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故事的作文(关于孝道的作文1500字)

关于孝道的故事的作文(关于孝道的作文15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2 16:52:48
关于孝道的故事的作文(关于孝道的作文1500字)

关于孝道的故事的作文【一】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乳之义”。而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

以前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熟《弟子规》。到了开学,《弟子规》背熟是背熟了,里面每一句话的意思和意境却一窍不通。现在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背熟《弟子规》,还要懂得《弟子规》里每一句的意思,还要多看看《弟子规》里的故事。《弟子规》里关于孝的故事也有很多如:郯子取鹿乳、黄香扇枕温衾、蔡顺采椹感化强盗、闵损芦衣顺母、汉文帝侍母、杜环代人养母等。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伤心时,哭泣时,难过时,忧郁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感恩父母,哪怕时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

一天晚上,妈妈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在沙发上,对我们说:“把自己的衣服叠了拿去自己房间。”说完便去忙自己的了。弟弟虽然不怎么愿意叠衣服,但还是去做了。看着这里,我的眼睛一亮,说:“等等,衣服都给我叠吧。”说完,我将衣服先分类了,再叠。看着那些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时,我就想起每次妈妈洗衣服前的场景。妈妈很细心。在洗衣服前会把所有要洗的衣服检查一遍,当找到哪里脏的时候她会在那挤一点用洗洁精,再用手把它搓干净了,才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洗。有空时,妈妈会亲自洗衣服,不用洗衣机。不怎么爱干净的我却总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却不知背后母亲的心!这让我十分惭愧。睡觉前,妈妈说,明天有空整理自己房间和大厅,至于她房间谁想帮她打扫就谁负责。说了这话,我想:这个忙我帮了。

父爱如山,母爱深似海。让我们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激、感恩,让父母多一丝微笑,少一份忧愁;让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快乐。

关于孝道的故事的作文【二】

我们中国人都讲究孝顺,大家一直认为孝顺是传统的美德,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国家的优良传统。有这么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绝对不可以把他当朋友去处。

我的父母都是孝顺的人,我爷爷老年后一直居住在我家,直到有一天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客气的说,我们几个兄弟姊妹也很孝顺父母。姐姐条件好一些,在经济上对老人关照的多一些。我和哥哥没事的时候也总往父母家去,今天买点水果,后天买点糕点。

实际上,老人倒不一定是盼望子女去买什么东西。老人高兴的是子女的生活都很好,最盼望的是和子女聊聊,说几句话。能隔三差五的看见子女,就是老人最大的开心。

父亲离岗好几年了,可是因为写公文很有名气,就有一些机构总找父亲,于是父亲离岗后仍然很忙。

老了的父母自己居住,两个人生活了一辈子,给我的印象似乎是争吵了一辈子,老了的时候更为严重。对于父母这样的情况,我们几个子女都清楚,劝是根本不起作用的。为了这,父亲有好几回偷偷的坐车,回到乡下老家去。而这时的母亲,就总是很孤单。中午,有时候她就得自己一个人在家吃饭。而每当一个人在家吃饭的时候,母亲就是简单的吃一口。

在很平常的一个中午,爱人有事了,我也不想去和朋友、同事吃饭,就在一个小饭店炒了个菜。到了母亲家,母亲正在吃饭,看到我去,很开心。可是我看到,母亲正在用咸菜就着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顿午餐,让我的心里酸酸的、涩涩的。我在心里问自己:你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么?你是一个懂事的儿子么?悄悄的平复了自己翻腾的心,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对母亲开心的说:“妈,我回来了。”母亲高兴的说:“自己在家,也不愿意吃,寻思对付一口得了。”我把买来的菜默默的递给了母亲。

就是从那个中午开始,我和父亲说,如果出门,一定要告诉我一声,让我知道他出门了。父亲每次出门,也真的都告诉我。每到母亲一人在家的时候,中午还没到下班,我都会提前打一个电话,在电话里说:“妈,今天中午我回去吃饭。”母亲总是开心的说:“回来什么也不用买,家里有菜。”这时候的母亲总会做几个菜,等着我回去。有时候我就回去,同时也不忘了买点菜,可是更多的时候我回不去,便估计母亲做好菜的时候,再打一个电话过去,告诉母亲:“妈,我临时有点事,回不去了,你一个人吃吧!”但是我清楚,我的这种不得不用的带有孝心的欺骗,会让母亲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最起码,我放心了,每当这时,母亲不会自己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对付了。而到了晚上,还有我女儿呢!她一去,母亲更是不能对付了。

我就是用这样的小细节,去默默的孝顺着母亲,我觉得这种方式,应该是必要的。大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也都懂得,可是有时候一些细节上的小事,似乎也同样不可少。

关于孝道的故事的作文【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关于孝道的故事的作文【四】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中,从道义上来说,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学会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才能在当今和谐社会中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源于自己的父母,是他们哺育着我们成长,是他们来成为我们生活之路上的护航者。然而,其实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背上了孝敬父母的这个责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孝敬父母。从古至今,人们都应该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子路借米救父母”,“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孔融让梨”这些故事都可以充分的证明了,孝敬父母在中国的传统的美德中占据首要位置,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是他们给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然而少年的时光充满着无限快乐,但是也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其中也包含了父母的多少酸甜苦辣。父母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日夜操劳,任劳任怨。每当看到父母的黑发中增添的银丝,发亮的额头前留下岁月划过的痕迹,就会有一种力量在不断鞭策着我,让我们去认真的学习,用自己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这也是一种行孝之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现在还很年轻,有很多事情都还不能顺理成章的去完成,但是我们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我们每个人以后都将会成为孩子的父母,然而我们孝敬父母的方式也不只是你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在父母停下来休息时你递上的那一杯凉茶,在他们辛勤劳动流下汗水时递上的那一块毛巾,在你学会第一次做饭时端上餐桌上的那一顿晚餐。父母喜欢的东西,子女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他们准备,父母不喜欢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道不远人,父母面前能尽孝,才符合道义。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孝敬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如果我们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就相当于一枝花插在花瓶中,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原有的根。养育之恩须图报,望子成龙梦成真,孝顺家风世世传,绵延不绝代代兴。道也,非远人者,孝也,尊父母之所敬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