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勤俭节约的妈妈五年级优秀作文)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勤俭节约的妈妈五年级优秀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14 09:34:09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勤俭节约的妈妈五年级优秀作文)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一】

我看了《新时代好家风》这本书,知道了很多关于家风、家规、家训的故事,比如黄业珍以“善”待人,庞富英以“孝”传家,曾子为诚而猪……这些都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美名永流传。

虽然我不太清楚家风是什么,但是爸爸妈妈用行动让我明白了很多。

有一次,语文老师叫买个采集本给课上做笔记。在超市里,妈妈叫我买个硬壳的,这样放进书包不容易折坏。我东瞧瞧,西看看,眼睛一闪,看到个外壳很漂亮很精美的本子。我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要这个,妈妈?”妈妈看了看价格皱着眉头说:“这个那么贵,要这个吧。”我看了下妈妈手上的本子,这么难看,到处都是正正方方的方格,颜色不是灰绿色就是灰色,丑了。“我不要这个,那么难看。”我很不高兴地说。“我们买本子不一定要好看的,实用就可以了,我们要节约用钱。”听了妈妈的话,我很不情愿地买了这个本子。

原来啊,我的家风是勤俭节约。我希望我的家风能世代代传承下去,家风是种正能量,我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要从每个家庭做起弘扬民族精神。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二】

星期六,住在浦东三林的奶奶跟我们一起来到了莘庄我们的家。

到家已经晚上九点了,我们都困得东倒西歪,洗漱后便想上床睡觉了。这时,奶奶却像黑猫警长似的从她的房间里悄悄地走出来四处巡查着。她一会儿出现在客厅,一会儿又出现在厨房,到处仔细地看着。突然,她在厕所门口停了下来,像发现“现场”似的大喊:“你们厕所间的灯怎么没关呀?客厅电视机的红灯怎么还亮着?洗衣机怎么也没有关?!”

妈妈吓了一跳,疲惫不堪地从床上爬起来,跑到房门口,说:“妈,我们都已经很累了,等到明天再说吧,反正又花不了多少钱。”

“这怎么行?现在都倡导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嘛!”看起来奶奶很生气,脸都拉长了。可是看见妈妈疲惫的样子,她又无奈地说:唉——你们不关,那就我来关吧。”奶奶一边数落着,一边快速地把洗衣机、电灯什么的都给关了。

我在床上重重地喘了一口气,重新躺好了,心想:这下好了,我们都可以安心睡觉了。

可是没过多久,妈妈起来上厕所,奶奶听到了声音便又像侦察兵似的跟了过去。不一会儿,又听到奶奶大喊:“你们怎么那么不节约?上个厕所也要开浴霸,冲马桶应该等另一个人上完厕所再;中嘛!”只听见妈妈嘴里不知嘟囔着什么,很不情愿地“啪”地一下把厕所间的浴霸给关了,奶奶这才放心地走回她的房间。

我在床上想:这个月我们家的水电费一定只有往常的.一半了,奶奶可给我们家省了一大笔钱喽!她可真是个节约标兵啊。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三】

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学会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这些一定要铭记在心。老师也常常教育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的第一大美德,是中华的一箱宝贵财富。

勤俭节约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可有谁仔细领悟过这四个字,看看食堂那一堆堆的剩饭。大家都是吃了一两口,吃不下就倒了。这样很浪费。大家应该吃多少,舀多少。不应该铺张浪费,应该已节约为本。有句古诗这样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所以在家里,就有点宠着我们。大人们做的饭菜虽然不是香甜可口的,但有的却很好吃。而我们却是吃也不吃一口。是煮着这样,要吃那样。这样不是铺张浪费吗?以后我们一定要学会勤俭节约。不挑食,不浪费。

我生活的家庭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家庭,妈妈告诉我,洗菜用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衣服用的水其实可以用来冲厕所。饭后可以出去玩,散散步,打羽毛球,这样既节约了水,电,又锻炼了身体。这不两全其美吗?虽然以上几点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我会加油的。

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做的事。大家共同努力吧。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四】

我的奶奶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不论任何东西,只要能省,他就一定省。

奶奶是出了名的省。有一次家里晚上菜烧了很多很多,大家吃不完。第二天,奶奶把这些菜热了一热,继续吃起来,但还是剩下了一点剩菜。第三天晚上,妈妈发现剩菜有一小部份发霉了,正拿着要去倒掉,奶奶看见了,问:“这个菜怎么了?”“哦,发霉了!”妈妈回答道。奶奶一看:“还好还好,把发霉的地方倒掉就行了。”一边说一边把发霉的部份挑出来扔掉。妈妈也没办法。结果晚上,奶奶把剩菜烧了烧,又拿出来吃。

