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笔记本作文(校园青春回忆录作文)

青春笔记本作文(校园青春回忆录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5-27 04:35:30
青春笔记本作文(校园青春回忆录作文)

青春笔记本作文【一】

《青春之歌》是杨沫50年代的经典作品,小说的格调就是革命,抗击侵略,抵制暴政。书中给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像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革命者,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生存,将自己个人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惧怕把牢底坐穿,坚强地应对强悍的敌人。同时小说中也有许多反派的人物,像那个胡局长,还有那些特务,当然还有那个党的叛徒戴渝。除去这两种人,就是那些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对反动者低头的人。这类人也许经过革命的宣传会加入革命的阵营,也许至也就是平凡的在世上生活着。我们此刻所说的余永泽就是这第三类人。

余永泽出生在地主家庭,这并不能够说明什么,毕竟有那么多的地主家庭的青年最后成为了革命的先驱。余永泽生性懦弱这却至关重要,他顺从父母的安排,娶了一个有缺陷的女生做妻子,可没过多长时刻就了。他看到林道静在小村无依无靠,就主动去帮忙她,进而两人产生了感情,结为夫妻。但是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参加革命,认为这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关心。他也害怕自己的妻子因参加革命而遭遇什么不测,因此坚决反对。余永泽的懦弱使他不敢向反动的统治者说不,不敢加入革命的队伍,而只能顺着传统的和平的路那样走着。他是中文系的学生,从他待人接物,和林道静讨论文学,我们就应知道他也是有很强潜质的人,但是他将他的未来定在了只为个人而生活的那一个狭小的信念中,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自己而工作。我们是否需要激烈的批评呢,我想大可不必,正因有人说,性格决定人生,余永泽生活在一个没有斗志的地主家庭,构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革命年代,他的性格决定他只能沉默。

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余永泽背叛林道静,这一点我们就应看到,他没有告密,没有出卖道静的朋友,他只是冷眼旁观着一切,但是一个原则却是不倒向反动派。余永泽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对付黑暗的统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苟活于世,只能碌碌无为。在那个时代,其实像他这样没有革命的人其实是许多的,看过《围城》的人都知道那上方发生的事也差不多就是抗日的时候,但是我们却并没有批评方鸿渐他们不革命,正因那只是一本描述普通生活的书。我们的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行为,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是革命者,毕竟人各有志,也许是他的思想有局限性,也许是他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他如此。我们所要批评的人是那些反动派,那些背叛革命的人,他们阻碍社会的发展,残害我们的革命志士,是非正义之流。

青春笔记本作文【二】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

《青春之歌》描写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沸腾,从反对封建统治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的故事。全文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追求精神。

《青春之歌》以作家杨沫的生活为原型,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赋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染满记忆,用战斗书写豪情,用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新时代下的青年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

如今,对于每个青年学生来说,“志愿者”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情系山区儿童,奔赴边远贵州山区支教而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树地震灾难中,志愿者们用肉之躯为灾区人民筑起了一道不可撼动的“生命长城”;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志愿者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世界友人的赞扬;刚结束不久的上海世博会,青年志愿者们充分展现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的文明姿态……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如果说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的一生留下的是他们为拯救危难中的祖国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那新时代下的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将个人前途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做一名自愿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志愿者”,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绚丽篇章,奏响属于我们的青春之歌!

青春笔记本作文【三】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值得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去讴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找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条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她深受异母的凌 辱和虐 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

