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民生作文(关于民生的作文800字)

赞美民生作文(关于民生的作文8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5-11 14:10:20
赞美民生作文(关于民生的作文800字)

赞美民生作文【一】

天气愈渐暖和,行走在道路上,看到两岸挺拔的树木、各类美不胜收的花朵,你定会感到心情大好,沉浸在这自然的享受中。也许此刻你只顾着赞美着些景色,但是,你可曾记起那深埋于地底汲取营养滋养这一切的树根么?如果你赞美自然中的一切,那么你更有理由要去赞美树根。

树根为树干的挺直、树叶的繁茂、花朵的芬芳、果实的丰硕做了许多贡献,但他却深埋于地下,不被人看见,并且没有树叶的烁绿、花朵的艳丽,真乃谓是默默无闻。树根深埋于地下的,不仅是他的根干,更隐藏了他默默奉献的无私。树根从不计较他付出了多少,不纠结有没有人注意到他、有没有人赞美他,只是默默向下发展,原本纤细的根也愈发强大,树也因此壮大。他--树根,把自己的一生都用在哺育树木身上,却从来都无所索求、毫无怨言。他多么像辛勤的园丁,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照顾、修建花朵,以此来为祖国多添一份秀丽;他又多么像为了祖国的建设,不畏严寒酷暑,在工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工~~他们朴实无华,就如树根一样,不被人赞美,可今天我却要高声赞美那些默默无闻做奉献的人。

特别使我敬佩的是:树根生命力顽强。犹记得毕淑敏的一篇文章,赞美生长在雪域高原里的红柳。红柳的根部力量强大,伟大的力量都埋在地下,他们坚挺而硬韧,要想把他们从沙丘中挖掘,是要费很多功夫,最终用炸药才了结了他的性命。由此可以看出树根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树根生命力顽强,树木才会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茂盛、挺拔,倘若没有那顽强的深扎于大地底下的根,何来这么挺拔的大树呢?

历来的人们,恐怕赞美树根的并不多,而今天,我要高声地赞美树根,赞美它默默无闻做贡献的无私,赞美他深扎于地下的顽强!

赞美民生作文【二】

如今,档案与民生密切相关。平时“沉睡”的档案,一旦为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而被“唤醒”后,会演绎出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

这些年,在第二故乡马鞍山安享晚年的李大妈有件烦心事始终困扰着她:1958年她将户口从上海迁出,与同学一起赴安徽马鞍山参加建设,在第二故乡作出了奉献,也收获了爱情,建立了家庭,养育了后代。女儿的另一半在上海,所以家也安在上海,但女儿户口一直在马鞍山,“人户分离”多年,给女儿全家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年,知青子女依据有关政策可落户上海,然而女儿虽然具备落户基本条件,但由于无法提供自己当年“上山下乡”的相关档案依据,女儿户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那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大妈的妹妹和李大妈的女儿来到了位于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接待人员耐心倾听她们讲述了事由的来龙去脉,根据她们提供的线索,却没找到相关档案。接待人员又对她们细心引导,请她们提供当时李大妈具体的离校时间和赴外地参加建设的人员批次等要素,由此确定新的查找线索。经过仔细排查,终于找到了她们所需要的关键档案,一份1958年动员社会青年参加本外埠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总结。在十几页的总结中,接待人员找到了李大妈当年离校时的相关记录。依据这份档案和其他相关材料,李大妈女儿的户口顺利迁入了上海市徐汇区。李大妈特意从马鞍山赶到上海,和女儿、妹妹一起专程到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中心致谢。

一天,一对老夫妻神色焦虑地来到普陀区档案馆,要求查阅他们20世纪60年代的婚姻登记档案。老夫妻想变更房屋产权登记,加入子女的名字,但需要有他们的婚姻登记证明,偏偏结婚证早就遗失了。要补证明却记不得当年是在何处办理的结婚登记,四处查询,均无所获。后来老先生想起当年在华师大工作时曾把户口迁到学校,于是来普陀区档案馆查询,但接待人员把他们的姓名键入相关档案数据库,信息框跳出的却是“对不起,没有找到您所需要的信息”。面对这样的结果,两位老人黯然神伤。接待人员运用其他查询方式也未有结果。“会不会不是在普陀区登记结婚的?”接待人员仔细询问。因为年代久远,两位老人已记不清了。

