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0字作文)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0字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06 03:27:01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0字作文)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一】

记得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电影——《圆明园的毁灭》。电影讲述的是:清代时期,那些皇帝都不懂得科学,认为那些具有科技性的望远镜等物品只是玩具,摆弄那些东西会使人玩物丧志,唯有第一代皇帝对科学有自己看法。最后清代越来越落后了,到了第九代皇帝咸丰时,英国又制造了鸦片,并且与法国联军,闯进了圆明园。软弱无能的咸丰只能在鸦片的迷雾中迷失自己,最后逃往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又抢又劫,简直无法无天了……看完了这个影片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愤怒”。我恨当时的皇帝软弱无能,无法保住我国的历史文物和各种奇珍异宝;不过我最痛恨的是英法联军,他们用尽了所有恶劣的手段,抢走、毁掉了中国的“宝”,烧掉了中国的辉煌的建筑!

更可恨的是,他们竟然在拍卖会上拍卖圆明园内的铜牛头、铜猴头、铜虎头!

本来就应该属于中国的东西,可是中国有关方面却花了重金才拿了回来。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幅幅英法联军抢夺、毁灭那些珍宝的画面。我当时的第一念头就是感到非常疑惑:他们这样的做法,怎么向他们的后代交代呢?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那颗无比璀璨的明珠是怎样被他们化成一片灰烬的!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二】

小时侯,爸爸常对我说:“一百多年前,有一座旷世园林,圆明园》”现在,我有幸在语文书中进入了这座皇家园林。

读完这篇文章,感受就是两个字:无比愤怒。我之所以要无比愤怒,是因为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英法联军的猖狂。我无比愤怒的是清朝皇帝的无能,只在的迷雾中寻求安慰;我无比愤怒的是清朝皇帝的愚笨,不以科学为先驱,改善自己那落后的武器;我无比愤怒的是清朝皇帝的昏庸,外面的战士在浴奋战,自己却依然过着迷滥的生活,没有觉醒,不把洋枪大炮搬出来。我还无比愤怒的是英法联军的猖狂,在圆明园内任意抢劫,随意破坏;我还无比愤怒的是英法联军的心,他们难道一点也不知道着些被破坏的是多么珍贵的历史文物吗?我有太多太多的无比愤怒还没有抒发出来。英法联军他们这群连猪狗都不如的混蛋,他们烧掉的是什么?仅仅是一座圆明园吗?他们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烧掉的是两代人辛勤劳动的汗水!而这些在三天三夜之间就没有了,没有了,全部没有了!

一座有100多组景观,近1000座宫殿的皇家园林在大火的焚烧下化成了灰烬。为什么?因为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英法联军装备着先进的来复枪和连发枪,而清军的武器依然是弓箭和腰刀,他们手中的抬枪和鸟枪太原始了,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可以说这是两个世纪前横扫欧洲的骑兵们最后的挽歌。

想想现在,我们国家虽然是个强国,但仍有许多国家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如果我们贪生怕,不团结,那么中国迟早要灭亡的。要想不败,就得让科技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中国人还要视如归,要团结。

圆明园虽然毁灭了,但爱国之心永远不会毁灭。如果每个人都能为祖国作出贡献,那中国才会变成真正的强国。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三】

今天,我们看了《圆明园的毁灭》这部电影,它让我感慨万千,不仅有对这举世闻名园林毁灭的痛惜,还有对英法联军深深的仇恨。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陵,是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人间仙境,里面有着对中外各地著名景观的仿制,还有依照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亭台楼阁。园内建筑雕刻精细,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圆明园的豪华与美丽令人神往。然而,这一切美丽都被一支军队所破坏了,那就是可恶的英法联军!影片中,一支庞大的队伍入侵圆明园,他们的军官和士兵一起参观圆明园时,脸上露出了贪婪的笑。果不其然,这群被征服的蝼蚁们,在第二天下了一道震惊全世界的命令——让自己的士兵们“合法的”、“文明的”、“有选择的”拿走圆明园的物件。这哪里是“合法”,哪里是“文明”了呢?难道说在他们的国度里,文明就是偷,就是抢吗?看到英法联军闯进房间,随意抢走院内的财宝时,他们的表情真叫人反胃。这样还不够,他们竟然还把拿不走的东西统统砸碎,眼看一件件珍宝化为碎片,脸上竟然还带着欣喜和满足感。看到这里,同学们气愤不已,有的皱起了眉头,有的就开始指责他们的罪恶行径,姚奕含更是对着这群外国人大骂“愚昧!”大家心里都充满了愤怒与惋惜。

