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与整体的作文(个人与整体的作文)

细节与整体的作文(个人与整体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8 17:16:33
细节与整体的作文(个人与整体的作文)

细节与整体的作文【一】

“你是我永远的朋友”这是《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第二章《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学生对于永正老师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一种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民主平等。这种良好师生情感“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这种情感的程度如何决定一堂课成败的程度,而民主平等是构建这种情感的第一法则。何以实现真正民主平等?

◇观念更新——师生平等的前提条件

“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这样的教师观是形成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曲解这句话的意思,以为“组织者”就是权威的绝对服从,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及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课堂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永远也无法实现。它常常会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失去耐心,使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正常的发展下去,从而真正失去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有的权威。

◇民主互动——师生平等的本质特征

“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地享有民主权利,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发表各自在学习中的意见。可以与对方就学习中的不同见解展开探讨甚至争论,民主的空气越浓,师生关系就越是平等、和谐。”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发展的滞后,常常在课堂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或许是自己不愿意给他们时间,或许是他们无胆量表达自己的见解,总之他们常常是被忽视的。这多不平等!另外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像一个帮助者,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互动是平等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交往对话——师生平等的实现途径

在交往过程中教师在平等原则下,做到以下几点:“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视自己为儿童,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而是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我们常常埋怨课堂中学生不积极合作,想想我们平时为了解学生做过点什么?我们又给了学生多少份耐心与援助?这又怎么能怪我们的学生呢?理解但不包办代替,尊重不是无原则求全,宽容更不是放任。我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

“你是我永远的朋友“,愿课堂上自己的学生也能由衷地说出这一句话。

细节与整体的作文【二】

强者,这个名词对于普通人来讲,很心酸,因为。是强者,占尽了世界的风光;是强者,令万千弱者而臣服;是强者,独霸了至多的眼球。

而。强者,不就是最令我们难忘的吗?强者何来难忘?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巨多闪光点,而是因为他们让我们更加懂得前进,更加懂得鞭策人生,更加懂得怎么驾驭人生这匹狮子骢。

强者,我惧怕;强者,我感恩;强者,我难忘。曾经在稚幼园有一个挚友,成绩比我好,长得比我可爱,可想而知,她自然招来一阵阵赞扬。我呢,一定是不服气,我想:哼!凭什么,不就是成绩好,是班花嘛。看我怎么超过她。

后来,她悄悄的、无声无息的转学了。后来,我成了稚幼园的佼佼者。他们羡慕我,而我却羡慕那个转学的女生。为什么?不是因为她成绩好、长得好。是她让我懂得追求,她是我必定要超过的目标,我竭尽全力的想比她好,结果,自己的成绩遥遥直上。

现在,我也不会放弃,我也不会满足已有的东西,我的目标不是这些我有的,而是那些我没有的。

她是强者。而我却想获得强者的桂冠,的确,现在我成功了,我的确获得了这顶桂冠。而我却永久地失去了一样的东西——追过她的信念。我想,有得才有失,有失才有得,我失去了这些,却获得了那些。

的确,强者令我们难忘。

细节与整体的作文【三】

成长道路是坎坷的,艰难的,发生的事情如满天繁星数不尽,也容易淡忘,但有些细节让人刻骨铭心。

“孩子妈妈在这里。”好熟悉的声音,我三步并两步投进妈妈的怀抱,随后妈妈把我抱上自行车,我们合用一件雨衣,驶往目的地。

坐在后面的我抬头便看见妈妈一起一伏的背影,低头,看到妈妈用脚使劲登着车,拐过一条又一条的街,“叮——”清脆的声音响了,毫无疑问,必定到家了。

后来慢慢长大了,妈妈的雨衣再也容不下我了,我有了属于自己的雨衣,我再也不会问妈妈到哪里了,望着眼前迷人的雨景,开心极了。

那天忘记带雨衣了,我再次钻进妈妈的雨衣,我诧异道自己已有多久没和妈妈这么近了,已经有多久没好好观察她了,妈妈老了,没有原来那么精神了,后背已不像先前那样起伏有节奏了,黑发中夹杂着一丝丝不经意察觉的白发了,我伏在妈妈背上清晰听到“呼哧”喘气声,我不敢相信,但事实却摆在我面前,“叮——”刹车声已从原来的清脆变为沙哑。“到家了。”妈妈的声音传来,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记忆里轻声的吟唱,唇齿间乳香的余味,呀呀学语的婴儿时代,蹒跚学步的垂髫时期,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日。

岁月匆匆流逝,四季不断变更,母亲的脚步却变得蹒跚,母亲的身躯变得苍老;风雨鬓白的两鬓,岁月刻下的痕迹,告诉儿女在成长,母亲在衰老。

雨时下时停,世界无时无刻在变化,惟有雨衣里那份真挚的爱不变。

细节与整体的作文【四】

巴尔扎克包裹着睡袍,凝视着远方,两手叠合在胸前。学生们打量着雕像,一个劲地夸赞,令罗丹欣喜无比。有个学生把目光集中到雕像的双手上,不禁夸赞道:“老师,这手被您雕得太好了,简直像上帝创造的一样!”罗丹注意到那个学生的双眼紧紧盯住那双突出的大手,久久不愿挪开,心里莫名地变得不安起来。

果然,其他学生的目光也被雕像的双手深深吸引住,几乎齐声赞叹道:“整座雕像堪称完美,特别是这双奇妙而精细的手,真可谓天工之作呀!”

听着这番评价,罗丹的神情愈发变得凝重。学生们都恭维起老师妙手天成,仅凭雕像那双神奇的手就可以流芳百世。罗丹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突然,他像想起什么,迅速退到墙角,操起一把斧头,直奔雕像而来。没等学生们反应过来,只听见“哐当”一声响,他已砍下了雕像的那双手。

学生们惊呆了,质问老师在干什么?

罗丹长吁了一口气,缓缓地说:“我原本也觉得这双手太突出,会分散人们对整尊雕像的注意力,现在你们都夸它完美之极,所以我不得不把它砍掉呀!”学生们还想说什么,罗丹挥了挥手,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你们要牢牢记住,一件称得上经典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个局部比整体更重要。”

在任何时候,整体都要比局部更重要,有时为了保护整体的完整,需要我们决然地舍弃完美的'局部。雕塑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罗丹深谙局部应当服从全局的道理,所以毅然舍弃了那双手。时至今日,巴尔扎克雕像依然屹立在法国巴黎艺术馆内,它的断手被睡袍遮盖住,面部神态则显得更加突出,好像独自在月光下行走着思考。罗丹的这尊雕像与《思想者》齐名,成为千古流芳之作。

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似乎也是如此。再完美的个人,如果在团队中是不和谐的个体,他对团队的成长也将毫无意义,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去有效地融入团队,成为团队的一员,而不是不和谐的个体,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但融入团队并不是“ 同流合污”,而是从团队中获取正能量,也回馈正能量给团队中的其他人,从而推动团队的整体提升。无法融入者,只能被放弃。

局部的完美,并不能让整个团体完美,相反,大家要一起进步,才是最好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