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言传不如身教作文议论文)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言传不如身教作文议论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2 06:01:42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言传不如身教作文议论文)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一】

最近,我看到一幅题为《言传身教》的漫画,感触颇深。

画面很不和谐。一位打扮入时的女士,翘着二郎腿,浓妆艳抹,正在和牌友们打麻将。一个小男孩在她身后,坐在小板凳上看书。忽然,右手边的'牌友大喊“又和了”。此时,这位女士因连续输牌,怒火冲天地扭头对正在身后看书学习的孩子说:“别在妈妈后面看输”。儿子一脸惊恐,无所适从。原来,输与书同音,妈妈迁怒于儿子,仿佛输牌是儿子在后面看书所致。输牌的妈妈还很迷信,孰不知,长此以往,输的很可能是儿子的前程。真是极大的讽刺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行动上要以身作则,要起模范作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言传身教。漫画中的言传身教无疑是份反面教材。而现实生活中此类问题也是存在的。前几天,我看过这样一个视频新闻报导: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去逛商场,孩子坐在小推车里被妈妈推着走,两腿张开,鞋底蹭着地板,玩得挺开心。一不小心,儿子的脚踢到了边上站着的另一个男孩的腿。此时,令人气愤的一幕发生了。这位妈妈上去就给了这个男孩一巴掌,打完人若无其事地推着儿子走远了。本来是自己做错了,不反躬自省,却去责怪别人。坐在车里的儿子今后是不是也会不辨是非,唯我独尊?可是等他真正步入社会时,社会必将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悔之晚矣!

身为父母,贪图享乐,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为所欲为,孩子耳濡目染,又怎能确立做人做事正确的标准?老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也是这个道理。希望爸爸妈妈们当好这个“老师”!

这则漫画,给我们启示,更令我们警醒。我想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家风建设、家风传承,但是有很多细节之处还是需要爸爸妈妈们注意。比如说:要言行一致,要求我们做到的,自己也要以身作则;要说话算话,不能出尔反尔等等。爸爸妈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二】

成长的步伐到来了,成长的烦恼也紧随而来。让人整天都笼罩在忧郁中。

“你怎样这么粗心,英语的大写字母写成小写字母;数学不是小数点忘了加,就是脑筋转但是弯;语文也是,不该错的总是错。……成绩总是没有提高!”从上初一开始,这类话就常常在我心头萦绕。有时候是父母批评的话语,有时候是我的自训,有时候却是妹妹的挖苦。

我也想要把成绩提高上去,但是总不能称心如意。不是这一科失手,就是那一科败下阵来。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谁不想考个好成绩,但是每个人的潜力不一样,所尽的努力也不一样,所以收获的“果实”也有干瘪和饱满之分。因此我也只能说一身一声:“尽力而为!”了。

人生有竞争才会精彩——这是我安慰自我的话。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烦恼让我挥之不去:作为一名学生,我告诉自我成绩不能太差;

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好成绩那么容易就让我得到,那岂非大失它本身的好处,也失去了人们想要拥有它的吗?这样想想,烦恼固然减少了许多。却有另外一种看法在脑海中构成——这以上的话虽具有必须的道理,但未免太过于幼稚,就有点像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没有努力争取,好成绩是不会送上门来的。所以,烦恼仍像一个影子,无时无刻都在跟随着我。这也许是庸人自扰,但的的确确,这就应是大部分同学所面临的烦恼。

要解决这个烦恼的办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此刻最后明白这首歌曲实际上唱出了我们青少年应对学习的烦恼所表现出的无助与茫然。成长的烦恼在不断涌来,期望我们能招架住所有烦恼的“袭击”,学着在烦恼中健康成长!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三】

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人个性完全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之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决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欣表同意。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 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还认识了—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备受尊崇。

另一方面,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圈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钓到大鱼之后,自然在助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这么美好的事情,而我们却往往不能做到知行统一。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收获;与人分享,实际上你并未损失什么,相反你却收获了更多、提升得更快。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四】

有这么一幅漫画:一个小孩和她的伙伴放学回家,看见路边有垃圾桶,桶外垃圾如山,桶内却空空如也,她捡起垃圾,扔进桶里,伙伴呢?则拿出纸笔,写下一行标语贴在垃圾桶上:"文明————只差一步!"

