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中国力量作文素材400字)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中国力量作文素材4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6 21:21:20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中国力量作文素材400字)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一】

一座城市的劫难与重生,包含着无尽悲欢,也见证着无数奋起。从曾被西方媒体预言“将从地球上被抹掉”的满目疮痍,到今天奋翅于冀东沃野的现代化城市,唐山40年的沧桑巨变,镌刻着一座城市凤凰涅槃的发展奇迹,诠释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伟大力量。

历史不会忘却灾难与悲痛,也永远铭记那些宝贵的生命、不屈的脊梁。40年前,当里氏7.8级的大地震猝然降临,“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24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那一刻,生命何其脆弱。转瞬之间,生两隔;永别亲人,痛何如哉!那一刻,生命又何其坚强!无论是废墟下救出的幸存者,还是带着伤残坚持“活下去”的唐山人,他们直面人生最大的痛楚,用顽强生活告慰逝者,用生命的尊严与努力写下一个个大写的“人”字,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

强烈地震摇动着大地,却撼不动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坚定信念,挡不住祖国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磅礴暖流。14万名解放军、5万名干部和工程技术医务人员、数十万吨物资驰援唐山,10多万建筑工人参与重建……同舟共济、携手抗灾,从废墟中挺立,于灾难中崛起。无论是创造“大灾过后无大疫”的奇迹,还是让4000多名地震孤儿有了新家,重新到父母之爱的温暖,或者是快速高效的重建成就,无不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无不见证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排忧解难的为民情怀。

震后不到半个月,重建唐山的规划开始启动;震后一个月,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河北1号小区开工;1986年6月底,唐山复建完成,同年底,98.5%的居民搬入新居。“我姓的这个‘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党’”——这是“唐山孤儿”感恩的心声。“社会主义拯救了唐山”——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唐山人民至为深切的感受。在唐山市中心,高高矗立的抗震纪念碑由4根直指苍穹的混凝土碑柱组成,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支撑、人民的团结奋斗,唐山才能驱散地震阴云,开启重建进程,实现奇迹般的崛起。

时代总在记录前行的探索与艰辛,把那些奋进的身影刻写在史册之中。40年来,唐山人靠实干苦干,一砖一瓦打造文明现代、繁荣美丽的新唐山。无论是立改革潮头重振工业重镇雄风,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改革开放始终是唐山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唐山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勇于面对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着力破解“一钢独大”的“黑色产业”面临的“蓝色困境”,壮士断腕、弃“黑”转“绿”,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探求发展新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乘势而进,进行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的凤凰涅槃。从震后仅两个月修复的“抗震号”机车,到今天制造时速487公里的“中国第一速”动车,从曹妃甸由荒岛变成产业重地,到百余年形成的采煤沉降区蜕变为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场,唐山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交出应对挑战、无愧时代的发展答卷。在一片废墟中浴火重生、巍然屹立的唐山,是“中国梦”的生动样本,恰如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百废待兴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个缩影。人间万事出艰辛。锐意改革的奋进力量,让这座自强不息的城市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比钢筋水泥更坚固的,是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从“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到唐山人在全国不断“寻恩”的足迹,从唐山成为“留住雷锋的.城市”,到汶川地震废墟上默默奉献的燕赵儿女,再到充满感恩情怀和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精神的新唐山人……在时代发展中磨砺的唐山精神穿越时空、代代相传,伴随物质重建的进程,精神重建的图景同样令人振奋。历经磨难、不忘初心;饱尝艰辛、奋发图强,这是一座英雄城市屹立不倒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愈挫愈奋、多难兴邦的精神密码。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走进今天的唐山,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景色如画,让人流连忘返。斗转星移,从历史大悲中走出来的唐山人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然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虽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屹立不倒的唐山人民,必将继续书写发展的新传奇。砥砺前行的中华民族,必将在复兴之路上迎来更为光明的前景。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二】

我是真心喜欢《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不矫情,演员入戏,在讲故事,剧中的回忆与现实都带着“钩”,牵着看客的灵魂,同喜同悲。坦白说,这电影真有人情味儿,没有夸张献媚的杂耍卖笑,也没有呼天抢地的煽情妖孽,乐与悲都是自然委婉的,它只在淡淡地释放着一种美好纯真的情感,可是你在不知不觉中沦陷了,被它逗笑,跟着它伤心。Fiona姐说,“她是笑着的,眼泪却已留下来了。”她的感受太正了,恰是我的Feeling。