接待人员决定利用全市民生档案跨馆查询系统进行查询。果不其然,在虹口区档案馆相关信息中查到了两位老人结婚登记的信息。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华师大工作前,户口曾短暂挂靠过虹口区,因为时间久远,而且挂靠时间不长,就忘记了。两个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很快联手出具了结婚证明。老夫妻俩看着1966年的婚姻登记记录,拿着盖上红印章的证明材料十分激动,连声道谢。接待人员也由衷高兴,多亏有了这个跨区域的民生档案查询平台。近年来,上海档案部门开展民生档案远程服务,使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和知青子女回沪等民生档案实现“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办”。市民凭本人身份证,在就近首访的档案馆或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可查到本人相关的档案信息,并当场获得档案部门出具的档案证明。

类似的故事时有发生,你我他不定会成为下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档案里的故事丰富多彩,除了民生的,还有决策参考、经济建设、文化传播等方方面面。

赞美民生作文【三】

春风——春天的使者。她饱含着深情,悄悄地来到人间,轻快地奔跑着,送来了温暖的阳光,逗笑了冰冻的小河,唤醒了冬眠的小生灵,吹绿了大地,吹艳了各色的花……

不信么?请看:田野上,一朵朵花开了,红红的,白白的,黄黄的……像赶趟子,姥紫嫣红,争艳斗妍。这时节,可把蜜蜂忙坏了。它们呼朋引伴,欢快地唱着,和彩蝶一起,在花丛中跳集体舞,这朵花上闻闻,那朵花上吻吻。

山上,树木被春风摇醒,睁开了睡眼,张开了柔嫩的臂膀,扭着腰肢。一群活泼的少年儿童,擎着各色各样的风筝,奔跑着,呼喊着,他们的童心随着风筝,飞上了蓝天。人们在春风中,心情舒杨,笑声更朗。他们深信,洒下的汗水愈多,收获便愈丰硕。

啊,春风,你不但吹绿了大地,更吹暖了人们的心。现在,人们的腰挺得更直了,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他们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妆扮山村,多养畜、禽、鱼,让山水在春风中活起来,闹起来。看到这种情景,我不禁从心底里谱出一曲赞颂的歌:

啊——春风!

赞美民生作文【四】

记不起何时听过一个海的女儿的美丽而伤感的故辜。对于我这样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子,已无数次在脑中勾画出心中的海。她温柔、恬静、神秘莫测,更多的是无限的`哀怨。看海去,看海去,成为我儿时的梦。终于,带着一种怯怯的、顶礼膜拜似的感情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由“海的女儿”这一美丽而伤感的故事,引出了时大海的向往之情。

脑中只有两个字:广阔。面前的一片蓝色,从脚下一直向前铺开,与苍穿在天边相接,交融成水天一色的整体。这片带着神秘又带着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的蓝色在你面前静静的流动,然后悄然涌入你的眼中。我当时确是体味出这样一种感觉:安详、母性。在她面前,你感到自我的渺小、狂妄。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嗽嗽待哺的孩子,被她拥入那温柔的充满甜蜜气息的怀中。远方,在海天之间,有几只白色的海乌在海面上排徊,时不时地掠过海面,深惰地亲吻大海。那恋恋不舍的叫声令我感到它们也依恋着这蓝色的怀抱。(赞叹大海的广阔,给人以安详、母性的感觉。)

面对大海,太阳似乎也显得自惭形秽。它俯下头,拜倒在大海脚下,效起它暴虐的一面,羞怯地将柔和的阳光洒在海面上。大海那美丽的颇面被早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那华丽的水蓝色连衣裙也被镶上了无数道金色的花边,显得华贵而高雅。其间也有那零零星星散落看的耀眼的光点,随着波浪柔美的起伏,若隐若现。莫不是天上的繁星也争先投入这博大的蓝色怀抱?那千万颗金星,跳跃着,舞蹈着,追逐波浪,嬉戏浪尖,精灵般神出鬼没。可爱而又神秘,使大海又具有了一种跳动的灵性的美。

