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作文15篇(以好奇为主题的作文)

好奇的作文15篇(以好奇为主题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3 16:40:16
好奇的作文15篇(以好奇为主题的作文)

好奇的作文15篇【一】

培根曾言:“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童年时的我对整个世界都充满好奇,“海洋为什么是蓝的”“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为什么海水不能喝”“为什么铁碰到水会生锈”……现在,我却与以前截然不同了,做事只看结果,不思考过程,这让我在现实生活中吃了很大的亏。

一次课外数学课上,老师为我们只看中题的结果,而不思考、研究过程而大发雷霆:“数学是注重过程的!这道题的答案知道了,那另一道呢,变个数就不会了!结果是重要,可是没有完美的过程就算得出结果也是白搭。过程是多种方法的,它是有趣的,我们需要去探究才能得出结果,而往往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好奇心。”然而,年龄见长的我,因为自己见的多了,反倒越发不容易有好奇心了,我懒得去管一棵小草的生长,甚至不愿意去管一片草场的变化,我也懒得去看英语语法里各种奇怪的语法现象,去探究它们的不同……

记得有一次考试,我因过程而被老师扣了很多的分。内心十分不解,自认为是老师批错了,带着疑惑去找老师:“明明我的答案都正确,为什么一分都不给我?”而老师反问道:“答案正确,就一定要给分吗?”我仍执迷不悟,问道:“过程有那么重要吗?考试只在意结果。”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数学只在意结果,那么它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学它们干什么?孩子,记住:数学它是活的,其过程更是有趣至极。你去实验一下,便会发现数学魅力的体现。”于是,我半信半疑地开始列式,用多种方法做。起初,没有发现,但因老师那段话,我决心一定要找出数学的魅力。后来,我开始对数学产生一丝的兴趣。再到后来,我发现自己对数学有了好奇心,竟然感到了快乐:数学真的是太高深莫测了,一些用于日常生活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学途中学到的。当然,更多的人类至今都没发现,它们超越了人的终极思维,甚至是整个宇宙,仿佛宇宙是因数学而形成的。它从古至今,见证这个世界的变化。它开拓了人的思维与好奇。“这就是我对于培根这句话的理解。

好奇心是我们对于学习的态度的一种延伸层次。你问好奇心的概念是什么?说不明白,因为它不是那么的具体,它是有些许抽象的。但“当第一条鱼过腻了泥水的生活被陆地所吸引,想要上陆”“当第一个人想要开着宇宙飞船遨游外太空”“当一个孩子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这些都是好奇心。你说好奇心一般都是孩子才有的,我来告诉你:是错的。好奇心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对世界未知的探索,是伴随人们终身的。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说明人类因好奇而探索真理和光明的艰辛。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是那些闻名于中外的人。你说那些是伟人,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不能比。又错了,好奇心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说:“当你为一段文字中的其中一个不认识的字而查字典“时,这就是好奇心。

所以说,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好奇的作文15篇【二】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过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科学兴趣的所在。而好奇心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我们要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要想学生学好科学课,就要保护其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可贵,是一切科学创新的基石。我们从小学开设科学课,就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如何保护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既要有一颗童真的心,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以科学老师特有的睿智,认真地倾听和感受学生的发现、期待、热情和想象,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实际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 而在课堂上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孩子专注的话题漠不关心、为了“正确”答案诱导学生猜测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要减少对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探究活动的约束,从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用孩子的眼光看科学。孩子眼中的科学和成人眼中的科学是大不一样的。科学世界在孩子们眼中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在他们眼中,科学是一群蚂蚁在搬几倍于它们体重的一块肉骨头,是蜘蛛能在一夜之间织成一个大网,是校园的凤凰树在秋冬季节下起了金黄的小雨。假如我们能用孩子的心态来看待事情,那么,许多平时你习以为常的事情,你便会发现很神奇,甚至会觉得孩子很了不起。只有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发现、用孩子的心态思考他们所遇到的问题,那样,教师才能走近孩子,才能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把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趣事、奇事,在科学课堂中得到探究。

再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与生俱来的探究欲。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科学教学的目标,探究也是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以身边事物为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探究方法,学会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历探究的过程。

只有学会了探究的方法,提高了探究的能力,学生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探究的乐趣,从而使科学的好奇心增强。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我们也应注重科学课堂师生的交往,多开展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展开探究的翅膀,学到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窗,每一扇窗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窗的开启,都是无法预测的创新。

好奇的作文15篇【三】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好奇的作文15篇【四】

众所周知,从现象到本质是人们对事物的普遍认知规律。同理,发现一个真理的过程也要从它的表面现象入手,而好奇心是驱使我们从表面的现象引发思考,从而思考,来探索真理的本质,所以好奇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詹天佑小时候对事物就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拆卸家中的闹钟,后被清政府优选为公费赴美学童。学成归国后,创新设计京张“人”字形铁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十五世纪之前,人们只知道亚欧非三大洲的存在。于是,一些思想先进的欧洲人便引发好奇心,难道除了亚欧非三大洲就没有其它大洲吗?

