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人格之美作文(人格作文素材)

寻找人格之美作文(人格作文素材)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0-19 13:29:35
寻找人格之美作文(人格作文素材)

寻找人格之美作文【一】

卡姆是一个有着24重人格的人。

为了不被自己的经历吓到,卡姆自己把自己的心分-裂成24个人的心,让他们出面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和艰难。

卡姆不能够正视他自己的分身。由于痛苦,他无法面对自己早年的经历,他把他们深深的压制在自己的心底。但是,痛苦始终是存在他的体内的。终于在他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痛苦时,他的分身们出来了。

分身一个个在苦痛中现身,重诉他们的遭遇,卡姆的心灵在矛盾中颤栗,冲突,他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去,他病了,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心理治疗师请出了卡姆的分身,让他们明白自己现在已经安全了,不必再痛苦。卡姆的妻子也慈爱的对待着卡姆的分身,给他们讲故事,照顾他们。心灵中的痛苦消失了,但是卡姆,不能够正视现实的卡姆,唉!

一个个性粗鲁的分身想卡姆,因为他认为卡姆没有资格拥有这个身体,他太软弱了!卡姆表现得疯狂没有节制,他的妻子伤心的想要离开。所有的分身都对卡姆有意见,但是这个身体是他们大家的,他们要求那个粗鲁的分身不要继续伤害他们自己。

心理治疗师要求卡姆见一下他的分身,卡姆同意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再继续逃避下去。他知道如果继续逃避,他将会彻底疯掉,失去他亲爱的妻子和儿子。

卡姆和他的分身们协调一致了,他和他们同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卡姆又恢复了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爱。卡姆永远不会孤独。他们是一个大家庭。”

故事讲完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童年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被压缩到潜意识中去,而那些能勾起痛苦回忆的部分就是被压抑得最厉害的部分。这就给我们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那些痛苦的、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的部分遗忘得最彻底、最干净。

然而,依据弗洛伊德的同一个理论,这些被压抑的部分又最活跃、最不安分。所以,它们虽被压抑在心理的底层,但要千方百计表现自己。意识对它们的自我表现企图给予了严密的监督,以致使它们不得不以变-态心理或梦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正视矛盾,正视自己,我们就会健康的生活。

有时候,心灵也是需要力量的:“不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我都不会沉沦,不会放弃我自己,不会丧失我自己”。我希望我在遇到挫折痛苦的时候会想起今天所记录的文字。

最近因为不想挤公车,每天都是晚上八点多从公司回去。昨天下班后,大约五点半,有点饿,就出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

走着走着,就走到五道口城铁站附近,看见那家书店,进去逛逛,发现了一本不错的书——《24重人格》。一口气看了两章,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

这本书写的很不错。作者是一个博士兼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书的开始是他一段分-裂过程的描述。逼真,完全是从未没有感觉过得一个世界。

寻找人格之美作文【二】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准时锁定四川经视频道,一丝不苟的收看了著名演讲师于丹老师的讲课,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这一堂课里,于丹老师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其中最让我有所感悟的是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苹果树下天天很天真的玩耍。大树笑嘻嘻的,每天都等着他来。他摘果子吃,他揪树叶玩。有时候发脾气还在树身上乱刻乱画。但是大树从来也没有生过气,大树就每天都等着小男孩。男孩渐渐长大了,等大树再见到男孩时,男孩却变得愁眉苦脸。大树问男孩:“你怎么不来找我玩呢?”男孩说:“你看,我的'同学,每天用钱都能变出许多玩具,我找你玩有什么意思呢?”大树说:“孩子,你不要不开心,我虽然没有新玩具,但你可以把我的果子都摘了,拿去卖掉,这样你就会有新玩具了。”孩子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就把所有果子都摘掉,接着,他便拥有了想要的一切。此后每年秋天孩子都回来摘果子,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当孩子长成了青年,回到树下时,已经结不出果子的老树着急的说:“孩子,你现在书都已经念完,怎么还不高兴呀?”孩子叹口气说:“你看,我周围的人都已成家,而我连娶新娘、盖房子的钱都没有,你叫我怎么高兴呀。”大树说:“没事,你看我有这么多粗壮的树枝,你把他们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孩子就兴高采烈的将树枝砍下来,盖了一座房子。又过了很过年,孩子再来树下的时候,中年的他还是很忧伤,他对老树说:“我总要在世界上确立自己的前途事业,我的同学都漂洋过海去了更远的地方,可我呢?”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吧,做一个独木舟,你就能去远方了。”孩子就把老树干砍了,做了独木舟,离开了这里。过了很多年,这个孩子已经白发苍苍。老树根对他说:“孩子,我已经没有了果子、树干、树枝,你更不会在陪着我了吧?”孩子说:“我该走的地方已经走过了,我该看的东西也看完了,我先最大的心愿就是和你一起晒晒太阳。”

