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800字作文)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800字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4 23:08:58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800字作文)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一】

何谓“敬畏”?敬畏,是一种既敬重又畏惧的态度。自古以来,民间对佛教的信奉是一种敬畏;人类对自然的虔诚是一种敬畏;祭祖时的深深一躬是一种敬畏。敬畏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然其最虔诚者,在我看来是敬畏生命者。

敬畏生命可以很小,小到不去摧残身边一草一木;敬畏也可以很大,大到国际援助。无论大小,其中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人文道德,更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

唐山大地震中,当脱险者冲向废墟,挽救更多生命时,我看到了他们的敬畏;当一条条生命逝去时,响起了一片哀叹,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敬畏。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真正令我好奇的,是这些举动背后的驱动力——他们因何敬畏生命?

试想,是什么让历史得以延续?是生命。倘若这世上没有生命,又何谈文明,何谈历史?

因而,生命的价值之大,让我们有了一种最初的敬畏,历史的发展进步,始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生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生命可以记录历史,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推动历史发展。有了生命,才有创造,有了创造,才会有历史。

如果不敬畏自然中的生命,最终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文明的覆灭将不可避免。于人类而言,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发挥出生命最大的价值,形成人人互爱的风气,文明才能进步。敬畏生命更是一种起码的尊重,敬畏生命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然而,世间万物岂能尽如人意。纵然敬畏生命意义如此重大,仍然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偷猎者对准猎物的枪口,警醒世人要敬畏生命。当子弹没入所谓“猎物”的瞬间,与之一起消殒的还有偷猎者的生命价值。一个不敬畏生命的人,何以让人敬畏他。

同样地,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当事人确实在学术造诣上无可挑剔,但他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亲手扼了另一条同样有着光明前途的生命,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自身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

敬畏生命不仅是敬畏外界生命,自己的生命也要心存敬畏。

每每有轻生者的消息爆出,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一个敬畏生命的人,必然不会选择这般敷衍的方式了结一切。从楼上一跃而下,毁灭的绝不仅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家庭,一份价值,甚至于未来的希望。

敬畏生命,绝不会停留于嘴边就得以实现,作为具有无限潜质的人,我们要唤起心底那份敬畏生命的自觉,爱惜一花一木,保护动物,他们将回馈给你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敬畏生命从不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伤害他人的身体,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健康着想,这些就是我们对“敬畏生命”最好的诠释。

敬畏生命,是人的精神世界与道德水平的完善,也是社会和谐无形的屏障。对生命的敬畏让历史得以延续,价值得以尽数展现。

常存敬畏生命之心,让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焕发应有的光彩!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二】

为了能更好地经受生活的惊涛骇浪,他减轻了自己生命之舟的负担。他抛弃了被认为是多余的财富,但扔掉的实际上是饮用水和干粮。现在他轻松地航行,但却是一个受饥渴折磨的人。

感悟:生活就像在大海中航行一般,随时可能遇到狂风暴雨和暗礁,而人们往往毫无准备,慌乱代替了理智,让我们常常做出后悔不已的事来。我们可能伤害了最亲的朋友,家人,可能放弃了理想和信念,甚至不再信赖真理的胜利,直到有一天时间治愈了伤痛或有一天恍然大悟,才发觉我们做了最愚蠢的事,我们糟蹋了生命,即使继续活着,却如行尸走肉。

我们共同漫步于昏暗中,在那里没有人能自信辨认出他人的面貌。只是偶尔地通过我们与同行者的共同经历,或者通过我们之间的交谈,在一瞬间,他在我们之旁就像由闪电照亮了一样。那时,我们看见他的样子。以后,我们也许又长时间地并肩在黑暗中行走,并徒劳地想象他人的特征。

纯洁自己的人,什么也夺走不了他的理想。他在内心中体验到真和善的理想力量。虽然向外发展较少,但他知道,他在纯洁内心方面做了许多。只是效果尚未出现,或者他尚未看见。哪里有力量,哪里就有力量的作用。阳光不会失去,但阳光所唤来的新绿需要发芽的时间,而播种者并不注定得到收获。一切有价值的行为都是处于信赖的行为。

