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作文素材(儒家道家思想议论文素材)

儒家思想的作文素材(儒家道家思想议论文素材)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4 04:48:38
儒家思想的作文素材(儒家道家思想议论文素材)

儒家思想的作文素材【一】

蒙田曾说过,“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这是人类全部的尊严”;蒋方舟,新青年一代领军人物,响当当的喊出了“忠于内心,清醒成长”的口号;大名鼎鼎的导演李安,更是用他十四年的时光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向我们诠释思想的力量……作为独立个体——人,我们得有自己的思想。

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诚然如此,没有思想者,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飘飘然而无所依。在哲学的世界中,有思想力的人是时代的引领者。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智者运动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颇有见地地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可见,思想的重要性。

在列夫托尔斯泰临近暮年的作品中,有部很薄很感人的小说《伊凡—伊列区之》。讲述的是主人公伊凡—伊列区的可悲人生。之所以可悲,是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追求别人心目中的荣耀,地位,权势而活,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自己,当他发现这一切时,为时已晚。在他拼命追求,拼命向上攀登的时候,他失去了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就如他的婚姻,他从未与妻子相爱过,只是别人觉得他俩般配,他便娶了她。当他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时,他是孤独无助的,他的妻子,他的所谓的朋友都抛弃了他。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一切的缘由。跳出小说,社会中何尝不有许多这样的人呢?如果能有自己的思想,坚持内心,何故如此呢?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处便是人类是有思想的。思想可以来源于信仰:少年派,就因着对生命的信仰,最终才能冲过一切苦关,获得新生;思想,可以来源于敬畏;生命是独特而宝贵的,当余华小说《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经历过一切不幸后,活着,过他自己思想的生活就是最好。思想,可以来源于阅读。如当今很多人所说,阅读不应带有功利性,而是为静心,与自己内心对话,追寻内心的思想。那么,你就会有:天地之宽广,万物欣然之感了!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拥有思想,生命便多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儒家思想的作文素材【二】

世界有许多国家,因为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形成了阶级之差,使处在不同阶级的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分歧!

大家是否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国际的学校中,一天,老师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讨论一下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老师,什么叫‘其他国家’?”欧洲国家学生说:“什么叫‘短缺’?”非洲学生说:“什么叫做‘粮食’?”而中国学生怯生生地望着老师说:“什么叫‘自己的想法’?”

美国一个科技发达的国家,在那里,有各国的精英,它虽是由英国分出的,但是科技却领先于英国,在美国人眼里,自己的强大以满富余他们,他们眼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能与他们媲美由此理至于美国学生的眼里根本没有其他的国家,但他们可知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道理。

欧洲是富有的,在那里很少有会有年在街头饿人,在那里人们的生活总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个人的钱包即使不是鼓鼓的,也不会有空的时候,看街上来来往往的小轿车,那一座座的摩登大厦,便可知道欧洲人的生活富裕。事物有利有畀,欧洲人永不会明白“生于忧患,于安乐!”

非洲贫困地区多少人民饿街头,在那里一粒米,一滴水都是如此珍贵,甚至是用汗换来的,每个非洲人民可谓对珍贵体会的淋漓尽致。

以上不理解“其他国家”“短缺”“粮食”都是不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不理解“自己的想法”。

中国人不理解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也许是受封建文化的渲染,古代有个“夫唱妇随”嘛,如今要延续到改革开放,八零后的炎黄子孙们,也要学学,别人人口既开,言则对!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听话?

思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思想乃国家之魂魄。

儒家思想的作文素材【三】

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是这句话的前面一句话是:“静闲少言,不慕名利。”可见有真正态度的人才可以读好书。以愉快为基本标准是在读书的一种真诚的态度,毛姆说过“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回归当下,虽然读书的时间并不多,但是也应当保持心情愉快,在出于“利益”方面的学习下,应当保有自己对书的看法。

在我看来,人对书都是有兴趣的,若一个人失去了这种兴趣,那么多他的教育则是失败的。

儒家思想的作文素材【四】

谈读书,这个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所提及的事物,如今也还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哲学家周国平也不例外,他对读书也有着自己的思想见解,令我十分欣赏的就是以下三点了。

儒家思想的作文素材【五】

每天早上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在雨中萦绕,在微风中飘洒,在晨曦中回荡。

虽然我们没有更多的天资,但有坚持不懈的决心、认真品读的求学心,以及对《中庸》的喜爱之心。老师教我们用“121”的方法,一遍慢,两遍快,一遍慢,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里记住许多拗口的古文;还有歌诀体乐读法,让我们感受到诵读的快乐。

在这里,君子与小人在脑海里仿佛有了定义。我们一起读《中庸》、谈《中庸》、诵《中庸》,以君子为目标,以小人为戒律。虽然我们只学了十五章,却懂得了许多的道理。譬如从“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又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照应。“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我们不去东施效颦,我们学会了君子为人处世的方法。

在亭子里我们望着晨光读着典籍,想来那晨光哪能比得过《中庸》的风采?又怎能比得过我们对古典名著的热爱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