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关于尊重课堂的作文)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关于尊重课堂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9 07:30:19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关于尊重课堂的作文)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一】

20xx年11月23日上午,“清河悠悠润清幼”嘉定区清河路幼儿园110周年庆典活动,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小天使”剧场隆重举行。嘉定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晓燕、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姚伟、嘉定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锋、街道区人大代表联络室主任李x民、教育局副局长朱芳以及镇街道党政班子其他领导及总工会领导参加了庆典。

由幼儿家长以及中班孩子共同表演的萨克斯《生日快乐》拉开了本次庆典活动序幕。大班男孩的鼓乐尽显热烈和欢腾。伴随着园庆专题片的播放,12位历任园长一一上台,为清幼送上勉励以及祝福,园长陈丽和教师代表也为老园长们送上了温暖的礼物。

随后的文艺演出中,舞蹈、小品、微访谈、合唱轮番登台,为清幼110岁生日献上了最难忘的礼物。原创舞蹈《陶泥芬芳》编排新颖,师生配合默契,充分展现了幼儿审美、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体现了幼儿园“陶醉于艺、陶然于情、陶冶于心”的教育愿景。校友家庭表演的《三句半》为观众带来了阵阵欢笑。小品《孕育》根据清幼教师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教师们的本色演出也向观众表达了教师的心声——作为清幼一员,有一种责任担在肩,有一种使命刻在心。微访谈《成长与收获》则披露了三位老师的成长经历,也让观众听到了年轻教师关注教育、关爱未来的心声。舞蹈《长大后成了你》让大家领略了曾经就读清幼、如今就职清幼的青年教师的风采。在大合唱《清幼是我家》的歌声中,园长陈丽压轴登台,带领老、中、青三代教师共同表演的诗朗诵《清河悠悠润清幼》将整个庆典活动推向了高潮。

本次庆典充分展示了清河路幼儿园传承和发展“团结、协作、务实、进取”的“清幼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的一贯做法。百年芳华,百年教育,承载着厚重的百年文化底蕴,“创想教育”已在清幼破土发芽。今后,清河路幼儿园仍将不断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让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体验和感受来自教育的幸福,让孩子在和谐愉悦的校园中收获知识、张扬个性、绽放梦想!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二】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吴非先生在他多年从教的经验基础上,用他深邃的眼光和思维,向我们剖析了复杂的课堂中各种景象背后的原因,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如果我们的观念不转变,课堂教学要想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而这本书正是吴非先生对其多年教学经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地思考与反思,对现今中国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读这本书不仅学到了处理教学问题的方法,更引起了我对自己教学的一些反思。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三】

放筷子是一个简单却又讲究的动作,又有多少人注意呢?不讲究的随便啪地一放,筷子一前一后、歪歪斜斜地摆着。古人讲究吉利,对这样的摆放叫做“三长两短”,什么意思呢?过去人后都要入棺。棺材共六面,卸了棺盖便成了五面,三面长板两面短板,这叫三长两短,即,非常不吉利,所以这样随便放筷子是很不礼貌的。

还有一个叫“定海神针”。这让人联想到了孙悟空的棒子,但在筷子礼仪上却是不好的,用一支筷子去擢食物,是十分遭人反感的。

“泪箸遗珠”听起来是多么诗情画意呀!但在饭桌上可就相反了,当大家用筷子夹起带有汤水的'菜,又因没有及时地用碗接住,致使汤汁一路滴淌,像筷子流泪似的,你说那场景看着能舒服吗?

此外,还有“挖坟”“乞讨”“巡城”等不礼貌的用筷方法,我便不再一一举例了。

筷子,是个毫不起眼的物品,却暗藏大大的礼仪,筷子礼仪是众多礼仪中的一种,只有不断地学习礼仪、尊重礼仪,才能传承这份中华美德。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四】

今天中午,我像往常一走在放学的路上,我一直想着中午吃什么饭,突然爸爸和妈妈开车将我接走了,开车去的方向并不是回家的方向,我奇怪的问:“芭比咱们去哪啊?”爸爸说:“咱们去函谷关的农家乐,和另一家我的老同学一起聚一聚。”我想“我能做点什么呢?”突然我想到我们学校每天中午播放的餐桌上的礼仪,我恍然大悟。

走进农家乐我们就看见爸爸的同学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迎面走去,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四个人,因为板凳不够所以必须有一个人站起来,我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并说:“小孩子腿软,应给多站站。”大家哄堂而笑,我也跟着笑起来。等菜、主食全部上齐后,我们开始吃饭,我发现妈妈并没有动筷子,我想“妈妈为什么不吃呢?哦------对,在餐桌上要等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先夹一口,自己才能吃。”我想到这里拿起筷子的手又放了回去,为了不使场面尴尬我捧起茶杯津津有味的喝着,大家都吃过后,我才开始吃,在我旁边坐的是一个阿姨,为了表示礼貌,我每次吃菜之前都给他或其他人家过一次后再给自己夹;每次喝茶我都会看看别人的杯子里面有没有水,如果没了我会先给他倒然后再给自己倒······这一切我并没有在意,可是对面的叔叔却看得一清二楚,说:“这个孩子真懂事,有一种绅士风度。”我笑着说:“没什么,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会做的。”说实话,我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妈妈也好像被夸了一样,因为我是她培养出来的,所以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这顿饭不仅让我吃出了味道,更让我吃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道理。

礼仪没有大小,尽管是问一声好,但是没有礼仪可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要有礼仪,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平,更加和谐。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五】