是啊,只要人们再往前一步,就可以把垃圾准确无误地丢到垃圾桶里。可是,为什么这一步大家就没有迈出去呢?也许大家认为这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事实上,这不但影响了环境的美观,由此还可以引发细菌大量繁殖,疾病四处传播……到最后,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呀!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号。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外出游玩的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可是,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些中国人在境外游玩期间,不排队,不守时,乱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给当地居民留下了种种不良印象。有些地方甚至把中国人称为“不受欢迎的人!”

其实,文明并不难,有时只需小小的一步!让我们都走好这“一步”的文明吧!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五】

陈鹤琴不仪是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家,也是家庭教育的实践家。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注重分析、研究家长教育孩子的作用。他认为,家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教材,都是示范。

他本人就是一位最好的实践者。陈鹤琴是浙江上虞人,自幼家贫,六岁丧父,从小帮助妈妈做杂务,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他一以贯之。

1940年初,陈鹤琴到江西泰和县大岑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办幼稚师范学校。他身体力行带领师生开荒筑路,编帘搭屋,把荒山秃岭变成校园。第二年,便将妻子和四个子女带到这里,参加建房劳动。陈鹤琴请来一位泥瓦匠师傅,面对十一岁的大儿陈一飞和九岁的二儿陈二一心说:“他就是你们兄弟俩的'老师,你们兄弟俩要好好向他讨教。”一飞、一心随即挽起袖子,在泥瓦匠师傅的指导下干了起来。以后,陈鹤琴又请来了一位木工师傅,让木工赶制桌凳,叫一飞、一心当助手。陈鹤琴又叫女儿秀霞、秀瑛拜当地的老农为师,学习编草帘、打草鞋。不多久,四个子女不仅适应厂江西农村牛活环境,且与很多老农的孩子有说有笑,打成一片。房子竣丁的时候,陈鹤琴还特意用大号毛笔题写了一副对联“手足阱服劳工神圣,泥工木工皆为良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学习劳动人民、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种子。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六】

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当营长时,曾给全营官兵每人发过一个烧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瓷碗。这有一段来历:吉鸿昌的父亲吉笃亭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吉老先生在临去世前语重心长地对吉鸿昌说:“孩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给你说明,当官须清白廉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牢记父亲教诲,为了律己和带好队伍,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写在瓷碗上,交给陶瓷厂依样烧制。瓷碗烧好后,他召开全营官兵大会,会上,他说:“我吉鸿昌虽为兄弟们的长官,但我决不欺压民众,不掠取民财,我一定牢记父辈教海,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说完,他亲手把碗发给官丘

吉鸿昌的队伍秋毫无犯军纪严明,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

以言传不如身教为启示的作文【七】

成长,就好比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有哭有笑,有悲有欢,有甜也有苦。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挫折总是难免的,挫折是一些人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被浪涛所吞没;而另一些人则勇敢的应对挫折,让自我的生命之根扎得更深。这就是两种截然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我们的生活成长过程中需要要有不怕挫折,用心的态度。在这个世界有阳光,就必定有乌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风雨。从乌云中解脱出来的阳光比从前更加灿烂,经历风雨的天空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彩虹。

有的人会说:“挫折像灾难彻底摧垮我的生活;挫折想一堵墙,让我走投无路。”而另一些人则会说:“挫折像高山,跨过去豁然开朗;挫折像彩纸,能够画出更美丽的图案。”挫折就是这样,应对挫折的心态不一样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只有用心的心态才会成就我们的事业,而用心心态源于挫折。

我们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总是伴随着辛酸与烦恼。而挫折好比一块儿锋利的磨刀石,我们的生命只有经历了它的打磨,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了挫折的成长更有好处,挫折其实是一笔财富。多少次艰辛的求索,多少次跌倒与爬起,都如同花开花落一般,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下了铺垫。每个人在为理想而不懈努力追求的时候,想要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时候,你务必要先思考到挫折,你务必要有一颗能理解失败和挫折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的心,和一颗能承受的住成功所带来得巨大喜悦。只有这样,才能追求你的目标。不要为没有到达目标而沮丧,因为你在出发前就已经明白了挫折的好处。这成长的烦恼,也正是我成长的快乐,我就应从容地应对它。唯有挫折,才能让我进步,让我迈向成功的方向,为我修建成功的道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