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为先的经典作文(以孝为主的征文)

以孝为先的经典作文(以孝为主的征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3-20 00:42:02
以孝为先的经典作文(以孝为主的征文)

以孝为先的经典作文【一】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母亲,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而您,就是拥有这光荣称呼的一个。从我刚刚降临人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您那春风般的微笑,温暖着我那稚嫩的心灵;从我刚刚学会说话,第一句说的,就是“妈妈”。每当我成功时,您总是用激动的眼神看着我,告诉我要向更高的地方攀爬;每当我失败时,您总是用鼓励的话语激励我,提示我要重新开始,克服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一个报答母亲的想法,在我的心灵沃土上萌发了。

妈妈,您还记得吗?在我三四年级时,家里由于没有买电热毯,睡觉前都要充热水袋。有时因为一些原因,我做作业做得比较晚,那时您早上床了。可是,你非得等我做完作业后再去充热水袋,怕我上床时不够暖和。每次当我碰到你冰冷的脚时,心里也决得冰冰凉,总任为是自己不对,不应该做到这么晚。您似乎是知道我心里在想些什么,说:“没关系,我不冷!”我突然心里一经,虽然您是这么说,但是我更加惭愧了。您“睡着”后,我的身子也很暖和了,我把热水袋向您身上一推,但又被您放了回来。我才知道,您很晚才睡,就是不想让我着凉。母爱是多么伟大!

妈妈,我现在渐渐到您工作的艰辛,每次您回家后我都会给您到杯茶,说说校园里的开心事儿。我一般都能和您一起上床,两个人很暖和。您开心吗?您看见了现在的我吗?

感恩母亲,抱答母亲,我坚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美好。妈妈,我爱你!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您的女儿:蔡

20xx年3月21日

以孝为先的经典作文【二】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我长这么大,从没写过信给您们,今天,我很幸运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您们表达我长久以来,埋在心底的对您们深深的感激之情.

感谢您们给予我生命,让我有了追求幸福,感受幸福,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感谢您们抚育我成长,担任我人生的启蒙老师,教会我如何生活,如何感恩.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却是一个我认为--最幸福的家庭!虽然家庭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您们的辛劳能让我感到您们是很朴素,很实在的人.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您们的双手赚来的,面对家庭的每一件东西,我都感到一份满足.我为有这样的家庭感到快乐.爸爸、妈妈,我想说:"您们一直是我的榜样,您们是最出色的!”

感谢父亲!您为了支撑这个家,常年在外奔波,工作压力级大,但您还日夜牵挂着我.每次您出差,每个夜里都打电话给我,叫我专心学习,别玩太多;叫我注意身体,做作业别写太晚了;叫我睡觉时要盖被子,别着凉了……每次您出差回来,见到您给我带回了地方特产或好玩的东西,我都回远远跑上去抱着您直撒娇,那时您就回用胡子轻轻扎我的.小脸蛋.

爸爸,您无言的行动中,流露着深沉的父爱啊!

感谢母亲,由于父亲在外工作,您既当爸又当妈,不辞劳苦地照顾了不12个春秋.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身体不住的颤抖,还发着高烧.妈妈您下班回到家里,看见我的脸色苍白,就立刻背起我匆匆地跑向医院.我还记得很清楚:那天正下着倾盆大雨,

您背着我跑上桥时,由于桥太陡又滑,您重重地摔了一跤,我心痛地叫您放下我,让我自己走.您却站起来说:"看,我不是没事吗?你还发着高烧,怎么能自己走呢?”说着就继续背起我向医院走去.到了医院,您满脸都是水,都分不清那是雨水还是汗水.您把我在安放好,就跑上跑下地为我找医生、量体温、为我吃药、喝水.当医生说,我需要住院时,您的心就好像压着一个千万斤的石头样沉重.从我住院那天起,您就更加忙了:给我送饭、讲故事、去散步来给我解闷……您怕我在医院里怕黑,晚上您就睡在我的旁边.

虽然我好了,但是妈妈您却变的苍老了.我真想跑过去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

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多年以来对我的爱!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们的期望.

祝:

身体健康!

