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学美术的过程作文500字)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学美术的过程作文5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01 09:35:35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学美术的过程作文500字)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一】

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他们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大多都知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产生的怀疑,他们为了能轻松、顺利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他们是思路去学习,大多采取了压抑措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积极地去思维,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动,因而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根源。

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想,而不是让学生去复制教师的想法,重复走教师的路。吴非在很多篇幅上说明、强调一个学生、一个人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何其重要。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二】

曾经认为读书只是在学校里,作为学生时该做的事。但是工作时,我深刻体会到我的不足,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曾经认为一个教师从教一生,教材变动小,知识变动的内容和幅度都很小,教书是在做简单重复的工作。但工作后发现,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我们教师知识的储备量还不如学生掌握的多。而且虽然在教看似同样的知识,但每个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的内容的不同,我们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还需不断地学习、读书、总结、反思、发现、创新,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新的教学理念,这样自身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吴非先生的书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给我启发,让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为了教好我的学生,我究竟该如何去做。读完这本书,我受益颇多、感触颇多,也许有些想法是片面的,也许由于工作经历的关系,我还不能理解书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但现在读有了以上的感悟,也许过几年再读,就有了更深的共鸣或者更深的、不同的理解。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三】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心理上的成熟,知识储备上的丰富,更是法律意识、社会道德的树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可是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我的教育对象是初二的学生,初二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懵懂、活泼好动、叛逆。如何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是我们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既然要关注、想要改变,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成长。

寒冬腊月梅花开,酷暑六月莲花绽。每朵花都有每朵花的花期,每个孩子的成长周期也是不同。作为老师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花开;我们要耐心灌溉,助其成长;我们要细心发现,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不要再在办公室里抱怨孩子太笨,也许他擅长运动,只是对数字反应有点慢而已;不要再说学生太不听话,也许今天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闹了矛盾。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我只是随便地说了几句话,也许就是这几句话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树立一个好的模范榜样,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有人将学生比喻成“璞玉”,我觉得是不恰当的,学生是人,玉是物。玉可以随心雕刻重塑,而人是有思想的,孩子的成长,教师和家长只能引导,不能强行塑造,不然会适得其反。当然,我不赞同教育无用论,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久的、深刻的,但影响也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一手包办,适当引导,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四】

作为老师,我们都在思考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语文老师的一首诗,数学老师的几道加减法,还是英语老师的几个字母还是音乐老师的一首歌?

直到看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从书中我知道了课堂与未来有关,课堂上讲什么,应该怎样讲,课堂上要留有余地。这些观点是我非常认同的。

其中“教师的目光”,让我重新审视和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观。作为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半年我不断地在充电,课堂上效果怎样才会更好,学生怎样做课堂效果才会更好。就我个人而言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因为我们的努力,为学生多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的前行路上多了一抹亮色,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留给后来人的财富,他们经历的一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和价值。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纸,我们要为他们的童年勾勒出美丽的梦,让儿童心里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善良和友爱,诗和梦,这是童年的底子,未来或许有诸多不如意,但心里装满童年的梦,即使阴霾漫天,他心里总有一片蓝天白云。如果教师课堂教学过于“现实”,灌进了很多伸手可及的“实惠”,“教室”和“集市”就没什么区别,那些梦想的种子也就无处安放了。

吴非教授说在“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什么样的课最吸引学生。学生们都喜欢有意思的课,这点我在我的课堂中充分体会到了。当我把课设计的非常新颖时,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而当我讲试卷时,学生的兴趣就没有那么高了。课堂上应当有沉思,也可以有笑声,教师不要总是古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用语言的幽默感,课程的趣味性来打动学生,因为这是“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活动,如果你无视学生的期待,那你很可能在“自讲”,有些教师,只需缓缓地在讲台边站定,学生便肃然起敬,那样的老师,思虑深邃,有意志力,像精神标杆,只要他们在教室里,所有的太阳都会苏醒。

作为一名新教师,感觉阅读完这一本书我知道自己和这种境界还相去甚远,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会慢慢地修炼自己哟!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五】

吴非老师的书,之前读过一本,感觉观点十分犀利,常常一针见的指出教育问题。这一次,读的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书名是个问句,我也有些疑惑,课堂上发生了教与学以外,还发生了什么?

打开书的目录,发现有五辑,第二辑的名字也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再往下看,“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是其中的一个小章节呢。看来,这就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了。迫不及待的打开这一章节。果然,这一章是吴老师教学思想的精华——育人。

课堂是生成智慧,陶冶情感的园地。教师,不仅需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成长。课堂是很有意思的。每天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是教育学书上没有的。这就经常需要老师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而教育机智往往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教育思想。

学生需要有智慧的老师来教育他们,并且在老师的身上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向师性。而这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吴老师在本节中主要讲了一个例子。一个专家认为,一个老师提问的问题太简单,而对学生过分的表扬,没有必要,且浪费了时间。但是吴老师认为,班情和学情是教师做出判断的基础,虽然在专家看起来是“耽误了”两分钟,但是这两分钟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课堂上不是只有学习任务,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

课堂上每天都发生很多事,但是我认为,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六】

放暑假前,校长推荐给我们两本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吴非)和《国学与人生》(傅佩荣)。因为从校长那里先拿到了《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所以,对这本书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阅读,做了读书笔记,并在暑假的四天时间里,把这本书拜读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难得的精神食粮,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吴老师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这本书虽然厚达225页,但没有一篇是长篇大论,都是短小精悍之作,可以长读,也可以抽空翻翻,都会受益的。

