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作文高中举例(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怎么取)

谦虚作文高中举例(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怎么取)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26 02:44:12
谦虚作文高中举例(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怎么取)

谦虚作文高中举例【一】

(一)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二)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三)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谦虚作文高中举例【二】

(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

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谦虚作文高中举例【三】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谦虚的人,当然,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就是我的同学——于陆新。

记得一次语文考试,大家都神情贯注地写着考卷,而于陆新却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考完试以后,大家都紧张地等待着成绩的宣布,最好,于陆新以97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全班第一名。听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羡慕很崇拜他,但此刻于陆新却不吭声,表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看起书来。

放学了,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成绩告诉家长,当于陆新的爸爸知道他考第一名的这个消息以后,不禁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为他感到骄傲。只听他爸爸高兴地问道:“今天想要什么?想吃什么?自己随便选,爸爸都满足你!”但是于陆新听了却不以为然,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平静地说:“爸爸,我不想要奖励,考试考的好是我自己应该做到的,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如果每次考试考的好,我都问你要奖励,那我就会变得很骄傲。要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他爸爸听了这番话,激动地差点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是啊,于陆新说得很对,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不能骄傲,否则将一事无成。

谦虚作文高中举例【四】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