过往的风也被它的娴静、高雅所吸引,为她轻抚面颊、杭理秀发。如果说刚才她是一位高贵、雍容的妇人,亭亭玉立于海天之间。海风掀起她蓝色的裙摆,她美丽的秀发在风中飘洒,海鸟作她的发饰。她轻踞着脚,步履轻盈,一双深情、优伤的眼睛忘情地望着远方,似是有所企盼。如果说刚才是一幅典雅、庄重的油画,那么现在则是一幅水彩画,无需雄琢,却始终流动着一种承逸的自然美和淡淡的忧伤。(写大海迷人的景色,用太阳、风的描写反衬大海的神奇。)

海边多雨,若逢雨天,大海更有她独特的魅力。海边的雨,刻不容缓,来去匆匆。来时雨点们都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大海适才的酣睡,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得溅起一朵朵雪充的浪花。还在她揉着惺松睡眼的时候,雨已迫不及待纷纷落入水中,源源不断。这时的她,才真正像个饿坏了的孩子,贪婪地吮吸着大自然这充满亲情、奉献的馈赠,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望子成龙的殷切!雨停了,海上弥漫着雨雾,海上一片平静。时不时,有海浪拍打着岩石,发出微徽的吟哦声。这时的海,又具有几许诗人的气质。在平静、深邃的背后,它正在编织着一个个神奇瑰丽的海之梦,吟诵着一首首温柔静谧的海的诗。(雨中雨后大海的美景仿佛像孩子,又像是诗人。)(初中作文)

海,如此地变化莫测,海,我爱你!(结尾直抒胸胜,再次讴歌海的变化英侧,表现爱海之情。)

赞美民生作文【五】

我不是一个档案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曾经接触过档案,逐渐认识了档案,也受益于档案,对档案有着一种难以忘怀的情结。

1993年10月,我到局行政办公室工作。办公室有12人,没有档案员,也没有档案室,虽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但人们对档案还处在陌生的状态。一天,我走到一楼距门卫较近的一个房间,看到堆放着七、八麻袋东西,用细铁丝穿连着麻袋口,一部分裸露在外面。问后方知,是准备送到废品站卖掉的。我打开一个麻袋口,随手一翻,竟是些纸质文件和资料。在那个时期,文件和资料散放在机关的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管理。看到这些资料总觉得不应该当“废品”轻易卖掉,便找人搬到三楼的一个房间里存放起来。

1996年,档案达标在自治区国税系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档案达标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标志。第二年,克拉玛依市国税局档案达标全面启动,成立了组织机构、培训人员、制定方案等组织实施。档案的可贵在于资料,档案的生命力也在于资料。因此,三年前存放的资料,有了用武之地,这些“废品”变为“宝贝”,身价倍增,成了支撑档案立卷的重要来源。可见资料的命运如同人的命运,跌宕起伏、荣辱成败竟在一瞬间。

在整理档案的日子里,按照标准认真分类、鉴定、编目、整理,凡是用圆珠笔起草、复写纸书写的文件底稿全部进行了手工抄写;书写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进行复制;档案不完整的材料进行了补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文件进行裁剪、裱糊,确定保管期限。完成了税务部门1980年至 1997年文书、会计、税收、基建、声像、设备档案的全部组卷,将过去零散存放的资料,第一次装入文件柜,放进了档案室。整个过程倾注了档案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机关档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随意到规范的转变。同时,制订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借阅制度,建立了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形成了单位领导分管、办公室主管和档案人员具体管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1998年10月,局档案管理评审验收为自治区一级单位。随后,5个基层单位的档案全部达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局档案管理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

一个基层单位,档案的规模和数量同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相比,乃是“冰山一角”,但毕竟填补了税收工作的一项空白。人们在方便、快捷的查询中转变观念,又在档案利用和成果转化中增强了档案意识,档案为税收工作增添了“助推器”,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由于工作的调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很少去涉及档案。

事物往往在循环往复中发展,2008年3月,我承接了《克拉玛依市国税志》的编篆工作。《税志》必须以史实为依据,以资料为基础,档案则是素材的主要来源。我们再一次走进了档案室,一切感到那么熟悉,作为局档案达标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过去的事仍然记忆犹新,当年的工作场景,不时浮现在眼前。

