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追念古代圣贤作文高中)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追念古代圣贤作文高中)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8-24 01:05:38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追念古代圣贤作文高中)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一】

汨罗江是一条名闻遐迩的圣水,先后收留中国史上两位走投无路的诗人:一位在下游,以水为坟,年年端午,竞渡的万千龙舟还在打捞他的魂魄;一位在上游,堆土为墓,少人拜谒,与凄清的墓地长年相伴的,多是春风秋雨夕阳晨雾。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秋冬之际,杜甫从长沙出发,准备顺湘江而下洞庭,转道襄阳回归河南故里。然而,他其时年近花甲,早已病体支离,舟入朔风凛冽的洞庭,更是多症并发而一病不起。病重的他只得转道前往昌江县城,去投亲靠友。但在距县城仅十里的小田村附近的江上,世星即告陨落,他年幼的儿子宗武只得将父亲草草葬于小田村天井湖,也就是我们今日见到的平江杜墓。

在一个秋冬交割之日,我去拜谒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中的坟茔。车出平江县城,颠颠簸簸,往南行二十余里,终于看到光绪十年重修的“杜公祠”。三张大门关闭已久,大约平日也少人问津,我们是不速之客,杜甫也早已长眠不起,蓬门今日当然也不会再为君而开,我们只得从旁侧围墙已经坍塌拆毁的缺口进去。

祠堂后面的小山丘上,有一栋建于多年前的房舍,门楣石匾上嵌刻有“铁瓶诗社”四字。管理墓园的老人领我们走到诗社下侧围墙的一扇小门边,打开那把资历不浅犹有古风的铜锁,小门吱呀一声推开,在一座小小的山包之上,在几株青松翠柏的守护之中,猝不及防,近在咫尺,杜甫墓怆然轰然巍然,撞伤撞痛也撞亮了我的眼睛!

墓坐北朝南,青石墓碑正中镌文为“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这就是我们的千秋诗圣最后的安息之所了。秋风吹来,墓草萧瑟。墓前的香炉小小,炉中残留三四根燃尽的香头,也不知是何方来客对他的祭奠。

杜墓至今萧条冷落,杜甫当然也无意于使自己最后的栖息之地,和遍布湘中与国中的宾馆酒楼夜总会娱乐城一争热闹与繁华,然而,一个民族假如热衷于形而下的物质追求与享受,而对于前贤往哲缺乏应有的敬意,总不免令人感到悲哀。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二】

中国最古老的宫廷音乐雅乐在孔庙回旋,匏、土、木、革、石、金、丝、竹等乐器抑扬顿挫,每发一音,皆有所凭。

祭祀大典依序启扉、瘗毛、迎神、进馔、上香、行三献礼、正献官饮福受胙、撤馔、送神、焚烧祝文与丝帛、阖扉、撤班等。场面肃穆庄严,令人叹为观止。

祭祀过程中,乐生分别演奏“宁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佾生伴着乐曲翩翩起舞。大龙小学佾舞队的庄汶浈老师透露,8行8列64名佾生表演的“八佾舞”,依据明朝《頖宫礼乐疏》的文舞图谱完整呈现,用来祭拜帝王,有文舞、武舞及文武合一舞3种。目前演出的佾生中,女生多于男生。而乐生中的男女比例大致持平。

祭祀大典后,庭中人头攒动,进入民众青睐的分赠“智慧糕”环节,喻分享孔子加持的福慧。中新社记者看到,民众早早就排起长队,其中不乏父母抱着咿呀学语的孩童。今日恰逢周末,有不少学生结伴来参观祭祀大典。来自新竹的中学生李少羽从正献官手中领到糕后,深鞠一躬称,“谢谢孔子爷爷”。

为纪念孔子为人类作出的特别贡献,每年孔子诞辰日之际,世界各地孔庙均举办祭祀活动,祭拜者络绎不绝。就像专修汉语言文学的`虞乐怡观礼后所发的感概,“期盼儒学能深植于每个华夏子孙心中,成为重要的精神项目”。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三】

琦君文学馆坐落于三溪中学之内,这仍保留着潘宅旧时风貌、留下琦君儿时太多美好回忆的旧居,承载起一代散文大师一怀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充满花香细雨的文字,也让后人可寻一代散文大师的文脉。

琦君文学馆设在潘宅旧居的二楼,共分一间正厅、两间作品陈列室、一间生平室和一间名家评论室,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书信及作品等展品,再现了琦君一生及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泽雅镇庙后村,在瞿溪度过了童年生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2006年病逝于台北,享年90岁。琦君是“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继冰心、萧红等之后又一位极为重要的女散文家,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琦君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等50余种。先后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创作奖章、台湾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台湾儿童读物金鼎奖、台湾文艺奖,有14篇散文作为范文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本。琦君的`《翡翠的心》、《琦君散文集文选》、《琦君散文》等曾由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在全国发行。2001年中篇小说《橘子红了》,由大陆导演李少红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播出后轰动海峡两岸。不少作品曾被译成美、日、朝鲜文,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在国家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琦君的很多散文作品,凭儿时记忆,描写了许多故乡事、故乡人,其中不仅包含着浓郁的瓯越文化内涵,也渗透着深切的乡愁。就是这份乡愁和同根同源的文化牵动了台湾同胞思乡的心,激发了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爱国情。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四】

