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育人的作文(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作文)

教化育人的作文(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6 13:38:57
教化育人的作文(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作文)

教化育人的作文【一】

通过转换视角和地位来思考问题,凡事先问一下如果我是学生会怎么样,体验一下学生的感受,领悟对方的思想与情感。教师与学生说话不能居高临下,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只要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与交往时多点设身处地,多点体验对方感受,就更能接近他们的思想、感情,产生更多的共鸣。

教化育人的作文【二】

在我接手的教学班级里,曾经有一个叫韩芳敏的孩子,初见时给我留下害羞、腼腆印象的她,开学报到时经过韩妈妈的介绍,我才了解到她是一名半聋哑儿童,迄今我都清楚地记得韩妈妈跟我说:“老师,孩子就这条件,我们没太多要求,只要她在学校里安全就行。”时的她吓得躲在妈妈身后一直没敢露面。听着那样的要求,当时的我心里像是打翻了的五味瓶,立即向韩妈妈表示:在我这里孩子不会受到歧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她,让韩妈妈放心。

接下来的日子,我先从其他孩子入手了解敏敏的具体情况,得到的却是:她不喜欢和人任何说话,脾气不好,有时还会动手打人,没人愿意跟她接触的结果。用现下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当时我的感受,那就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可想着开学时韩妈妈那满心的无奈和心痛,不服输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有位年纪稍长一点的同事建议我:试着从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着手,交给他们交流的方法,指导他们与敏敏先接触接触,然后找个合适的时间点再亲自和她接触说不定有效果。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通过向前任班主任咨询、主动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交流等方式,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锁定了两个性格活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她们有副热心肠的女孩,她俩一个叫余宗荣是我的副班长;一个叫闫珍是我的学习委员。当一切准备就绪,带着忐忑的心情我先让珍珍和荣荣一

有空就在敏敏跟前活动,最好把动静闹大一点,不行就多叫几名同学一起玩,以便引起她的注意,先让她对活动感兴趣,但要注意她的情绪,不要惹怒了她。没想到这招效果不错。开始她只是偶尔瞅一下,慢慢的我发现她也有了想加入的,我告诉孩子们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着敏敏想去又不敢迈出那一步的表现越来越强烈地浮现在她的脸上时,我觉得是时候向前迈一步的时候了,在一次课间活动时珍珍和蓉蓉在我的指导下,向敏敏伸出友爱之手,邀请她一起玩。听珍珍后来说,敏敏当时既高兴又害羞。知道终于让敏敏迈出了那艰难的第一步,愿意和别人接触了,我在心里偷偷地松了口气,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韩妈妈就高兴的来到我的办公室,兴奋地对我说:“孩子晚上回家给我说了好多话,虽然有一些她也不是很清楚,可她能感觉到孩子的开心。”并急切的问我她该做些什么?经过我们的一番交流之后,韩妈妈保证做到孩子在家时,放下手中所有的活,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给她讲学校里的事,而我和孩子们继续按原计划进行。

不久的一个午后课间活动时间,我也瞅准了切入点开始正式与敏敏接触了,在她吖吖蒙语中,我能感受到她对我由害怕到亲切的态度转化,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坚定了我要为她的学习负责的信心,于是我给她调换了座位,和珍珍坐在一起,勤学进取的她,在我和珍珍、蓉蓉等同学的帮助下,开始了真正的学习生活,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简单地生字拼读、书写、笔顺,数学中的比较大小,加减法等等,对她而言

就像是学天文。没关系,我们语文从生字开始边学拼音边学汉字,数学从数数开始,虽然过程很艰难,可褪去羞涩的'她表现地无比坚强,愣是在别的孩子玩时坚持学习,吃饭早早到校还是学习,一度我害怕她因过度学习让自己再次变得孤僻,还专门和韩妈妈谈了一次,可还是挡不住她对知识执着,没办法我就在课余时间陪着她,累了说说话或是拉着她找同伴去玩,同事们常笑我是“娃娃头”,而每次微笑回应时我心里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就这样我们愉快地度过了整整两学年,敏敏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喜欢与人交流了,成绩虽然还是跟不上同龄孩子,可相比以前大字不识的她好了太多,用韩妈妈的话讲:我在她心里创造了奇迹,给了她希望。每每遇到这情况时,争强好胜的我总会不好意思地低头摸摸鼻子,一笑而过。由于韩爸爸生意上的原因,敏敏转学了,开学时我虽有点失落,却被另一拨可爱的孩子带来了欢乐、烦恼逐渐代替了。

