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作文(力量为题的作文)

行动力作文(力量为题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5-21 17:09:52
行动力作文(力量为题的作文)

行动力作文【一】

《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作者是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该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现在社会有很多人存在自控力不足的问题,其中我也被拖延的毛病深受困扰。有很多人是手机控、电脑控,也有很多人存在酗酒、抽烟等问题,他们有的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害处,有的能够意识到;但难以改变现状。

这本书正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历史上人类心理发展的结论,从本质上解释行为,以及提出周期性建议来改变人的行为。

书中部分实验都是理想实验,研究范围太广,人类世界较为复杂,外界影响因素众多。于是难以在人类世界中做这些实验。作者就构造理想模型,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实验,趣味性强,这使我很感兴趣,总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引导走,而不是那种自我逼迫的感觉。

这本书不是像其他心理指导书籍一样——只提供文字引导,鼓舞人们改变;更可以说是一本教材,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科学性。虽然它所运用的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它确实是人们用来进一步了解“意志力科学”的素材。对于人们自控力的薄弱,它反对强制疗法,反而支持有效地利用自我,将一些负面情绪转化成实现目标的动力。它不仅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自控力,以及如何运用它,它更是向读者解释:在研究此类问题时,应该采用哪些科学方法;以此帮助读者建立科学思考模式。这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在一些事物面前,很多人难以抑制住内心的冲动。本文通过举例子,提问题来告知人们如何正确且有效地抑制住冲动。正如它所说“自控力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偏离目标,又不断把注意力收回来”。本书建议通过一些锻炼改善意志力,提升与自控力有关的一切生理指标,提醒人们:要想在需要“说不”的时候“说不”,在需要“说好”的时候“说好”,你还得有第三种力量——那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当你面对诱惑和拖延症的时候,你得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

行动力作文【二】

断断续续看了两个多月的《谈判力》,今晚终于看完了。有一度实在看不下,因为是非常严肃而又缜密的语言逻辑。你不得不用心投入,甚至得记些笔记,否则总会因为不是连续阅读而忘记前言。坚持看过前几篇,慢慢的,就顺利多了。开始在研究那些逻辑严密得言语之外还有心思想着将某些案例与自己平时工作生活中对应上来。

看完这本书,感觉头脑都是涨的,非常多的信息量。

看这本书的初衷,我是在想着,平日里与甲方的沟通其实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谈判,看完了是不是我就能更好对付那些甲方了。

但是看完这本书,我却在反省自己。

书中提出“原则谈判”手法,围绕原则谈判展开了一系列技巧原则等等阐述。然而整本书中离不开对“人”的关注。谈判的对象首先是人,人是有差异,是不同的,是有情绪的。我们需要对此有认知,需要沟通,需要交流。

人的因素是如此重要,因此了解谈判中的“人”,其实更是为了让“人”能与“谈判”分离开。

书看到最后,我反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谈判力”,而更多是反省自己平日对待“人”这个角色的轻忽。

一时居然无法继续写下去,不知如何写起。

先让我谈谈别的话题。最近连着看了好几集的《奇葩说》,是一个由马东,高晓松,蔡康永主持的辩论性谈话类节目,每期都有一个论题,然后有正反双方展开辩论。辩论这件事从初中高中以后,我已经好久没接触,感觉是很遥远的事。也不明白为何要活活的去辩论,辩论既无法改变客观真理,而因为人是有差异性的,所接受的思想也是不同的,所以根本就无需辩论。因为根本就是各执一词,无法融合。辩来何用。

但是看了几期,因为一些辩题我早已心中有自己的决断,但是同时听着高晓松的'言论,蔡康永的论点,我又不知不觉在修饰着,补充着自己原来的想法。或者就算想法不一样,有时候听到他们谈及一个我想都没有想到的点,又觉得非常有意思。

《奇葩说》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想法。但是这一些不同反而是带来了更多的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并非都是无意义的争论。

还有《锵锵三人行》这类谈话节目,共有三个人,由窦文涛起话题,两位嘉宾各抒己见。因为人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认知差异,所以可以带出更远更有意思的话题。

而这正是是我以往总是不去考虑的一个点。

我以往总是非常刻意的去看不见“人是不同”的这一回事。

我堂而皇之的知道人是不同的,但是我故意去回避它。正如对待辩论,我给它的结论就是“因为本来就是不同,所以辩来何用”。我拒绝沟通,拒绝交流,心中只有自己一把声音,用自己的一把声音是衡量其他的声音。只有觉得声音频率与自己相似,才肯相互去交融。

