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400个字的心理作文)

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400个字的心理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3 08:22:15
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400个字的心理作文)

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一】

七年前,我8岁,二年级,不知老师是什么原因选择由我来当任班长,那时的我同现在一样:瘦,黑,普通,说话都带着一份胆怯。也许是因为嗓门大,镇得住同学,所以才选了我吧。而我对于这份突然到来的工作,至少在最开始,我表现的不太热衷。

记得那时老爸跟我语重心长的谈过一次话:班长班长,一班之长,老师选你自有他的理由,既然就任了,责任心是一定要有的,不仅不能辜负老师的信任,自己也要学会适应管理,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管理今后到社会上也有用,一定要好好把握。

这段话被老爸说完还被抄在了一张纸上,张贴在我房间墙上,其实这段话对于一个只有8岁的我,在第一次听见时着实不太能够消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就任班长以来遇到的'种种困难,事实证明了这段话我在一点点的理解,并且一点点的诠释。

这次机会,没有走的很快,到现在,班长这个称号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头衔。渐渐地,我习惯了这个职位,并且有了一番享受其中的滋味。

但半年前,又是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让我纠结不已,也把我拉回了现实。老爸说:马上初三了,一切都要抓紧了,学习要想学好,就不能分心,要不不当班长了吧,班长的事多着呢,现在的环境,成绩决定一切,没有好的成绩,就进不了好的学校,你说呢?这段话老爸只说了一遍,没有重复没有抄录,但我却记下了,深深地思考着。这好像一直引以为傲的东西,突然变成别人的啦,是谁都不愿意的。但我明白,自己不能跟老爸说,自己一边当班长一边提高成绩,因为我更明白,自己也没底。

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好在爸爸没有过多干涉,现在的我睁开眼后去上学,我依旧是那个嗓门大,有威信的一班之长。我庆幸,庆幸自己在七年前有了一次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握好它。

七年了,过得还真是快,邻家女孩成了班中一枝花,门前小树转眼高过了小楼房,墙上贴的那段话,纸张也早已泛了黄。但不变的,是让我引以为傲的一段历程,一段我成长的历程,一段我成功的历程,一段成就我有现在成绩的历程。

现在的我,15岁,拥有着大好青春泛滥的年华,更拥有着一段早就开始,仍在继续的班长历程。

我愿我展翅高飞,更愿我在继续的路上踩着荆棘,走的更远……

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二】

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每个时代对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两汉动的行为之美让位于魏晋的静的玄想之美。“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产生的的历史背景却是充满动荡、混乱、灾难、污的社会和时代。战乱的年代里,时刻面临着生的考验,巨大的政治恐怖阴影下产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义。如同阮籍,表面看来潇洒,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与这种思潮相对应的美学观念,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对生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固知一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对人生对生命强烈的欲求,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政权更迭的年代里,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因此绘画艺术作品里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要求体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这种追求“气韵”“风神”的美学标准正是与魏晋思辨智慧、人的觉醒相一致。

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种思维方式,分析任何事物,都要将其放置于时代背景之中。艺术的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环境、意识形态的变化相合的,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时,此时孕育的文化,与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的艺术文化相比,定然想去甚远。感性的、理性的、思辨的、神秘的、浪漫的、有我的、无我的、简约的、华丽的……美有不同的形态,而这不同的形态正是解码历史的重要钥匙。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人批判现代的审美,从日韩传入的中性审美,男性的审美以趋于女性化的阴柔白净为美,取代了硬汉的粗犷式审美,这又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萌系审美又有什么社会原因?这种审美取向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这种集体的社会文化观念、集体的审美趋向对整个民族心理有什么影响?如果说经济形势可以靠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进行调节,那么审美意识的走向是否可以上层构建或调节?还是只能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演化?

所有这些问题不一定会有既定的答案,但我相信思索的过程就是成长。

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三】

改革开放前的路呀,都是用泥土铺成的,晴天时还好,等到下雨时,那就糟糕了,成千上万的雨滴象一块块飞石,打在泥土路上,打出了它的“泪水”。人们打着伞从这里走过,踩伤了它的“面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人在这里走过,踩得它伤痕累累。就因这样,多少人在这里跌倒。这种路好吗?