电影正在继续,当财宝被一抢而空时,那些军官还对剩余的宝物进行底价拍卖。这些由古代艺术家们用心做成的宝物,我们中国的艺术精华,被“合法文明”地底价拍卖掉!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黑烟滚滚,我们的心也被笼罩上了一片阴影。这是多么可恶又可恨呀!

圆明园不在了,但中国人从此觉醒了!当影片结束的一霎那,我在心底呼喊:愿祖国未来再无坎坷,愿祖国繁荣昌盛,再不要有圆明园这样的悲剧发生!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四】

这星期,班主任贾老师组织我们根据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查找到当时的视频观看。圆明园的美丽让人心醉,圆明园的毁灭也让人心碎啊!

这段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视频讲解了从开建圆明园的康熙帝直至圆明园毁灭时的咸丰帝的坎坷经历和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事件。看完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惋惜,第二感觉是气愤!一个多世纪才建成的圆明园,凝结了一个民族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在加上超人的想象力,才造就了这颗矗立在东方的璀璨明珠,却被英法联军无情地毁坏掉。我要对哪些人不眨眼的、毁坏东西随心所欲的强盗说:“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我们会努力加油,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我还想对腐败的清政府说:“应该重视科学,不要把科学当初玩物丧志的把戏。只有科学才能使我们国家更快地好起来。”

圆明园的美丽和优雅,哪一座宫殿都不能与之媲美,精美的东方建筑和罕见的西洋水法,都令人耳目一新、赞不绝口。让我最难忘的是马格尔尼勋爵的一段话:“大清帝国好比一只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没有沉没,完全是因为它的重量与面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管理的话,它就会沉入大海。”

由于咸丰帝的治理不当,导致帝国几乎灭亡,圆明园也几乎永远毁灭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从身边做起,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将来长大后报效我们的祖国!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五】

学习了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十分愤慨英法联军的掠夺行为,也十分惋惜圆明园的毁灭,更加无比愤怒的是清朝当年的腐败!

但是,被英国法国两个强盗一把强烈有空。

圆明园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用大火烧为了灰烬,被英法联军烬,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雨果自己就是法国人,还在文章中怒斥英法联军,把英国和法国比作两个强盗,一个既然会把自己的国家比喻成强盗国家,这就因为英法联军做坏事做过头了。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却被侵略者的魔爪粉碎,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纪文库,一座历任惊叹的宏伟建筑,一座美丽无比的智慧结晶,就被一把连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变成了宇宙的尘埃……这也充分说明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当时中国人的无能、腐败才造成了这一国耻。不知道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战争中间的三十年努力发展,而还是这样无所事事,导致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落后就要挨打的!这是中国的国耻、国耻、国耻!

圆明园流失海外的许多多文物,大多是第二次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对他们拥有不可质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回到它的原生地,回到母亲的怀抱。但是,他们一直要求中国用“购买”的方式买回被敌人掠走的中国珍贵文物。

英法联军是可恶的,当年的清朝是腐败的!我们要记住这个伤痛,记住这个国耻,才可以发展更美好的明天。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六】

赞可夫认为“阅读课的任务在于诉诸学生情绪、感情与激情,使他们学会思考,自己做出结论”。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个情感的交流过程,需要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师生情感能和谐地得以沟通、交流,才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在情感这一“主线”引导下,成为活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说得好:“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是啊,“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情感对少年儿童学习过程影响的重要。执教老师用她炽热的感情,带领我们一起“进入角色”与作者和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们都知道在新课程实施下的今天,发展是学习的目的,教学是发展的手段。老师的教学就真正做到了情知交融和谐发展。在这节课上,我感受了主动进入角色的情感体验。我们和学生一起在她的情感伴学下,主动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朗读”、“讨论”、“练习”三大块上。如老师问“圆明园如何被毁灭?什么被毁灭?”时,我作为听课教师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仿佛自己是位学生,和他们一起争论,一起研讨……身临其境,忘情学习。