自以为是的做出抵触,造成太过的决断和不解趣味。

虽然看《谈判力》初衷不在此处,却让我深深反省自己身上这个毛病。

我承认”人是不同的”,却从未认清这样一个事实。进而也不知道这个事实其实可以是很有趣的。

为什么说“别处风景美好”,不正是因为别处有不同的人吗,彼此或交流或碰撞,都可以带来新的认知和思想。

为何我之前如此排斥“不同”,其实这也许是显示出自己本身素养和包容力的不足够。

由此而自省。共勉。

行动力作文【三】

1、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

2、人们为何会在诱惑前屈服&怎样才能抵抗诱惑

3、理解自控局限

4、培养意志力的最佳策略

行动力作文【四】

每个人都有拖延症,但是我们更需要自控力,并且自控是有迹可循的。

《自控力》这本书成功的避开了鸡汤畅销书的缺点。

它既没有用名言告诉我们哪个名人五点半就开始起床工作了,也没有打鸡的让我们为了美好的明天奋斗,工作到半夜。

而是通过一些实际的做法,让我们学会自控。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课程,本书共为10个篇章,一个篇章为1周,10周之后能成功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说实话,读完本书之后我的自控力确实比之前好了许多,在个人修养上,有两方面有所改进。

关于写作这方面,我坚持每天都写一些东西,尽管写作水平马马虎虎,但还是坚持。古话说“尽人事而知天命”,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赋不够,勤奋来凑。

其次我的字特别差,看了本书后每天写一篇字帖,现在的字虽然不是很好看,但较之一年前已经进步很多了,我已经坚持写字帖一年了。

第一周: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

本书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我们虽然只有一个大脑,但是我们有两种想法。一个克服冲动、深谋远虑;一个及时享乐、肆意妄为,如果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就会默认最简单的想法,也就是及时享乐。

这就是意志力的挑战,人们一方面想着得到西瓜,另一方面还不忘记芝麻,所以便产生了矛盾。

通俗的说,如果你要准备写一片文章,懒惰让你驻足不前,而勤奋又催促你赶快行动。勤奋是自控的你,懒惰是失控的你,无论如何,总会有一方战胜另一方,自控的你战胜失控的你,那么你就去写文章了,如果失控的你战胜的自控的你,那么你还是继续懒惰。

控制和失控是人大脑中两个不同的想法,就是大脑内的物质在控制你的想法。

实验表明,大脑内的多巴胺控制着那个自控的你。如果多巴胺减少,人的自控也就会减少。所以要增强多巴胺,让自己变得自控,我们要做的就是冥想。

研究表明,持续八周以上的冥想可以改变大脑,使多巴胺增加。

冥想的方式:原地不动,坐在椅子上,双腿平放在地上,背挺直,自由呼吸,每天锻炼五分钟。

第二周:自控的方式

自控力的敌是压力,心理上的压力或者身体上的压力都可以导致人失控。

饥饿和疲劳会消耗意志力,愤怒悲伤孤单也会消耗意志力。

有时候当 我们持续做一件事情已经好几天了,但忽然由于和别人吵架或者生气导致失控,就不想干这件事情了,心理想着明天干吧,这一松手不要紧,最后竟然导致好长时间就不干这件事情了,再过一阵子,我们就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了。

这就是失控的表现,所以,为了不让我们失控,快速提高自控的方法有一下几种:通过食物自控:以植物为原料的、未经过加工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自控力,垃圾食物会降低自控力。

通过呼吸自控:将呼吸频率降低到每分钟4~6次,比平常呼吸慢一点,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的时间。

自控力的良药是锻炼:每天15分钟跑步或者其他的锻炼,有利于提高自控力,并且是立竿见影的。

第三周: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是有限的

人们的自控力会和肌肉一样,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自控的时间越长,意志力也就会越来越薄弱,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会有筋疲力尽的时候。

第一、二周的训练告诉我们如何提高自控力,而第三周则告诉我们自控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自控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疲惫下来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给肌肉添加活力,给大脑补充营养。

实验者给筋疲力尽的被实验者没人一杯柠檬水,一半人拿到的是含有糖分的柠檬水,另一半人则是普通柠檬水,当然这是在被实验者毫不知情的状况下准备的,试验后发现,拿到了糖分柠檬水的人意志力在慢慢变强,而没有拿到含糖柠檬水的人意志力在不断减弱。

因此,吃块糖或者喝瓶苏打水不但能恢复自控力,而且也可以增强自控力,但是糖不可多吃,可能导致你发胖。

第四周:为什么立志减肥的你反而体重增加了

我们平常都有这样的感觉,许多立志减肥的人,体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你认为自己要立志减肥了,以后要少吃东西了,所以便在今晚给自己一个放纵的机会,多吃一些,反正以后都不能吃了,所以你今晚的饭量比平常的多出了一倍,之后你要决心减肥。

就这样,今天过了,第二天之后,你依旧是这样的想法,然后日复一日,到了许多天以后,你的体重增加了。

大多数人都抱着今天犯错明天补救的心态,减肥的时候,食物到了嘴边,就说今天先吃吧,明天少吃一些;结果到了明天,又说今天多吃一点吧,又推到后天;

写文章的时候,今天的文章拖着,明天再写吧!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弱化将来的我们,好像将来承担痛苦的那个人不是你自己一样,所以才导致自己失控。

因此,我们不能向明天赊账,今天和明天其实毫无差别,每天有每天的任务,不要祈求借助明天。

第五周:多巴胺过多会患上强迫症

与多巴胺过少我们会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时候相比多巴胺过多我们则会患上强迫症。

著名的小白鼠试验就是来与此,人们为了研究小白鼠的行为,对小白鼠进行电击,小白鼠为避免电击,会经常躲开有电击的地方,但是唯独有只小白鼠例外,它似乎爱上了这种电击,不断的去电击的地方寻找快感。