改革开放为我们开创了新局面。“啪,啪……”,一阵阵拖拉机响,吵醒了路边的花草树木,吵醒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心。“建石子路了,建石子路了……”到处传来欢呼声。“喳……喳……”修路队铺路的`声音好象是一条条路在唱着自豪的歌。新铺好的石子路,又宽阔又平整。石子路虽然比泥土路强多了,但时间一长,石子路又垂头丧气地低下了头。石子呢?都滚到路边去了。

不久,“啪……啪……”的响声又惊醒了大家,拖拉机、卡车、压路机一起出动。这是什么路呀?噢!原来是柏油马路。只见黑色的液体从拖拉机的后面喷出,铺在地上,再铺上细石子,用压路机压平。这比石子路好上几千倍,几万倍,但没有谁想到,几年的风雨沧桑又使路受了伤,岁月碾出了它的一条条皱纹。

机器的响声再次惊起人们的注意,一包包的水泥在路上来来去去。“又要造水泥路了”我顿时想到。修路队的工人师傅齐心协力,想让这条古老的路重现它应有的面貌。几天,几十天过去了,宽阔而平整的路做好了,平整得胜过房子的墙壁,几年的风雨沧桑过去了,水泥马路的面貌依旧。我想再过几年几十年,这条路也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这不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吗?

从此,路不在有它那惯有的垂头丧气了。老百姓明白了,全国人民明白了:改革开放是多么重要。大家都赞叹道:“改革开放,你真棒!”

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四】

一年级,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不习惯和害怕是自然的,因为害怕,也使我的学习之路变得崎岖艰难。我从小胆子很小,再加上新的老师明显严厉多了,不像幼儿园老师那么温和,这样的情形,使我变得更加容易害怕,害怕去上学,害怕被老师批评,现在想想好心酸。

二年级了,我的胆子也渐渐变大了,变得更加活泼,开始努力克服内心对老师的恐惧,并勇敢地去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一年,我有了好朋友,学习成绩也稳定在班级前列,开始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这也是我为什么把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归纳为“甜”的原因。

第三年,语文、数学老师都换了新的,增加了英语和科学这两门科目,随之老师也变多了。我仿佛又回到了一年级的恐惧之中,害怕新的学科学不好,但后来随着老师的循循善诱,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我的自信心又回来了。这一年我明白了一点,学习没有不辛苦的。

第四年,也就是现在读的这一年,即马上要结束的.四年级。进入四年级,语、数、科三门科目老师又换新的了,但我已经习惯并不再害怕,我已经能勇敢地去面对新的事物。这一年学习的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变了,这是我心理上和学习上新的挑战,好像海水,苦涩中有点咸咸的味道。

在我的眼里,童年的时光是美好而又短暂的。我希望时间能走慢一点,让我慢慢品尝生活的各种滋味,让我童年的梦想能够实现。

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五】

《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美的历程》这部书跨度很大,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王朝,波及各个朝代的方方面面,构造了一个古代美学发展的脉络图。这部书是用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与单纯的文学审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需要历史知识、美术知识、文学知识等等,很全面,让我有吃力的感觉。他是以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的审美角度而著作。

书中也蕴涵着哲学知识,如: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而书中也有着作者他所理解的艺术、美学追求。书中说到: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内容上与哲学本体论的追求一致,人的主题展现为要求与“道”——自然相同一:在形式上与绘画一致,文的自觉展现为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但由于自然在这里或者只是这些门阀贵族们外在游玩的对象,或者只是他们追求玄远即所谓“神超理得”的手段,并不与他们的生活、心境、意绪发生亲密的关系(这作为时代思潮要到宋元以后,自然界实际并没能真正构成他们生活和抒发心情的一部分,自然在他们的艺术中大都只是徒供描画、错彩镂金的僵化物。

我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魏晋风度的人的主题,文的自觉.阮籍与淘潜篇,盛唐谙中.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杜诗颜字韩文篇等。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艺术和做人的魅力。完全颠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认识。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让我的“审美感情”丰富厚实。

