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家规作文(以家规为话题作文600字)

寻找身边的家规作文(以家规为话题作文6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5-31 01:37:19
寻找身边的家规作文(以家规为话题作文600字)

寻找身边的家规作文【一】

我们班是一个大宇宙,里面有38颗小星星,其中最温暖的一颗星就是“邓星”——邓鑫。

邓鑫是我们班男生中个子最高的一个,他身体健壮,声音洪亮,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庞和一双细长的亮晶晶的眼睛。邓鑫是我们班最热心的,班级有什么事情,他都挺身而出,每天中午抬饭盒,几乎成了他的专职工作。

那天,我们正在专心地写作业,忽然,我听到左前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刚开始我还没在意,以为是谁在闹着玩,后来听见有人说,屠翔宇吐了。我刚放下笔,邓鑫就已经冲过去了。班里的同学们也都围了上去,越围越多,围成了一个“包围圈”。我正在努力向那边看,却看到邓鑫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墙角去拿扫帚和簸箕,拿完之后冲进了“包围圈”。不一会儿,他就托着盛满了屠翔宇呕吐物的簸箕冲向了垃圾桶,呕吐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我都感觉要吐出来了,但是邓鑫同学只是皱着眉头很着急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嫌弃。他倒完之后,又跑回去扫,还帮着屠翔宇收拾,直到把呕吐物全部收拾干净为止。我看着邓鑫同学来来回回匆忙的样子,心里感觉很温暖,也很感动:真是我们的好同学啊,他的品格,就像他的名字里那三个“金”一样闪闪发光!

其实我们班38颗星,有很多星也是同样温暖的,但“邓星”是最温暖的一颗。我也要向他学习,让我这颗星也变得更温暖。

寻找身边的家规作文【二】

姐姐,每当我轻轻念起这个词时,温暖的记忆便把我环绕;“姐姐”,我轻轻呼唤,眼前闪现你的笑靥,耳畔回响你的豪言……

“姐姐……”时隔数年,再度念起,记忆的潮水汹涌澎湃,淹没了流年中小小的我。

姐姐,你比我大三年。在祖辈那“老大穿新,老二穿旧,老三穿金。”的观念中,作为老二的我,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冷待。每当妈妈厉声质问时,奶奶就会念叨道:“你再生一个儿子,我就给他穿金!”的确,在奶奶眼里,她的两个儿子让黄家断了香火。在多次争议无效后,妈妈带着我离开了婆家,义无反顾地会到了娘家。那时,我还很小。从此,一条桥,两个村,姐姐,你我成了两路人。

姐姐,你比我大三年。长大后,虽然上学了,但依旧是两路人。你初中,我小学,我初中,你高中。诚然,一年到头,唯有新年这样的日子里,你我方会想见。好陌生,我第一次回到了村里人口中的那个家,爷爷奶奶的冷淡,大伯大妈对我的没空搭理,让我对那产生了厌恶,以至于恐惧。这时,你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喂,你就是我妹妹吗?”你爽朗地笑着问我,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女孩,和男孩一样的短发,和男孩一样的性格,和男孩一样的胆量。“嗯。”我却生生地点了点头。从此,我的生命中有了一个男孩一样的姐姐。

你可以为了我的一句“好漂亮的蝴蝶呀!”,穿到田野里,不惜划破奶奶为你新买的衣服为我逮住那只蝴蝶,即使我只是看了它一眼便放生了。我自幼身体孱弱,虽称不上体弱多病,却也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少食多餐,因此,不会做菜的你为我亲自下厨摊了一个鸡蛋,即使被飞溅的油滴烫了满手的泡。我性子文静,不爱笑,你性子豪爽,超爱笑,你为我讲述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我偶尔一笑,你便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大呼小叫,即使吵醒了午休的奶奶遭到一顿臭骂。

姐姐,你若是太阳,我必是月亮,你把你的光芒返照给我,温暖了我也改变了我。我不再平白受了委屈一个人默默忍受,我学习了你的敢作敢当,但不是我做的谁也别想推到我头上。我变“野”了,敢和一群男生据理力争,即使最后难免不引出一场难解的纠纷。但你得知后仍大赞:“做得对,这才想我妹妹,咱就要巾帼不让须眉。”

姐姐,你用你独有的方式温暖了我,改变了我的,我不再是越来,我也是一个小太阳,散发出足以温暖自己的光芒。姐姐,这一切都归功于你,若没有你,便不会有如今的我。 姐姐,你是我生命中的太阳,而我是一个小太阳,你的光芒依旧温暖着我,而我,也会竭尽全力温暖自己。对你为我做的点点滴滴,我无可回报,只希望你能接受我最真挚的谢语:“姐姐,谢谢你,你是给予我生命中温暖的人……”