人们无法理解小白鼠的怪异行为,最后通过研究发现,发现小白鼠的大脑里有一片未开发的区域,这是一次偶然的错误,却让人们发现,在生物的脑袋里,有一个快感中心。

这个快感中心,不停的释放多巴胺,让小白鼠不停的体验被电击的快感,直到小白鼠精疲力竭。

我们应该有效的控制多巴胺,将不停的浏览微信、邮件、QQ这种患有强迫症的多巴胺转移到其他的方面,比如我们减肥或者写作上。

第六周:情绪低落使人屈服诱惑

本章特别使用写作中的人们,我或者在电脑前写作的你(限于给自己定了目标而没有完成的)。

分享本章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

本是一个24岁的中学老师,在教社会学的他却有一个文学梦,他希望通过放暑假完成自己的小说,他给自己每天定的工作量是写十页纸,但事实上他每天只能完成2——3页,当本第一天没有完成自己10页的工作任务时,他第二天就索性什么也不写了,本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长此以往,他的文学梦就荒废了……

本的问题在于他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导致本受了挫折感。

在试验中,心理学家告诉本,写作是一个长时间练习的过程,我们不应该一直批评自己,既然一天达不到10页的写作,我们就可以换成1周10页,长此以往,这样的设计也合理,而且还可以完成自己的小说。

本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倾向于自我批评的时候,也应当自我鼓励,不能一蹴而就,放弃了自己的前途。

如果我们写字帖时,不要想着一天写20或者30页,不多不少写2页,对自己来说也不是负担,而且还可以当作一种美妙的享受。如果你第一天写了30页,第二天只要一想到还有30页的任务要完成,就会产生心理阴影,产生新的拖延症。

人一旦开始时目标定的过高,反而不容易达成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事,而不是给自己压力。

第七周:“十分钟法则”帮助烟民减少吸烟

与自控力想比较,我们也需要自制力

吸烟是人们现在共同探讨的话题,而提起戒烟,人们觉得更是难上加难。一个拥有10年烟龄的人想要开始戒烟了,因为他知道戒烟对于他来说是有好处的,可以减少对心脏和肺部的伤害。对于他来说,一天一包烟是他的常事,有时候他每隔一小时就抽一根烟。

他的戒烟之旅是这样的,每当他觉得自己想抽烟的时候,他便会强迫大脑记住,自己的最大渴望是降低患心管肌病和癌症的危险,所以,他就会多等待十分种再抽烟,这样的等待让他下定了决心,有时候将吸烟的时间延长至一个小时,或者转移注意力,去逛逛超市,去一个不能吸烟的环境去。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吸烟次数变少了。

虽然暂时不吸烟是痛苦的,但是为了将来更加长远的利益,我们应该对自己做出承诺,将来会有更加好的利益等着我们,那就是健康。

第八周: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在写文章的时候,只要一篇文章上了热门,事实上这篇文章并不怎们样?但是后续点击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的一种马太效应,强者越强。

人也会文章和一样。

一个胖人和一群瘦人在一起,他会渐渐变瘦,一个瘦人和一群胖人在一起,这个瘦子会渐渐变胖;好学校的学生比学习,比谁起得早;不怎么样的学习比睡觉,比谁起床晚。同样,意志力也会传染,和意志力强的人在一起,自己的意志力也会变强,和意志力弱的人在一起,意志力强的人也会变弱。

瞌睡这种东西也会传染,如果有一个人打哈欠,或多或少他旁边的人也会跟着打哈欠。

由此可见,自控力是可以传染的,当你需要增加意志力的时候,最好和比自己意志力强的人呆在一起,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百万赚十万就是这样的原理。

第九周:“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我们平时会和别人发生争执,或者自己干过一件糗事,想尽快忘掉这件事,但是越想忘掉,便越来越忘不掉。

但是,如果这件糗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会开一会玩笑,然后就抛入脑后了,但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却怎么也忘不掉。

1985年,在大学实验室里,有17名学生陷入了难以自控的局限性----他们没办法忘掉一头白熊。

平时这些学生不会想到白熊,因为他们满脑子都是考试和对可乐以及甜点的期待,但是他们现在很难不想到白熊,他们一开始就被告知“在接下来实验的五分钟之内不要去想白熊。”

这就是“讽刺性反弹”,意思是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回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讽刺性反弹”可以解释现代人的很多失败案例:“失眠患者越想入睡,就发现自己越清醒”

也正是这个原理,促成了心理学中著名的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两人相爱,他们爱的越深。

就如我们,自己干了糗事,压抑自己不去想起件令人尴尬的事情,这件事情反而在脑袋里绕来绕去,让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

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想想去驾驭这种事情,如何去转化他,而不是去摆脱他,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人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相信的,选择自己想要的,而不要一直试图去控制。

第十周:

愿你我都有自控的人生,而不是浑浑噩噩,愿你我都有精彩的未来,而不是碌碌无为;愿你我写作的梦想能付诸实践,而不是脑子里想一想,动手吧,亲爱的朋友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