我的心理历程2000字作文【六】

何谓美?是灯火绚烂的夜晚街道,是叶落知秋的幽静哀愁,是字字珠玑的精致书本?“美”本是飘渺之物,当它附在特定的事物上便有了意义,不如说,美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散发着清香的灵魂。

《美的历程》一书是李泽厚先生所作,共分十章,以历史纵向时间为轴,细致地描写出了“美”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代到满清时期,从氏族纷争到王朝统一,“美”一直贯穿在时间长河中,流经世世代代,流进人们的生活。

遥记当年金乌耀日,蟾蜍拜月,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了神秘的图腾与巫术礼仪,狂热的原始歌舞展现出了属于远古时代的苍劲力量。由线条和简单图案构成的象形文字,将“美”具象化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凝聚在抽象的纹饰符号上。夏铸九鼎,鼎卧饕餮,夏商时期不可谓不是沉重神秘的青铜时代。人们信奉君权神授,青铜器上狞厉的图案成了王权的象征。虽然后来随着神权的淡化,图案线条向着流动活泼的方向发展,但曾经那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却是无可替代的。功利与自然,严谨与不羁,春秋战国是儒道两家互补发展的时期。

孔子于礼乐的实践理性,庄子于自然的热烈情感,“美”隐在情理结合的审美规律里,体现在《诗经》的无限韵律和建筑的色彩结构中,成为流动的时间进程,整齐华美的视觉体验。“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将他浪漫的想象和炽热深沉的情感融入《离》,成为楚汉时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世代相传。楚辞之美,美在其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和传自远古时期的活力。汉朝艺术受之影响,始终拥有蓬勃生机,浪漫激情。磅礴的气势与古拙浑然一体融入画中,成就了雄浑厚重的朴实之美。“美”的表现形式中人的觉醒出现在魏晋时期,绘画文字等艺术开始着力体现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气韵”“风神”成为了魏晋新的美学趣味。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体由宫廷消遣进化到了初步对人物、山水的吟咏。注重写实与审美规律的`艺术创作令“美”更加优美、纯粹化。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时期诗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人们藏在诗中的感情毫无疑问是炽烈的,然而他们内心,生活中的矛盾又使他们不得不感慨生,寄情世外。如此炽烈又哀痛的错杂情感,使“美”在矛盾中闪亮。隋唐时期宗教艺术盛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佛教。“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的故事在洞窟壁画上极尽呈现,同样流传在民间。客观上讲,这些麻醉人的宗教故事实在虚妄无义,读后感.然而这些虚幻的颂歌在民间的普及程度很是广泛。从虚幻走向世俗,刻画出了这个时期虚实结合的美。除开宗教不谈,李唐王朝的诗书文化实在灿烂夺目。不同于魏晋时期的哀叹,唐诗如同朝气蓬勃的少年,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经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生涯的唐代文人的豪迈风度在诗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豪迈明快爽朗的美,是唐诗独有的。其书法,特别是痛快淋漓的草书,也将这种美尽数倾注在笔墨间,奏响了盛唐之音。随着唐文化逐渐加强了对情感色彩的捕捉,其美学逐渐增强了悠闲静美的哀愁之意,宋元的山水艺术开始在历史长河中崭露头脚。其山水艺术意味深厚,自由宽泛,重在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宁静。

从浑厚的笔墨到精致的刻画,从整体的画面到剩水残山的特写,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宋元文化始终带给人们平淡自然、细洁净润之美。这是一个铺画满丹青水墨,充满灵气的时代。由浪漫到感伤,由感伤到批判,明清文化为我们展开来一幅世俗风味与浪漫文艺共存的画卷。市民文艺是人情世故的津津玩味,歌颂赞扬,讽刺嘲笑,朴实却简洁丰富。如轻烟如梦幻,自由似乎成了当时浪漫文艺的代言。浓厚的民族风格,人生空幻的时代感伤构成了明清时代朴实梦幻的美。

当年的一切已成过去,也许那些时代的珍宝已经被时间征服,但是我相信“美”是永远不会被时间埋葬的。它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款款而来,宣示着美的历程将指向未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