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作文怎么写(以道德为话题的作文400字怎么写)

关于道德的作文怎么写(以道德为话题的作文400字怎么写)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2-20 00:18:31
关于道德的作文怎么写(以道德为话题的作文400字怎么写)

关于道德的作文怎么写【一】

大千世界,繁华都市。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就更应该学会对待。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在这个世界中,总会是人心难测。人心难测总是让我们分心。也许这不是我们所想所问。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想要了解的!也许只有外在的美,才是真的美吧!也许只有行动才能够证明一切吧!那就用修养点缀生活。用自己的真心换他人芳心!这样,我们才是最美的!

道德

道德,生活中离不开道德。但生活中却总是有一些不道德的人。他们的行为却总是让人厌恶。的确,失去道德的人何来修养。道德文明希望一直不断。不道德行为如;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这样的情况却总是发生。不要看有些人衣服得体,就说有修养,有内涵。但其实却不是。你会发现,普通人都比他有道德。或许当今社会,人人都追求完美。但却忘记了道德行为规范!’这其实并不是高人一等。道德行为虽说是一件很渺小的事情,但却反映了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态度!要活出不同,要活出风格!努力做一个有道德得人!

修养

修养,生活中离不开修养。如果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失去了修养,相信这个世界将不再美丽!将不再和谐。人人都没有了真心,整个世界将是没有理解,没有包容的。这样的人间并不美好。个人修养真的很重要,这关系到我们的个人。如果没有了修养,世界将会变得黑暗。修养关系个人,修养在于个人。做好自己,现在做起!

生活中离不开道德与修养。同样的,这种行为体现个人价值。如果做到这样,我们将会变得更加爱美好!人生将会更有价值!做好现在,做好最初!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的优秀!为了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的价值。做好当下,做好现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相信,未来彼时一定会更加美好!

用修养点缀生活,用道德体现人生价值!

关于道德的作文怎么写【二】

道德,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不管是孔子还是老子,这些思想家无一不把道德作为他们思想的最高境界。道德从有了文明的那一刻起,就在传递,一直传递到我们的心中。

道德,是一种习惯。捡起地上的纸屑、扶起被风刮歪的小树、救起受伤的小鸟、扶老人过马路……当你经常做这些事情,久而久之,这些事完全融入你的心中,不用思考就可以立即去做。那么,这时候,你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人。

前些天我乘公交车去学英语。我上车时,车上已无座位。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阿姨。售票员忙请人让座位,没等她把话说完,靠近车门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就热心地站起来让座。只见中年阿姨连声说:“谢谢你。”又让他的孩子也感谢这位叔叔,小弟弟舞动着可爱的小手向这位叔叔表达他的谢意。阿姨又教育孩子,以后长大了要向这位叔叔一样,乐于助人。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道德是可以传递的,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就这样把道德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道德就像火一样,今天播撒下星星火种,明天就能有那燎原之势。

我的妈妈是一个十分勤劳的人。星期天,应该是妈妈休息的日子,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星期天却是妈妈最忙碌最累的日子。有许多衣服要冼,屋子需要整洁,一整天,只看见妈妈忙碌的身影。等所有的事情做完了,妈妈总算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在我写作业的时候,忽然听到妈妈出去了,我以为她出去有事,就继续写作业。过了好大一会,门开了,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满头大汗的进了屋。我疑惑的问:“妈妈,你干嘛了?”妈妈说:“咱们楼道里脏了,我把楼道里拖了一遍”“妈妈,你都累了一周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星期天,干嘛不休息一下呢?这楼道脏就让它脏吧,管它干啥?我看你这星期天比上班要累几倍。”我不禁埋怨起了妈妈。“孩子,楼道里每天都人来人往,如果楼道里干净了,一定会让每个人心情变得好;要是一进楼道,到处都是垃圾,谁见了心情也不会好的。”妈妈语重心长的说。听了这话,我不禁十分的感动。后来,我们楼道每天都是干净的。因为除了妈妈,更多的人也参与进来,共同维护我们楼道的卫生。这是一件极普通的小事,却是一种道德的体现。

道德就像那奥运圣火,在每个人的心中传递,感动着每一个人。

小学时,妈妈给我订了一份鲜牛奶,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个工人在天不亮的时候把奶送来,风雨无阻。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妈妈到门口去取奶,打开箱子一看,里面竟然是空的。妈妈很不解,因为那个送奶的人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难道定的奶送完了?我们不仅十分疑惑。于是妈妈就去给我煲米粥。这时,响起了敲门声。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瓶奶,满脸的歉意。他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今天我爸爸生病了,起不了床,让我给各位用户送奶。但是我业务不熟练,路上耽误了时间,就来晚了。实在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我妈妈说:“没事的,没添多少麻烦,祝你爸爸早日康复。”那个人说着谢谢走了。

