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守望的作文1500字(以守望为话题的作文800字手写)

关于守望的作文1500字(以守望为话题的作文800字手写)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5 14:21:17
关于守望的作文1500字(以守望为话题的作文800字手写)

关于守望的作文1500字【一】

当无数人在瞻仰那些名声显赫、地位尊贵的名人之时,我在那难以计数的灼热渴求的眼神中突然嗅出了一丝悲凉与寂寞的气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这千古人物被人们所一代代地推崇:他们的功绩、他们的成就,他们在人世间最光鲜亮丽的一面,然而,他们的寂寞呢?就是“辉煌”这座高楼大厦身后那抹不去的影子!

有谁看见历代帝王在千家万户皆熟睡的深夜,孤自一人批阅那堆得足以埋下他的奏折。他有万人之上的风光,亦有深夜无寐的无奈。

有谁看见诸葛孔明仰望长空,想起先帝,想起出师一表的志气,想起五攻中原都未成大业的痛苦与怨恨。他有空城怯敌的智慧,更有壮志未酬的伤心。

有谁看见鲁迅先生面对具大的历史变革,在自己的选择上“荷戟独彷徨”呢?他对中国人民的无知、麻木的痛恨和对现实无力挽回的局面的惆怅又有谁了解呢?他有笔作有力的投枪,可以针砭时弊,但也有希望与现实巨大落差下的深沉痛心。

……

自古以来,像上面所述的名人还有很多,同样他们也有那辉煌之中夹杂着的酽酽的寂寞。

这寂寞深得道不出,浓得化不开。是杜甫年老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时的无助;是陆游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的悲凉;是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失落。

从某种程度上讲,辉煌中的寂寞是必然的。为争取辉煌而奋力一搏时,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是寂寞的;登上辉煌的巅峰之时,唯我独尊的意气,是孤独的;取得辉煌后,众人的瞻仰与崇敬似乎更拉开了你与凡人的距离,这也是孤寂的。

“英雄从来寂寞”,因为英雄做了常人无法做的事,想到了常人无法预计的未来。就像人们所敬畏的神明,很完美,但却没有和人间子民联欢的权力。

辉煌与寂寞是并生的,人们常以为寂寞的人是可悲的,但是那无数仁人志士的寂寞却更衬托他们的辉煌。

英雄的寂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理想超越常人的更高的要求。这种寂寞中更注入了一种生命的坚持,一种生命的不屈。

英雄的寂寞是一个人对生命的守望。

关于守望的作文1500字【二】

温馨的五月,浪漫的季节,我久久沉浸于幸福的感觉里,就好像,全世界都变成了粉红色的花瓣,任我陶醉,就好像,全世界变成了平坦宽阔的大草原,任我驰骋。

一个平常的傍晚,我骑车回家,路过熟悉的十字路口,不经意间,看到了那盏红绿灯,然而,红绿灯下少了父亲等候的身影。多少个这样的傍晚啊,晚霞满天,细雨婆娑,华灯初上,甚至寒风凛冽。每逢我放学,来到这个十字路口,父亲,便映入我的眼帘。车水马龙的.街头,只有他,站在那里,不时地向路的这边张望。习惯了,只要一看见父亲,我就使劲地挥手,微笑着望着他。虽然,看不清楚,但是,我相信在看到我的那一瞬间,他的嘴角会浮起一丝笑容。这简简单单的笑容,对父亲,对我,都是一种享受。天伧之乐,乐在其中,以至于,每每放学前,我都充满了期待,我想,父亲也是一样。原来,幸福的感觉也是可以让人上瘾的。

如今上了高中,与家相隔甚远,再来到这个十字路口,重温那种感觉,却发现,睹物思人,红绿灯的变换,似乎在告诉我,时间已经定格在这里,温情已经定格在这刻,守望的眼神已经定格在这红绿灯上。分别时的酸楚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笑。我开始练习品味加快带给我的美好,开始习惯守望带给我的期待,我希望它是橘黄色的,既有历史感,说明那是过去,又有永恒感,说明那是爱的等待。

世界真的很奇妙。人生的十字路口,因为有了家人的守望,照亮了我人生路途中的单行道。

真的希望,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个十字路口,让我为父亲静静地守候,守候那了一丝笑容,守候那一刻激动,守候相逢的喜悦,守候彼此玻璃般的心。