您的女儿:铃钧

20xx年7月30日

以孝为先的经典作文【三】

亲爱的女儿:

今天,爸爸来给你讲讲关于孝敬、孝顺长辈,尤其是孝敬、孝顺父母的事吧。这也是爸爸《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系列的最后一篇。

这封信的题目,出自清代学者王永彬的名著《围炉夜话》。其原文如下:“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家语·弟子行》里,有关于“孝”的论述是这样的:“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关于“孝”,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有极为丰富的论述,爸爸之所以从汗牛充栋的典籍中,专门摘抄了这一段话,是因为爸爸认为,这段话把孝敬、孝顺父母和长辈,作为了人类道德的根基。无论是尊敬师长、信守承诺、忠于祖国,以及其他诸如正直、善良、友爱、乐观、积极、上进等等美德的基础和源头,都是“孝”,就是孝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和长辈。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他会值得你付出你的友谊、信任甚至重托的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爸爸在你上学前,就教会你的了。母爱以及儿女对于母爱的拳拳报答之恩,在这首诗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存在天使吗?爸爸的答案是:存在的。所谓的天使,就是每个人的母亲。当我们哇哇坠地,除了哭之外,还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的婴儿时代,是谁如天使一样爱我们、哺育我们、关心我们、呵护我们?当我们年幼之时,是谁搀扶我们、引导我们、陪伴我们、保护我们?是父亲和母亲。所以,父母不但将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而且,在我们长大成人,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之前,父母,就是我们的天使;父母给我们的爱与呵护,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是无私的,是发自于近乎动物的天性的自发的、天然的,不带有任何杂念的。父母,就是我们儿时的天使,是上天派来养育我们、教育我们、给我们带来人间大爱的天使!

在爸爸给你的第十四封信《梦中的乡村,衰败的农村》中,有这样一段对于小燕子一家的描述:“……一切都准备就绪了,爸爸的燕子们开始生儿育女了。雌燕生下了四枚蛋,夫妻俩就轮换着孵化。21天后,小燕子就会挤破蛋壳,出生了!孩子的出生,使得爸爸的小燕子一家变得热闹起来。从清晨开始,燕子宝宝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吵吵嚷嚷的、生机盎然的快乐生活。它们的父母又开始忙碌起来,它们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往返于田野和自己的家,从田野里捉来各类美味的虫子,轮流喂给燕子宝宝们。每当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叼着虫子飞回家来,小燕子们就‘叽叽喳喳’地呼唤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张开它们粉红色的小嘴,期待着爸爸妈妈把虫子喂给自己……”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感人的来自于大自然的画面啊!你是没有见过母鸡是如何呵护自己的小鸡的,爸爸小时候就见过。你如果不经意接近母鸡带着的一群小鸡时,母鸡会毫不犹豫地向你扑过来,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竭尽全力来保护自己幼小的儿女不被外来的力量侵犯。所以,母爱不仅仅是人类所特有的,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大概都存在着无私的父母之大爱,感人至深!

在所有的人类社会,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都会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的基本伦理道德。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会像中国、会像中华民族一样,如此地提倡“孝道”。比如,著名的儒家经典《论语》里,就有多达12段语录,论及“孝”。最经典的是这么一段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于儒家文化的浓缩,是这么几个字:忠、孝、仁、义、礼、智、信。其中,“孝”则遥遥领先地排列在第二位。

为什么中华民族特别提倡和讲究“孝”呢?爸爸的理解有二:第一,古代中国一直处于农耕社会,而农耕社会是不会像现代社会一样,从国家层面设立养老保险制度的,那么,古代中国提倡“孝”,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层面的“养老制度”——养儿是为了防老,等到自己老迈而无法劳动时,需要自己的子女来抚养自己,以使自己能够安度晚年。所以,古代中国会从国家的层面,从国家文化的道德的层面来大力提倡晚辈对于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孝敬,以确保“幼有所教,老有所依”,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和谐繁衍与延续。第二,“孝”是“忠”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语境下,“忠”是中国古代所倡导的臣子和人民对于国家的态度,很多人理解为“忠”是臣子和人民对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态度,即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一段时间内,主流话语认为这是封建余孽。爸爸并不认为如此理解是正确的。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臣民对于国家,或者说是皇帝的忠诚,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得以香火延续的基础,是中国和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强盛的基础。儒家文化在家庭层面提倡“孝”,方能理直气壮地在国家层面提倡“忠”。在中国古代,在朝为官的官员,如果其父亲或者母亲亡故了,是必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的。儒家经典认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位身负国家重任的高级官员,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怎么可能为国尽忠呢?中华民族的统和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5000年,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脉不断的伟大国家,爸爸认为,与后来中国选择了以儒家文化为治国的理论和伦理基础,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

在中国古代,当一个人、尤其是一位身负国家重任的官员,在忠、孝不能两全之时,往往会选择“忠”,选择为国献身,是为至孝与大孝也。他们,比如岳飞,比如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就是典型的代表,并因此而流芳百世。

当然,儒家的伦理和思想,提倡的并非“愚忠”:如果皇帝实行的是“仁”政,对待老百姓好,那么臣子就要对皇帝忠诚;但如果皇帝是个昏庸无能的暴君,那么,臣子就不必忠于他,甚至可以群起而推翻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