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梁启超作文(关于梁启超的作文用书信的格式写)

写给梁启超作文(关于梁启超的作文用书信的格式写)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14 21:47:27
写给梁启超作文(关于梁启超的作文用书信的格式写)

写给梁启超作文【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谭嗣同说:不有生者,无以图将来。不有者,无以召后起。康梁就去图将来了。结果都是反对革命的保皇派,不过总体来说还是进步的。

梁启超先生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主将,君主立宪的倡导推动者,革命共和的大力鼓吹者和立宪派领袖。辛亥革命后任进步党党魁,熊希龄主阁时任司法总长兼财政总长。袁世凯称帝,他愤然拒绝重金收买,发表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讨袁,与蔡锷等组织护国运动。一战后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极力主张力争国权。他事先探听到日本欲接管山东这一帝国主义图谋,及时将消息传回国内并在报纸上发表,引发了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的'五四运动。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

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

我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才,并归纳了他对近现代中国的十四大贡献。

一、梁启超是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先生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以戊戌变法为界,中国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统思想,此后是启蒙思想兴起。

二、梁启超先生坚决不妥协地反封建专制,倡导民主宪政,开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和法律制度化的新时代。

三、梁启超是中国杰出的宣传家

梁启超先生把报刊作为宣传思想的阵地,先后创办了《中外纪闻》、《实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闻报》、《大中华》、《申报》等有重大影响的报刊。他的文章反映了当时最科学的思想,广受知识分子的欢迎,影响广泛。他将西方的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和法学等当时先进的学科和学说介绍到中国。

四、梁启超是世界史上罕见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政治家

梁启超先生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主将,君主立宪的倡导推动者,革命共和的大力鼓吹者和立宪派领袖。辛亥革命后任进步党党魁,熊希龄主阁时任司法总长兼财政总长。一战后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极力主张力争国权。他事先探听到日本欲接管山东这一帝国主义图谋,及时将消息传回国内并在报纸上发表,引发了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的五四运动。

写给梁启超作文【二】

在清末乱世里,梁启超清醒地认识到救国路线,并积极努力奔走,反对袁世凯复辟,反对张勋复辟,不惜与老师康有为决裂,力争将中国引向民主共和之路。

虽然他一生都积极参与政治,但他教育子女却十分注重学术营养,其子女们从不参政,个个都在学术领域做出了伟大的成绩。这是最值得如今官二代富二代的父母们参考学习的事。

梁一生都在为救国奔走,正气凛然,坚守原则,绝不只为稻粱谋。可惜不能遵守生活规律,以致才50余岁就患尿毒症,最终因手术失误过早逝世。

梁启超,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导师,政治界引路人,学术界大鳄。

写给梁启超作文【三】

读了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让我清楚的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下必须“有业”,没有它,“敬业与乐业”就无从谈起,没有“有业”,“敬业”哪来的“乐业”之说!

在梁启超的这篇演讲中,只要论述的是“敬业”与“乐业”的相互关系。“业”的内容很广泛,不能仅局限于某种职业,他还应该包括生活中我们所从是的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业。成人的工业是“业”,学生的学习是“业”,保卫国家也是“业”,助人为乐还是“业”等等。

其中,“敬业”里边写道:“主一无适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话,让我真真正正认识到凡做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就是所谓的“敬”,那我们作为学生的忠于学习也是所谓“敬”的一种体现?接下来的一句话“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让我联想到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清洁工,他们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枕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敬业的背后还隐藏乐业的这种角色,有的人说“做工好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人的一生,还不都是先苦后甜;则有先甜后苦的,多数是无业游民,他们的日子更难过,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劳苦总是免不掉的,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在此,汤做你们问我读书苦不苦,我一定会说苦,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正所谓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即是乐业,人类理想的生活。

写给梁启超作文【四】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敬业与乐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态度问题,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启超先生不愧贤达,于理于事,对问题分析得事鞭辟入里,很有指导意义。教师于我而言是谋生的职业,因而我切不可因为我自己的随便和不敬而亵渎教师的称号以致于害了自己丢饭碗。

