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作文题目(人格作文的好标题)

人格的作文题目(人格作文的好标题)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4 17:40:14
人格的作文题目(人格作文的好标题)

人格的作文题目【一】

我们每年有些地方举行庙会,街头乞讨更能体现。以前曾有人怀疑过,这是不是被人从外地拐骗来的人,被坏人利用。可这种情况还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还是先天或意外事故导致残疾,乞讨的钱都是自己用。但是,他们的那种眼神,那种非常可怜,哀求的眼神目送着你走远,这时你就会觉得自己像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所以心里会泛起层层涟漪,就会从钱包拿出点零钱放在乞讨者的碗里。然后乞讨的人就会用心存感激的眼神看着你,让你感到自豪,心里舒服。

现在,国家已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为什麽他们还要出来乞讨?乞讨是一种无奈的行动。可同时残疾人乞讨,却有的人凭着坚强的意志,自学成才。我见过一位乞讨的老人,他既是个盲人,腿脚还不好,不过他用自己的双手学会了拉二胡。虽然没有专业人士拉的好,但仔细听上去,也有那种意境,所以在他脚下的碗里也会有一些零钱,这样的收入虽然微薄,那也毕竟是靠双手劳动挣来的,用着舒服,坦然。而前面讲的`乞讨者与有才艺的乞讨者就有了层次的高下之分。

也许我的这种理解有失偏颇,但从现实生活中确实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有才艺的乞讨者可以看出对命运的坚强与不屈,注重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而对屈膝乞讨的人来说,他们的人格就被扼了。

人格的作文题目【二】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中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还要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一些人际关系还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得家务活。

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一点其实也不假,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最重要的,便是怎样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正确的利用。

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中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像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教育孩子一样,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或自己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和父母探讨更好的方法。)

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观看完于丹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人不可太孤傲这一道理。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项羽吧!他的出身不比刘邦卑微,他的军队也许比刘邦的更强大,但他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信任别人,他的身边不乏有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他生性多疑,总是不相信别人,导致自己最后遭受十面埋伏。关羽的遭遇和项羽也类似,关于身为武圣,却太孤傲,就是因此,他才会败走麦城,至自己于地。所以,搞好人际关系还是很重要的。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我们身为一名中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做人!

人格的作文题目【三】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准时锁定四川经视频道,一丝不苟的收看了著名演讲师于丹老师的讲课,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这一堂课里,于丹老师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其中最让我有所感悟的是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苹果树下天天很天真的玩耍。大树笑嘻嘻的,每天都等着他来。他摘果子吃,他揪树叶玩。有时候发脾气还在树身上乱刻乱画。但是大树从来也没有生过气,大树就每天都等着小男孩。男孩渐渐长大了,等大树再见到男孩时,男孩却变得愁眉苦脸。大树问男孩:“你怎么不来找我玩呢?”男孩说:“你看,我的'同学,每天用钱都能变出许多玩具,我找你玩有什么意思呢?”大树说:“孩子,你不要不开心,我虽然没有新玩具,但你可以把我的果子都摘了,拿去卖掉,这样你就会有新玩具了。”孩子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就把所有果子都摘掉,接着,他便拥有了想要的一切。此后每年秋天孩子都回来摘果子,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当孩子长成了青年,回到树下时,已经结不出果子的老树着急的说:“孩子,你现在书都已经念完,怎么还不高兴呀?”孩子叹口气说:“你看,我周围的人都已成家,而我连娶新娘、盖房子的钱都没有,你叫我怎么高兴呀。”大树说:“没事,你看我有这么多粗壮的树枝,你把他们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孩子就兴高采烈的将树枝砍下来,盖了一座房子。又过了很过年,孩子再来树下的时候,中年的他还是很忧伤,他对老树说:“我总要在世界上确立自己的前途事业,我的同学都漂洋过海去了更远的地方,可我呢?”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吧,做一个独木舟,你就能去远方了。”孩子就把老树干砍了,做了独木舟,离开了这里。过了很多年,这个孩子已经白发苍苍。老树根对他说:“孩子,我已经没有了果子、树干、树枝,你更不会在陪着我了吧?”孩子说:“我该走的地方已经走过了,我该看的东西也看完了,我先最大的心愿就是和你一起晒晒太阳。”

