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传说作文(关于森林的童话作文)

森林的传说作文(关于森林的童话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17 06:26:06
森林的传说作文(关于森林的童话作文)

森林的传说作文【一】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森林的传说作文【二】

相信很多人知道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如今,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森林的传说作文【三】

很久很久以前,在七峰山的居民中间有一个可怜的姑娘。她既没有父母,又没有兄弟姐妹,一个人住在一间破烂的土房里,依靠辛勤的劳动维持着生活。她很美丽,就象月宫的嫦娥,又象那南海的观世音。她饲养一头出色的小羊羔作伴。每天早晨,当太阳刚刚照到七峰山顶的时候,她就上山去打柴。小单羔也就紧跟着她,嚼着山上的嫩草,吮着草上的露珠,“咩咩”地为她唱着清脆婉转的晨歌……远近的乡亲们,人人称赞这个姑娘,人人称赞这头羊羔,后来连同城里的.王爷也知道了。

王爷是个凶暴阴脸的家伙,成天就想吃喝玩乐,苦害人民。他一听说这姑娘很美丽,姑娘养的羊羔很出色,立即动了坏念头:他要把姑娘抢来供他玩弄,要剥下羊羔的皮来给他做衣服。

冬至那一天,王爷带着一些人马来到了七峰山下,把姑娘住的土房子团团围住,冲进去就要抓人。可是房子里空空的,因为姑娘早带着她的羊羔上山打柴去了。

王爷见家里没人,立即带着人马追上山去。追呀追,追到一个山头上,眼看就要追上了,晴朗的天气突然变得北风怒吼,雪花乱舞,山上的泉水也绐冻住了。王爷和他的人马被风雪裹住,进退不得,一会儿就全被冻了,尸体也被大雪掩埋了。

那个姑娘呢?当北风起,大雪飞的时候,她紧忙躲进附近一个山洞里,把她心爱的羊羔抱进怀里,用自己的心温暖着羊羔。谁知这只平日十分温驯的羊羔,忽然从她的怀抱挣扎出来,一直往黑黝黝的山洞深处跑去,转眼跑得无影无踪。

受到山野的风寒,姑娘本来够伤心的了,又失去了心爱蚓羊羔,她的心就更加碎了,她双手捂着脸,鸣呜地哭了起来。

忽然她听见一个又低沉又关切的声音说:“受惊了吧,受冻了吧?姑娘。”她抬头一看,见小羊羔领着白胡须老爷爷站在她的面前。她惊喜万分,一下就抱起小羊羔来,又是抚摸又是亲,嘴里还不停地说道:小咩咩,小咩咩,你跑到哪儿去了?

那个老爷爷在一边含笑地看着,说:“你真是个好姑娘!来,给你。”伸手就递给一件东西。姑娘从老爷爷手里接过那东西一看,是块黑色闪亮的石头。不想刚把石头拿在手里,立即感到全身暖烘烘的,不再发抖了。“这是个什么宝贝?姑娘惊吲起来。她想要问问老爷爷,但抬头一看,老爷爷不见了。

山洞外面,风雪已经停了。姑娘走了出来,带着羊羔,踏着厚厚的积雪回家去。她穿得很单薄,但在雪地里一点也不冷,因为身上有了那个黑色的宝贝。看到那满山的积雪,姑娘立刚想起了穷苦的乡亲们,他们既没有遮寒的衣服,又缺少生火的木柴,在这样的大雪天里,一定都冻得不行了。想到这里,也顾不得回家,就直往乡亲们的家里跑去。

到了第一家,只见大大小小蜷缩作一团,都快冻僵了,姑娘忙拿出老爷爷给她的黑石头,分下一块给这家,这家立即暖烘烘的,寒冷被赶跑了她又去了第二家,第三家……一直把老爷爷给她的那块黑石头分完了,一直把所有穷苦的乡亲们都从严寒中救出来了,她才回家。

打这以后,姑娘和穷苦乡亲们一遇到冷天,就进山洞去,向那老爷爷要黑石头取暖,这些人就是最早的矿工。那位白胡须老爷爷,据说就是煤窑神。

为了感谢这个好心姑娘,为了纪念这黑色宝贝的发现。矿工们就把冬至这天当作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冬至,矿工们都要牵一头羊去祭奠姑娘。

森林的传说作文【四】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的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