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密集架,犹如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列车,驶向远方;翻开一页页殷实的.档案,犹如一幅幅税务工作的画卷,扑面而来。我们用8个月的时间,卷卷过目,猎取需要的大量素材,在字里行间采集数据。如今,一部反映克拉玛依税务系统50年发展历程、记述主要事件、盘点税收工作89万字的《税志》“浮出水面”,即将付梓出版,档案资料为《税志》提供了“半壁河山”。档案不仅利在千秋,它更惠及当代,没有档案,《税志》将会步入无根可寻、无源可朔的境地,我们应该感谢档案。其实,在一部档案里蕴藏着巨大能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遗憾的是还没有得到所有人的重视和认同。

在《税志》的编篆过程中,为了史实可靠,数据准确,叙述完整,曾经到数个档案馆(室,多方查找资料,深感档案的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动态地看待档案,每当走进档案室,就像进入沙漠深处的人们有一种对水的期盼;每当获得到索要的素材,就像步入玉龙喀什河,有一种双脚踏到和田玉的感觉和喜悦。档案以它固有的形式,储存于室中,静静等待,无怨无悔,不计得失。当人们需求时,倾心相助,薄积厚发,惠泽社会,无不折射出人性的光芒。

生存在书写历史,奉献在创造历史,克拉玛依是一个以石油而得名、又以石油而发展的资源性城市,早期的税务工作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土地上,经受了风大、水少、炎热、干燥的考验。在工作条件简陋、物资断缺的条件下,克服困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但在现实中,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音像资料更难以寻觅,皆源于过去没有建立档案。在那个时代,人们往往重视看到的东西,殊不知看不到的东西往往比看到的东西更加珍贵。现在的克拉玛依水与城市相映、蓝天绿地、人与自然和谐、石油文化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税收工作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的轨道,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改善,人们正在分享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倘若有那么一个部门或有那么一个人,能把那段历史资料保存下来,记录下来,让今天的人去了解过去,把老一代艰苦创业精神传承下去,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业绩,亦必将是税收事业的一名功臣。

人在旅途,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不论在那个工作岗位,很难成就一番事业,能把“工作当事业干”足矣。间接的接触,切身的经历,体味到档案工作的平淡、繁杂,正是千万个档案工作者经得住平淡、不厌于繁杂,支撑了档案事业的发展,铸就了档案事业的辉煌,值得可敬。喜看今天,档案不仅局限在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且已经步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进入到平民家庭,真是应了哪句“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乃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档案正以它独有的形态根植于人们的脑海里。

如今,20年已过去,“弹指一挥间”,过去的事情还是那样清晰,如同在昨天,意想不到是几麻袋即将丢弃的资料,由于一个不经意的决定,成就了克拉玛依一部税务档案。倘若失去那些资料,哪有档案的延续和完整;倘若没有档案管理的达标,又哪有今天的《税志》。历史是现实的向导,更是未来的人指引,一部档案存储着历史,一部《税志》在述说着历史,一切都将淡淡过去,一切又将渐渐开始。

赞美民生作文【六】

母亲坐在春日的暖阳下,哄着自己呜咽的幼儿入睡,那样小心翼翼的“哦哦呜呜”的哼着眠曲。她垂着温柔的眉眼,两支臂膀弯曲着,一支当枕,一支作被。这样揽着孩子,就好像要把这块肉都塞进自己的嘴里。

曾经有人说过,孩子是母亲被上帝拿走的心,所以母亲可以不顾一切的揽着孩子,因为失去孩子,她就丢失了心跳。母亲就这样一路把孩子抱着,走过艰辛与苦痛。

母亲也曾这样抱过我,可是因为我的长大,母亲的臂弯再也容不下我。于是我逃离,母亲也就再没抱过我,甚至我因叛逆与暴躁和母亲吵起架来。但我却依然怀念那种感觉,散发肥皂香的温温的感觉。

就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母亲对我说她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她无法与我联系,手足无措下,只好焦急的打电话给父亲,父亲在那头大骂着让她快跑,她才颤抖着躲进墙角。

母亲讲时低着眼,所以没有看见我眼中隐约的泪光。我无法理解,当世界恐怖的摇晃,到处都是骇人的喊叫声时,母亲想到的竟不是自己。我同样不能想象当她躲进墙角时该有多么害怕,害怕自己再见孩子时,孩子已是肉模糊,她一定想瞬间出现在孩子面前,为孩子挡去所有的断壁残垣,她一定想的瑟瑟发抖。而我却与同学兴奋着,甚至高兴的忘了给母亲打电话报个平安。我就这样心安理得的把母亲丢进惶恐之中。