学生需要有精神的导师。学生求学,除了渴求获得知识、能力,也需要有精神向往与寄托,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在孩童时期,他们需要有“人生标杆”式的、榜样式的人物在身边,随时随地进行模仿和学习。学生在学校活动学习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生活的时间,在这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但也应该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榜样。为此,无论是工作中的言谈举止还是生活中的举手投足,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在课堂上师道尊严、侃侃而谈,而在办公室或私下生活中却道貌岸然。真诚地面对学生,把我们的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哪怕在学生面前暴露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无可厚非。面对我们的学生的前提就必须要先做到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只有认识并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才能做一个坦诚引导孩子的榜样。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六】

刚学会自己吃饭时,记忆中的一件事,格外深刻,影响我到现在。

那是个周末,妈妈精心地准备了一桌子美味可口的晚餐。看着那些诱人的美味,嘴馋的我垂涎欲滴,觉得肚子饿的更加厉害,‘咕咕’叫得更响了,便忍不住用那刚学会拿筷子的小手伸向盘中的美味。妈妈看见了连忙阻止说:“不能用手拿菜吃啊,手上有细菌的,要用筷子。”眼看着吃不到,我急了,说:“我手洗干净了,我早记住饭前要洗手,不信你看。”我将自己那白白嫩嫩的小手伸给妈妈看。妈妈笑着又说:“那也不行啊,洗得再干净还是会有细菌的,更何况你要是在家里养成了这个习惯,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这样用手拿菜吃,显得多不文雅,多不礼貌啊。”我一听有道理,便耐心地等着妈妈盛饭拿筷子。终于妈妈给饭和筷子端到我面前,我想这下可以吃了吧,便迫不及待地拿筷子去拣菜,没想到这次妈妈又阻止了我,说:“要等爸爸妈妈上桌后一起吃。”又不能吃,我不高兴了,嘟着嘴问:“为什么呀?”妈妈告诉我:“等爸爸妈妈一起吃,这样才是爱爸爸妈妈,尊重爸爸妈妈的表现,而不是只顾着自己先吃,你说对吗?还有在外面就餐一定要等人都到齐后才能吃,这样才礼貌,表示出对别人的尊敬。”虽然我很不情愿,可还是将妈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终于开饭了,我将盘中的菜一股脑儿地拣到碗里,碗里堆得高高的,都快漫出来了,不一会儿便吃饱,高兴地说:“我吃饱了,下去玩了啊。”妈妈伸长脖子一看,我碗里还有饭没吃完,再一次阻止到:“不行,你碗里的饭还没吃完呢,不能下桌子。”我说:“可我吃饱了呀。”妈妈说:“那也得给碗里的饭吃完,浪费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我又只好乖乖地给碗里剩饭吃完。

从那以后,我不管是在哪儿吃饭,都会遵循妈妈的教导。和好朋友们一起聚餐,我会礼貌地提醒她们,要等爸爸妈妈们一起吃,不要给碗里拣太多的菜,吃多少拣多少,以免吃不完浪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叔叔阿姨听了夸我真懂事。和长辈们一起吃饭,我更是请太婆或爷爷奶奶先吃,给好吃的让给他们吃。可每次他们都心疼我,往我碗里使劲拣菜让我先吃,我就告诉他们:“到处都在讲‘礼让三先’,我在家吃饭也应该让爷爷奶奶先吃后我再吃。”听得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来,直夸我有礼貌。看来礼仪不光光是彼此尊重,让社会更和谐,同时也能带给自己快乐和荣誉。

课堂上面的礼仪作文【七】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退休教师吴非先生写的一本教学札记。他从课堂的角度,以一个老师,一个朋友的视角,深层次地阐述了做为一个老师的角色定位,教育心态和教育原则问题。该书引领着从教人员发散思维,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从什么地方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成长,小到如果评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的评判,大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我们自己也是一名教师,以前总感觉自己还比较合格,教书认认真真,做题仔仔细细,不厌其烦。自从我看了吴非老师的这本书后,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啊,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我们常常是以自己心目中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两种答案,一种就是我们要的答案,如果不是这个答案,我们就把它一棍子打。长此以往,学生就开始害怕回答问题,他们怕在课堂上得不到老师的赞扬,而是劈头盖脸的批评,甚至有同学要嘲笑他们与众不同的答案。特别是对语文课而言,我们要的就是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像一千个读着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就要学生百花齐放的春天,为什么要地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答案呢?所以吴非老师的这个观点,我表示深深地认同,并将在今后的过程中加以改进。

我还认同他的另外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说禁止学生在课堂作业的过程中使用涂改液。对于涂改液,我也是深恶痛绝的,因为涂改液老是把作业本弄得像个大花脸一样,看到这样的作业本,我就会变得心情不好,所以每次就指责学生。希望他们不要用涂改液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涂改液有毒,涂改液中散发出来的气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可是很多学生就是屡教不改。吴老师是说,学生因为有了涂改液,就会马虎潦草地写作业,因为错了还有机会更正,如果禁止学生用涂改液,他们就必须认真细致地答题,这对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无外乎是一件好事,因此我也非常地认同。

我还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门门考优未必真优秀".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出发,他们是希望孩子考优的,并且要门门考优。有很多考试优秀的孩子在能力上却显得非常的差。因为他把所有的经历都用在如何做题答题上了,没有剔出一些有效的时间进行交际能力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行为能力的锻炼上。我认为,一个学生要发展,必须是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交际能力适中,这样全面发展了,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候的发展需要。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每一位从教人员深思,也有一些观点,可以大家一起商榷,我们支持认同的观点,对个别吴老师的观点也可以持保留意见,比如我们上高比较流行的推门听课,是不是应该商榷一下,但是万事有利有弊。言由心生,希望做老师问心无愧才是我们最应该扪心自问的。教师做一个课堂建设的有心人,把教育心得记录在案,日积月累,我们也会像吴非老师一样,有一箩筐的教育心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