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成长类作文名言

青春成长类作文名言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21 06:55:54
青春成长类作文名言

青春成长类作文名言【一】

??爬”着成长的青春记叙文

青春,是一级攀登人生高峰的台阶,在通往人生路的岔路口,遍布着或高或低、或宽或窄的台阶。不管你来时的路如何平坦或曲折,在这里,它又成为了你人生路的起点。匆忙追逐而不知时间都去哪了的青年们,你是否看到了属于你的高峰?你是不是亟不可待地想去攀登、翻越它呢?

青春是意气风发的,是慷慨激昂的,但也是要充实的!只有充实的青春才能在你结束学业踏上社会的旅途中走得更坚毅、更铿锵。或许,你有天资而能跳跃过去,或许,你可以站在伟人肩膀上去摘你的“星辰”,但是,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而青春是最美的。你是否在匆匆的青春中留下了你坚实的足迹呢?

来时路上有太多的“纸上谈兵”,也有太多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是到了青春这座驿站,则需要“事必躬亲”,也需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再加上脚踏实地、俯首为牛,才能通往高峰,逐一实现你的梦想。再者,抛弃来时路上的所有成绩,因为它们只代表了你的过去,也只能为你把路铺到这里,而你也不想背着沉重的包袱走下去吧?

2008年的初春,我和所有憧憬未来的游子一样,怀揣人生梦来到了造船厂。从未真实看到过船舶实体结构的\'我,不顾人空洞的大小都爬行穿梭在舱室里,牙齿咬着手电筒,双手捧着图纸与实体一一对照,浑然不顾刺耳的砂轮机打磨声或阵阵令人发溃的敲击声,呼吸着闷得快让人窒息的烟尘,在到处让人碰壁的狭小空间里追逐着知识与实体的对接。带着浑身湿透衣背与淌满脸颊的汗水,在爬出舱口吹拂海风的刹那,顿时的凉意奔放地传遍每一个细胞,贪婪地享受着海风掠身带来的一丝丝快意。当书本的知识在现实中找到对接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感受到我的青春真实地拥有过,只因充实。

青春,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更是“苦其心志”的关键阶段,须知来时路的关爱并非能到永远,只有如此,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青春,是受用一生的资本。它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积攒的跬步,所以才能行千里;它是我们道路上积攒的沙丘,所以才能攀高峰。整个青春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里程,怀揣“空杯”心态,才能积累地更多。今后能走多远,就要看你的库存有多少。

青春,是一生的珍藏。当你华年不再两鬓白的时候,回忆着走过的青春路途,你会感悟到“爬”着成长的青春才是最充实,只因曾经没有虚度,所以没有悔恨。

青春成长类作文名言【二】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青春成长类作文名言【三】

近期,再一次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灵魂又一次被彻底地洗染,这种轻快兼并沉重的崭新感觉是如今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无可比拟的!

“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诠释当前教育中的困惑,用智慧幽默的语言阐述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让课堂充满关注的气息,让生命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地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老子曾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河起波涛,可以冲土决堤,涓滴石穿。肖川教授的文字正如这水,每一个社会中人的感动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水浇灌的土地,注定会寸草不生;没有感动滋润的人,心灵注定会干涸枯竭。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而又崇高。相信我们自己也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行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字字句句皆经典,时时处处有感动,折射着一种灵性。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教育到底给了人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我曾看到自己小学时威风凛凛,才华出众的班长,经过无数次教育的“洗礼”,高中过后,简直判若两人,人不但变得傻呆呆,连基本的人际交往也不会,面对昔日的老同学居然一句话也不会说。难道这就是教育的影响吗?难道这不足以让我们去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吗?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教育者的深刻反省吗?

多年的教育生涯让我知道了:负担过重会使得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教育是什么?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是“养成博雅君子、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一种文化过程,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心灵转向的神圣生活。”但现实生活中,发现了一种现象:教师一方面用重复训练、机械记忆束缚着学生,另一方面还抱怨学生只会记硬背,遇到开放性的题不知该从何下手。突然顿悟这样的学生竟然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遗憾之时,亦为之汗颜矣!

痛定思痛,解决的方法有吗?应该,还是有的!领导顶层设计多元化评价,评价老师的方案不唯成绩,更加看重课堂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一旦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了,成绩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只会做题,怎能接力中国兴盛中华复兴的重任?

曾记得,一位北大毕业生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控诉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包办一切,结果自己只会学习,其它的什么也不会,进入工作岗位后,任何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吃力,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深思吗?

是啊,“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既然当下的生活也是生活,有什么理由为了明天的生活而牺牲现在,使现在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苦不堪言呢?

但愿肖川教授的警世之言能唤醒每一位沉睡和装睡的教育者,减轻心理和精神负担,去掉沉重的枷锁,步入正能量的轨道,用真爱和诚意循序渐进地唤醒、激励、影响、引领,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本能和兴趣追求,成为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