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生就业焦虑的作文(青年如何选择就业的作文)

大四学生就业焦虑的作文(青年如何选择就业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12 20:40:40
大四学生就业焦虑的作文(青年如何选择就业的作文)

大四学生就业焦虑的作文【一】

第一次看见别人给我推荐这本书,是在网易蜗牛app上,随手丢进书桌就没再管了。

近几天书荒,一时间不知道读什么,就翻翻app的书桌。放到以前,我是不会翻开诸如“成功的一百个方法”这类“非实用书籍”的。现在想来,只想调侃自己一番,一个实用主义的人,以前只会关注《母猪繁殖技术》之类的书吧。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身份的焦虑》

近来是有了些焦虑,身边的朋友不是读研读博就是直接工作。就我这个游手好闲的还在国外念着最后一年本科,并且打算任性归国。也许再过四五年我也不会知道今天的选择是对是错,可又有谁能知道。

我开始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同,我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怀疑,别人说一句:“啊没事,你回国发展机会更多”,我可能会窃喜很久。

别人一句:“天呐你不读研简直没人要。”也许会毁了一天的心情。

想想和原来初心满满的自己实在差了许多,那个说着不在意别人看法的我也开始患上了身份的焦虑,那个追求自我快乐的我也开始变得虚荣起来。

“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身份的焦虑》

他人的夸奖当然使我们开心,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人不能活在他人的夸奖之中。他人的羞辱也自然使我们愤怒,可人又不能活在他人的羞辱之中。可以兼听,不被牵引,就是我要改变的吧。想想确实没什么,每个人的境遇,选择,目标各不相同,我只要不忘初心就够了,又何必束缚在这身份的比较中,为了别人而活呢。

希望今后继续如此,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活。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读出了什么,这拗口的文字实在没让我记住几个。就像在河边洗着竹篮,半天也是一场空。可至少还干净了不少,大概就是心灵得到了净化吧。

大四学生就业焦虑的作文【二】

大四的我:

你好!大四的我,当你看见这封信,请不要哭泣。请你安静的读完。

你现在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学习了四年了,就要走出这个你生活了四年的校园。不知道现在的你怎么样,是否快乐呢?校园里的法桐开始疯狂的掉叶子了吧,校园里是不是已经充斥着离别的味道?

今夜,大二的我突然想要给你写信,我不想知道你是否已经有了女友,也不想知道你是否在为工作发愁,更不想知道你在大学里都看了什么书,上面说到的这些问题我会在以后的信件中另外和你讨论。今夜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主要是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过去一年半所虚度的时光,如果不是我一年半的虚度不至于将你陷入这样的绝境,对此,我深表歉意。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继续这样下去,如果这样下去,我将把你带到更大的绝望之中。

那天,我踏入了陌生的城市,周围全是陌生的人群,我不停的看着路牌标志,我怕我会走失,突如其来的繁华色彩,如同一张诡异而妖艳的脸,让我不由自主的惊慌起来,我的大学便在手足无措中展开。

大四的我,你还记得这段话吗?我想你一定记得,并且刻骨铭心。四年前, 你就是这样走进山东理工的,四年后的你还是要这样走进社会吗?

对不起,大四的我,过去一年半我将你带向了这种可能。如果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我一直这样下去, 你会和当初一样的迷茫,一样的手足无措。

吃饭,发呆,睡觉,上网,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写照。

对不起,大四的我。在学校里获得别人的认可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取得一个好成绩,我恰好没有。我一直自欺欺人的在寻找一个真实的我,麻醉在自己的自我拯救里,没有人看到我的这种自欺欺人,于是我一直心安理得的继续自欺欺人。一直在寻找路,有一条很好的路一直摆在我面前我却没有走上去,那就是好好学习。

对不起,大四的我,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真实的我就是一个堕落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陷入歧途,我站在路边,看到不断的有人从我身后赶上来并且超过了我,我还浑然不觉,自欺欺人的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对不起,大四的我,我没有如你所愿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在大学里,每一节课都是一段折磨,有些人在折磨中完成修炼,只是很多人在折磨中去。