妈妈教育我说:“这个送奶的工人生病了,却还能在自己来不了的情况下让孩子来送奶,这是一种职业道德。一个人不管他做什么职业,只要对人们有贡献,都是高尚的。而遵守职业道德的人,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发扬,我们应该学习这种行为。”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而我要说,只要人人都自觉遵守道德,那么世界将变成陶渊明笔下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人间仙境——桃花源了。甚至会比那还要更好,毕竟那里与世隔绝而我们却是“同住地球村”呀。我们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08。5。12四川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世界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温暖,感动了每一个人。这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是中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积跬步不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少成多,一样可以做出惊人的成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遵守道德,让道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把我们的世界变成美好的“桃花源吧”!

关于道德的作文怎么写【三】

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礼貌,不讲脏话,见到长辈时问声好。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爱护好城市环境。不浪费东西,节约能源,为绿化地球事业做出贡献。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个时髦的阿姨在逛街,走着走着,手上的纸巾就那样若无旁人的扔在了地上,那张纸巾是多么的脏呀!我仿佛看到了细菌在放肆的舞动着。这时,一位穿着朴素的清洁工阿姨走了过来,她穿着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衬衫和一条简单的裤子。她拿着扫帚,在地上轻轻的一扫,顿时那张纸巾已经不在地上了,而是在垃圾铲里了。虽然那个时髦的阿姨有着漂亮的脸蛋;有着华丽的服饰;有着昂贵的饰品。可她的心灵却是低贱的。她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则反过来说,清洁工阿姨可能不曾拥有什么,可她却是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

还有一些事情,虽然我没有亲眼看见过,可是却听说过。有一些人在非洲的贫苦地区当益工。他们每一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而且都干出了一番事业。可他们为什么要来这些那么贫苦的地方当益工呢?为什么不在家里舒舒服服的享受呢?这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他们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还见过许多有道德的人,例如:在学校有同学见到地上有垃圾就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在公共场所里,不大声喧哗,不打闹,遵守规矩。在马路上帮助小朋友和老公公,老婆婆。在工交车上主动让位给有需要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做一个尊师重道的人。大家一起努力吧!

关于道德的作文怎么写【四】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是啊,缺德之人,岂能为国家所容?纵使为国敬礼,那也是肮脏和卑鄙的。所以我们要找准方向,坚守道德的底线,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坚守道德底线,我们需要自尊。

美国著名作家斯特那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自尊是做人的灵魂。如果连灵魂都失去了,那么还谈什么道德呢?《时代商报》的一则旧闻:2007年,16岁的沈阳贫困少女因饥饿拿一袋标价仅两元的面包,就因恐惧店主“必须告诉学校”的警告而服毒殒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那是因为这个少女自尊心受到损害。她担心这件事情被公开后,会带来众人的白眼,鄙视。小小的自尊心承受不住这样大的打击,像玻璃般的破碎了。我们且不论未成年人的脆弱和成人的粗心乃至粗暴,单说一个孩子尚且为了自尊,宁为玉碎而不瓦全,那成年人呢?为了一已之利,漠视他人的诟辱,以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原则,屡失自尊,屡破道德底线,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德性立身于社会?开药方时让陌生病人多花冤枉钱如是,此起彼伏的暴力强拆也如是!当一个人丧失了自尊,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所以找准自尊这个方向,是每个人坚守道德底线的前提,也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石。

坚守道德底线,我们还需要诚信。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诗人北岛之言犹在耳畔,卑鄙之人何有诚信可说?君不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毒奶粉,瘦肉精,毒蔬菜,毒大米,毒双汇,敌敌畏鱼干,敌敌畏泡菜,陈馅月饼……你方唱罢我登场。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诗人林逋说:“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当诚信让路于利益,所谓百年老店将不过是永恒的神话。如果失去了道德这道屏障,任欺诈等失信行为肆意泛滥,长此以往,再强大的经济基础了终将轰然倒下!