感悟:别人嘲笑,误解,讥讽,没关系,如果你因此愤怒,厌恨,伤心,那么你会显得愚蠢,甚至像可怜的犯人。你的内心被搅乱成混水,不够纯正。你没有坚持,没有力量。如果心智足够丰富的话,你一定会体验到真和善的力量,你足以得到快乐。

阳光不会失去,但阳光所唤来的新绿需要发芽的时间,而播种者并不注定得到收获。

感悟:有因也得有缘,有善因,不一定能马上有善果,就像播种者播下了种子,有了阳光,却不一定得到收获。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三】

清晨,天灰蒙蒙的,阵阵北风扫过,地上的片片落叶也随之被卷起。

屋中的我被这景象吸引了。向窗外望去,窗外的一切却让我失望了,在这初冬严寒的天气下,竟找不到一点生机,窗外除了与北风飘荡的落叶,也只有一棵高大的杨树罢了,光秃秃的树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干枯枯的叶子,显得极为萧条。

我为它悲伤了起来。

夏日里哪怕是一阵风吹过,它的叶子都会轻柔的晃动,在阳光下绿得发亮,招人喜爱。密的地方,叶子挤挤挨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叶子稍稀的地方,显得萧条一些,不过看得见叶背绿的叶脉,像无数的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树叶也随着动起来,美得像一个少妇,做着一个妩媚的笑,让人沉醉其中。可如今,如此瘦弱的树,有些嶙峋,在寒风中挺立着,让人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它往日的辉煌。

我向这棵挺立的杨树走去。

此刻,树上有些许凸起,摸起来有些粗糙,像极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弯下腰拾起一片杨树叶子,不规则的形状,仿佛在诉说一生的坎坷,叶身微微泛黄,边缘微微卷起,轻轻抚摸一下,尘土便落下来,这些尘土仿佛是叶子的见证人,见证叶子的沧桑。这一切,无不有着冬日悲凉的气氛。

我失望了,脚步后退,准备转身。

突然我的眼睛似乎被什么吸引了,那是树枝上的一个小小凸起,微微泛些绿色,仿佛那里随时可以长出叶子,我连忙赶去询问母亲。母亲微笑道:“那是树的顶芽,来年就会长出叶子。”

啊,小小的顶芽呵,我不禁为你而折服了,在这严寒之中,纵然是树,也不得不通过落叶保全自己,而这些芽,却在寒冷的冬日里,未曾向任何困难低头。这些芽在我心底强烈的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他们生命的顽强与执着感动,也许在来年的春天,它们就会长成一片片绿叶——或许这就是他们用生命去期待的东西。

沉思着惊叹着,荒凉的季节依然有倔强的生命在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用生命等待的东西,一定会出现。它们也在一个少年的心中留下一个梦的芽儿,教我懂得如何去敬畏生命。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四】

现在,我们每天眼里都要过很多很多文字,很多文字像过眼烟云一样,不再有任何记忆,但是有的文字却总会在心里缠绕。比如今天,又看到关于施韦泽的文章。不记得第一次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描写他的文章,只记得放下那些文字的时候,很多的感受在心里涌动着,搅拌着,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被他感动了。

施韦泽是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与其它的获奖者相比,好像不为人之,但是他奇特的经历更鲜为人之。我至今没有想清楚,是什么让他在三十岁的那年,为了去非洲学医,更不知道这漫长的八年里,有没有对他的信念发生过怀疑。我只知道,有一天他下课回到家,随手翻阅一份传教士协会期刊,有一个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刚果地方传教士之所需》,他从中得知非洲传教士站迫切需要精通医术的传教士。放下那本期刊,他作出了决定:要去非洲当一名医生,而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学位,并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牧师生涯。整整八年,施韦泽从来没有动摇过,在他38岁那年,他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在退出神职机构并辞去大学教职后,他和新婚妻子携带着药品和医疗设备,来到了非洲。

简陋的传教士站什么条件也没有,需要救治的人却挤满了小村庄,先是在空地里替人包扎伤口,后来用鸡棚里做临时诊所,条件艰苦,病人越来越多,有的病人从几百里外赶来,他的到来改变了当地人有病不能就医的状况,而有时他忙得连站都站不住,这一忙就忙了半年世纪。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医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哲学思考,在他最疲倦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新词:敬畏生命。他意识到,这解决了一直折磨他的问题。他认为,过去的价值体系只关注与他人的关系是不完全的,所以会缺乏向善的原动力,只有立足于敬畏生命这一观点,我们才能与这个世界的其他生命建立一种灵性的,人性的关系。

