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作文方法(记事类作文顺序)

记事作文方法(记事类作文顺序)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1-13 13:44:40
记事作文方法(记事类作文顺序)

记事作文方法【一】

凝视着窗台上亭亭玉立的兰花,不禁让我想起《野有蔓草》中那位清秀水灵、温文秀玩的姑娘。

这盆兰花在我眼前立刻幻化成美的化身。

汇聚天地之灵气,凝结日月之精华,俨然一位落落大方的闺秀。

它将垂柳的“阴柔”与君子兰的“剑气”融合成蓊蓊郁郁的形态,捧出一丛生机。

远远望去,一束一束纤细的叶子 像待射的利箭直击苍穹,叶片伸长到一定高度便弯下腰低头和土里的根偶偶私语。

宛如一盆翠绿的喷泉在凝固所呈现的景致。

拔开丛丛叶片,你惊讶地发现 五片花瓣的小花会探出头来窥探周遭的一切。

花瓣也是绿的,和叶片融为一体,赏心悦目,传达着和谐 之美。

花瓣上刻着一道道红印,就像娇嫩的皮肤被划出丝,墨汁在草纸上沁染开来。

最独特的还是它的花蕊,由两部分组成,像微微张开的嘴。

“上唇”被玫瑰色的圆点点缀:“下唇”则被随意地涂抹上奇异的线条,宛如一条喷火的猛蛇。

新年 伊始,父亲 将这盆兰花摆在我卧室的窗台上,起初我并不在意它,因为它实在平凡的如同一盆杂草,仅仅是葱郁的绿让双眼感到舒适。

父亲说开春时它会长出兰花,我不屑地瞟了一眼兰草,心里琢磨着,看它开出个什么样的花来。

这盆普通的近乎单调乏味的兰草,不属于奇花瑞草,没有“仙客来”奇特巧妙的优雅造型,连映山红看见它都为它是花的成员而羞红了脸,在国色天香的牡丹面前,兰草就像东施遇见了西施,相形见拙,黯然失色。

但是,凛冽的寒风摧残不了它盛开的梦,周遭的冷漠击不垮它生长的信念。

它躲在窗台的一隅,靠着冰冷的墙面默默地生长着,生长着……

谁能料想啊,在春风的轻抚下,它竟长成了一株境界,叫“禅”。

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张大着眼睛 ,见证人情世态的炎凉。

即便生在清幽的山谷,生在清静的后禅院,被同伴嘲讽,被冷漠包围,它仍能谢绝蜜蜂 的殷勤,避开蝴蝶 妩媚的身姿,恪守一方净土,吐露一抹清香。

文人称赞它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

除去轻佻之色,媚世之态,“孤芳自赏”也得耐得住寂寞 。

谁能料到啊,在鸟鸣得催促下,它竟长成了一丛气质,叫“雅”。

它优雅地立在那里,月貌花容。

它不像迎春花般招摇,明黄的小花铺天盖地得缀满枝头,压得枝条喘不过气来。

它也不像攀援得凌霄花,爬上高枝,借着枝条的高度炫耀自己 。

兰花是有骨气的,它不攀附枝条。

而是从土壤里重新抽出一根茎,几片叶,五瓣花。

用它“自己”的根吮吸水分,用“自己”的茎运输养料。

它不愿和迎春花一样抛头露面,宛如一位羞涩矜持的佳人,一个落寞的才子,悄悄地躲在叶子地下部,依偎着养育它地泥土。

于是,兰花的绽放并不惹人注意,常常会成为被轻易忽略的风景 ,但它的花瓣上还是长满了绿色的希望,它的花蕊仍会催生希望的蓓蕾,它的叶片依旧契刻着清新。

我低下头,默念道“幽幽兰香,无人自芳。

记事作文方法【二】

“天上的月儿圆又圆,地上的饼儿甜又甜……”每当听的这首儿歌时,就知道中秋节又来临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节,我都会特别兴奋,因为能看到那么圆的月亮,一年就只有短暂的几天。有一次中秋节,我默默地跟月亮许下了一个约定,那就是希望这个胖乎乎的月亮在每个中秋节都带着满脸的笑容再看我,而我呢,也要幸福的等着它到来。自从这约定成立了,我们一直都很守约。