“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八十年前太平洋会议上劳耳的话时时响彻耳旁。唯有尊重生命,诚信经营,才不至于道德泯灭,良心迷失。朗朗乾坤,我们需要秉承诚信美德,需要以诚信搭建起道德底线,让一个社会运行于健康的状态之中。

坚守道德底线,我们更需要廉洁。

一个民风淳朴且高效健康的社会,还需要官员的廉洁。为官者,中饱私囊,百姓对此还有什么指望?上行下效,沆瀣一气,这个社会还何来公平公正?一个“楼脆脆”倒下,恐怕又有千万个“楼脆脆”站起来。北宋包拯一生清廉,他担心后人会出不孝之徒,在其家中的石碑上镌刻着《戒廉家训》,以警示后人。这意味着子孙中若有者,则不能被葬入家族墓地。倘若为官人人如此,守住廉洁这条道德底线,我们民族如日出东方,有什么不可期盼?倘若为官的自认为有功于人民,就可以突破道德底线,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工作的同时又在政府充当包税官,敲诈勒索,最终被送上断头台则是拉瓦锡们的最终下场。

坚守道德底线,我们需要以自尊来养身,需要以诚信来经营,需要以廉洁来为官。金钱利益诱惑面前,不迷失方向,而时时刻刻坚守心中那条道德的底线,那么,和谐社会,幸福家园终将来临。诚如此,实为人民之幸,国家之幸!

关于道德的作文怎么写【五】

论文关键词:教师师德职业认同

内容摘要:受儒家精英化道德价值观和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我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身存在困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划分不同的师德层次,其实施应有法律和制度保障,还要提高公众对教师的职业认同。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社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人们所熟知的师德典范也大都是常年有病,带病上课,耐得住寂寞和贫穷,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甚至以身殉职。而近年来,教师的表现不再那么尽如人意,有偿家教、开办辅导班,范跑跑、杨不管事件等,让师德讨论达到高潮,禽兽教师挑战着师德的底线。20xx年9月,教育部再次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但规范尚存困境。

一、我国师德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精英化价值取向对师德的影响

受儒家道德价值观的精英化取向的影响,人们对师德的要求也存在着精英化取向。儒家的人格追求是“内圣”“外王”:这是孔子要培养的“圣人”、“君子”,孟子所称道的“大丈夫”,荀子所谓的“大儒”所应具备的共同特点,道德修养沿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线,即儒家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他们“道德修养的任务并不止于自身的道德完善,更重要的是将完善的道德人格向社会和国家转化”。在追求这一境界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坚持重义轻利,安贫乐道,道德修养高的君子取义去利,甚至身成仁,以身殉道。这一道德至上主义“肯定了高尚道德具有超越于生命之上的价值,成就道德不但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贬低物欲,弃绝自我利益,而且必要时要不惜牺牲生命。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方面则体现为以春蚕、蜡烛来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勇于自我牺牲。“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歌颂感叹教师的伟大和无私奉献,而感叹之余不免悲壮和凄凉,转而对教师道德修养望而生畏。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者应该对其提出特殊的道德要求,但是人们往往把这种特殊的道德要求理解为更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崇高本来就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更不是某种经由理性规划而得以培养起来的东西,那么,如何能利用某种偶然性的东西来要求人性的必然性的道德行动呢?”用个别教师的崇高来要求所有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这是《规范》自身存在的理论困境。

(二多元价值观对师德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依附观念、平均观念、螺钉观念正让位于自主观念、竞争观念、自我设计观念;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安贫思想、自足思想、保守思想正被致富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所取代;与封闭社会相关联的闭锁心理、排拒心理、狭隘心理正被开放意识、协调意识、全球意识所替代。这一系列观念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大量是与非、得与失、善与恶、美与丑等的重新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价值观也不免受到冲击,他们不再安于贫困,有的下海,有的多校兼职,开办辅导班,进行有偿家教。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中心论的`提倡,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权威的消解,教师为了保住饭碗而敷衍塞责。这些现象都引来社会的不少非议,过去人们心目中崇高而无私的教师不再是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榜样。

时代在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是《规范》实施操作困难的根源所在。

二、对《规范》的反思及建议

师德规范的制订一定程度上是精英化师德取向的反映。师德的精英化取向忽视了教师的自然生物性,忽视了教师个体道德修养的差异性,忽视了祟高道德的偶然性,造成了《规范》的理论和现实困境。