青春笔记本作文【四】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期望,蕴含着力量,为完美的青春置于黑暗阴沉的背景下时年轻的声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出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着初升的太阳。于任何时代和历史时期一样,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令人捶胸顿足的奸邪小人。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中,这种助力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些助力中,青年一代付出了的代价,也换回了成长经验。胡梦安时那些灭绝人性,卖国求荣,只为自己不想国家的贪官污吏,这样的人像一只蛀虫一样,吮吸着残破江山的骨髓,这样的人怎不恨的人咬牙切齿,怎不遭到千万人民群众的反击。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声长出青春的梦想;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迈的歌,尽情唱出青春的斗志;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热。《青春之歌》饱含作者的感情,将那段不应忘怀的历史赋予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经典染满记忆,用斗争书写豪情。那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我们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唤起我们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勉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斗争年代的与泪,苦与乐,是那么深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抬头看窗外明媚的春光,聆听嫩枝上那清脆的鸟鸣,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完美,多么安详。似乎这片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那惨痛的经历,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潺潺的历史,那些英雄前辈用肉拼出来的胜利。当我们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下期望的想法,让青春青春之歌唤起那时封存的激情和活力!

全书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年轻人的激情,但我们也看到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稍欠公正,然而,瑕不掩瑜,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对青年人的影响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带着红色的回忆,金色的憧憬,让我们也唱着青春之歌,破茧成蝶。

青春笔记本作文【五】

《青春之歌》是我国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故事。她为了反抗“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的片面描述和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青春之歌》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欣赏《青春之歌》女主角林道静的故事,我克制不住地喜欢她,崇拜她。年幼丧母遭受家人厌恶的她并没有消极过这一生,反而培养了爱好,自己又有坚强的向外走的信念。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沸腾,林道静生活中的一道道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在相同的年龄段,我们的青春却和她的有着极大的差别,她的青春在精神与困苦的洗礼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林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那种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就是这种力量和勇气,林静道在那一段中华民族的特殊时期没有选择沉沦,反而选择了奋斗,选择了与命运抗争,而不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女子。她是为真理奋斗的先驱而不是生活的牺牲品。

生命的意义何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作为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在这个时代应该对真理存在一种执着和热情,即便是没有保尔“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境界,也没有林道静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至少,我们该学会欣赏生活,让自己生命的主旋律积极向上,这样才能不为琐事困扰。《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节奏行进着,主人公林道静慢慢改变着,她不再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她逐渐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美好关系断裂,直到分离。对革命的热情,致使她坚持着,哪怕就在神面前!与她相比,现在的生活里所要超越的将是自我。我们很多人甘于平淡,无所事事,缺少了努力奋斗的热情,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作为一个年轻有骨气,有气节的青年,我们时刻都应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困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克服,而不是逃避,从而使青春在精神与困苦的洗礼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

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林静道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从《青春之歌》中我看到,只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的美丽,兴旺,充实,值得歌颂的青春。

把握每一秒的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青春,是读完《青春之歌》后最大的感悟。

青春笔记本作文【六】

中华女英烈的行列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这就是我党最早的一个女党员,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缪伯英。

缪伯英, 1899年10月21日生,湖南长沙县清泰乡缪家洞枫树湾人。家庭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缪芸可曾一度在湖南省教育司供职,致力于“教育救国”,尤重妇女教育,曾参加创办过好几所中小学校和女子职业学校。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缪伯英从小就喜欢读书,1917年7月她以长沙地区考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系。不满20岁的缪伯英,奔赴北京读书,开始走上了新的历程。

我党最早的女共产党员

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为各种新思潮所激荡,形成了“中西学术争艳,古今百家齐鸣”的新气象。那时,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受到各种新思潮的影响,其中不少人经历了从无政府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曲折过程,缪伯英也是这样。

她到北京不久,就认识了正在北京大学文科政治系学习的何孟雄。当时,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广泛流传,各种社团纷纷涌现。在何孟雄的介绍下,缪伯英对北大的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到那里看书读报、听演讲。不久,她暂时中断了在女师大的学习,去北大参加工读互助活动。

北京工读互助团于1919年12月4日成立,是王光祈等人发起的。这是一个自愿结合起来,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实行半工半读、集体生活的团体。它有四个组,何孟雄在第一组,缪伯英在第三组。第三组都是女生,又称北京女子工读互助团,她们抱着“工是劳力,读是劳心,互助是进化”的信念,希望通过它来建设一个工读互助社会。缪伯英怀着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理想的追求,与同组十几名女生在北京东安门北河沿17号租赁了一间房子,开起洗衣店来。