对不起,大四的我,我就在这其中。大学里到处充斥着堕落,有大学生的地方就有堕落,就好像有人类的就有战争。分数、名次、奖学金,这是一部分人的生活。及格、无所谓、糊弄过关,这是另一部分人的生活。

我和别人说,要么改变自己,要么改变梦想。

对不起,大四的我,我已经没有梦想了,我只能改变自己了。大四的我,我愿意并且渴望为你做一点事,我不想你在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的时候是这样子,不是在吃饭的路上,就是在宿舍的床上。

大四的我,我不怕你哭,我怕你没脸哭。

曾国藩说:“年无分长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恒心和毅力最是考验人,但凡优秀的人和渴望做出成就的人必有恒心和毅力,此二者缺一不可。

对不起,大四的我,我还没有。

大四的我,我现在已经大二了,如果不改变,你就要断送在我手上了。大四的我,我不知道一切是否还来得及,但愿不要太晚。大四的我,你就要离开山东理工了。请不要悲伤,再怎么豪华盛大的宴席也留不住怀揣梦想的人儿,就好像怎么葱郁宽广的森林也留不住随性自在的云。大四了,你即将走出这个校园,不管前途是否如意。请你对这个曾经收容了你快乐,忧伤,彷徨,迷茫的校园心存感恩。

亦舒曾写道:“命运旅途中,每个人演出的时间是规定的,冥冥之中注定,该离场的时候,多舍不得也得离开。”

当大学的年华悄然隐去,再不舍也得离去。

大四的我,请相信我可以让你对自己的大学,坦然,挥手,告别。你信吗?

xxx

xx月xx日

大四学生就业焦虑的作文【三】

这本书内容紧扣题目,似乎为了节省读者从文字中总结的精力,他将作品分为两大部分:

焦虑起因——渴求身份,势力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

解决部分——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

在第一部分“焦虑起因”中,他提出人类在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上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从历史与现在的对比中,他提出在过去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个体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这种制度虽极端不公,但底层却也因此不会将自己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也不会感到自己缺乏社会身份“也没有如今底层人们那种强烈的一无所有和一无是处的焦虑”。

他引用一个公式:

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西方社会风气在于鼓励人们追求更多。民主的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助长了人们对于自我期望过高的事实。“我们所期待的远超我们祖先的想象,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古代的故事里,穷人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富人不值得尊敬,世间的地位不代表任何道德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物质的发展,富人成为经济学里的英雄,他们的和贪求恰恰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再往后,则人们开始认为社会等级反应了社会成员的自身素质。

“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羞辱。”

第二部分“解决部分”中,作者将目光对准了五个方向。

哲学让人观照自我,而非过度关注他人的看法。哲学家们在独立的研究中提出“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遵循来自外部的赞扬或谴责。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在一个随机形成的人群中看起来是什么形象,而在于我们自己知道是什么形象。”

艺术则往往对等级制度提出质疑,用道德标准来衡量人物而非地位。悲剧引导人们探索失败的根源,也因此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原谅他人。而漫画等幽默艺术则“努力揭示一些对身份的焦虑,进而对此进行控制”。

对于政治的探究重在明晰对意识形态的理解,“通过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使它丧失理所应当的合理性,进而使它丧失其影响力——从而在面对意识形态时,我们不再迷惑不解和沮丧不堪”。

基督教一方面指引人们重视道德,另一方面也让人认识自身渺小,痛苦往往与抱负宏大密不可分,而一旦认识自身微不足道,那么心情便可获得宁静。

波西米亚则是另外一种以惹恼资产阶级为特点的追求精神第一的生活方式。

作者说: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代替另一种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后,作者非常善良、温和地劝诫大众,即便身份的焦虑确会存在,这一点取决于我们对于身份的固有需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生活有多种选择,不必认为世界上只有唯一的方式才能证明成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