就这样,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掀起了。1487年,迪亚士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达好望角。1492年8月意大利人哥伦布相信地圆说,他认为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了印度西海岸。一条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被开辟。1519年8月,麦哲伦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太平洋,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试想,如果四位航海家没有好奇心,各大洲的文明怎么会交融?世界又岂能连为一个整体?地圆说的观念更不会确立。

好奇心是科学创造的源泉的开始。牛顿因为被苹果砸到头而引发好奇,苹果为什么没有飞,从而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奠定了近代力学和微积分的基础;门捷列夫因为有好奇心,研究元素规律,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屠呦呦因为承担国家的责任和有研制出治疗疟疾新药的好奇心,经过190次的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有想使水稻增产的好奇心,从而发明了高产杂交水稻;道尔顿因为对袜子的颜色有好奇心,深入研究发现自己和弟弟是色盲,从而发表了著名的《论色盲》……

如今,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好奇心是最大的功臣。没有好奇心,人类可能还处于“刀耕火种、茹毛饮”的原始社会时期。那样的话,人类文明会是多么落后与愚昧,我们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

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过:“很多人说我是伟大,很有毅力什么的,其实,我就是特别好奇,好奇得上瘾”。不管我们是不是伟人,或者是普通人,拥有一颗好奇心是必须要有的。不固步自封,要敢于冲破禁锢思想的枷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才能深入探索,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发现真理。无数事实使我们始终坚信,拥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灵才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的作文15篇【五】

我就对生命的来源充满了好奇,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就是维护世界和平,敢质疑结论的超人。是好奇,让我产生了求异思维,坚决不走随大流路线。

虽然我们已经在生物学上认识到人类起源,但我一直不信服,为什么我们是有古猿逐渐进化而来,你怎么知道,如果说是化石,你们为什么我们只发现的化石你们稀少,不要给我解释,是因为太古老了,已经找不到了。这只是理由,我们还不能庄重的宣布结果,在这方面谁也不敢肯定,那时候又没有人,我们只是猜测而已。我们还经常用敷衍的态度来挡箭牌,这是我们自己的心虚造成的。对了,那位科学家告诉我宇宙是怎么来的,别告诉我是由很长很长时间进化的,或是陨石砸击而成的。火星到底有没有人,我们以后还会不会进化呢,我们再变成什么呢,机器人,钢铁侠,甚至蜘蛛侠

所以世界这么大,有好多令人感到好奇的,我们不要用太成熟的眼睛看世界,你要相信,这世界是一个令人勇于探索的谜。

好奇的作文15篇【六】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这世界上每一个简单的物质,只要你心怀好奇心,去关注,它就是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世界。

浓云在深冬的空中翻转,海水在遥远的天际涌流。生命是变化的,岁月是变化的。好奇心是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好奇心引领人类踏进未知的领域。有了好奇心,生活中的一切,也就变得有趣起来;以好奇之眼观世界,生活就有了许多星星般的希望。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东西都起源于一个问号。中世纪的欧洲,大多都信奉先进的思维是上帝给的。这是明显的无稽之谈,有时候灵感虽说是妙手偶得,可这实实在在的来自生活,来自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来自一双善于发现的眼。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好奇日晷的原理,并在这一领域多加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推翻了过去一直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地心说”的错误说法。好奇心以思维力作引领,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智慧。一个人可以改变历史。可以推进人类的发展进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有人在关键时刻,缺失了宝贵的好奇心而错失良好的机遇。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不去探究。以致错失了发现新元素——“溴”的机会。

我们不仅好奇,更要做有心之人。古代忠义之士含冤被斩也有人只想看那刀磨多么锋利,溅得多远。现在也不乏有人见老人倒地,邻院起火而无动于衷。这便失了仁义之心。也有人看着别人多么努力,多么光鲜亮丽。以好奇心观望别人的生活,自己却自怨自艾,不思进取。这便失了实干之心。古往今来,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岂能缺失格物致知,多思多问的的优秀品格。好奇心不是平庸愚昧,而是细心观察并思考。

好奇心要把握尺度。很多事情总是成也好奇心,败也好奇心。西方的俚语——好奇心害猫,绝非是空穴来风。好奇心越大,就越大。人如果失去了控制好奇的能力,那它就会流窜入某个危险的领域,万劫不复。人类总是想要站在万物的顶端,改造自然的力量一旦染上利欲的污浊之气而肆意蔓延,其力量足以毁灭整个世界。好奇心是去踏足未知的领域,而绝非占有。

不拘泥于活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里,保持晶莹莹的好奇心,哪怕抬眼看看天空,也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人很渺小,对这大千世界来说,有那么多没亲眼见过的大山大河,又有那么多自己不懂的知识与不认识的人。这些都需要你打开眼睛,打开心;去发现,去探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