守望和被守望,都是一种幸福,只有守望和被守望,这种幸福才能完善。

我的等待,不必走进百花深处,一个普通的十字路口,让我明白了男人也是习惯守望。

关于守望的作文1500字【三】

一口井,睡在高屹台上。

天刚朦朦亮,两三个人挑着担子来到井边,慢慢地,成了五六人,后来就成了十几二十个人。他们把洋铁皮制成的水桶往井前小架上一搁,看看排在自己前面的人,顺手拿出旱烟,目光搜寻一个平缓的石处,一边往烟斗里装烟,一边坐了下来。

等待,悠闲地等待。水,在石辘轳的吱呀声中,一桶一桶地被拉升到地面,倒进桶里。他们摇动辘轳的速度也不急不缓,那么从容。等在后面的人们也不催,也不慌,仿佛他们不是在等供应生命的源泉,而是在奉行一场耐心的比赛。

时间在他们的旱烟里,在手中的辘轳绳子上延长了。

这种秩序而耐心的等待,常年如此,年复一年,他们在等待生命,守候希望。

一切都处于混沌、原始的状态。

这种混沌的、原始的一切正是村里所有语言的潜载体,蕴藏了她全部的思想感受、性格灵魂。

一孔孔的窑洞,依山傍势,凌空而居,似低蹲的一只只大鸟,又似岁月浓缩的符号,高瞻远瞩是幸福的,是雄伟的,但又是经历痛苦着、承受着心灵磨难的。我们只是匆匆过客,未曾也不可能真正触摸到她生命的真实脉动和思想内涵,却不能不为她的从消然到盛况空前的部分跨越而折服、叹美。

为什么说是部分跨越呢?不仅仅是因为以上原因,更主要的是坐在街上,披着金色光霞的一堆老人,苍苍白发,皱纹赫然。盯着一群群拜访的游人,他们拒绝更多的虚假与奉迎的热情。他们不会讨好,更不会倚老卖老,甚至讨厌投其所好,看着陌生的游人不文明的举止——果皮屑随手丢在他们面前,听着他们不时唱出的秽语。愤怒的碎片,不禁激荡这些老人的心房:为什么要打破我们沉寂而怡然的生活?

可是,这不是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守着资源不开发,那是一种罪过、愚昧和落后。

于是他们选择了折中,选择了耐心,既不盲目虚假热情,投其所好;也不采取关于拒绝的态度,保持了我行我素的心态。黄河依然巨浪涛天,山势依然巍巍屹立,无时不透着一种与你倾心交谈的,是文明一次又一次让人们靠近了她,选择了她,靠近了她不可抵抗的魅力。

山色空蒙,雨下得也空蒙。黄河水哗哗地响,接纳了打在窑洞上,洒在河面上,击在岩石上的每一雨滴。它们调皮地落在远方而来的写生孩子的画夹上,落在行人穿着很少的衣背上。响声是流畅的,舒润的,属于山村,听不出一丝凄凉,突然间下大了,放逐了思维,偶尔听出几分沧桑。

古老而不娇作,迟缓而不自封,它的本质是健康的,爽朗的,活力四射的。它不需要任何标识和改头换面作粉碎性的切割。她还是她,原模原样,原汁原味。她需要尊重,更需要人类本能的自尊。是的,人类只有恪守文明,才能从黄河大浮雕这样的原始大手笔中引发更多更奇的灵感,任何的胡乱删改,生搬硬套,人工斧凿,皆属多余和毁灭。

灵感是跳跃的,像妖精;是闪烁的,像明晃;是荡漾的,像一泓深不见底的水;是秘密的,是暧昧的,是充满诱惑的,是拒绝平庸的,又是深深折磨人的。一位著名的作家说过,要抓住灵感,就要体验生存的极限,就要守望。守和望,守着人,望着命运。这是任何一个试图拥有创造性行为的人所应保持的姿态。当然,不外乎还有更多、更好的姿态,但这种姿态下流淌出的文字是纯朴的,自然的,也是美丽的。

我们这些长在黄土高源,却第一次见到黄河的小孩子,面对黄河母亲呈现给我们的所有厚实语言,竟无语凝噎,语无伦次,任泪水自由流淌,流淌……

关于守望的作文1500字【四】

老树根真的很老了。

老树根依稀记得自己曾经为一棵榆树提供过养分。后来,榆树被砍了,成为了土坯房的椽子,而老树根也被老树根一直在守望着他的幸福。——题记

刨了出来,依据它本身的形状,稍加打磨,他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张可以让人休息的凳子。要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切资源都是可贵的。

老树根记得,在主人将他挖出地表的时候,他被阳光刺的睁不开眼。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一辈子见到的最美丽的天空。真的是美啊,纯净的蓝色,没有一点点杂质,干净的让人怜惜,还有几朵云恰到好处的点缀着,像是一匹华丽的锦。

后来,老树根被主人搬回了家,一路上,他看到了大片的金黄的麦浪,清澈的小河,水里的鱼虾……他都将这些牢牢的刻在心上,从未遗忘,老树根想,这些定是世上最美的风景了吧!