还能回想到“土鳖”第一天入校,“海龟”与“湿人”在宿舍窗台变着花样互骂的场景。从那儿我就不断地乐开了。土鳖贴广告贴出毛病来,不能不乐;土鳖被人睡、然后失恋,不能不乐;湿人被美国妞调戏,土鳖暗观,不能不乐……哈哈这些只是一点点。

至于汪洋般的泪海,决堤于电影开始后的不久。课堂上,海龟、湿人与老师叫板,其他同学群起要攻之,海龟、湿人逃跑,土鳖扭转乾坤……这系列画面组合神奇,前一秒还是让我欢乐的,后一秒我就被点了泪穴。再后面呢,自然愈来愈烈,听各种歌曲都有感,“海阔天空”最沉默;接送邓超的两场戏,泪崩。

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不是这样闯,江湖就不仅仅是个传说了?没错!你看徐小平、俞敏洪、王强就知道了!新的发现是,陈可辛、杜可风、韩三平这次闯得也够气势,但没有土鳖、海龟、湿人这三位在幕前拉风。

黄教主真让人惊艳,演技直接从“负分”飙升至一百分,我想“土鳖”会是他从影至今最棒的银幕“面孔”。不难想象,没有土鳖的乡土气息,没有土鳖的黄牛憨态,这部电影,笑与泪都会轻得很多。

而邓超的“海龟”是让人感念的角色,被他演绎得已臻化境,举手投足人戏合一。这个人物的性格简单而深刻。他与生俱来的自信与气势会让不懂他的人误解,可他一定是付出最多、隐藏伤痛最多、被人误解最多的高贵的人。剧中,邓超很有型,几套高领衫够帅,晃眼睛,那不仅是时代的印记,那也叫时髦的时尚,高富帅名副其实。

据说陈可辛最喜欢“湿人”王阳这个角色,我也喜欢,谁不喜欢如此重情重义的朋友呢?佟大为有料,十三钗历练了他,在这里他飘逸的长发,会哭会笑会打圆场的小眼睛魅力十足,湿人很愤青那是因为他最有情。

再补一个编外的亮点,没想到在《中国合伙人》里能偶遇“佟磊”。这位小哥别来无恙,这应该是摆脱了“冯裤子”重获了新生,电影里表现不错,那么几个镜头,滑稽幽默感仍在。

其实,这部戏演的就是生活,能共鸣的也是生活。出国潮,考托福雅思,创业、办培训学校等等。从中会发现自己的影子,然后感叹,人都是牛人,不是曾经的,就是现在的,要么就是未来的。只是成功的牛人才是历史舞台的角儿,所以借屹立未倒的牛人,追忆着过去,励志着当下。

大家大谈《中国合伙人》的幕后故事,其实,我并不在乎这片子与“真实的现实故事”距离有多近?也许“新梦想”与“新东方”只有半毛钱的关系,不过借用了一个“新”字。但愿意认同这是人物传记片,因为海龟、土鳖、湿人他们是徐小平的孟晓骏、成冬青、王阳。陈可辛让国产传记片变脸,接地气又有王者相,挺神奇的,算是一个银幕里程碑吧。

《中国合伙人》还是需要用心感悟的。电影剧本没有硬伤,要我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吻戏”太漫长,长到了外婆桥;“谈判”太漫长,长到了中秋节。除此,一种“形散神聚”的文艺气质把电影凝聚成了像苏梅那样的“女神范儿”,你必须自己主动去读她。而三兄弟的情感纠葛够深度,人性的刻画相当老练沉稳,剖析着剖析着你的内心会五味杂陈。

最后想说,好电影就是这样操控人的感情,眼泪流了;笑的大白牙也露了;搞不清那是不是我们的回忆,反正被你偷了;最重要的是,决定把映在马路牙子上的“Love”敲到我的写字板上,给成长的岁月。《中国合伙人》,入夏绝对够牛的好片。吹神唱过,“证明感情总是善良的,残忍的是人会成长。”没错!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三】