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乐业”的心绪是对待职业的最佳心态,孔子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寻求无限趣味,那工作起来能不负责任吗?工作能做不好吗?我如今从事的教师这个职业而言,辛苦是毋庸说的,哪个行业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乐趣——与同事交流的乐趣、因学生成长的乐趣、自身发展成功的乐趣……众多的乐趣充溢着我们的工作过程。设若我们把乐趣理解为轻松、理解为毫无约束的自由,恐怕这种乐趣是无法寻找的。

退一步讲,假如我们没有达到乐业这种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乐业”当作一种人生理想。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师这个职业,“乐业”依然是我的职业理想,有这种职业理想,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责任。

让我们为了明天的乐业,今天开始敬业!

写给梁启超作文【五】

高中时,我是学文科的,其中有一门课程就是历史。也是从历史书上知道了梁启超。知道他和他的老师康有为的历史事迹主要就是“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以及后来的君主立宪制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当然,还有就是语文课本中学到的《少年中国说》,这些都是些零碎的片段,对梁启超这个人根本不了解。总以为他对历史的发展没有起到很重大的作用,特别是他的君主立宪主张,与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比起来,简直就是反面代表。

但今天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凤凰卫视制作的《回望梁启超》,才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才认识到,梁启超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文化、宗教、翻译、文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主张开民智、养民力、振民气,铸造新国民、建设新国家的"新民学说"极具前瞻性,对现在的中国仍具有指导意义”。

当然,这还得感谢刘良华老师的教育指导,让我知道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要学会思考。也让我对历史研究有了一定的兴趣,也不再盲从。

写给梁启超作文【六】

梁启超的家教有三大特点,一是尽兴,就是将兴趣和能力发挥到极致;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三是随缘,就是对得起失败,顺其自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富强,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一个家庭同样要有家规,形成良好的家风。我家的家风就是“诚实、孝顺、谦逊”。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做人要诚实守信。记得有一次,我把妈妈喜爱的香水拿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香水瓶被我们一不小心打碎了,我回到家立刻向妈妈承认错误。妈妈并没有怪我,而是对我说:“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香水瓶打碎了没有关系,而诚实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从此我便把“诚实”二字牢记心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就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从来不和爷爷奶奶顶嘴,家里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征求爷爷奶奶的意见。有时候奶奶发脾气,爸爸总会笑着向奶奶不停的讨好。事后还会教育我说:“奶奶年纪大了,有时候做事会发脾气,甚至不合情理,但我们一定要让着奶奶,多顺着奶奶。”我暗暗发誓,我也一定要做一个向爸爸妈妈那样具有孝心的人!

有人说成功来自于谦逊。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去年的一次期末,我考了全班第二名。我非常得意,我那狐狸似的尾巴又翘了起来。家庭聚会时,我还在舅舅、舅妈面前卖弄,妈妈用警示的目光看着我,我却不以为然。回到家中,妈妈先是严厉的批评了我,之后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在别人面前卖弄是不对的。你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去改正,还有很多的知识要学习,要谦虚才能不断进步。”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因为有了这些简单而质朴的家风家训的影响,我才收获如此丰富,我要牢记长辈的话,将我家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充实美好。

写给梁启超作文【七】

高中时,我是学文科的,其中有一门课程就是历史。也是从历史书上知道了梁启超。

知道他和他的老师康有为的历史事迹主要就是“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以及后来的君主立宪制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当然,还有就是语文课本中学到的《少年中国说》,这些都是些零碎的片段,对梁启超这个人根本不了解。总以为他对历史的发展没有起到很重大的作用,特别是他的君主立宪主张,与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比起来,简直就是反面代表。

但今天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凤凰卫视制作的《回望梁启超》,才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才认识到,梁启超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文化、宗教、翻译、文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主张开民智、养民力、振民气,铸造新国民、建设新国家的"新民学说"极具前瞻性,对现在的中国仍具有指导意义”。

写给梁启超作文【八】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梁漱溟亦两度欲自,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