看得入迷呢,没什么事先出去吧,别妨碍我!”说完这句话我就感觉不对,是妈妈呀。我迅速扭过头看着妈妈。妈妈大声说:“上床睡觉!”我只好乖乖地睡觉。但我还是恋恋不舍想看那本书。一想,我还有手电筒呢,它可以帮助我。OK,就用它了。我小心翼翼地下床,拿了手电筒,开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着看着,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早上起来时,手电筒还亮着,书却掉在了地上。谢天谢地,没让妈妈发现。

让我们读书吧!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