不久我要结婚了,妈妈说出嫁时要陪盏灯过去,说这是风俗。于是我和未婚夫走进了县城一家大型灯具店,进了门,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的热情跟我未婚夫含蓄之后,极其热心地给我介绍我注意到的每款灯,直到我选中了其中的一款,在收银台报价时工作人员问了两遍才确认,我当时就很好奇,又不好意思多问,满心疑惑走在回家的路上,才从未婚夫口中得知他是敏敏的爸爸,是灯具店的老板,知道我们为结婚做准备,本来想送的,又怕有忌讳,只象征的收了些钱,而后在我们结婚当天韩爸爸还特地为我们送来了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敏敏长大了,性格开朗的她生活上能自理自立自强,家长也放心让她一个人出去做事了。每次回老家她总会到学校来和我聊聊天,讲她在外面的故事,高兴时我们开怀大笑,伤心时我会陪她落泪,并开导她、祝福她开心过好每一天。今天我想把这份祝福同样送给在座的各位:生活需要勇敢乐观地去面对,开心过好每一天!

教化育人的作文【三】

在小学的时候,我有很多积累记忆的经历。课间休息时,我经常在操场上被欺负,因为我又瘦又高。大一点的男孩把我看作是他们自我膨胀的目标。他们可能在家里有问题,或者自己被欺负,把他们的挫折投射到我身上。

不管怎样,在被锁在柜子里,把头伸进马桶,拳打脚踢,骂人,开玩笑,和其他虐待之后,我终于受够了。我崩溃了。我再也无法承受对我自尊的伤害和伤害。

生日后的一两天,我在学校篮球场上,投篮。我妈妈给了我一个篮球作为礼物,我陶醉在这项新运动的乐趣中。但不出所料(虽然我当时没有想到,另一个孩子开始烦我。他向我走来,一言不发,在我运球的时候把篮球从我手中拿走了。我太震惊了,感情上被这份礼物束缚住了,没有片刻的注意,我就打了那孩子的脸。我把他撞倒了,他马上哭着跑开了。我从来没有问过他是不是在开玩笑地抢走我的球,但在我那个时代,我已经受够了欺凌,对这样的行为做出了强烈的反应。

很明显,那个男孩去找校长报告了我的暴力行为。下节课我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带着我自己的道德观走进去。这个男孩是个恶霸,他应该受到惩罚。不过,我和校长的看法并不一致,自然。他打电话给我妈妈说了这件事,她很惊讶我会做这样的事。我一直是一个安静的孩子,独自玩玩具,或者和其他孩子一起做见证人,而不是主要参与者。没有人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打人,但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就我而言,我已经被同学支配多年,那种被压抑的愤怒和羞愧导致了一场暴力行动。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我不需要被欺负。我可以采取行动。我可以回应。我发现我的愤怒和怨恨给了我一种狂野而不可阻挡的力量,这是一个正常冷静的孩子通常的战斗能力所无法比拟的。在某种程度上,我走向了黑暗的一面(类似《星球大战》。我找到了对抗敌人的方法,但不是在最健康的道路上。

中学的时候,我把指甲抠进一个男生的胳膊里,在他对我进行几次言语攻击后,我把他克制住了。他比我大得多,也比我高得多,但我的愤怒引导我走向不合逻辑,并把估计我的机会抛到九霄云外。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大三的打我的双胞胎哥哥。我哥哥和我当时都是新生。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如何立即做出反应。当我下一次看到他时,我掐住了他,甚至把他拖到一根灯柱上,在那里我把他的头撞在了一根金属杆上。他的女朋友在一旁看着,很害怕。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但从小学第一次用拳头解决问题开始,我就没有回头。我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让我感到强大、自信,并有能力应对这个世界。然而,有一个问题:它在我卧室的门上打了洞,导致了对我家人不必要的攻击,我发现无法控制愤怒的感觉令人不安。