对于韦施泽我始终怀着敬仰之情,是他敬畏生命的灵性感动着我们。如果说白求恩,德兰修女用自己的职业拯救生命,而韦施泽让自己学习能为生命服务的新职业,怀着一种敬畏生命的虔诚,用自己的一生解释了这一灵性关系的意义。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五】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选择,每个人都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甚至连亡的方式都有很多选择。最近,总是能看到或听到有人离开我们的新闻或传闻,有的人被无良的飙车族毫无理由地夺去了生命,也有很多人选择用跳楼的方式为自己作人生最后一次选择。

我无法想象,人在空中作最后飞翔的那几秒钟,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动、平静、酣畅、紧张,后悔或无悔?真的是无法想象,也不愿意想象。

今天我要说的是,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每一个人的生命,敬畏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敬畏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上苍的恩赐。想想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需要多大的运气和机遇,需要克服多少困难险阻?上苍创造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每一个生命尽管将面对悬殊的未来,但是生存的权利却是完全平等的。除了自然界的法则可以抹生命,我们又有什么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甚或伤害别人的'生命?

敬畏生命,因为生命不全属于你自己。人类的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线,每一个人都是这条线上一个点。这个点却不是独独的,孤立的,但是连绵线上的一个点,是一个承接前后点的个体。上苍创造了这个点,就赋予了相应的使命;生生的切断这条线,就是违背自然,违背规律。

敬畏生命,就是要努力让生命在规律的春夏秋冬里呈现自己的色彩。在春天里播种,在夏天里欣赏繁花似景,在秋天里听梧桐叶落,在冬天里贯看白雪飞扬。人生短短几十年,二十岁之前懵懂无知,三十而立却困难重重,四十不惑而家庭负担沉重,五十总算轻松一些,却又要看日落西山,六十一到,告老还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规律,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色彩。

敬畏生命,就是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享受平常的生活。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六】

我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

在我的生命意识中,带着对毁灭和痛苦的惧怕,渴望着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我的周遭围绕着同样的生命意识,无论她在我面前表达自己还是保持沉默。

生命意识到处展现,在我自身也是同样。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她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

尊敬生命,在实际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我都保持真实。根据同样的理由,尽我所能,挽救和保护生命达到她的高度发展,是尽善尽美的。

在我内部,生命意识懂得了其他的生命意识。她渴望透过自身达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我只能坚持这样一个事实,生命意识透过我展示了她自己:成为与其他生命意识相互依存的一员。

我经验过向一切生命意识表达同等敬畏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如同尊敬自身的一样。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一个人遵从这种冲动,去帮助所有他能够帮助的生命,并且畏惧伤害任何活着的生灵,这个人才是符合伦理的。

如果我把一个昆虫从泥坑救出来,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做出贡献,那么对立于生命自身的生命分隔现象就消失了。

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方式,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贡献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识就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融合的愿望,在这个愿望中,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

绝对伦理要求在生命中创造完美。她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点倒无所谓。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它使生命序列的保持和提升顺利运作。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在实践中,我们真的被迫选择。我们经常必须武断地决定何种形式的生命,甚至何种特殊的人,我们应该挽救,何种我们应该毁灭。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和毋庸置疑的。

这种伦理并不因为人们的伦理观抵触现象而失效,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划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是对生命犯下罪行。

关于敬畏生命勇往直前的作文【七】

读书偶得,施韦泽的道德思想,摘录和朋友分享。

施韦泽(史怀哲),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那是1915年9月的一天,史怀哲乘船沿着奥戈维河逆流而上,去救助一位急症病人。正当他十分疲倦且沮丧时,一个新的词汇蓦然从脑海中闪现,那就是“敬畏生命”。事后,他这样写道:“这是我从未听过或读过的新词,我立刻意识到,它带来一个能解决一直折磨我的问题的解答。过去那套只关心我们与其他人关系的价值系统是不完全的,所以会缺乏向善的原动力。只有立足于‘敬畏生命’这一观点,我们才能倾其所爱,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生命建立一种灵性的、人性的关系。”

“敬畏生命”就是: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其他生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保持生命,促进生命就是善;毁灭生命,压制生命就是恶。这是道德的根本法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