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拒绝冷漠作文结尾)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拒绝冷漠作文结尾)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5-19 20:28:48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拒绝冷漠作文结尾)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一】

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个癖好,只看,不点分享;只写,不愿引用。

有微博好友问为何?

答:拒绝平庸。

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诗歌才如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惟有发于心、慑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表本身为人们带给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评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下过生好处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世之奇伟瑰怪十分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亡的.问题。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二】

鄙人愚见,冷漠一来是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来是冷漠的人是冷淡的,呆板的,毫无生趣的。

我想,以上对冷漠的定义是站得住脚的,代表着大多数人的观点。冷漠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是人心被社会现实逐步蚕食的结果。冷漠的过程就像是蚂蚁掘堤,过程缓慢,却后果严重。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堤都会被蚂蚁所撼动。那些经常有人打理,时时刻刻有人关注,经常提高防御能力的大堤就不那么容易被撼动。就像都江堰,它历经岁月的沧桑而不改其色,即使是5.12那样大的地震也无济于事。

曾经有很多的人问过我:“为什么你可以坚持看书写文的爱好,你的目标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热衷于看书写文啊。”有人笑了,我知道,他对我的回答不屑一顾,甚至是有些许鄙夷。我知道,他们在想:看书写文当成爱好就好,那么热衷干嘛?也不见得可以成为作家!

是啊,我一个70后,而立之年已过,俗务缠身,怎地就和新时代较劲呢?经过社会洗礼的人们学会了旁观社会,学会了做路人,学会了保护和掩饰热情的内心。当然,时代让人类学会了利欲熏心。

同样,我还知道,新时代的人们心底都饱含着热情。年轻的一辈,在冷漠的社会背景下,不得不收敛起热情的锋芒,在社会的高压下不得不追逐冷漠。所以,他们渴望爱情,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真爱;他们渴望亲情,却只有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亲人;他们渴望温暖,却对陌生人必须不搭不理;他们呼唤春天,却过着冬天……他们对遥远的某个人可以热情讨论,可以付出爱心,却藐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似乎,越远越好,那样施舍的热情和爱心才没有后顾之忧,还可以释放冷漠带来的高压。

鄙人愚见,冷漠还包含了很多。譬如说,面对衣着褴褛的乞丐,掩鼻而过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所学的专业,是被父母安排的后路;那些从早到晚哼唱的歌曲仅仅是为了合群而已;心里清楚,拒接陌生人求助是昧良心的事情。

内心暗藏着热情,却表面冷漠的人,代表着时代的冷漠。人头涌动的街道找不到一个可以谈天说地的对象,是最冷漠。这是时代创造的冷漠,物质文明丰富背后的冷漠。如果,每个人面对社会这座大堤冷漠到底,那么堤坝垮塌,一泻千里是迟早的事情。无论是本身冷漠还是被冷漠,都是可怕的,是对人性的煎熬,是对社会的伤害。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农妇,年纪轻轻就守过寡,遭到村民冷落,遭遇了寡妇门前是非多的冷眼,她被社会遗弃过,被人们唾弃过。可是现在我的母亲却热于助人,现在还保持着吃一餐饭还跑几家的习惯,平日里喜欢把自家菜地里的多余的菜送东家,送西家。

母亲靠什么来拒接冷漠,保持热情呢?或许每一个农妇骨子里都充满了仁爱和热情,只是母亲保持得完好罢了。或许是母亲热爱劳动,心地善良,连踩一只蚂蚁也要烧香祷告,她的心才免于被社会蚕食吧。

仁爱心是冷漠的敌。我以为,抵抗社会冷漠,铸就铜墙铁壁来保持热情是需要很强的毅力。要铸就铜墙铁壁就必须不断看书,充实精神世界,唱古颂今,然后写文来告慰我的朋友们,来警示社会。此外,我没有别的能耐。

小悦悦事件就发生在冷漠的新时代。幼稚的她经历了伤痛和心痛的双重痛苦,最后步入了天堂。我是没有遇到过那么惨痛的场景,更无缘得见小悦悦本人。但我曾无数次叩问过自己:要是这样的事情被我遇见了,我会如何应对呢?