在通读看全文之后,我对吴老师的几个观点感触颇深,感同身受。

一、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

吴老师说对他的学生说: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你们这么年轻,会犯的错误还在后面呢,为了以后少犯些错误,你现在要大胆地尝试,把以后可能的错路堵。

我的课堂上曾发生过这样的情景:当提问学生问题时,他们七嘴八舌,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当我想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时,他们却个个低头,默不作声了。后来我才了解到,原来学生是害怕说错,成为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的对象。我为此感到痛心,不是为学生,而是为自己。我们不能让学生觉得发言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要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哪怕是错误的见解。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怕学生说错,就怕学生不说。

二、业余,要有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吴老师说:如果教师没有属于个人的阅读与思考,不可能成为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多、爱思考的教师比只会模仿的教师发展得好。多读多思,举一反三,学科教学\"变小了\",人站得高了,境界就出来了。

前段时间,正好是期末备考,感觉自己很不在状态,课不知道怎么上,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管,看着身边好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应对自如,总觉得自己不是当教师这块料。现在看来,是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吧。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判断,缺乏自信,归根结底,可能还是自己\"底子\"薄,要多下功夫,要给自己留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多阅读,勤思考。

三、备课,不依靠教参才是真功夫。

吴老师说:没有教参,往往才能看出教师的真功夫。教师备课必须自己想办法查找资料,独立设计。教师没有这类依靠,业务才能长进快,长得壮实。

我很赞同吴老师的说法,这让我想到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同样的课,不同的教师去设计,你会发现,一节课原来可以用这么多种方式去讲,多有意思。这种活动不仅是教师的自我挑战,更是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的最好途径,因为一直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是永远无法超越别人的。

最后,我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合格的教师总能有个人见解,也会鼓励学生有属于个人的思考。教师不要怕下不了台——你的胸襟有多宽广,学生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大。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我们多思多想才能明白。

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什么的作文【七】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年,学校工会每周都检查老师办公室卫生,然后根据卫生打扫的情况贴上优秀,良好,一般。时间久了,有老师发现了规律。只要工会主席房老师检查,办公室老师就在地上洒水,然后说:"老房就爱水。"果真洒上水就得优秀!

一个老师的阵地在课堂,课堂又分为公开课和家常课。

公开课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尤其对于我们这样最基层的老师来说,我们是不研究学生从中得到了什么发展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怎样讲名次能好,研究的是评委的心理,他们喜欢什么。就像发现老房爱水一样,不管办公室卫生是否干净,我们在意的是能否得优秀。只要能得个好名次,学生学会学不会的是没关系的,等评委走了,我们再用自己的办法磨,比得不仅有技巧,还有体力和耐力,采取个个过关的方法,早晚都磨会,成绩肯定会好。

时间久了,总结出来优质的公开课必须要有课件,教具准备要充分,要热闹,要活动多,老师普通话要好,粉笔字要漂亮,穿得要得体,举止要大方。

基于这样的认知,回想我讲过的几节公开课。都遵循了以上几条,当有个评委给我探讨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是没有用处的时候,我说:"我知道,其实我平时并不这样讲,只有公开课我才这样讲,我以为你们喜欢这样的。"我们千年不遇得个讲公开课的机会,目标就冲着名次去,怎么折腾都愿意。折腾完了,绝对不会把那些方法带到自己平时的课堂。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每堂我都按照他们上课的`样子上,第一次考试成绩很差,我对带同一个年级的,我们关系很好的一位老师说:"我每堂课,都是按照公开课的样子来上的,怎么成绩这个样?"他听了哈哈大笑:"你那个样怎么能行?你得让他们多做题!"

有一次一个参加县级讲课比赛的老师,在我们学校试课,准备了精美的课件,丰富的道具,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一堂课讲完,时间卡得也很准。过了几天,教这个班的老师说:"我寻思她给我上了,我就省事了,不用讲了,结果一测验学生都不会,我还得再重新讲。"老师们都笑说:"公开课不来,就是一种表演,还能指望她给讲会吗?"

老教师都这样认为。只有新教师还虔诚地认真地听课和研究。有一年我教英语,我课下不布置作业,只用一周五节课的课上时间,英语考了第一名,平均分比一学历很高的青年教师多出20多分。一次我们一起去县城听课,我们聊了一会,她搬着凳子跑到前面,说自己得去听课了。我和另外一同事笑:"等她学会了,她的成绩会更差!"我们学不会,尤其是我,因为我学历低,不会用全英讲课,更听不懂用全英上得公开课,我听英语公开课,就是看热闹,看哪个老师漂亮,哪个老师穿得衣服好看,哪个老师的语调音色好听。

公开课对于我这个级别的人来说就是名次,就是证书,就是船票。我想对于更高层次的人来说,可能是研究,研究真得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家常课我们研究得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因为成绩是老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公开课老师远行的船票,家常课老师安身立命的根本,虽然都是课堂,都很重要但互不相容,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对于课堂的认识。

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发现他研究的课堂不是公开课指向的名次也不是家常课指向的成绩,他指向的是学生的未来!

不是所有的老房都爱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