掀开泛黄的书卷,溯流而上,驶进历史的长河,我找寻先贤的遗迹。

——题记

易水寒

不知何时,易水边已经涌满了燕国百姓,太子丹紧紧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燕国的未来全在你手上了。他默默无语,只是轻轻点头,他眼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不禁吟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动人诗句,吟罢,他消失在瑟瑟秋风中……他就是荆轲。

易水无语东流,却冲刷不掉荆轲的足迹。我从他毅然决然的背影中读出了令人战栗的悲壮。

濮水边

长者在濮水边垂钓,秋风吹散他那飘逸的须髯。身后的`两个楚国使者垂手而立,静静地观看长者钓鱼。其中一位忍不住开口言道:“先生,你果真不给楚王效劳吗?”长者头也没回,只是淡淡地说:“乌龟在泥坑里摇着尾巴多快乐啊。你们别打扰我了。”两个使者对视,败兴而返,长者依旧悠然垂钓。

濮水滔滔而逝。从庄子鄙弃名缰利锁,曳尾于涂的淡然中,我读出了傲王侯的潇洒。

茅屋中

时值隆冬,瑞雪纷飞。茅屋内,一个手执鹅毛扇的儒雅年轻人和一个大耳垂肩有王者之风的贵胄相对而坐。贵胄抱拳:“久仰先生,刘备特来拜访。”年轻人不卑不亢:“岂敢。”一场智者的对话在寒暄中开始了。孔明先生以三分天下高瞻远瞩的定论给刘备送上了一份丰厚的见面礼。此后,他为酬三顾之恩,鞠躬尽瘁而后已。

卧龙岗上茅屋不复存在,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却活在了华夏子孙的心里。他高屋建瓴的隆中对,让我读出了运筹帷幄的智慧。

张开的书页如一只只小船,载着我寻觅先贤的遗迹。荆轲义无反顾的悲壮,庄周淡定自若的坦然,诸葛亮胸怀天下的智慧,使我真正明白了穷独善其身,达兼济天下的情怀。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五】

西施,中国古代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p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六】

先贤,我知道很多。辅佐刘邦的张良、辅佐周武王的姜太公,齐恒公的谋士管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贤,但我更尊敬的先贤,则是鞠躬尽瘁、而后已的诸葛亮。

他是辅佐蜀汉之中最有才学的一位。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形象被刻画的十分传神。我知道他的“孔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都让我感到他为了国家利用自己的才智努力治国。

在他打仗的过程中,向后主刘禅写了一篇《出师表》,为后人所传颂。《出师表》是在七擒孟获之后写的。诸葛亮在其中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说明他不妒贤忌才,为后主多推荐贤人;他表明蜀汉不兴,应不懈治国,说明他了解形势,知天文,识地理;“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他毫不吝啬地表明他们几人是人才,既说明了他忠直的性格,也说明他深知人心。我细细读了一遍《出师表》,发现发现它里面不仅都是对后主尊敬的语言,还有很多劝诫的话语,如果没有了孔明的督促,后主立刻就会“乐不思蜀”。

诸葛亮前在五丈原安排了智退魏兵的办法:让木头人扮作诸葛亮,手持纶扇,恐吓魏军。所以“诸葛能吓走活仲达!” 当年魏延策反时,与黄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明已知其脑后有反骨,就留下一个锦囊来魏延,他的话灵验了。

我对诸葛亮的了解很深,也深深敬佩他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更敬佩他忠诚,为了蜀国牺牲一切的精神,但我最敬佩他的事他不懈努力、刻苦求成的精神!

在马谡失守街亭之后,在大将战败之后,他并没有因战败而推托不去打仗,而是把将军切换位置,改变谋略、继续前进!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上天也眷顾于他。打下了益州等地,俘获了许多将军。然而,在他去之后,由于邓艾等人的以众欺寡,姜维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挽救蜀国的命运,可见诸葛亮在蜀国的重要地位。

司马懿也是个会摆兵布阵的人,但他无法与诸葛亮抗衡,在一次两人的摆兵布阵之中,两人都摆出八卦阵,司马懿则进攻了诸葛亮,诸葛亮的军队变为像蛇一样的阵,掉了大量魏军,但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抽出兵来打对方的城池,不料孔明的军队奇袭一座城池,大败魏军。

诸葛亮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鞠躬尽瘁的人。我会继续去追寻其他先贤留下的足迹! 