我说,我要背着她冲向医院。这样的回答有点自欺欺人。要是那样,我是自取灭亡吧,跳进黄河洗不清吧。但我清楚的知道,要是真的遇到了需要紧急事件,有人需要帮助,我会按照工作惯例马上报警,保护现场,即时和附近居民联系,寻求很多人的帮助和见证,配合相关人员做完调查工作,然后坦然地回家。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经验教训的总结,知识既呼吁人们热情高涨,也告诉人们爱惜本身。无论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你都要理智,无论别人如何的冷漠,自己也要挺身而出,寻求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别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城市物件和人们看似冷漠,却暗藏着热情和爱,只是你需要懂得利用他们。

其实,冷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你想做什么而无动于衷;你要说话而不主动言语;你想振臂一呼而害怕没有人响应;你想助人为乐而思前顾后;你想在父母面前认个错而战战兢兢;你想找个朋友而担心拒绝……这样一来,时代赶走了热情,你却赶走了自己身边最后的一伙伴——直面自己的勇气。

物质利益会驱使社会冷漠,冷漠将会是隔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有力工具;精神利益会推动社会热情,热情是人的一种本能,只有知识的力量才可以让这种本能永葆青春。

信不信,你看着办!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三】

大街上人山人海,那只能让我更讨厌。我躲开人群,穿过一条条街道,找到一处人稍微少一点的巷子。在这里,我的脚步停滞下来,想稍感这一片清净。

可能也因为这份清净,我便有心情环顾了下四周。巷子里有一些墙已经倒了,在一处垮塌的七零八落的'墙边坐着一个老乞丐,不留意是不容易发现他的。因为那乞丐正坐在那,似乎已经和古墙形成一幅古画,浑然一体。来往的人们从乞丐面前走过,似乎并没有发现他,尽管他穿的破烂的衣服是如此刺眼,枯黄的脸是如此憔悴。

我看得入神了,心情又开始复杂起来。就在这时,一个蹦跳的小女孩跳进我的视野里,她好像对这里很熟悉。只见她很熟练地把手里的五块硬币放进了乞丐面前的破碗里,硬币落在碗里发出清脆的声音。乞丐抬起头看着小女孩,立刻笑开了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小女孩上前捋了捋乞丐的头发,顿时感觉这幅画更美了。这时,从女孩来的方向传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喊声:“妞妞,吃完冰棍就赶紧回来!”“知道了!”女孩回答后,又对乞丐说到:“我明天再来哦!”说完她就走了。

看到这里,我愣住了,突然感觉背包一轻。翻开一看,原来一种叫冷漠的东西掉了。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四】

鲁迅先生的笔下有这样的一群人一他们愚昧,庸俗,麻木;这些人便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看客”。现如今看客依旧尤存,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同时也在警醒我们要拒绝冷漠,不做看客。

鲁迅先生对这类人物“着墨不多,但却能在廖廖几笔中勾画出一个个自私麻木的面影。可见他们的思想是多么的简单,他们为人处世只有一个出发点——自身利益。拿着别人的痛处作为自己快乐的源泉。还理所当然的说一句:“这是对的。”在此之上,他们可以抛开民族气节,羞耻心,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心,从而变得冷漠麻木。鲁迅先生笔下,《呐喊》中观看日本人宰自己同胞“盛举”的“看客”;《祝福》中将祥林嫂悲惨经历当作茶前饭后来开玩笑的“看客”;《阿Q正传》中将阿Q当作笑料的“看客”……这些人无一不是麻木的!在现实生活中,在时代的发展下,一些人会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从而产生不给自己惹麻烦的心理,进而在别人有难时选择漠视的态度。这些看客的“繁衍”会造成社会混乱,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可言。所以,我们要拒绝冷漠,不做看客。

看客的毒瘤一直存在。20xx年10月13日,佛山一名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他们的漠然相视使得初到人世的小悦悦黯然离世。这一报道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难道这世界只剩下冷漠?中年男雨夜欲跳楼轻生,此时却有看客喊道:“跳吧跳吧,想想你也不敢跳。”重点是不止一个看客,而是一群看客。要知道跳楼轻生的人本就易受刺激,难道把别人的不幸当作笑料很好笑?20xx年12月,司机李国强为保护乘客行李而被歹徒连捅5刀,车上乘客眼看这一幕发生,却无一伸出援手,难道这些人的心是石头做的?这一件件惊心的案例中,凶手固然可恨,可我觉得看客也一样可恨。他们的冷漠在我看来,和施害者一样,只不过是没有亲自动手罢了,这样的社会弊病不好,我们要拒绝冷漠,不做看客。

若人人都选择漠视,那这个社会还能有人好好活着吗?拒绝冷漠,不做看客。首先,政府应该先动起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施害者,保护助人者的相关权益,鼓励助人;以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加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学校也要注重道德质质的培养,多关注学生动年和青年的经历,因为这时他们的心灵很纯洁,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也容易学怀,造成心理不平衡等;多开展相关助人活动,培养学生兴趣。至于家庭,父母应该利子女之间多沟通,营造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与其同时,父母也要记得言传身教。最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己。个体要将社会的责任融入自己的身体里,要培养活泼向上的性格,要对生活保持一定的热爱。拒绝冷漠,不做看客,从你我开始。