对《中国合伙人》的最初印象,是对地铁站灯箱广告的每次路过的一瞥,心里想“这三人谁呀”?有一次终于忍不住凑上前去仔细研究,哦!竟然是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电影的宣传海报彻底颠覆了以往他们帅气、阳光的形象,“三架眼镜”让人咋一看还真没认出来他们是谁。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业者的故事,故事背景的时间跨度是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今,片中人物的经历是以中国的创业传奇人物们为原型塑造的。且不论片中那轻喜剧型的对白,还是他们三人的造型,使原本艰辛的创业过程充满着欢乐元素,使人不禁莞尔。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最闪亮的就是台词、对白:“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当你在梦想的前进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笔直的大道上”,“你只有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才会开始得到他们的尊重”,我想成功的动力有很多种,但你是否找到了适合于你的前进动力?奋斗没有了目标将会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中国合伙人》值得一观。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四】

成东青发起设立新梦想的动机前面已经提及,就是为了向苏梅证明他的成功,用这些来抚慰自我受伤的灵魂。然而,成东青十分清楚,成就新梦想仅靠其一已之力肯定不行,必须依靠合作力量,于是他想到了大学的好友王阳和孟晓骏。

王阳是经成东青邀请,第一个加盟新梦想的合伙人。那时王阳刚被Lucy抛弃,虽然其对此故作无所谓,其实内心无比痛苦。王阳是个追求浪漫的人,所以其加盟新梦想主要是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除此之外他似乎没有赋予新梦想更多意义。所以,王阳的加入没有给成东青造成威胁,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他们能够在新梦想和睦相处,并在很多的分歧中站在成东青一方。

孟晓骏则不一样,他在王阳和成东青眼里历来就是个自私且有思想的家伙。他的加入确实给成东青的新梦想带来了实质性的冲击。孟晓骏对美国极度迷恋,真的到了美国后,却受到了诸多歧视和怠慢,这让他的自信极为受挫。之后,他明白仅有获得强大的力量才能受到美国尊重,于是他选择了与成东青合作,试图经过新梦想成就一翻大业,以平复美国梦带给他的创伤。而成东青也需要利用孟晓骏的美国经历来加速新梦想的.成功,于是二人各自心怀鬼胎的走在了一齐。然而,在新梦想朝向何处走的问题上,二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孟晓骏期望新梦想经过股改上市,最终实现公司的做大做强,而成东青则反对上市,力图维持其对新梦想的统治地位。新梦想的股改必然背离成东青设立和经营新梦想的人生梦想,不上市孟晓骏加盟新梦想则失去意义。所以二者间的矛盾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

在这场新危机中,成东青掌握着决定新梦想生的主动权。或许是因为被苏梅伤害过深,存在补偿心理,使得成东青在处理此次危机时,竟然转换为苏梅式的冷酷主角,态度强硬、寸步不让,最终导致了孟晓骏的出走。

其实,自从王阳、孟晓骏加盟后,新梦想就不再属于成东青一个人了,尽管两位合伙人是小股东,但仍是股东,仍可怀揣梦想。成东青为了自我的梦想,而忽略其他合作者的梦想,最终导致了新梦想的信任危机。

如果将梦想比作天鹅肉,那么三人皆为天鹅肉而来;如果一个人将天鹅肉独吞,其实相当于将合作者当作了天鹅肉。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五】

我读了《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深深地被肖川教授那优美的文笔、深邃的思想所折服。“他的随笔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或似淡雅的香茗,或胜陈年的烈酒。”我感觉,读肖川老师的随笔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教育的享受。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个精灵,它产生于刹那之间,却可以定格成为永恒。它不会因为你富甲一方而需要他,也不会因为你一贫如洗而不能拥有它。它如夏花灿烂,如春风温暖,它是清冽的甘泉,是心灵的阳光。它,就是微笑。”清丽、灵动的文字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馨。确实,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沟通彼此的心灵,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要知道,您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幼儿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微笑是一种力量》这篇随笔是我最喜欢的文章,让我懂得作为老师,我们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们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说微笑是一缕春风,那么它会吹散淤积在心头的阴霾;如果说微笑是一抹阳光,那么它能温暖因受伤而苦闷的心;如果说微笑是一剂良药,那么它能让孩子在心底写下一份自信。莎士比亚说过:如果你一天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所以说,微笑会给你一种友好、安全的感觉,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人心的距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快乐的、拥有友谊和财富的人,你就把智者的微笑写在脸上,把愚者的冰冷的面孔摔到一边去吧!

