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善用网络作文大纲(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作文)

中学生如何善用网络作文大纲(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5-26 18:06:37
中学生如何善用网络作文大纲(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作文)

中学生如何善用网络作文大纲【一】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

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专制的政权用八股文钳制人民思想,从此思想界再无出现大师的可能。明朝的历史表明,政治经济文化谁决定谁这个问题远不像结论表明的那样清晰。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暴政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

中学生如何善用网络作文大纲【二】

假如我今天有十万元,我认为十万元应该要用在有用的.地方,像是捐钱给慈善机构,救助灾民,亦或是存在银行,以便在人命关天时,紧急使用……等,这些用途都需要我们三思而行。

但是如果你把十万元拿去的话,可能会得不偿失,把钱通通赌光,所以就算是看到自己坐拥金山、银山,也不要兴奋的把钱快挥霍殆尽,以免像流落街头的乞丐一样在路旁乞讨,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生活,这就是滥用金钱的悲惨后果。

善用金钱的好处说也说不清,我们现代人也该好好的运用金钱,避免成为“月光族”,让自己后悔莫及,所以我们要珍惜身边拥有的花花绿绿的钞票,并且加以善用之。

中学生如何善用网络作文大纲【三】

《城南旧事》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当我又一次翻开它时,心中竟泛起一丝淡淡的忧伤,如秋风吹过的湖面,不再平静。

沉浸在城南的旧事中,林海音仿佛就站在面前,轻轻诉说着童年的点点滴滴。书中主角林英子是个天真的小女孩,从童年的骆驼队到爸爸的花儿落了,她经历了许多的事,在不断地成长着,变化着。英子最令我钦佩的就是,英子一直以自己年幼稚嫩的眼光看生活,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在她那清澈的双眸中,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无论是惠安馆内被称作疯子的姑娘秀贞,还是自己的好朋友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无奈做小偷的大哥哥,还是寄宿在英子家的兰姨娘,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英子眼里,都是良善的。没有罪恶,没有戒备,也没有伤感,在她那纯真的眼中只有那无暇的蓝天、白云,只有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盼望,或许这就是童年吧。

读着英子的童年故事,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13岁,贰个月前刚小学毕业,童年也渐渐逝去了。那种孩童特有的天真、稚气,在我们这批同龄人脸上早已荡然无存。童年是什么?童年就是每天缠着爸爸妈妈撒娇?就是满脑子的“为什么”,随时倾吐、随时疑惑?就是晚上拉着奶奶的手,让她讲一个又一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准确地说我还没来得及明白这些,童年就真的如罗大佑的歌中所唱的,迷迷糊糊地过去了……时间似流水无痕,童年,清风吹荡,来无影,去无踪,说去就去。我的心慢慢地沉了下来,变得稳重而又低调。我开始怀念过去的日子,有一丝轻浮又有一丝无知。现在的我多么期盼自己也能像柯南一样,来一颗APTX4869重新回到童年时光。唉,我逝去的童年啊……

但是,当我又重新翻开《城南旧事》后,我的想法有所改变了。我开始问自己:我的童年真的逝去了吗?它不再回来了?我想起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具体是哪本书上写的,是谁说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现在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童年,是人生中一段短暂但又是极其美好的时光,童年应该是不受身高、年龄的限制。唯一有局限的,就是心灵。虽说有局限,但并不是意味着和小孩子一样幼稚、懵懂,而是拥有一颗像孩童一般纯真的心,不带一点伪装与憎恶,总是微笑着去面对生活,跌倒了马上爬起,无论困难多大也不想退缩,时刻保持着那份爱,爱生活,爱身边的人,爱自然界的一切。在爱中增长、成熟……因为爱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吗?童年,是永不消逝的',只要你的心田为它腾出一方净土,它就会不离不弃,永驻你心……

也许,我们谁也不必担忧自己会走出童年……

中学生如何善用网络作文大纲【四】

一百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于《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其有关体育之见解。其中有关强弱的辩证论述,不仅充分论证了体育之功效,还引发了我们对于强弱的辩证思考。“至强者滥用其强而弱,之弱者善遇其弱而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天生我材,滥用则弱,善用则强。

强弱转变是一个古老而又经典的话题。“强而弱,弱而强”的转化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引起一大批的智者贤能的思考了。孔孙子思在中庸中便写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后天的努力对于人能力的塑造作用可见一斑;我们所熟知的古希腊寓言《龟兔赛跑》中的龟与兔,也是主观改变强弱的一个典型例子,寓言甚至对于强弱本身的标准,甚至都作出了新的讨论与阐释……凡此类的种种文章与论述,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滥用则弱,善用则强。

威尔玛·鲁道夫,美国最伟大的短跑女运动员之一,拥有三金一银的奥运战绩。然而这位被称为“黑羚羊”的奥运英雄,并不是跑着长大的。威尔玛在很小的时候体弱多病,还曾罹患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那时,威尔玛的左腿必须安装上支架才能行走,直至十一岁,在小威尔玛自己的坚持下,她才能勉强站立和行走。尽管左腿残疾,但是威尔玛的梦从未残缺:她梦想成为一名运动员。就这样,她一瘸一拐地与哥哥们一起打篮球,一瘸一拐地参加短跑比赛,一瘸一拐地“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最后一名……所有的训练她都比别人多做十倍,这种“人一己百”的精神让她逐渐转弱为强,16岁那年,她参加了墨尔本奥运会的女子4×100米接力,为美国获得了铜牌,此后,女子2000米世界纪录、女子200米世界纪录……她收获了无尽的成就与荣耀,那个曾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的.她,用努力善遇自己命运,由弱变强。而反观许多天资聪颖的孩童,有多少滥用天分,葬送了前程?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许多“至强者”对于良好天赋“摒弃而不用”,或是“滥用其强”,最终沦落成一个个“仲永”,被平庸所埋没,甚至居于一般人之下,这种由至强向至弱的转变,岂不发人深省?

从个人的角度看是如此,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亦如是。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沦为世界弱国,在现代的发展中可谓“天生”的至弱者,可是中国人民不断拼搏,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实践,终于在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逐渐赶超,迈向复兴;反观一些如美国之类的西方大国,在二战之后拥有良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基础,但是他们恃强凌弱,滥用其强大,不论对内对外都骄傲自恃,导致国家发展产生障碍,甚至发生倒退,这由强转弱的活生生的例子引人警惕。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句闽南谚语用最朴素的方式道出了“善用则强”这个最朴实的真理。上天注定的“天材”只占三分,而那破茧成蝶的转变则需要“七分打拼”的锻炼。是以生而强者诚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亦无需自卑,加强后天“锻炼”,成败天未可知,我们应当努力拼搏,演绎出一个“转弱为强,强者更强”的人生故事。天生我材,滥用则弱,善用则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