其实,这棵年老的大树便是为我们付出一切的父母,他们就这样从不曾为自己着想,他们的心中装着一个视为珍宝的东西——孩子。做父母的总一心想着自己的儿女,可是,做儿女的却很少关心过自己亲爱的父母。儿女们有的在理想站上车,有的人在孤独站下车,有的人在痛苦站上车,不管结局怎样,却总有一个高大温暖的身影笼罩着我们,他们悄悄打开我们心灵的窗户,将那些悲痛独自承受,没错,那个朴实温暖的身影便是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他们对你的付出是百分之百,请你回报他们百分之两百的爱。当你在悲伤中时,一定格外想念那个给予你爱的身影,如果有,请大声叫出你的心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人格的作文题目【四】

在看这本书时我几度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本纪实小说,作者的人格分裂成24份,每个人格有各自的性格年龄甚至性别,有时会时不时浮上来说上几句话,或者二话不说直接陷入发疯,在外人看来此时的作者完全是另一个人,有时是小孩,有时是老人,有时是男人,有时又是女人。对于作者这是一场史无前例惨绝人寰的痛苦路程,有时他发现身上的伤痕,但毫不知是怎么造成的,有时他在镜子面前说出莫名其妙的话,嘴里吐出的是似乎别人的声音。这本心理学的纪实小说不得不说非常精彩,讲述了作者从发现病状到拒绝事实再到勇于接受治疗的一系列过程,这本书不仅精彩在这个我们了解甚少却又异常神奇的多重人格分裂病情的详细描述,还精彩于这一系列过程揭示的道理。

作者的人格分裂源自于幼时的家庭虐待,由于心里尚年幼无法接受最亲近的人居然这样对待他,心理出于保护原则便制造出分身替他承担,久而久之分身一个个增多,但自身并未意识到他们的存在,直到某一次的情绪爆发引起了他的家人注意,当医生诊断是多重人格时作者心底在抗拒这个事实,表面上配合的接受治疗,但心底仍旧深深怀疑着那些分身的存在,有时甚至刻意抑制他们的出现,这让他的`病情越来越糟,但是就在这档口出现了一个非常了解这病经验丰富的医生,经过医生和家人的悉心开导作者愿意接受事实,病情慢慢转好。

我知道作者抗拒那些分身是因为强烈的不安全感,很多不认识的人突然就这么占据了自己的身体,这种身上突然多了很多陌生元素的感觉令作者抗拒疾病的真实存在,逃避现实就是逃避自己,与多年前遭受虐待时采取一样的态度,幼年的作者逃避了被虐待的现实制造替身来承受,如今他又试图否定现实来逃避现实。逃避是无用的只会让人进入另一个恶性循环,面对痛苦选择遗忘或否定来逃避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何不把问题挑开了一一面对,作者最后想开了,和分身们握手言和并愿意和分身们一起接受治疗,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些道理说的简单但在我们生活中遇事了也未必次次都有勇气面对,这时选择遗忘或者逃避现实或许是获得一时解脱的办法但绝不会长久,我们要以作者为戒,勇于面对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人格的作文题目【五】

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于是,爸爸和我准时坐在电视前进行收看。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通过收看这栏节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很多快乐,比他掌握很多知识更重要。”;知道了“一个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动让别人感到幸福的时候,那么,他的收获远比他的付出多。”……由此,我更知道了老师和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

于丹老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从中小学过来的,与大学相比,中小 学教育更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知识确定很专业,但他们人格 的缺陷,却是在大学里无法弥补的。孔子说:一个人‘十五至于学,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现在的孩子,四五岁就开始了学习,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教会他们承受应试的压力。今天该教孩子学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巧,而是朴素的人格和内心道德力量,这些胜过知识和技巧。 ”

节目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思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觉得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机构更是责任重大,如何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博客、学校网站等途径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博文,那是从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一点和呼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