可是,这一次,月亮失约了。

这一天,天阴沉沉的,外面下着倾盆大雨。雨水一滴滴的打在玻璃上,“啪嗒、滴答、啪嗒……”仿佛形成了一首动人的交响乐,使我的心情变得愉快。可当我看完日历时,心情就变得沉重了。今天是中秋节啊!这种天气,月亮还会出现吗?恩,会的,肯定会的,月亮不会骗我的,说不定这雨到晚上就停了呢……想到这,突然被一个声音道断了,原来是妈妈。“星儿,今天要去外婆家,做一下准备。”“好!”我高兴极了,外婆家是我过节最想去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永远是那么的快乐。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寒风刺骨,冷得我知道哆嗦。虽然在外婆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洋溢着过节的气氛,可是我觉得好漫长,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回家的路上,比早上还要冷,可当时的我根本没有顾及,找到月亮的急切与渴望,使我感受不到半点寒冷。环顾四周,却没有看到月亮,天上是乌黑一片,我仔仔细细的寻找着,不放过天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可是我了半天,连个月亮的影子也没有找到。我有些沮丧,心想:月亮不会不来了吧?不,不会的,月亮肯定是还没出来,或者是在跟我玩捉迷藏……我试着用各种方法来安慰自己。

躺在床上,我睁着眼晴望着外面,默默地等着月亮出来,等啊等,等啊等,可是我等了半天也等不到,我的眼皮开始变得沉重了,我终于进入了梦乡。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月亮来看我了。

我地对月亮说:“以后不要再失约了……”

记事作文方法【三】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聪明的古人只用了短短12字就明了地概括出了阅读的珍贵。

然而,“好读书”不难,可“读好书”却不易。

像一些同学,读书不少,积累不多,知识面不广,一碰到写作,除了紧咬笔杆,就是唉声叹气。

这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一种好方法呢?

据我看来,像跟着导游旅游一样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陌生景点旅游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导游游走。

这样不但能够更加了解各个景点,还可以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少走冤枉路。

可如果自己一个人参观,只能看个大概,或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处。

阅读也是这样,只有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读好一篇文章。

否则就只能一知半解,阅读无效的同时,又浪费了时间。

不过,除了要跟着作者这个“导游”,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古人大致有两种阅读方法:一种是只做寻章摘句式的。

这种方法讲究细,对每一段,每一句甚至连一些字词都要认真“解剖”。

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文章的“顶梁柱”——中心思想;另一种则截然相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只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思想,在了解中吸取了营养、知识,却不支寻章摘句。

打个比方,让分别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的两个人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时,第一个人可能会想: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为什么要用反问的手法?不用不行吗?第二个人则会知道:这着诗是白居易怀念江南而写。

明朝时,有人巧妙比喻了这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一房子散钱,却无一根能把钱串起来的绳子;第二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许多绳子,但没有散钱供他串。

这两种方法各有所偏,只有将其合二为一,既观其主要内容,重点的地方又寻章摘句,才是最好的方法。

泛观博取,不如熟读而精思。

朱熹一句,把读透书的好处淋漓尽致地道了出来。

那该怎样才能把书读透呢?那就需要和“感受”。

有时,文章的含义往往藏在文字深处,这时就需要去体会。

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许蕴藏着一个大秘密,所以,抓住细节,是体会的关键。

就像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李白未曾提到过自己怎么样,似乎只写了景。

其实不然,从“尽”、“孤”、“独”、“闲”几字中,可以知道,李白此时是很孤独的。

感受,则是体会后的自身的感觉,和体会是双胞胎。

如果你阅读一篇文章后没有任何感受,那么你就白读了这一次书。

其实,作文就是感受,能否利用感受,把感受挥洒在纸上,就看你的了!

