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的作文(关于乐学的作文1500字)

乐学的作文(关于乐学的作文15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1 23:28:31
乐学的作文(关于乐学的作文1500字)

乐学的作文【一】

学习,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学习分为许多种,为考试学,为生存学,被逼着学,自觉学,乐于学……在这其中,我认为敬学是学习最坚实的基础,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在解释敬学与乐学之前,先要解释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

人类生于混沌,学习使人类拥有思想、智慧甚至于诞生与传播文明。先哲们的光辉思想,通过后代的学习得以流传;小孩子学习说话与走路,得以更完全地领略新奇的世界;学生发奋读书,为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成人在社会中拼搏,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为能更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学习的意义,就是使人心通透,耳聪目明,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开拓出更广阔的世界,创造崭新的未来。

如何学习呢?第一便是敬学。何为敬?朱子曾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对学生来说,便是心中只学习这一件事,再没什么旁的,把全副身心和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如鲁迅,常常翻译书稿或修改文章到凌晨,忘记了睡觉;又如李贺,为写出绝佳诗句冥思苦想,呕心沥,这便是真真正正,不折不扣地做到了“敬学。”学生天职就是学习,不要被外物所惑,真正应做到“心无旁骛”四个字。

敬学不论成绩。无论分数的高低,只要你能一心一意地对待学习,便做到了敬学。人的天赋是不同的,不必为名次唉声叹气,认真学习,脚踏实地,天赋不够,努力来凑。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最好,才不负这个“敬”字。

敬学不难做到,就一个字“忠”。忠于学习任何别的事都动摇不了你的心志。当你“百毒不侵”的时候,你就已然是一个敬学的人了。“囊萤映雪”的故事脍炙人口,心中只想着读书,忘记了天寒地冻,忘记了衣衫褴褛,全然不顾其它事。忠于学习,便需发自内心地把学习看作生命般重要。忠是功,不忠便是过。只有敬学,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石。所以敬学,是学习最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乐学。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但你逃不掉,必须学。既然一定要接受这个现实,何不从中找点乐趣呢?何不让自己快乐地学呢?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被称为“习琴人的祖师爷”,他幼时练琴,一天练13个小时,长大后,依然十年如一日地苦练,对他来说,练琴已成了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乐趣,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埋头苦读,却认为这是种折磨,这样学习下去,会对学习产生抗拒,最后适得其反,放弃学习。所以以学为乐,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学习的乐趣来自哪里呢?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充实的快乐。不上学的人,每日浑浑噩噩,精神空虚,这样活着也是十分煎熬的。在学校,每天过得很忙碌,充实而快乐。二是竞争的快乐,竞争给人以动力,以干劲与同学骈进,因竞胜而快乐。每件事都是有乐趣的,学习亦如此,发掘学习中的乐趣,以学为乐,才能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站顶端的人,大多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敬学”与“乐学”。

乐学的作文【二】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大人们的“业”是工作,而我们的“业”是学习,因此,我们要敬学与乐学。

首先要敬学。何为敬?借用朱子的话来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所谓“敬学”,就是以一种敬畏的态度,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的事,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的学。《宋史·杨时传》中“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也因为自己的敬学,成为了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看来学是可敬的,因为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我们走好这个过程,结局才会完美,只有敬学才能有所得。

怎样才能做好敬学呢?其实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又很难,例如,如果你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集中精神,那每一题都能听懂,每一分钟都不浪费,这是敬学中最简单的一步,但却没有很多人能完全做到。有部分人,上课集中不了精神,一不小心就开起了小差,说说话,抠抠手,一节课下来许多知识未听进去,晚上作业又成了难题,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就成了常事。想要做好敬学就必须先清空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心中想着学,从心底敬畏学,把学习当做一件神圣的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帮助你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仅仅要敬学,我们还要乐学。其实乐学就是敬学中的一种,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乐学,顾名思义就是喜欢学习,对啊,一个不喜欢学习,一个不乐学的人怎么能学好呢?孔子曰“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拿我们的数学题来说吧,同样一道难解复杂的数学题,一个不喜欢数学的人,题目还未看完就觉得麻烦,根本就不愿往下做;对于一个喜欢数学的人来说,这样的题就是太简单了,细细解题,畅游在数学的海洋中,复杂的解题过程在享受中变的那样简单,轻轻松松就做完了。这两者一对比,很显然后者更轻松,取得的成绩也更好。所以,我们要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以享受的态度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自然就会乐学了。

哪里有乐?学习中的竞争是有乐的,认准一个竞跑对手,不断的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状态去追赶他,这一过程中充满了乐,超越了是乐,进步了也是乐。乐学要拥有积极的态度,“苦乐全在主观的心,而不在客观的事”,既然学习是无法避免的,那我们就要以积极且享受的心去学习,这样既轻松又能学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敬学与乐学的确是我们学习的不二法门,它能使平凡者优秀,优秀者卓越,难道你不想更优秀吗?

乐学的作文【三】

这个题目,是根据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改编而来的。梁启超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句话稍微修改一下,就变成了:“敬学乐学”四个字,是学习生涯的不二法门。这样的改动,虽有点唐突千人之意,倒也说得过去。

要想学好功课,首先要敬学。“敬学”与“敬业”在理论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学习时,将全副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心无旁骛,便为敬学。但这毕竟是理论上的解释,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没有太大实际帮助的。所以,用我们班主任的话通俗的讲,“敬学”就是“沉静下来,钻进去”

所谓“沉静”,并不仅仅指安静、没有声响的一种状态,更多的指心灵上所达到的宁静境界。就好比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虽然一点声音也不会发出,但心里早就“万马奔腾”,何谈心无旁骛呢?又想起年少时读书的事情。青年时为磨砺自己的定力,曾特地跑到闹市去读书。即使闹市人声鼎沸,我们也不能说当时没有“沉静”下来。因为沉静,是一种内在的修炼。

当然,“沉静”只是做学问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需要钻进去。静安曾说:“古今之成大也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现在我们所处的阶段,估计还是那种“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的高度,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还相距甚远。

光有敬学,那么学习只会是一件不得不做苦差事。所以,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们还要学会“乐学”。

经常会抱怨“学习苦,学习累”,网上还疯传各种“学习无用论”。其实有些时候转念想想,学习比好多事情轻松多了。其实,那些没有文化、憎恶学习、中途辍学的人,生活也过得惨惨淡淡。那些啃老的人,肯定无时不再担心父母的离开;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人,也每天在为怎样维持生计而焦头烂额。我甚至能断言,不上学的他们顾虑的事情肯定不比上学时少。这样看来,学习算得上是一件轻松的事了。

当然,这番言论也只是我个人以自己的经历悟出的一些片面之言。虽然它们不是一字千金的真理,但对于学习,终归是有益的。

学海无涯,我愿将“敬学”作舟,“乐学”作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