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敢于担当议论文题目(勇于担当作文议论文分论点)

作文敢于担当议论文题目(勇于担当作文议论文分论点)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28 07:47:25
作文敢于担当议论文题目(勇于担当作文议论文分论点)

作文敢于担当议论文题目【一】

北京陈曦据说,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讲学,一上讲台,他就提出一个问题:“2+2=?”虽然连小学生都知道这个答案,但是大家想:罗素是一个大哲学家,他提这个问题,必有深奥的道理,决不会那么简单。于是面面相觑,竟无一人做答。最后,还是罗素自己说“2+2”就等于4嘛!

“2+2=4”,这是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事实。为什么竟无人回答呢?原因在于提问者是有名的权威,是大哲学家,那就必有其特殊的、玄妙的理论。于是,人们在“权威”二字的压力下,产生拘谨、怕出丑的心理,竟连最简单的事实都不敢承认。权威的威力竟超过了真理,多么令人惊叹啊!

像这样迷信权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当人们因事实与权威理论不符而迷惑时,往往以“他是公认的权威,不会出错”为由,放弃自己的正确观点,但是要知道,那些伟人和科学家之所以成为权威,正是因为他们不迷信以前的权威,尊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设想。如果伽利略完全迷信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不会有其日后的成就;假使魏格纳屈从于当时公认的权威性理论,就不会提出“大陆漂移说”;倘若爱因斯坦不从牛顿的经典力学中摆脱出来,也不会有相对论。由于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以事实为标准,才创立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新理论,并被实践证实而成为权威。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不能否认权威和他们的理论为科学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但必须认识到:不存在无条件的,永远适用的完美理论。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前人的理论,总是被后人不断补充、完善和发展,没有这种发展,科学就会停止不前,也不会有人类社会今日的繁荣。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可贵的,必不可少的。

然而,这种精神在社会上并不多见。几千年来,中国对于为人谦逊、谨慎,尊崇圣贤方面强调过多。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内,把圣贤的话奉若神明,稍有相悖便视为大逆不道,这种封建文化思想对中国人民的长期禁锢和束缚,扼了人们勇敢的独创精神,而且,这些旧意识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举个例子来说:前不久,某大学一学生在课堂上指出了一位著名教授的错误观点.便立即遭到了众人非议,什么“想出风头”,“故意让教授难堪”,“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等等流言蜚语劈面而来。总而言之,不管正确与否,乳臭未干的学生给大教授挑错就是大逆不道。这种严重的迷信思想至今还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难道不值得深思么?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爆炸的年代更需要那种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隐藏在我们头脑中的保守、落后的旧观念、旧思想必须彻底更新。如果我们都是以事实去检验理论,探寻真理,而不轻易迷信权威,那么,就不会再有人对“2+2=4”难以启齿了。

作文敢于担当议论文题目【二】

“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青蛙的一问使教授哑口无言。哲学教授以偏概全、思考片面,最终招来青蛙的质疑。青蛙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得到了动物们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像哲学家这样的“权威”大有人在。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天下老子第一,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在我看来他们连一只井底之蛙也不如。

面对如此繁多的假权威,我们怎么才能揭开他们的面具呢?

唯有质疑才可以撕开他们的伪善。美国国父华盛顿曾说:“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没有了质疑,社会就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像水一般毫无生机。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声音打破这潭水。

但我们往往缺乏青蛙般质疑权威的勇气,虽有自己的想法,却被强大的外部舆论所裹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古希腊有句俗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只有不畏艰险,不得过且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我们才能寻得真理路上的小小珍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伽利略敢于质疑,“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绵延千年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陈景润勇于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质疑,将数学奥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孟子等人是“大家”,但在成为“大家”之前,他们无疑具有青蛙般的执着与大胆。

并不是哲学家们的话都是错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的“失”往往表现在理论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搞出一些似是而非,有时甚至是很“雷人”的只言片语。想想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但他带兵与秦国交战时,因缺乏实际经验遭到惨败,40万赵国军队被活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学习苏联,坚持马克思的城市中心武装起义,结果导致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失败;医生看病时一味遵循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结果自然是耽误了病情。

所以,唯有从实际出发,虽然不必像青蛙一样坐到井里,但“接地气”必不可少,才能真正拥有质疑的“底气”,否则,质疑就会滑向狂妄与无知。“小人物”都是处在“接地气”的层面,只是别忘了“地气”就是你的“底气”!