要爱读书,勤读书,同时,更要善于读书。

记事作文方法【四】

我过了一个愉快、团圆的中秋节。

一大早,我们一家三口就回老家了。到了家门口,我刚下车,奶奶就迎了出来。我亲热地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客厅,打开了电视。我刚看了一会儿动画片《电击小子》,我的表妹许晓菁就来了。我和许晓菁又看起了《奔跑的兄弟》(第一季)。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我的二表哥一家便到了。我们表兄妹三个一块儿看起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11点左右,我的大表哥郭行健拎着书包回来了。奶奶给我们四个拿出了好多好吃的。

午餐非常丰盛,有红烧排骨、家常炖鱼、火腿切盘、豆芽炒肉、炒菜花、苜蓿肉、炸花生米、拌豆腐皮、西红柿拌白糖。火腿有好几种,一样一盘。奶奶还拿来了酒杯,大人们喝酒,我们喝饮料。吃着香喷喷的排骨、又香又甜的鱼、正宗的一中火腿,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下午,奶奶让我们自己玩,妈妈包饺子。我们一块投沙包、跳房子、踢足球、跳绳,玩得开心极了,我也体会到了有兄弟姐妹的快乐。

晚上,我们吃的菜有蘑菇炖小鸡、炸藕片和我爱吃的炸带鱼,主食是饺子。

晚饭过后,奶奶拿出了月饼和水果,让我们吃。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香蕉、绿油油的桔子。月饼有莲蓉的、枣泥的、豆沙的、椰奶的、五仁的。块块月饼,丝丝香甜。我吃了一块莲蓉的,感觉味道好极了。品完了月饼,我们又到院子里去赏月。今晚的月亮圆圆的、亮亮的,像一个大圆盘挂在皎洁的天空中。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嫦娥在月宫里跳舞,仿佛看到了吴刚在伐桂树,仿佛看到了白白的玉兔在捣药。我不禁想起了咏月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美丽的月亮牵动着浓浓的亲情,让这个夜晚变得更加温馨、宁静。赏完月后,我们又在客厅里说说笑笑,一家人开心极了。这就是我今年的中秋节,一个亲人团聚、亲情融融、月饼飘香的中秋节。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味觉的享受、一次亲情的真切体验。我爱今年的中秋节。

记事作文方法【五】

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老师带着我们去秋游,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杭州著名的“天下第三泉”虎跑泉。

我们和老师下了车走进了虎跑泉的大门,一阵淡淡的清香从远方缓缓地飘来。走进山里,那里的田野层林尽染,点亮树木的葱翠;走进山里,那里的小草绿草如茵,点亮草地的可爱;走进山里,那里的榕树独木成林,点亮大树的形态。走在虎跑径上,小鸟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这里真美呀!同学们快来看呀!”哇,这里鸟语花香,溪水潺潺,仿佛是神仙住的地方。走进山里,我看见了两只老虎,那就是传说中的大虎和二虎吧?

走过虎跑径,前面有一口池塘,在缓缓地流动,清清的水,在池塘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那就是双虎刨的大坑吧?顺着小桥横跨过去,正好把池塘分成两半,一半阴,一半明。故名“阴阳二池”。据说是济公和尚划分的吧?

往前走就到了一座庭院,院中有一口石砌的四方泉井,这就是"虎跑泉"。同学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起了虎跑泉的动人传说:“从前有两兄弟,哥哥叫大虎,弟弟叫二虎,兄弟俩被官府迫害流浪到杭州一座小寺院。因当地缺水,两兄弟历经辛苦终于找到南岳山泉。护泉童子为他俩的诚心所感动,用杨柳枝条向兄弟俩一拂,两人化为猛虎。两只大虎回到了杭州寺院,用前爪在地上刨了个大坑,泉水立刻从坑中涌了出来。人们称为"虎刨泉",久而久之叫成了"虎跑泉"。”听了介绍,觉得小小的一口泉眼原来有那么神奇的故事传说,让我对参观更有兴趣了,我也想成为大虎二虎那样舍己为人的大英雄。

