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傣族的风俗文化作文100字)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傣族的风俗文化作文1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30 02:34:51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傣族的风俗文化作文100字)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一】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洒雄黄酒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在门前挂草药,身上涂药酒的呢?

没错,的确,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要说起来这端午节,还得从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说起。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上大夫屈原上谏楚王,提出富国之计,可楚王不仅不听,还将其流放。结果屈原悲愤交加,伤心欲绝,抱一块石头,带着自己的愤愤不平,带着他的高远志向,一起永沉泪罗江底。

屈原后,人们为纪念他,为了使他的尸首不被鱼虾吞食,人们便做了粽子,来喂鱼虾。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这天,满街都有一股粽叶的清香。要说这做粽子,先得把粽叶洗净,用粽叶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从锅里散发出的诱人香味,不禁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着,想着早点煮熟。终于,冒着热气的.粽子上来了,一家人围坐在桌子那儿一起吃,其乐融融。夹起一块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腻。让我忍不住想把整个粽子吞下去。虽然家附近几乎天天都有粽子卖,但今天的粽子仿佛有股节日特有的,浓浓的气息。

吃完粽子,大人们便忙着去洒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这天,满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还会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个大大的“王”字,象征生龙活虎、虎虎生威。

洒完雄黄酒,大人们便在两边大门上挂菖蒲等中草药,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驱赶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挂完后,还要在孩子身上涂药酒,可保以年不生疮。涂药酒也可使你百病不入,一生平安。

转眼间,这年的端午就要过完了,但是,端午给我留下的痕迹是永远也抹不掉的,又开始期待来年的端午了。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二】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三】

孔雀舞是凡喃诺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舞蹈。舞者身着饰有孔雀美丽的翅膀、尾羽、雀身的服装道具,模拟孔雀展翅、理翅、摇身、开屏、游泳等各种动作,展示孔雀的美丽。西双版纳历来被誉为“孔雀之乡”、“白象的乐园”,这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羽毛绚丽的绿孔雀,成群结队的野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孔雀性情温和,是美丽、善良、吉祥,是幸福美好和爱情的象征,对它怀有特别崇敬的感情。人和自然、人类和动物的长期和谐共存,孔雀那美丽的羽衣,优美的舞姿,高雅的体态,逐渐就成了民间艺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傣族人民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孔雀舞成为傣家各类活动不可缺少的表演性舞蹈。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因此,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一定要表演《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由于代代相传及民间艺人的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晒翅、展翅、抖翅、亮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飞翔等。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言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势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手形及手的动作也比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和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手感和意境。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的地位图和步伐,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除模拟孔雀生活的各种动作外,也表现神话故事。流传于云南得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孔雀舞》,历史最为悠久。在明代的《南诏野史》上,就有“婚取长幼跳蹈,吹笙为孔雀为雀舞”的记载。民间传统的《孔雀舞》,傣语称作“嘎洛涌”和“嘎楠洛”,可以独舞,双人舞或三人舞进行表演。孔雀舞多表现一只孔雀在森林里被恶魔或国王抢走,另一只飞跑找寻的情景,西双版纳的孔雀舞则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如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中王子与孔雀公主再次相会的情节。表现神话故事的舞蹈中,即有金鹿、猴子、大象、猎人等出场。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孔雀舞的动作优美曲雅、柔韧内在而又轻盈敏捷。其中又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表现在膝部柔韧的起伏。这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孔雀舞的特点,在变化万千的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又不是机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这样,使孔雀舞显得非常优美内在。

其二,孔雀舞的特点还通过手臂手腕、手指柔软刚韧的运用而表现出来,上述三个部位的动作柔软而不松软,具有刚韧的内在力量。手上每个舞姿的变化柔软而刚韧。这样的动作韵律,把孔雀温顺、善良、稳重的性格牲表现得十分完美。

其三,孔雀舞的特点还通过小腿动作的快速、敏捷、眼睛的灵活运用而充分表现出来。

其四,孔雀舞以表演者的身体各部位组成优美曲雅的三道弯造型。如:右五位侧提腕立掌手,加拾左勾脚旁掖腿,那弯曲的膝部、肘部、,提起的腕部,送出的胯部,稍弯的腰部,微倒的头部等,这种别具一格的曲线形图案,再现了孔雀窈窕的体态。孔雀舞三道弯的造型与其他民间舞稍有区别。一般送出的胯部与倾斜的上身方向是相反的,关部多用顺倒,即倒向上身倾斜的方向。

孔雀舞的语汇也是非常丰富的。摹仿孔雀的一举一动,真是千姿百态。如手上的动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摊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势可用掌式、孔雀手式、腿式、嘴半握拳式、扇形手式等。脚下的动作有踮步、起伏步、矮步、点步、顿错步,还有很多的抬前、旁、后曲腿等优美的典雅的舞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脚用柔肩、拼肩、拱肩、碎抖肩、耸肩等等。丰富的舞蹈语汇,描绘出孔雀的活泼、灵利、美丽。

世界上能有什么动物能用妩媚、婀娜、千娇百媚和目眩神迷来形容呢?也许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而我的答案是傣族舞蹈。舞蹈之美,美在尽力展示了人身体形态之美、意境之美,可谓指间传情、步步留意。傣家人历来女性窈窕、男子健美,加之傣族服饰表达美的天然条件。而傣家的舞蹈,琐碎的现实和凡俗的表情都被剪裁掉了,只剩下了美丽、纯净。人在舞蹈中可以是一棵树、一尾鱼、一只鸟、一条蛇,在与表现出自然的一点沧桑,凭空创造出一个深化世界,有鸟语花香,有飞禽走兽……它像天宇下的一丛花,在野地里自自然然的生长着,微笑着。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孔雀舞只是这文明之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即使之于沧海,每一滴水都有其闪闪发光的宝贵价值。如何使这朵浪花不致湮灭、如何使这一滴文化之水不会消亡,同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根植于华夏文明积淀的历史土壤,以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为理想和意境,以保护、扬弃和创新为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类文明与科技的最新成果,才能使祖国的文明、文化和艺术之树万古长青,并绽放出最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四】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五】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六】

舞蹈,傣语称为“凡”,主要有凡喃诺、凡光罕、凡光、凡正、哈凡诸种。凡喃诺,直译为孔雀公主舞,以模仿禽类动作为主要特征。而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楠木诺娜的舞就是最早的孔雀舞。民间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由一人或两三人跳,舞者居中表演,众人在四面观看,无论是草坪上,院子里,大路边,田间地头均可表演。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躯体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景。虽然由男子表演的传统孔雀舞动作偏于刚健、挺拔少有阴柔之美,但流畅的舞姿与模拟孔雀的优美造型往往令观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舞蹈时,又以鸟羽模具作为道具,让舞蹈者带模具而舞,击鼓伴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