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假期的作文(再见我的假期作文)

告别假期的作文(再见我的假期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7 22:35:28
告别假期的作文(再见我的假期作文)

告别假期的作文【一】

母校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童年里第二个温馨的家园,也是我的梦想开始的地方。即将离开母校了,我的心情是多么难舍难分啊!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忘不了,这六年在我们那琅琅的读书声中过去;忘不了,这六年我们在教室里专注地听课;忘不了,课间我们嬉戏玩耍时的欢声笑语……在这里,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感恩他人;在这里,我们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在这里,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此时此刻,我怎么舍得离开哺育了我六年的母校呢?

再见了,敬爱的老师!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您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为了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您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了,难受的很。那时,我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不能及时赶回来。老师,是您扶着我,走走停停到了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您忙前忙后,楼上楼下地跑,还不时关心地问我渴不渴。参天大树忘不了根须,滚滚江河忘不了源头,我又怎能忘记最最敬爱的老师呢?

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玩耍了六年。这六年间,我们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自豪过……毕业了,也许我们从此就各奔东西了,将来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不过我想:即使将来我会遗忘一些知识,但我绝不会忘记自己的小学同学!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小学生涯就要一去不复返了!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再见了,敬爱的老师们!再见了,最最可爱的母校!我一定会用最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的!

告别假期的作文【二】

转眼间,升学考试即将到来,我也即将告别母校。朝朝暮暮,花开花谢,在不经意间,我度过将近六年的小学生涯。回想起过去这几年的小学生活,每一个瞬间,每一种感动,每一次流泪——一股不舍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母校的各个角落都回荡着我的欢声笑语,但面对即将来临的告别,我无能为力,无法阻止,除了无奈,又剩下什么呢?我只能好好珍惜眼下的日子,好好珍惜与同学们相处的有限时光。

不经意间回想起一幕往事,尴尬万分。

那是发生在四年级的时候。那次我做完课间操回教室,发现新买的钢笔不见了,心就慌了。全班差不多都去做操,只有我同桌脚受伤了在教室里,我马上怀疑他,二话不说劈头就问:“我的钢笔是不是你偷的?”我的声音有点大,弄得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们俩的身上。他被我吼得有点尴尬,马上反驳道:“不是我!”见他不认账,我怒火中烧,丝毫不留情面地嚷道:“不是你会是谁?全班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去做操……”“不是我就不是我!”他也因为生气脸涨得通红,而我也不留给他解释的机会。从那以后我俩再没说过一句话。后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他转学了。

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不已,其实钢笔在我放学的时候就找到了,只是当时拉不下面子向他道歉罢了。即将告别母校了,这个遗憾恐怕是补不上了,真想和他说声对不起啊!

在这个即将毕业,告别母校的季节,想起往事种种,希望随着告别六年级,告别母校,我能逐渐成熟,逐渐告别当年那个幼稚,冲动的我。

告别假期的作文【三】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然而,小学的6年生涯已经结束。我们既高兴,又难过。

在我们走得那天,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同学录,让同学们填。我们伤心的样子让老师看见了,老师对我们说:不要伤心,我们又不是不见了,你们只是去另一个学校去学习而已。我们心里更难过了,老师的眼圈已经泛红,显然是不我们舍不得,毕竟已经教了6年的学生,哪能不伤心呢?唉~~~~~~~~~~心里一阵刺疼后,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学校,当我们在看到我们教室前面的那棵大树、前面的乒乓球台时,那些曾经的美好的回忆一个一个浮现在脑海中。

6年了,大树也又增长了6圈年轮,昔日里,在校园内嬉戏玩耍的我们已经该离开了这所让我们茁壮成长、伴我们走过6年时光的母校。我们心里是多么的伤心啊。母校啊,你已经陪伴了我们6年了,我们的生命中已经有了你的足迹,希望你还能陪伴更多的人度过难为的小学时光。我们到门前拍了合照后,走出了学校的大门。我们此刻的心中犹如刀割。

母校,虽然,我们离开了,但我们心中永远会有你的。你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我们会铭记在心中的。

告别假期的作文【四】

《漫长的告别》是我在网易蜗牛读书app上随意翻到的一本书,我有段时间对书不感兴趣了。在看《漫长的告别》之前,我看得是《枪炮、病菌与钢铁》,老实说这本书让我昏昏欲睡,在极强的忍耐力下我总算是翻完了这本书。

网易蜗牛读书的.机制很有意思,每天可以免费读一个小时,读满一个小时就可以得到一个蜗牛壳,通常十几到二十几个蜗牛壳可以买下一本书。

网易蜗牛读书算得上是读书app里的一股清流,它竟然可以做到对网络小说不屑一顾,完全没有网络小说这一版块,即使以比较高的标准来看,网易蜗牛读书里面图书的质量也是非常高的,这点让我觉得很满意,我爱网易蜗牛读书。

但我并不是用网易蜗牛看完的《漫长的告别》,这父母的爱本书并不短,我用的是微信读书,微信读书总是在送无限读书卡。

我不喜欢在读一本书之前或者看一部电影之前就对其了解太多,我更偏爱意外的惊喜。我在读《漫长的告别》之前对这本书和其作者雷蒙德·钱德勒都知之甚少,大约十几分钟之后,我就知道自己该认真对待这本小说了。它不是我前些天读的《七个房间》那种故事会水平的读物,也不是我很久前读的东野圭吾的那种类型小说。