寻找身边的家规作文【三】

一位女作家说过,“很多人喜欢用放大镜放大悲伤,却吝啬地在显微镜下挑剔自己的幸福。”

我曾经就是那个用放大镜放大悲伤的人。 那时候,我的身体被多种慢性病纠缠:腰痛,腹痛,尿痛,胸闷,头晕,低烧,四肢无力,全身刺痛,每天折磨着我。后来我住进医院治病,无论在哪家医院的哪个病房,我都是脸色最阴郁,表情最凝重的那一个。当然,治疗效果也是最差的。不管是比我病情重还是病情轻的病友,在治疗之余都会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一下。只有我总是面对着墙呆呆的躺着,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疾病,以及曾经失去亲人的悲痛,一直感叹着命运的不公,不是唉声叹气就是默默的流泪。有时候甚至会嚎啕大哭或者歇斯底里的乱发脾气。在我看来,我的世界变得暗无天日,除了病痛和焦虑,没有一丝一毫的快乐和希望。我夜不能寐、痛不欲生,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记得那时,面对整日郁郁寡欢、悲观厌世的我,两个妹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姐姐,只要你能高兴起来,让我们干什么都行。” 年老体弱的老妈也因为担心我而经常失眠,可还是写了信捎到医院安慰我。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苦口婆心地劝导让我渐渐地意识到,我的悲观焦虑不但给自己套上了无法自拔的痛苦枷锁,也给爱我的家人带来了无法言喻的困扰和伤害。

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奉劝人们珍惜身边小快乐的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我依然感觉如获珍宝,小心翼翼的把它剪下来贴在了床头上。从此,我按文章中写的那样,开始尝试着寻找生活中的小快乐。每天临睡前,我就回想今天的经历,从中挖掘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细小快乐:比如老妈的感冒痊愈了;儿子考了好成绩;妹妹送给我一瓶心仪的香水;老公给我买了养生的书籍;从报刊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喜欢的文章;吃了一个香蕉没有拉肚子等等。甚至我还会想:现在冬天家里有暖气了,怕冷的我再也不用像小时候那样穿着毛衣、毛袜子睡觉了;还有全自动的洗衣机帮着全家人洗衣服,再也不用像妈妈年轻时那样用搓板吭哧吭哧的搓洗了。虽然这些小快乐在程度上无法与病痛抗衡,但是我会尽可能的找到多些、更多些,让他们在数量上占到优势。这让我慢慢的相信:生活中的快乐还是比痛苦多一点的。

以前,我总是喜欢写一些辞藻“华丽”,格调“哀怨”的散文或诗。现在,我开始记录那些生活中的点滴快乐,那些生活气息浓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家人、朋友的幽默话语和有趣的生活小片段,都被我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段子,有很多发表在了报刊上。那些小段子能博家人和朋友的一笑,也能让自己翻看时重温当时的快乐。看来,我不但学会了寻找生活中的小快乐,还学会了让快乐加倍的办法,让细小的快乐衍生出更多的快乐。

虽然现在那些慢性病的病痛还时时伴随着我,可是我不再用放大镜放大自己悲伤,而是拿起“放大镜”寻找身边的小快乐。汇聚那些点滴的小快乐,让它们集合成潺潺小溪,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让我的世界里又有了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让我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幸福美好。

寻找身边的家规作文【四】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寻找身边的家规作文【五】

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而我们家的家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孝。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这个家规是我们一辈一辈老祖宗传下来的,还记得我奶奶跟我说过孝字的写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说文》讲“孝”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礼节。也可以视为子承老,儿子背老父母,这是象形,更是直观的孝行。

虽然奶奶之后又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孝的故事,但我依旧懵懵懂懂,直到有一天,我收看了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的颁奖典礼。有黄凤、吴林香、邵帅等共10位少年获得了“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的称号”。他们个个都令人感动,不仅仅是让人感动,还令人心酸,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心酸!在观看中我曾数次为他们感动,甚至有几次还流下了泪水。

这些“最美孝心少年”,背后各有各的特殊背景,有幼年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去世的,有父母生病的,等等。而且有的甚至还有奶奶、外婆等长辈需要他们照顾的。可他们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他们的付出,甚至超出了大人们所承受的最高范围。

看了这些,我很感动,随即也就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他们的毅力那么大,扛起了重担,而其他人却不行。后来,我明白了,那就是奶奶说的“孝”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