奶奶在穿着方面也十分节俭。有一次妈妈在整理房间,丛柜子里翻出了一件十分破旧的棉衣,正要去扔掉,奶奶忙阻止妈妈,把衣服拿来,说:“这衣服里的棉花还有用呢!”说着拿到房间里,用剪刀小心剪开棉衣,把棉衣里的棉花拿了出来,保存好,等着做棉衣时用。妈妈等奶奶拿出了棉花,把破了的布料拿去扔掉。奶奶再一次拦住妈妈,妈妈说:“就这么一点布料扔了算了!”奶奶却不这么认为,用布料中好的部份缝了一个零钱包。

奶奶不但自己节俭,还常常教育我要节约粮食、水、电等,千万不能浪费。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五】

“下午锄草,汗水从大地上滴下来。谁知盘中菜,谷粒皆辛苦。这首诗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每个人都知道节省食物。但许多人不能像在食物上那样在其他东西上节省那么多。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宋代作家苏轼是节俭的典范。为了不乱花一分钱,他把所有的钱平均分成12股,一个月一股,平均每天三毛钱。钱只允许留着,不能超支,剩下的钱放在竹筒里,已经做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

看!苏轼如何省钱啊!我的生活是非常经济的呢!每当新学期,我们将发送新书。每次我都会给他们一个字母的皮包,以免让他们受到伤害。但是从二年级,我没有买新书的皮肤,我一直在使用了一年离开皮革书籍。我总是把我的书来去除每个皮肤的结束,擦拭干净。准备下一个学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衣物破了不要扔,可以补一补。文具坏了不要丢,修修继续用。因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别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请不要浪费,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吧!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六】

每当提到勤俭节约时,有些人会很自豪,因为他们每天都很勤俭、节约。也有些人会感到惭愧,因为他们每天不勤俭也不节约。对于我而言,在生活中我有几分勤俭也有几分节约。

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勤俭了才能知道东西来之不易,才知道珍惜,珍惜了才能节约,不勤俭哪有节约啊!

每次去旅游胜地时,我都会发现有很多人把没有喝完的水给扔了,当时就想把瓶子捡起来给他们,让他们把水喝完,并告诫他们不要浪费。在一些酒店里,尤其是自助餐厅有很多很多剩菜剩饭,有一些年轻人明明吃不了那么多,他们还拿那么多,我就很气愤。

在家里,妈妈上厕所的时候经常忘了关灯,每次我都及时的帮妈妈把灯关掉。有的时候爸爸放水放过了头,水溢出来了,但爸爸没听见,我就替爸爸关了水龙头。记得我小的时候吃饭经常掉米粒,爸爸就教育我不要浪费,这些米是爷爷在老家辛辛苦苦,一滴汗一滴汗种出来的。上学后学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勤俭节约应从自我做起,自己做好勤俭节约,身边的人也会受到影响,也会变的勤俭节约。一个传给一个,一个影响一个,慢慢的全社会都会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会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才会变的更加富强。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七】

“老板,这个便宜点嘛,咱们下次生意。”一听这声儿,不用猜也知道,准是妈妈又在砍价了!每当这时我都只想离我妈妈远点儿,不想让别人觉得我妈妈是如此小气,为了那几块钱也要斤斤计较。吃完饭还要盘算一天的开销,甚至精确到几毛钱。直到有一天……

这天陪妈妈买完菜,我一时没忍住就朝妈妈大吼“你老是这么砍价也太没面子了,为了那几块钱至于吗?干嘛那么小气”对,在我眼里妈妈就是一个小气的人。

出乎意料的,妈妈没有恼,而是回到家拉着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有时候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可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烤几个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那时我才懵懂的认识到妈妈那不是小气,他在想亲爱的主席学习呢!

渐渐地我长大了才明白那是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是我无法触及的妈妈的精神高度!

陆游说过“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是呀,现在社会有多少人因为一时的贪念,想过奢靡的生活而锒铛入狱。这一切也许他们也都能明白,但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贪欲,又也许是他们没有像我一样的妈妈……

“老板,这太贵了,便宜点,我们下次生意。”看,又在砍价了,不过这次你们都猜错了,这回不是妈妈,而是我啦!

写妈妈勤俭节约的作文【八】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不能铺张浪费,我们要勤俭节约。勤俭节约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

过去有一两件事让我知道什么叫做节俭。那天晚上,我看到了我的袜子破了一个洞,所以我告诉奶奶说:“奶奶,这双袜子破了个洞,扔掉它现在”奶奶说:“为什么要扔掉,缝缝就可以再穿!”我嗯了一声。奶奶拿起仔细缝起来的袜子。

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的家庭,我们要节俭,大米,一张纸的粮食千瓦,一滴水不能浪费。我们应该给年轻的时候就制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洗手,洗脸水可以洗脚,冲厕所。蔬菜的水可以浇花。这学期不竭的书,可以设置当这个草稿再使用。喝了一瓶饮料,家电装纸箱,家电浪费纸张浪费可以来卖钱,随手关灯应该走出去,以免浪费电。不要乱扔食物,不买不该买,钱花在有用的。

同学们,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