可母亲不计较,更没有责备,她只是在确认平安后舒了一口气。母亲说她哭了,当她看到那些同为母亲的女人呆滞的抱着孩子遗体的照片时她哭了。我问她如果那是我她会怎样。母亲说她会疯掉的。那一刻她眼中闪过惊恐与绝望,这让我深深后悔作了这样一个惨绝人寰的比喻,我不该让母亲承担这无端恐惧。我开始为自己的自私感到可耻与不安,我意识到我欠下母亲无数笔爱的债。但母亲从不要求偿还,因为在孩子面前母亲总会义无反顾的“吃亏”。

母亲曾说,如果发生什么,我拼了命也会保护你,我不信,因为人性的本质就是在最危急时保护自己。可这次,母亲无声的证明了被我忽视的一面,那便是母性。与人性相比,母性是无法解释的奇迹。这一切的一切就因为孩子是母亲的心,所以母亲不计较“心”拿走了自己什么。她只是抱着它,一手为枕,一手作被,那样揽着它,直到手臂僵硬再也无法伸直。

在地震面前,我们这些生命真如同芥草般渺小,但母亲不管,她用全部的肉抱着一根根芥草,用臂弯为这些芥草营造起生命的空间。于是芥草哭了,于是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赞美民生作文【七】

是谁最先带来了秋爷爷的亲切问候?是谁把庄稼轻轻召唤?又是谁给大地换上一套金黄色的“秋装”?哦!原来是它,是温柔轻快的秋风。

秋风,你是一个幼童——活泼、可爱。清晨,你像个孩子迈着柔和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唤醒熟睡的人们。你轻轻地凑近他们的耳际,悄悄地说:“该起来了,秋天快来啦!”当人们睁开惺松的睡眼,蒙陇之中,迎接他的竟是如此斑斓鲜艳的秋色!秋风是那样的调皮,又是那样的富有童趣。

秋风,你是一个小女孩儿——天真、稚气。瞧,你刚到树林,翠绿的枝叶便发出“沙沙”的声响,伴着鸟儿的歌唱,高声问道:“风儿,风儿,您来干什么呢?”你喜盈盈地回答:“伙伴们,我给你们带新衣裳来了。”树林愉快地换上你送给它们的礼物,霎时间,叶儿们都换上了金灿灿的“新装”。一个个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前推后挤,闹成一团,几个淘气的干脆离开树妈妈,在大地阿姨的笑语中,慢悠悠地投人她的怀抱……在这温馨之时,你又掩起笑脸去完成新的使命。

秋风,你是一位姑娘——温柔、恬静。瞧,你正唱起银铃般的歌声,来到初秋最热闹最欢乐的地方——农家的田野。你在它们的翘首盼望之中走来,步履是那样的轻盈、舒缓。稻谷绽开笑脸,静静地接受你的抚摸,愉快地随风上下起伏,好似翻滚着的`千层波浪;那边的高粱,焦急地等待着,你像一团炽热的火,要不怎能把高粱染得金光灿烂?胆小的玉米娃娃紧裹在小被里,听见外面闹嚷嚷的,也好奇地探出头来,倾听你的歌声……刹那间,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你又越过田野,向远处奔去。一步一片金秋,一步一片收获,你将自己奉献给大地,你将沉甸甸的收获吹进了农民伯伯的心窝,醉红了农家的笑靥。

秋风,你是一位长者——慈爱、安详。你身着火红的上衣,飘到山坡上,将成片的枫树叶儿变成金红色。远望,霜叶如醉,宛如一片红海,和霞光连于一体;近瞧,如熊熊火焰在燃烧,这红那红,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暖意。我随着秋风的足迹,跑到山坡上,陶醉于枫叶纷飞之中。面对秋风,我大声呼喊,想掏出心中所有的激情……秋风,你带来了迷人的秋色;带来了丰收的硕果;带来火红的一切。我爱你,爱你粗犷、豪放的气质,也爱你轻柔、婉约的性情,更爱你默默奉献的精神!

迷恋你啊!我的秋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