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不幸作文(不幸的作文怎么写)

正视不幸作文(不幸的作文怎么写)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2-17 23:10:08
正视不幸作文(不幸的作文怎么写)

正视不幸作文【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正视不幸作文【二】

正视自己的进步,不骄不躁,成功即在眼前。如今已退居二线的乒乓球女皇邓亚萍,当初也是那样步履维艰,不被人看好。教练看她那一米五五的矮个子,便武断对她说:“你根本不是打乒乓球的料!”然而,邓亚萍是清醒的,她知道可以凭借球速步伐频率来弥补她的身高缺陷。于是,她刻苦研习怎样提高球速以获得主动权,怎样加快步伐频率以抵抗对手快速进攻……一天天地,她慢慢地在进步。她曾经也为自己的进步窃喜过,但她很快调整自我心态以保持进步的状态,终成为乒坛第一手。

倘使邓亚萍未能正视自己的`进步,乒坛又何以多一位女皇呢?正是她的清醒让她保持不骄不躁的状态,最终获得成功。

正视自己的进步,不急不缓,辉煌即在眼前。国足屡屡失利,但这一次,在主教练佩兰的指导下,打了一场三战全胜的辉煌仗。也许这只是他们的一小步,却是国人的一大步。有人嘲讽,有人肯定,然而我相信他们定能正视自己的进步,为日后国足的辉煌打下基础。没有人能成功得毫不费力,胜利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也许进步的过程中你会听到一些泼冷水的话,也许你会因已取得的成功而窃喜以致落后他人。那么,请铭记:正视自己的进步,你才能走的更远。

不是但丁的绝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不是听完之后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而是要能有接纳雅言的胸怀,有正视自己的态度,有坚持的恒心。这样,即使进步是那么小,也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正视自己的进步,勿以进步之小而不为,亦勿以目标之远而不为。

当不骄不躁,如蜗牛一般稳稳地走下去,直走向成功。

正视不幸作文【三】

人的一生,谁愿意遇到不幸呢?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遇到不幸,有的不幸别人能帮你,有的不幸却只能靠自己:最终能战胜不幸的人,不幸成了他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他的不幸遭遇也成了激励他人不断上进的故事;人生也有陷入不幸不能自拔的人,他的不幸成了他的灾难,更成了他人对人生的警钟……

刚刚合并不久的学校来了一位年轻女同事,拄着双拄拐。刚开始,我以为她是骨折什么的,后来得知她是得了一种骨骼病。再后来我听说,这位女同事年轻时活泼好动,积极进取:那几年,她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听说一年元旦主持节目,她穿着学校准备的礼服,在凛冽的寒风里冻了几个小时,有的当评委的老师因为穿着当皮鞋脚都冻肿了,而当时的她也年轻,事后却没事;她教着学生们的英语,教的很好,据说她心脏不好不能结婚;后来,她考上了研究生,离开了学校。大家以为她研究生毕业了已经在别处找了工作,谁知道她研究生快毕业时查出了这种怪病。

常常见到她的身影出现在校园中,还有她的母亲,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跟着她,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我有时上厕所遇到她,看到她拄着双拄拐,艰难的蹲下、起身,我忙问用不用帮忙,她笑了笑说不用不用;有时我看见她被母亲用轮椅推着,推到操场中的旷地上,她艰难站起来,慢慢活动着胳膊,轻轻敲打着双腿面。不止一次,我想更多了解她的病情,但一次交谈时,我看到她始终微笑的脸渐渐严肃起来,我不好意思终止了谈话。原来她的病已经三年了,也康复了三年,医生说这种病康复的很慢,她在努力康复中。也听一个同事说她母亲曾无奈的唠叨:我这是遭了什么孽,我们老两口身体硬朗朗的,可我们的三个孩子一个比着一个不幸,大女儿前些年出了车祸,二女儿如今是这样,小儿子还有些脑梗,好在老大和老三已成了家,就老二,当初最出息,如今却令人最放心不下,这种怪病都康复了三年,还是这样,每天看着她,我轻易不敢流露出无奈,只有慢慢熬日子了,真盼望着二女儿身上能奇迹出现……

每每看到她们母女俩在校园中转悠,我的心里便涌动着一种情愫:一种对她不幸的同情,一种蓦然感到自己好幸福的感觉:只因为我拥有着健康的身体,拥有着心爱的丈夫和可爱孩子,拥有着让父母感到欣慰的工作。想想自己往日,遇到不顺心的事,常常埋怨着爱人的不如意,孩子的学习不努力,工作在乡下不能调配到县城;而现在,我竟不由自责自己的无知了!人哪,往往是贪欲无底线,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一旦身遭不幸,我们才恍然意识到以前拥有的宝贵,这不可怜么!

就这蓝天和白云,鸟语和花香,就有那么些不幸的人真的一辈子也享受不到!就这简单的行走匆匆,平淡的饮食起居,就有那么些不幸的人努力了一辈子还未必能争取到!我真的不愿意看到任何人经历着不幸,但如今我看到了身边不幸的人,我的心一次次不安起来,我心中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也想告诉更多的人:我们应该同情并帮助这些不幸的人,更应该感谢身边这些不幸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人生中的很多哲理……

我们要感谢身边这些不幸的人,他们用他们的不幸,启示着我们生活在某些方面不能太大意,吃出怪病的,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出了交通事故的,我们应该安全警钟长鸣;我们更要感谢身边这些不幸的人,他们用他们的不幸,启示着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切,努力工作,善待自己,善待亲人和朋友,每天只有好好的活着了!

正视不幸作文【四】

从前有一个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强,又常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

蹶叔在龟山的北面种粮食,又想与人家倒着来。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却在又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有个很忠诚的朋友,见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处,就好言劝说他道:“高粱适合种在旱的地方,水稻宜于种在低湿的地方,可是你现在正好相反,违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长的习性,那怎么能获得丰收呢?”蹶叔听了朋友的话,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他辛辛苦苦地种了10年地,每年都歉收,粮仓里一点储备也没有。眼看就快没饭吃了,他这才去看朋友的地,发现朋友正是像他劝说自己的那样种地,所以获得了丰收,不由得懊悔万分,就向朋友道歉说:“您说得对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听劝告了。”

后来,蹶叔到汶上这个地方去做买卖。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虑,看到别人抢购什么货物,他也一定进什么货,处处都硬要和人家竞争。这样一来,他的货一到手,积压得厉害,使他手上的货总是卖不出去,价钱被压得极低。蹶叔的朋友担心他吃亏,就又教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等到机会来了,就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听。过了10年,蹶叔常常亏本,终于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这时,蹶叔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话,意识到朋友是正确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一天,蹶叔要驾船出海,邀请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边。他的朋友将他送上船,告诫他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蹶叔表示自己记住了,会听朋友的话。蹶叔驾着船随着波涛向东驶去,航行了些日子,到了海水归聚的深渊边上。这时候,他又犯了那顽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诫,还是继续前进,结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这黑暗的地方,忍受着颠簸和孤独,非常艰难地过了9年。直到一次赶上大鲲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浪,才总算被冲出了大壑,可以回家了。

蹶叔回到家里,头发全白了,形体枯瘦得就像根蜡烛,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能认得出他来。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还对天发誓说:“我如再不改悔,请太阳作证惩罚我。”他的朋友笑着说;“改悔是改悔了,但还有什么用呢?”人们都说蹶叔三次改悔就度过了一生。

蹶叔直到碰得头破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我们做事情,应该吸取这个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遇事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才能获得成功。

正视不幸作文【五】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