谢天谢地,我开始冥想了。到我19岁的时候,欺负人已经不是问题了,我沸腾的怒火已经没有用了。当我开始每天冥想的时候,我发现愤怒之外的人更容易相处。我每天都想变得更像那个人。于是,我继续每天打坐,最终我成为了我想成为的人。我知道愤怒是暂时的解决办法,但我不需要把它拖到这些年。现在,我更满足于内心的平静。

教化育人的作文【四】

现在,已经是2015年的12月份了。屈指一算,来到初中已经有三个月了,离别小学已有半年了。今天,我忍不住翻出“珍藏屋”里的小学毕业纪念册和同学录,看了看,眼泪直在眼睛里打转……

翻开纪念册第一页,我看到了小学的老师,他们微笑着,我便觉得他们那么美,那没帅!随后,翻开了我们班的那一页。我们班57名同学都微笑着,但他们心里,可能谁也不想和三年的同学、朋友分别吧!这是,我看到了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姐妹,我们三站在一起,笑着,表面很轻松,心里谁又不好受。不知怎么,我想起了放假那天,也就是我们离别的日子,那天早上考完试,我的一个好姐妹送了我一张卡纸,上面写着:“我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即将离别,请不要难过,今天的离别是为了以后的相聚!我相信,等到了中学,我们依然会见面,我们依然做最好的姐妹。如果幸运,我们还能做三年的同学。我希望你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你要永远记住我。你的同学及朋友:×××。”那时我在睡午觉时看,看了以后,我的泪水快把枕头给浸湿了,我当时特别感动,我感觉我交对朋友了!之后,我也写了一张卡给她:“我的好姐姐,谢谢你在这三年里对我的照顾,虽说是在学校,但只要我有困难,你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的手,把我从深渊解救出来。我也相信,我两还会再见面,还做姐妹!”就这样,我们不情愿的分别了。放假第二天,我们同学组织同学聚会,但我却没看到好朋友的身影,我很失落,但我那天很开心,因为那天我得到了很多惊喜!

看完纪念册,我翻开了记录着同学们爱好等等很多东西。我特别注意的是同学们对我的看法和留言,看了以后,我依然是满满的感动,有的同学说,你很萌;有的同学说,你很可爱;还有的同学说,你是一个学习不一般的女子……同学们给我的留言也很多,希望你好好学习;以后我们我依然做姐妹;我不能忘记你,你也不能忘记我哟……我也非常感动!

记得在我生日那天,我收到了很多来自朋友,同学的问候,一句句“生日快乐”又让我眼泪哗哗直流,都过去那么久了,同学们依然记得我的生日,给我送上祝福。这件事我一定牢牢记在心上!

虽然现在我已经是个初中生了,已经离别小学了,但我依然是小学时那个活泼的我。小学六年,深深记忆在我脑海里,永远也无法抹去,就让这六年的时光,成为我的美好的回忆吧!

教化育人的作文【五】

欣赏表达是沟通交往的最基本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只有与学生对准了音调,他们才会与你沟通,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是通过表达来实现的。在与学生表达交流时要充满真情实感,教师可借助“形体语言”,如一个鼓励性的点头,一个赞许的微笑,翘起大拇指,拍拍肩,摸摸头表示对学生的爱,这些都能优化交往的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交往。会欣赏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设计交往话题,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思考,不受唯一答案束缚。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沟通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反馈技巧。

正像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集体都是由几十个性格不同的孩子组成,每个学生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尤其是班中的后进生一般都有自卑心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厌烦情绪。他们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这一强大的教育力量,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和教育个体,既尊重个性发展,又注重集体教育,寓个性发展于集体教育之中,用个体的健康发展带动集体的成长。