《漫长的告别》是部严肃小说,是文学,文学性和故事性俱佳的典范之作。

严肃小说和通俗小说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严肃小说作家通常而言更关心的是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深度、叙述的可能性,他们不太会去在意读者的感受,读者通常会觉得晦涩、迷惑,不爽快。严肃小说就是值得严肃对待的小说。

关于本书的译本,我读的是姚向辉译本,读完后通过百度,对比了下宋碧云、卢肖慧和宋佥版,我觉得姚向辉版本是最好译本,通过他的翻译,最大程度体现了中文的那种韵律美。姚向辉的中文水平蛮高的,最好的中文是翻译家创造的。

引用三句书里的话:

1、我是个有执照的私家调查员,已经做了一阵子。我独来独往,没结过婚,人近中年,不富有。我进过不止一次拘留所,我不接离婚案。我喜欢喝酒、女人、象棋和另外几样东西。警察不怎么喜欢我,但有几个我还算合得来。

2、她没有爱上我,我知道,她也知道。她不是因为我哭。她只是到了该洒几滴眼泪的时候。

3、你有一个朋友要告别。

告别假期的作文【五】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教室!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我昔日的好朋友!

在这个哺育我六年的母校,我想对您说:“谢谢您!”您为了我们全校的学生呕心沥,您不求得到什么回报,但我却要衷心的说一句话:谢谢您,再见了!我知道,这不只是一句话这么简单,这句话蕴含了我无限的感情,千言万语只酝酿成一句话:再见了!母校!时光飞逝,我将要毕业了!我昔日的好朋友将要和我分开,我敬爱的老师也将要和我分开!我知道分开是免不了的事,在我学校生活中,这只是我的第一次分离。

在我的记忆中,母校像温柔的母亲一样。无论我范了什么错误,您都不会怪我,即使我考试没考好,您也不会怪我,反倒鼓励我下次在努力,一定能考好!母校不仅是我无微不至到母亲!还是我亲切的导师!每当我有难题时,我会问一问我的老师,老师会很有耐心的给我讲题。学校母亲!在我为某件事迷惘时!

您为我指路,像我前进的照明灯一样。六年了!我将要离开您了!我在这里真诚的说一声: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无微不至的母亲!再见了!我亲切的导师!

告别假期的作文【六】

“说一声再见,就是去一点点。”人生由许多“你好”和“再见”串起。所有的“你好”一定对应着一声“再见”,直到和这个世界说“再见”。这是一本哀伤的小说。

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侦探,彼此性情各异,只有一点相同:都是虚构的。因为真实的世界不存在如此有魅力的侦探(们)。我知道的侦探手指头数得出来:工藤新一,金田一,福尔摩斯,大侦探波洛,马普尔小姐,再就是这部《漫长的告别》中的菲利普.马洛。许多人应当都熟悉前面几位侦探,但对马洛很陌生。不奇怪,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雷蒙德·钱德勒,他在中国谈不上著名。我从这本书才得知这个作家。和其它侦探小说相比,本书侧重的不是逻辑推理,而是人物,命运,和故事——至少我的感受如此。

本书在国际上闻名遐迩,曾获爱伦坡奖(此奖项在世界推理小说界享有极高声誉)——而且受村上春树推崇(以及艾略特、加缪、钱钟书等多位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阅读此书多达十余次:“每当我的写作没有灵感而停滞不前时,就会翻这本书。”进一步说明《漫长的告别》不仅仅是一本侦探小说,更是一本重要的文学作品。我把本书当作严肃小说阅读,希望从中学到一点写作技巧。

一个作家曾这样评价《漫长的告别》:每一页都有闪电。雷蒙德·钱德勒擅长描写和比喻,短短一两句话勾画出生动鲜活的情景,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让读者“看见”,“听见”,“闻见”,享受到文字的美妙,不时地会心一笑。精妙绝伦的句子几乎每一页都能看到。如此高超的表达技巧只有少数顶尖作家才具备。另一本让我体验到“每一页都有闪电”的书是钱钟书的《围城》——而钱钟书是钱德勒的粉,他们都姓“钱”。

侦探马洛的形象与其他侦探的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硬汉”二字——马洛是一个硬汉。他身上具有美国文化中的拓荒精神,粗旷,豁达,西部牛仔的勇敢和正直;他对朋友义薄云天,对顾客忠诚尽职;“好管闲事”,“怜香惜玉”体现了他浪漫的一面。他幽默乐观,不畏强敌,蔑视凶狠狂妄的人,遭受打击毫不气馁。此外,还能映衬“硬汉”形象的是他手中的卷烟,总是一支接着一支,几乎永远不会停。马洛身上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最有感染力的是,他是一个有有肉的人,会挨打,会受伤,会郁闷,伤心,痛苦,悔恨。这是其它侦探不具备的。我们成为不了福尔摩斯,但是从马洛身上,或许可以看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

我读的这个版本译者是东北人,文中多处出现东北俚语,我需要查百度才能知道它的含义。翻译难以做到完美,译作总体瑕不掩瑜,感觉良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