老树根被放在了土灶边,供他们烧火做饭的时候歇息。清贫的日子,匮乏的食物,辛勤的劳动,可是他们却拥有最美丽的生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灰尘的沉积,汗水的浸润,热浪的熏烤,老树根渐渐被镀上一层的包浆。华丽而低调的古铜色,微微的闪着岁月的光芒。老树根缄默不语,用自己油亮亮的身子诉说着一个个老旧的故事……老树根偶尔还是会想起那天自己见到的美丽的世界,他自己一直在守望着美丽……

有一天,主人回到家里,对正在烧饭的妻子说:“我听说,现在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私人办厂都受国家支持的,要不,咱家也凑点钱,办个工厂吧!”于是,说干就干。由于厂里的效益很好,土坯房很快就翻新成了砖瓦房,老树根也从土灶边被搬进了新厨房。只是,老树根听说,工厂里的污水全都排进了小河里。老树根又想起了那天的场景,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只是,没人听见罢了,可他依旧在守望着美丽……

终于,主人老了,他的儿子接手了他的事业,再后来,他们都搬进了花园洋房,一体式的厨房设计,没有灶台,不需要柴火,所以,他们不再需要老树根了。老树根被扔在了河边。这还是之前的那条小河吗?老树根惊住了,褐色的河水发出阵阵恶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不堪入目;一抬头便看见高大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天空也不再是蓝色的锦缎…。而在不远处,是林立的高楼,夜幕降临后,到处都是炫目的彩色霓虹,

老树根还是在守望着他的美丽,风吹日晒,霜打雨淋,老树根渐渐腐烂。老树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想起了许多年前所见的美丽,老树根渐渐闭上了眼睛……

关于守望的作文1500字【五】

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想了很久,可是每当我想到这样的题目时,心里总很不是滋味,无论怎样也下不去手去写,题目太大,意味太深,想说出来的太多,可是腹中的笔墨太少,但今天,我实在是不能再拖下去了,我似乎看到了国学在当今教育中的惨淡景象,看到了文化的迷失,再不说出来,国学文化又该有如何的命运?即便是说出来,也觉得没有几个人会看,没有几个人会想,因为国学,正在孤独中默默守望。——题记

观数十年高考在中国的发展,重理轻文已成了学子们的普遍思想,俗话有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乎,在中国传统主流教育中的文科与国学偏被遗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没用的学科。

对于现状,作为一名倾向于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万分,却也倍感无奈啊。当今世界发展之潮流并非学术研究,并非什么大思想,并非是古时百家争鸣的时代,现在国家倡导的是经济,是民族复兴与发展,要大力发展,必重视科技,想科技兴国,必重视理科。但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我们却丢落了一些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思想的发展。因为国家的发展重视科学,所以后面直接面对社会的就是理科专业,国家得任意部门都需要一名理专的人来提高科技含量,并且,社会的企业注重实际效益,能带来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创新,然而现在的科技却被格式化,新中国的重理教育像科举制重文那样失去新意与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学生忍着外界与社会所带来的压力从而艰难的选择了文科,而且不仅数量极少,质量也实在不能恭维。因为教育重心的转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线,与社会脱轨,无论是就业还是一个人的成长,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辅助性的东西,而不能作为人生的`方向主流。尽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与未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文科的失衡导致国家文化的残缺,传统文化的断代,直至近几年,中国又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实力。

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对文科生产生积极影响,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辅助方面。然而国家要发展和复兴,却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的现实利益。但重理也绝不可轻文,特别是国学与古哲学等方面,原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绝不应该在近代被丢弃。虽然我们倡导取之精华,弃其糟粕,但精华的部分一定要继承下来,这便是文科发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务,这便是文科的意义。

现代文科切不可学文而不知文,文科应有文科的风范,文科有文科的重要与任务。若说理科为历史的缔造者,那么文科便是历史的承载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华文化的传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国学与文科必然会被历史所留下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