教化育人的作文【六】

开学初,学校下发了本学期的必读书本《育人三部曲》。“比砖头还厚,封面样式平凡,估计又是一本枯燥的纯理论书籍。”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某个周末的早晨,闲来无事,我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开始翻阅,一页,两页……第30页,60页……作者的文笔犹如魔法中的魔杖一般将我深深吸引。终于明白,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育人三部曲》依然魅力四射。它的魅力源于它不是枯燥的教育书,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我们很多教师都在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那里有“幻想角”、“童话室”……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不可思议;那里有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热爱学习的学生;那里有不管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被一群孩子主动围上前的校长 和老师……

对比我们现在的校园和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是那么的狭隘;学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学生们期盼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许多老师追随着“立规矩,收骨头”的陈旧教育理念,对学生严加管教,使学生们害怕,课余时间看到老师甚至会逃跑,等等。

在《育人三部曲》中,苏霍姆林斯基突破了这些传统的刻板教育模式。他坚信人的正确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因此他设计各种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经历磨练,增长才干,得到体验,而不是只靠片面的灌输。

他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贵的积极因素,通过发扬这些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他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且善于培养这种积极因素。

他热情鼓励孩子树立自信,把这种自信看做克服困难、挫折,抵御不良诱惑的强大动力。

他对孩子充满爱,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也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育孩子的爱心。

他不仅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告诉他。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教育需要智慧,教师需要思考。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总结和提升自己。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最初认识他的书是《给老师的100条建议》,给新老师多好的启发建议,受益匪浅,教学过程中处处有用,使我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添了翅膀,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部《育人三部曲》,该书由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 我通过阅读收获到了很多未知的东西,有些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他不但给老师提供了教育的理论指导,也给家长指了一条教育的明路。我从中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部《育人三部曲》,我对“教书育人”又有了新的理解。他的所谓“和谐教育”意味着:一是处理好认识世界(即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即实践活动)这两者的关系,使之处于相互促进的和谐之中;二是处理好各个表现领域的和谐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而不只限于学习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且出类超群;三是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的成功。总之,要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确认自己是“大写的我”,以此找到并打开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个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成了每一个学校最响亮的口号,可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

全书语言生动,精湛的教育思想通过丰富的事例层层展开,使本书具有了通俗易懂的特点。读着他的书,情不自禁地被这位教育同仁景仰的老人的教育机智和教育灵性所打动。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那浓浓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对孩子真挚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初也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的确应该反思自身,从书中汲取营养,获得更好的成长。

他对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的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对孩子没有半点私心,他对教育没有半点功利之心。从没有想过要通过孩子来发财,从没有想过要通过教育来谋取教育之外的东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种教育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从没有想过要借教育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业却因此而不朽。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谓“教育”,并不教师单方面地往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灌注“美好的思想道德”,而是尽量设法点燃儿童心灵深处“想做好人”的愿望;甚至他认为儿童心中本身就蕴含有许多美好善良的道德萌芽,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扶持,让其茁壮成长。

在他那里,这种教育决不是教条口号式的灌输,而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润物细无声”一般的潜移默化。我们应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不能把科研的目光老盯着“上面的精神”,而应该把教育科研的目光对准具体的学生,对准学生的心灵。

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更重要的是,他爱的纯粹、爱得慷慨、爱得真诚、爱得投入,不是施舍,毫不吝啬,不虚情假义,不掺杂功利。正如大家书中所言:“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这样,他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赢得孩子们的心,才真正到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化育人的作文【七】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它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二是《公民的诞生》;三是《给儿子的信》。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较大的教育观点是“集体的爱抚和善良情感,集体的良好意愿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它犹如汹涌的巨流把那些最不容易动情的人也触动了。”

书中提到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甫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去,而这个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脸”。而在我们所熟悉的校园中,最常见到的是学生们毕恭毕敬的向老师们问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很认真的完成,但是孩子们生活的并不快乐,他们没有机会和老师推心置腹的交谈,老师们不了解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们只是按照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实施自己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桎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互相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肉相连的修养” ,他认为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

下面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