就让我们以无畏于权威的勇气和实践中得到的真知灼见为指引,大胆的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跳出制约思想的深井。

作文敢于担当议论文题目【三】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的残疾人不会思考外,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思考的,不论什么事,如果不思考,那是一定成功不了的。

就拿我们学生为例吧,为什么考试后发现,同在一个班的学生的成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学生从事的是脑力活动,所以思考是少不了的了,可是有的人勤于思考,有的人则反之。同一道难题,拿到这两种人的面前,第一种人会不厌其烦的思考,反反复复的计算,大有不做出此题誓不罢休之意,可是第二种人呢?他们会瞟上两眼,然后对自己说:这么难的题目,反正老师是要讲的,我又何必在这儿耗脑细胞呢?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第一种人欣喜若狂的做了出来,而第二种人虽然听懂了,可是毕竟没有第一个人透彻,在考场也只有抓耳捞腮的份了。“天才出于勤奋”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徐特立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而创造的前提也是思考,因为灵感是不会自己跑进你的脑子的。你必须抓住很细微的,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然后慢慢的推敲,逐渐使之充实。而其中推敲的过程就叫做思考。

罗兰布歇内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1979年的一天边看电视边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看它会产生什么反应。经过他努力的探索与思考,他终于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电子游戏机的革命,布歇内尔正是因为认真的思考,坚持到底才成功的,试想:如果在半途布歇内尔放弃了,不愿意思考了,游戏机的诞生起码会晚好多年吧!

综上所述,思考是迈向成功殿堂的因素,希望朋友们都能勤于思考,最终获得成功!

作文敢于担当议论文题目【四】

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所说的话都被人们视为真理,但我们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理;老师们所传授的知识都被孩子们视为无可争议的知识,但他们也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正的知识。

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世世代代的学者都接受这个论断,坚信不疑。但年轻的伽里略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荒唐的。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伽里略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的。他在斜塔上同时丢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千百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都惊讶不已。

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才被推翻,难道这期间就没有其他科学家站出来勇敢地质疑吗?是的,从那以后人们都只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为不可怀疑的真理。不敢于怀疑“真理”的人都是在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当今社会,似乎各种知识都已经完全下了定论,而我们只要去记去背就行了,那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去质疑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在一本古代数学书中,出现‘圆一周三的定论’。也就是直径为一的圆周长为三这个‘权威’定理一直被使用了七百多年,也没有人质疑,似乎这便是完美的答案。但是数学家祖冲之却质疑了这个观点,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实例与此不同了。但人们总说,也许是出了一点误差也说不定,这可是书上权威的答案。祖冲之通过‘割圆法’经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他终于得出了π等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打破了权威,起初不相信他的那些‘专家’们也都服气了,祖冲之因质疑而打破了权威。

只有学会了质疑权威,这个世界才会飞速进步,如果牛顿没有质疑毕达哥拉斯定理,物理学又怎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哥白尼没有质疑‘地心说’又怎么会有后来天文学的突飞猛进;如果没有人质疑神佛妖魔,也许现在人们仍愚昧无知。

所以说质疑可以打开包裹着真理的层层迷雾,带人们走向真理。不要认为教材是‘权威定论’,老师讲的都是‘金口玉言’,我们不但要学会听讲,更要学会用大脑去分析和思考,我们需要拥有敢于质疑权威的这种可贵的精神,不要认为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冯骥才先生还不是因为马蜂蜇人后不会这件事向一位中学生感谢吗?

所以,请发挥出你的能力,勇敢质疑吧,这不光是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想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呢?那只能说明不善于思考,或是勇气不够。

华罗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他的学生:一个袋子里放着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伸手去摸,第一次,从中摸出一个乒乓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还是摸出了乒乓球,于是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全是乒乓球。当我们再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那么我们判断,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一样大小的球吧。当我们继续摸,第七次,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就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

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呢?没人知道还会摸出些什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