微笑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暗示和期待。

微笑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师的种肯定。

微笑是对学生爱和关注的最好阐释。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翻书细读之间美妙的感觉绕着指尖,停在唇边,好不惬意,《教育的力量》就是这样一本书。合上书,闭着眼,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停留在心中。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六】

生活中很多梦想,生活中很多挫折,生活中很多无奈,我们倔强的在生活中过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儿时的理想如今已是支离破碎了!美好的愿望,总是被这个社会改变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哪天开始,我的世界已经开始被改变了!但是自己全然不知,还欣欣然的攥着改人生的梦想!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跟生活做着斗争,我跟社会较着劲,只为完成那儿时的梦想!但是梦想也会改变,梦想也只能是曲线的去完成,所以你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开始改变自己!

听过一个故事: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也许吧!但是如今的世界是改变不了的!只能是为了适应这个世界自己做改变而已!最近,看了两三遍<中国合伙人>有很深的感触!我们都是在被改变的人!大概诉说着60一代的创业历程吧!鼓舞人心,心潮澎湃!有人说,以前的创业环境好,机会多,才那么容易成功!但是我觉得不是这个理由!我觉得,是他们改变的快!他们迅速的改变以此来适应这个世界!并且伴随着艰辛,伴随着汗水,伴随着诸多的困难,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

我不想若干年后,我后悔某一件事情我没有坚持下去!我不想后悔某个机会我没有抓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会!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来,而是因为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抓住它。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但是有多少人成了俊杰呢?

机遇从不光顾没有准备的头脑,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我们必须创造属于我们的机会!机会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往往我们要放弃很多自己不愿意放弃的东西,来得到这个机会!舍与得之间我们要做出抉择!往往一个抉择就是你人生的分水岭!里面有句话说得很好:人在逼于无奈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最正确的。

80后,时下流行的词语!这个社会是有机会的!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七】

进入开篇,我就被“后进生”三个字吸引了,在我历年任教的班级中,几乎每年都有那么一两位。这也是我们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或者从事各种教育岗位的其他教师所关注的话题。一般资优生或者中等生,教师是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的。但是,对于每个后进生,教师甚至要花成倍或者成十倍的精力去关注他们不光是学习还是生活处事的各个小问题。相信大多数的老师是不擅长“对付”这样的学生的。

首先,李镇西先生生动地再现了在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一些“意见”,后进生各种的不如意,让教师们觉得“心烦”。

其次,李镇西先生又提出,后进生在学校中是一群弱势群体,但他们能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上学,参与课堂教学,他们难道就没有让我们心生敬佩的地方吗?

带着这样的敬佩,李镇西先生又提出,要转化教师的思想,转变对待后进生的方法。这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读到这里,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对待后进生,我们要改变的不是我们的叫法,而是对待他们的行动上。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关于中国力量的感悟作文400字【八】

近段时间以来,我利用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万玮等教育名家及部分优秀教师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用生动的教育案例,精彩的教育故事,展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我受益匪浅,领悟到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要用爱与智慧给予后进生向上的力量。

在本书的第二编“用心灵赢的心灵”中,我读到了多篇真实的事例,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陈霖老师的《教育始于走近》中,他对于易阳,不会拿衡量其他孩子的标准去衡量他,而是尽可能让他在规则范围内享受自由,一旦发现他的闪光点,就会立即鼓励,并相信他会做的更好。但易阳不久又会“原形毕露”。在这种情况下,陈老师先是了解他的家庭信息,然后决定去走近这个孩子的内心,去听一听里面都有些什么声音。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提时代得到爱的人,往往更容易健康成长,易阳缺乏的是情感上的关爱和内心的安定,因此陈老师尽己所能和易阳的妈妈联系,让她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同时作为老师也和他多沟通交流,走近他,帮助他肯定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这个事例让我明白,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觉醒。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学生们特别渴望和珍惜得到老师的爱,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内心,用我们的赋予给他们的爱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懂的爱,去爱护和关心他人。去展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这是后进生信心的来源好进步的动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