追慕先贤高中作文800字【七】

戴葆庭先生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的贫民家庭,只读过2年私塾,11岁到米店当学徒,给店主家做零碎杂活。绍兴的灶台很高,尚未长成的他,洗碗刷锅,都要站在条凳上,方可够着。几年后,便做春米、送米的体力活,一次,为买主送米,穿了一双母亲新做的硬底鞋,水乡桥多,雨后桥面很滑,不小心,连人带米从桥顶摔到桥下,磕掉了门牙,仍然背起一二百斤的米袋,硬是给人送到家里。他自幼生活在清苦的环境中,养成了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品德,这对他后来的事业成功和待人处世,都不无关系。

戴葆庭先生虽然出身清贫,却酷爱钱币,他自幼有收藏的癖好,孩童时代,无钱购买鞭炮,别人放过的炮仗头,他收罗起来,不舍得扔掉。看见火花烟纸,更是如获至宝。清朝末年,我国还使用制钱,他有点收入,就积攒起来,每每摆弄,如数家珍。一次,他突然发现:制钱的文字制作各不相同,而且除当朝的铜钱外,居然还有前朝的铜钱,也夹杂其间,这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从此,凡是经过他之手的钱币,也要仔细审视,有不同版别者,总要想方设法替换下来,品相好的,更不舍得放过。

1920年前后,浙东收集钱币的`风气由宁波传到绍兴,绍兴大街上也有人打出画满古钱图样的旗号,收罗古钱。葆庭先生闻声,总要抽身去看,在那里,他知道了不同的古钱有着不同的价值,其中的奥秘虽然还模糊,但他意识到这是一门学问,于是,毅然辞去米店行当,走上了专事收藏和研究钱币的道路。

钱币学是以钱币实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要研究钱币,必须首先拥有钱币实物,而钱币实物的得来,需要花费一定的资财,特别是珍稀钱币,价格昂贵。葆庭先生没有这样的财力,唯一的办法,只有以“钱”养“钱”。他把收来的钱币,经过精心挑选,留下必要的,再把多余的转让他人。循环往复,日积月累,收藏逐渐增多,阅历也日益丰富。不管付出多少辛苦,只要能增添不同的品种,只要能找到和钱币相关的各种资料,他都心甘情愿,从心底里感到欣慰和满足,故此自号“足斋”。他秉性淳朴,为人忠厚,尤其注重信誉和承诺,凡由他转让出去的钱币,必定按质论价,决不弄虚作假;别人是研究所需,收藏所缺,他宁愿不计报酬,也要成人之美;凡从他那里得到的钱币,若有疑问者,随时可以原价退回。因此,在钱币收藏界和钱币学界传为美谈,享有声誉。

葆庭先生不喝酒,不吸烟,与茶道无缘,只有一个心眼,钟情钱币。为了收集钱币,他走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为了得到实地考察的资料,他不惜长途跋涉,穷乡僻壤,风雨无阻;为了剖析钱币中的疑难,他用功史书,不耻下问;为了得到学术上的进步,他可以钻研相关的其他文物,从印章、瓦当、到青铜、陶瓷、玉器、书画……他认准了这门学问,锲而不舍,在半个多世纪里,几乎每天都和钱币打交道,常常一过手便是几十、几百,甚至千枚钱币。在长期实践和反复摩挲之中,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他对于钱币的鉴定,积累了丰富的,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因此他具有高人一筹的眼力,当时钱币界誉之为“南戴北骆”,即南方的戴葆庭,北方的骆泽民,凡经他们过目的钱币,即可咸定一二。

葆庭先生把钱币研究视为终生事业。只要对事业有益,他都不会推辞,而全力以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三、四十年代,丁福保先生组织编纂《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等钱币丛书,他积极参与,鼎力相助,尤其在古钱的鉴定和取舍方面,主要由他核准。为了表示感谢,丁福保先生特意请他为《历代古钱图说》写序,先生谦让再三,只在丁先生自序之后,表达了心意。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彭信威先生编著《中国货币史》,有关钱币学方面的问题,多是请教葆庭先生。在那段时期,他俩几乎每周都要叙谈,甚至一周畅谈几次,为提供有关资料,葆庭先生从不保留。为此,在《中国货币史》第一版的序文中,彭信威先生还特意做了交代。葆庭先生在30年代曾著有《足斋泉拓》3册,晚年又整理集成《珍泉集拓》、《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上、下册,在他故世以后,分别由新华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他的有关论述,则散见于当时的钱币期刊及其他有关书刊。

为了联络分散在各地的钱币界人士,1940年,葆庭和丁福保、罗伯昭、郑家相、王荫嘉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泉币学社,并创办双月刊《泉币》杂志,由他负责日常事务。四、五十年代,我国钱币界最具影响的几位泰斗,联谊组成“寿泉会”,编印《寿泉集拓》,葆庭先生是实际组织者和具体操办者。他的这些努力,为这一时期钱币热潮的掀起和我国钱币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其影响不仅在国内,而且还波及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葆庭先生一直供职于上海文物商店,享受专家待遇,但他从不以专家自居。他培养学生,讲授钱币课程,对于年轻后学,有求必应,竭尽责任。他还应聘为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鉴定钱币,提供文物等级意见。他收集的珍泉名品,相继归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为此,曾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为抢救和保护祖国的钱币遗产做出了贡献。

戴葆庭先生1976年1月病逝,享年81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钱币学日益受到关注。虽然戴葆庭先生、罗伯昭先生等诸位泉家未能看到这一盛况,但他们早年探索和开拓的泉币天地及所作出的贡献,却影响深远,为后人所敬仰与怀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