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作文素材(关于以前中国的作文素材)

近代作文素材(关于以前中国的作文素材)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1-20 05:32:23
近代作文素材(关于以前中国的作文素材)

近代作文素材【一】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近代作文素材【二】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有关真诚待人的名言1.一言九鼎重千秋。--陈毅

2.愚蠢和傲慢是一树之果。――谚语

3.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集》

4.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

5.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6.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8.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法拉罗什福科

9.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法左拉

10.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中国锦言

11.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英乔叟

12.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3.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14.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胡宏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英莎士比亚

16.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佚名

17.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法拉罗什福科

18.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魏征如

19.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0.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耐基

21.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张居正

22.锄一恶,长十善。――《宋史毕士安传》

23.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

24.虚骄(自大者败之媒,卑飞使用翼者击之渐。――康有为

25.真诚不需假手于笔墨,美丽不须借助于粉黛。--莎士比亚

26.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7.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罗素

28.对友情唯一不变的考验,还是长久不变的真诚。--(中国柯蓝

29.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美国罗杰斯

30.真诚是使一个人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它使一个人的缺点和错失也能变得被原谅。--罗兰

近代作文素材【三】

我在听完这一轮讲座之后,虽然是有懵懵懂懂的地方,但确实是有所收获的。这一次的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教授杜丽红老师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

首先,老师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就是我们最为平常不过的个体生命的出生与亡,衣食住行与吃喝拉撒,因为在面对这些时,我们可能是毫无意识的,或者是以文化观点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运行,而杜丽红老师所表述的是“这背后不仅是文化观念,更是制度和权利”,融入生活之中的规则,程序都在井然有序的运行当中,于是这就便涉及到我们该如何感受到这背后的制度与权利?杜老师以“水”为例,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来让我开始感受这背后的制作运行!

杜丽红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获得水?”,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比我想像的更为复杂,因为这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问题,它涉及的主体包涵政府、水厂还有百姓,也有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从以前的井水到现在的自来水,水成为一项公用事项,买卖方式改变,消费方式改变。由老百姓对水的评判(干不干净到组织与制度评判的出现,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让科普机构去传播,于是成为了大家所接受的“常识”。这一点便很好的解释背后的制度和权力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我想那是知识的产生和制度的运行合二为一。

然后,老师从日常生活的制度化入手,即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被制度化了的。是由行动者制定和执行的。近代以来,国家对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社会相关惯例到冲击,各个利益团体和组织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在国家介入的情况下保存自己的利益。国家从上而下的制定和推行,团体或组织从下而上为得到对制度的认可,因此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中,这个在国家与社会团体中各自满意的一种状态,这种互动,杜老师称之为“相互博弈”,也正是这种博弈,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杜老师提出了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征,第一,全球化与在地化并存的过程;第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第三,如何深入到技术原理层面。我理解于全球化是具有共性,在地化或是每个个体却又有自己的属性,(这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并不是很能理解,而对于能错综复杂的现象提纲挚领,看清背后的实质,是一种不错的收获启发,技术原理便由此产生。

而对于制度的制度生活化,正如杜丽红老师所言:“制度虽是书本内容,但我们不仅是要认识书本的'知识,还需利用观念构建一套话语通过制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尝识性的知识”。语言系统的不同能够让新的常识性的事物适应于社会问题中,为人们所接受。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杜丽红老师强调的是,一个制度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强制推行的。而其中包涵的一点是,在辽阔的地域,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涉及到我专业的讲座,不论是聆听老师的讲解,黄老师,徐老师的总结,还是同学们的提问,我明白的是,我需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