“我们拥有的是不完美的天性和有限的道德能力,人性除了德性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正确的认识人的本质属性,是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逻辑起点。道德应该根据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划分为“社会性道德”(受一定环境、条件、时间、空间以及不同民族背景、风俗习惯、经济条件变化所决定的那种道德……与政治、法律关系密切,经常要求社会成员遵守和“宗教性道德”(先验的或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它经常与一定的信仰、理想有关……常是个体的终极关怀所在,是对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寄托……宣传的是个体牺牲自己以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规范》作为指导教师道德行为的条文,也应该考虑到教师个体道德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此外,对教师的有些道德要求应该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加强法律、制度保障;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来自社会的价值认同。

(一划分师德的层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对教师群体来说要具有职业理想的导向性,对教师个体来说要有可操作性,《规范》的规定应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应然的师德规范应该包括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三个层次的内容。师德规则是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的底线,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规定,具有约束性;师德原则是教师应该并且能够遵守的规定,而师德理想则是教师对教育事业不懈地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祟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的师德层次“一方面说明师德不是空洞的师德理想,而是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约束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与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师德规范的不同结构将发挥不同的功能:理想发挥激励功能,原则发挥指导功能,规则发挥约束功能”。

(二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

师爱和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也是教师被奉为人梯的原因,但是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他的教师角色,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描述往往只重视教师德性,忽视其作为人的其他属性。在讲求效率与公平、权利与义务,提倡教育民主化的今天,不仅要对教师道德水平提出要求,还应该维护教师的生存权、生命权等基本权利,改进相关制度。 第一,维护教师的生存权。教师首先是一个自然生物的存在,然后才是社会历史的存在,教师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教师追求物质的需要,这也是教师生存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有偿家教、开办辅导班是教师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便无可厚非。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教师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而边远农村山区教师的生存状况更令人担优。全社会都在追求财富,教师没必要格守清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劳动提高收人和地位是应该允许的。从另一方面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教师也要养家糊口,满足了自我保存的本能需要之后,教师才可以安心的从事教育事业。对于有偿家教、校外兼职应该区别对待,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禁止,应该在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教师的前提下讨论教师的信用问题和师德问题。

第二,维护教师的生命权。《规范》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但是在要求教师承担责任的同时,却没有赋予教师应有的权利,教师的正当权益得不到维护。X老师因课堂上管理不到位,人送外号“X不管”,其同行深谙“不管”的原因—不是不管,而是不敢管。现代教育强调要尊重学生,不准体罚,提倡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家长也往往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常常动辄得咎,人格、利益时常受到侵犯,甚至有生命威胁。当然这些案例中不乏教师行为过当,但更多的却表现为教师权利保障的缺失。未成年人是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的,但是单方面的保护最终伤害的还是青少年,伤害教师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自私的性格和扭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发挥教育惩戒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行师生平等保护。教育惩戒既可以避免教育的权力滥用,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权利,“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教师的生命权才能有保障,他们才能够对工作高度负责。

第三,变革相关制度。《规范》对教师提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川,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不变革相关制度,仅对教师提出这一要求,教师也只能阳奉阴违。高考至今还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偏远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途径,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增多,孩子的教育成为家庭的重头戏,都想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这就为有偿家教提供了市场。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也非常重视升学率,对教师的考核也与学生的分数挂钩,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教师职称等级评定、评优以及奖金等,都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教师也不得不紧盯学生的成绩。改革高考制度,改变以升学率为依据、片面评价教师的评价制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唯分是论”的局面,教师也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西方,教师、医生、律师是高社会地位、高收人的三大职业。德国教师不但社会地位高,平均收人水平也高于国内其他行业。韩国教师也是既富又贵。在韩国,教师被尊为“国家的典范”、“一国精神的传承者”,中小学教师的收入被称为“移动着的中小型企业”,人们非常尊敬教师,身为教师是一种荣耀。当然这两个国家对教师都有严格的师德要求,从两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韩国经济的腾飞来看,教师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固然重要,来自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又是促进师德修养提高的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教师便会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全身心地投人到教育事业中,更好地回报社会。在我国,“文革”后教师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这一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尊重。大多数教师收人低微,勉强够养家糊口,经常被称为“穷教书匠”。在现实中,教师常因囊中羞涩而频遭白眼。教师一方面被冠之以令人羡慕的光环,而另一方面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落差往往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师心理疲乏和对工作敷衍塞责。只有将尊重教师落到实处,使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让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样教师才能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地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师德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师德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体自我的严格要求,还需要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以及来自社会的尊重和认同。此外,人们还需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责难。

总之,《规范》不应该是空洞的口号和干瘪的教条,而应真正在教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人们应该以新的观念对待师德,对教师基本道德的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而来自社会的保障和支持也是《规范》顺利实施的条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