其实,这棵年老的大树便是为我们付出一切的父母,他们就这样从不曾为自己着想,他们的心中装着一个视为珍宝的东西——孩子。做父母的总一心想着自己的儿女,可是,做儿女的却很少关心过自己亲爱的父母。儿女们有的在理想站上车,有的人在孤独站下车,有的人在痛苦站上车,不管结局怎样,却总有一个高大温暖的身影笼罩着我们,他们悄悄打开我们心灵的窗户,将那些悲痛独自承受,没错,那个朴实温暖的身影便是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他们对你的付出是百分之百,请你回报他们百分之两百的爱。当你在悲伤中时,一定格外想念那个给予你爱的身影,如果有,请大声叫出你的心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寻找人格之美作文【三】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老师,家长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教育他们要出人头地,要成绩好,考高分,与孩子交流最多的也就是学习,课上要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牢记知识点,不用孩子洗衣服做饭,甚至洗脸水打好,牙膏挤好,孩子除了学习别无二事,成天跟书本打交道,殊不知正是我们过度的“呵护”与“关爱”,却让我们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快乐,遇事没有主见,与人沟通交际能力差,待人接物没有礼貌,等等。

如此包操包办之下,孩子们不能充分正确地认识他们生命的价值,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只有适当的放手,留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让他们在社会的熔炉中得到锻炼,提升与人沟通,待人接物,生活自理的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自我的开发,更有意思的去学习,去磨砺,去感悟,去成长,去快乐吧!

寻找人格之美作文【四】

最近两天没怎么上网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读一本书:《24重人格》。在大学里学习的时候,记得学院的副院长就曾经推荐过这本书,不过当时没有精力,就忘记了。现在偶尔的大这本书,一开始看,竟然舍不得放下。

《24重人格》是一部类似于自传的小说,作者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产生了多重人格障碍,不过三十余岁之前,他还是非常正常的,不但非常正常的结婚生子,甚至在事业上也略有小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非常不幸的意识到自己在心理上可能有些问题。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作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庆幸的是她学了一点点心理学知识,勉强能够理解),为了治疗他们寻找心理咨询师、搬家、住进医院等等,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终于战胜了疾病,并且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函授),为心理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完这本书,感想颇多。

首先是面对心理问题的态度。在中国,人们对心理疾病都存在一些偏见,不仅是普通人,就算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会对心理问题患者有些看法。在课堂上,学生对典型案例的态度也仅仅是感兴趣而已。至于对心理问题患者的正确态度:同情、接纳和支持,我觉得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本书中,作者能够被治愈,除了专业的治疗之外,家人的接纳和支持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完整的心理咨询体系。可以说,这本几年前就完成的小说里,描绘的心理咨询体系是现在的中国只在教科书当中才存在。慈善人士的帮助、患者间的互助团队、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等,甚至是覆盖心理咨询行业的保险业。所有这些,在中国还是梦想。

最后就是美国的教育体系,一个多重人格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函授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