顺着虎跑泉走到弘一法师纪念馆。纪念馆虽不大,但里面有很多展品,介绍了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他一生创造了很多杰作,书法也很漂亮,在很多领域都有较高的建树。他的多才多艺爱国情怀震撼我的内心。

接着我们参观了动物园,那里有各式各样可爱的小动物,有小猴子,小猩猩,小熊等等,可爱极了,不过我最喜欢的动物是海狮表演,机灵乖巧,逗得大家笑声不断。

动物园和虎跑里独特的景象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虎跑山清水秀,那是双虎的功劳换来的;动物园人山人海,那是小动物的可爱换来的。

记事作文方法【六】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天上的月亮十分圆。听大人们说,这时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的时候。

每逢中秋节,我总是会去外祖父家过中秋节。舅舅和爸爸把圆桌放在方桌上,又说是传统节日,表示团团圆圆。又将桌子搬到院子里,圆桌上放着圆圆的,美味的月饼,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这时,弟弟又缠着外祖父讲故事了,外祖父喝了一口茶,再笑呵呵地讲起了老掉牙的故事了:相传在古代齐国有一位姑娘,相貌很丑,她的名字叫作无盐。幼年时曾诚恳地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幸宠。某年的八月十五日,大家都在看月亮,太子在月光下看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来太子登基后,立她为皇后。这就是中秋赏月的由来。

弟弟听得津津有味。而我和妹妹则在比关于月亮的古诗。原来,妹妹一直称自己是“古诗活字典”所以今天一定要跟妹妹比出高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脱口而出。妹妹把眉毛皱了起来,想了好一会儿,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刚说完,我就接上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妹妹尴尬的一笑,对于“输”这个字表示默认。“哈哈,我赢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一把夺过妹妹手中那个月饼,并且一大口咬下去。嗯,真好吃!瞧,妹妹那副不服气的样子,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事作文方法【七】

今天我去魏老师那里上课,这次课程是画一张创作海报,魏老师拿出电脑给我们讲海报创作,画海报的主要部分是怎么画呢?画面的上面或者中间要有一个主题,可以配图或者几句话,这样才是完整的海报,后来魏老师又给我们看了一些例子,有的是直接写了一个标题,没有画图,但是文字主题特别大,整个画面都占满了。还有的是画了一张图,然后有一个主题。

我心想,我该画哪个形式呢?这时魏老师提醒我们不能直接照抄,要有自己的创作想法,我这下为难了,怎么样才能创作一幅海报呢?我想着想着,忽然灵感突发,拿出笔,就开始画起来,我先画了四个大字,中秋快乐!其中秋字是画在月饼上,然后我在字的下面画了一个超级大的圆,可不是地球啊,是月亮,中秋月圆吗!

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画的超级圆,八月十五的月儿圆啊,我在一面画上阴影和陨石坑,这样更加像月亮,最后我在月亮上画一个玉兔,我没有画嫦娥。我认为嫦娥八月十五可能去跟后裔团圆去了。下边画了几个糖果,我想中秋节到了,大家团圆赏月,吃点糖果庆祝一下,所以我就画了糖果,我画完把边处理下后,向魏老师展示一下。魏老师说:“非常好,如果再涂色就更好了!”

下面我开始涂色了,月亮是黄色的,这可不容易了,黄色颜料稀缺,而我的月亮又那么大,所以找了4个黄色才勉强把月亮涂完,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色,然后玉兔的眼睛红色的,耳朵粉色,四个大字不同的颜色,现在画面已经很好了,我又把糖果也涂色了,这样整幅图已经很整体了,画完以后我就贴到门外,想,肯定有很多人看到我画的这幅画海报,我一定会出名的!

我知道魏老师安排这堂课真的很用心啊!再过两天周末就是中秋节,中秋节前画一张中秋海报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并且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时候,画月饼跟月亮团团圆圆,通过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怎样画动画海报,同时也知道魏老师的这堂课别有用心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