在这节课上,我慨叹老师的以情导学,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体验。

这样一篇深沉的课文,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老师竟以趣入境:创设记忆情境——开头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经历,通过生活中的测量来说明圆明园的面积之大,通过“加一百米、二百米……”的依次顺序,产生情感体验,体验圆明园的大;设定模拟情境——为了加深学生对外来侵略的愤慨,老师放了一段录像,问学生“拿走的是什么?运走的是什么?毁坏的是什么?焚烧的又是什么?”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增强对八国联军的愤恨,从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语言想象情境——在老师形象化语言作用下,学生通过想象、记忆进入特定的语境。如:老师问学生:“来到圆明园废墟,你会想到什么?”(与书上图联系)学生在老师的手势、表情指导下,通过想象、兴趣的诱发,回答出令教师满意的回答。“落后就要挨打……”

老师教学注重情感的渗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并在大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充分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中,引导学生从整体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将听课教师和学生带入学习场景。

在这节课上,我感受了老师的激情澎湃,以情激情,以情动情:

老师从教材实际出发,发掘到教材中的情知结合点,抓住精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她指引学生“曲径通幽”,设问抓关键,有思考性、情趣性,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求索,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趣味无穷。如在教“英法联军如何毁灭圆明园”时,老师强调“拿走的…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句式,接着让同学层层剥笋,联系课文仔细推敲,理解“八国联军”拿走、运走、毁坏、焚烧的各是什么?这样做,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由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带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说实在的这些离不开老师自身对课文的反复揣摩,离不开她自身先“入境”,然后“入得深切,出得活脱”钻研。课上,通过表情、手势、目光等体现出来,以感染学生。正是老师运用自己备课中的情来激发学生文字理解中得情,才达到了“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的效果:

你看老师吟诵中激情:通过语句的长短,声调的高低、缓急、顿挫的变化让我们感到情感的脉搏在流淌,引起内心的共鸣。她让学生朗读第五小节时,抓住“凡是、任意、实在、统统、三千多”等词,通过“生读、生自我评价、师范读、师生齐读”等方式,让自身的胸中之情,流淌到学生心中,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仿佛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读出感情来。

你听老师悟理中析情:老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感性的上升到理性,让情感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从情到理的一种“升华”,达到情与理的统一。让学生分析过园林、建筑、文物之后,她让学生想“来到废墟,想到什么”,最后总结发言,得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让惨痛的悲剧重演,不让屈辱的历史重现”,情理综合,意犹未尽。

在这节课上,我体验了老师创设的和谐民主教学气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情感的交融,气氛的和谐。老师特别强调信息的反馈,入情入境的效果。反馈信息越及时越好。课堂上她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如:“第一排同学答不上”,老师及时调动第二排学生,使生“会文明理”,达到双方情感的交融。因此,在教学中应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而加深对科文的理解,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情感。

老师在教学中以“呈现情境——激活兴趣——组织教学——总结评价”,优化教学过程。然后通过对情感的点拨,使学生逐渐“感知表象——发现规律——讨论问题——巩固练习”,含蓄蕴藉。整个语文课犹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缭绕。因而,可以说:情知统一,融溶一体,难有泾渭之分,美哉美哉!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300个字【七】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建筑伟,局部精细,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把所有的东西抢走了,拿不动的用车子运走,实在运不走得就任意破坏,毁灭。真是太可恨了!

英法联军的行为把我气得咬牙切齿。圆明园是我国的宝库,却被他们抢夺一空,可见我们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腐败无能。圆明园里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那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一亿万双有力的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手握空拳,眼睁睁地望着万园之园化为灰烬。记忆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段沧桑史,这耻辱与沧桑回落阴宅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侵略者太可恨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使祖国不再受欺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