这个社会,有冷漠的看容,但热情的助人者也不少,你我便会是其中的代表。这个世界是温暖的只不过有一些污渍挡住了一些角落罢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拒绝冷漠,不做看容。携手向温暖之处靠近吧!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五】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文明”“道德”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像“扶不扶”“让不让”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我觉得,这并不值得悲哀,也不值得庆幸。重要的是,如果置身其中,我们能否做到问心无愧。

道德的说教,媒体的引导,或许只是为了迎合这个浮躁的社会,面对一个个尖锐的社会热点,我们应该拒绝道德绑架,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舆论以及其他一些外界的力量或许可以促进善良的萌发,但那毕竟裹挟着社会的戾气,如同寒风夹杂着冰雪。但归根结底,善意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觉的。

公交车上,人人都有坐的权利,尤其是买票的人。如果一个表面上需要帮助的人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去对一个行为规范的无辜者,恐怕这就不是善意的问题了,而是“恶”的问题了。不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我们永远不会明白,或许座位上的年轻人此时刚刚结束连夜的工作,已经精疲力尽;而旁边站立的老人,每天都会坐公交车一站地,只为去公园晨练。或许年轻人刚从工地出来,脚板下有大片的泡,而老者不问青红皂白恶语相向。或许……可能的情况太多太多,除了万能的神,恐怕只有各方各自内心才最清楚吧。

我们更应该拒绝道德冷漠。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代,纽约一个贫民区法庭审理了一桩偷窃案。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被判从面包店偷窃面包,当法官问这位老人偷面包的动机时,老人回答:“我是饥饿,但我更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他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虽然法官最后选择秉公执法,但旁听席上的纽约市长却要求在场每一个人为此交纳五十美分,作为对自己冷漠的罚金。

这类事件中,最应该感到羞愧的,不是被作为小偷的祖母和母亲,而是每一位冷漠的“我们”,我们的冷漠,构成了一个冷漠的社会,让一些人不得不放弃尊严。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绝不能让我们内心的善意之火被个别的“伤感”现象所扑灭。我们不要求人人都成为君子,但我们坚决杜绝“冷漠的社会”。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六】

这就好象当今社会的`一些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而不敢伸张正义的人,明明知道可以利用正确方法获得很好的保护,但怕受到不法分子的打击报复,却将正确方法置之度外,天理何在?国法何在!

这就好象一些弱势群体的一些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却不敢将不法之徒送入法院,那么,法律给予我们的武器又有什么用呢?2003年度十大法制人物,不都是一些敢于伸张正义、合理利用法律武器的人吗?

有人检举揭发省、市委高官长达14年,中间受到了不少打击报复,但他仍旧坚持到底,不就是为了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的利益吗?而有些人却跟这些人迥然不同。不但不敢同敌人顽强搏斗,反而还向犯罪分子低头、屈服,难道他们不相信法律永远是公平的吗?

看了这幅漫画,我感触很深。之所以那些犯罪分子那么猖狂,是因为一些软弱的人的无奈。我要提倡大家: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关于拒绝冷漠作文的结尾【七】

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出了一个美食大国!人们都说中国是舌尖上的中国,天下美味尽可囊括。可谁又知道,在这耀眼的光环之后,中国现在又在制造是舌尖上的浪费。

暂且不说富人,现在就连普通老百姓在餐饮方面浪费问题也是极其严重的。

先说吃:许多人们去小餐馆吃饭,常常要面子,钱受罪,把吃不完的饭菜丢弄在盘子内,而不打包带回家。还有亲朋好友的结婚酒席和农村的白事,大量的饭菜因顾客吃不完而倒掉,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

再说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的交迁,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物质生活,将不穿的衣物抛入垃圾筐中,不是因为衣服的破旧不堪而丢弃,而是满足他们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标准而丢弃。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式浪费。

据统计,我国一年倒掉的食物约为两亿多吨,这个数字也正是英法德三个国家的人一年的食物。与此同时,全球每6秒就会有一个儿童因饥饿而去,这是比H7N9病毒更可怕的手啊!这个手正悄悄地向往我们逼近。因此,网上吹来了光盘一族的热潮。

20xx年,北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一场历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光盘行动。这场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些网友还用手机拍摄自己吃净的盘子和剩菜晒在自己的微博中并以此为荣。而国外也有着这样类似的饭店,顾客去吃饭,必须吃完,不然会在原来成本上多加钱,反而给吃净盘子的顾客进行打折优惠,这大大减少了浪费的行为。

资产过亿的富翁们也践行着勤俭节约,如比尔盖茨、史主柱等名人,他们不因为拥有大量的财富而去浪费。我们提倡节约,杜绝浪费,并不只是嘴里喊的口号,而是要靠自身行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父母做的饭,吃完不剩;外出就餐点的菜,吃完不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从现在做起,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刻不容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