工读主义在实践中很快遭到了失败。第三组的女生更是难以维持自给自足,缪伯英与钱初雅、何琛媛、韩德洁(朝鲜人则是坚持到最后的4名成员。为此,轰动了北京新闻界,1920年9月5日出版的《妇女杂志》还刊登了她们的照片。消息传到长沙,风言风语吹到缪芸可耳里,说什么“不要钱的书不安心去读,搞什么半工半读,真是不长进”。但缪芸可深知女儿的为人,未加干涉,并且写下“我有心灵能识古,今逾耳顺亦知新”的诗句,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因为缪伯英在北京大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致使她在女师大的毕业期推迟了一年。但她对此并不后悔,认为这是她走向社会很必要的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古国。北大教授李大钊、陈独秀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他们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缪伯英每期必读。她读了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并在北大多次聆听李大钊讲授“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社会主义”、“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很受启发,认识到:社会弊害太深,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只有通过斗争的手段,才能粉碎旧政权、改革旧制度。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大进步学生邓中夏、何孟雄、高君宇、罗章龙、李骏、朱务善等19人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缪伯英经何孟雄介绍加入该会。他们潜心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籍,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理论。缪伯英对社会主义的苏俄十分向往。虽然她没能到苏俄去,但她冒着危险,热情地为去苏俄的同志把秘密文件缝入棉衣。她还经常奉李大钊的委托,把马列书籍送到女高师同学手中。在李大钊的引导下,缪伯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渐摆脱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据当时和她在一起学习、活动的老辈说,那时正和缪伯英恋爱的何孟雄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还是缪伯英受李大钊的委托,帮助他转变过来的。

1920年9月,李大例、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北京共产党小组。接着,又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缪伯英是最早入团的成员之一,参加了10月间在北大学生会办公室举行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刚诞生的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间经历了一次思想论战,坚持无政府主义观点的成员退出了小组;为了充实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力量,从青年团员中吸收了缪伯英、何孟雄、高君宇、邓中夏、李骏等5人入党。缪伯英就成为当时北京地区唯一的女共产党员,也是我国早期共产党组织中最早的一个女党员。

这一时期,缪伯英的思想有了很大们发展,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来观察、思考问题。她在12月15日写的《家庭与女子》一文里,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家庭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趋势,以及与妇女解放的关系:“家庭组织是人类进化中一定时期的制度,大凡一切制度,都是人类对于那时期所需要的一种产物,故无论是一种怎样轰烈的维新运动、改革风潮,实丝毫没有什么稀奇,更丝毫没有什么可怕的反抗的价值!”

她对妇女发出了“顺着人类进化的.趋势,大家努力,向光明的路上走”的呼喊,号召女同胞以冲决封建罗网的精神,做新时代的女性。

她与何孟雄志合道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1年秋,两人结婚。婚后,他们住在北京景山西街的中老胡同5号寓所。这个新家庭是北京党组织的一个联络站,陈独秀从上海赴苏出席共产国际“四大”,取道北京时,就住在他们家里。伯英、孟雄一面读书,一面从事群众运动,被同志们称为一对“英”、“雄”夫妇。

接受斗争风暴的神圣洗礼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迅速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北京地委书记何孟雄赴京绥铁路指导工人罢工。1922年下半年,缪伯英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兼妇女部工作,她根据党的指示,常和邓中夏、何孟雄、罗章龙、高君宇等人,到产业工人集中的丰台、长辛店、南口、唐山和石家庄等地,向工人及其家属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后,立即显示出强大无比的威力,罢工运动相继兴起,从南到北互相呼应。缪伯英与战友们深入工人中办夜校、办俱乐部,1922年2月间,还组织起香港海员罢工北方后援会,从经济和舆论上支援香港海员兄弟的罢工斗争,并且在自己任编辑的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刊物《工人周刊》上,撰稿报道工人运动的情况。

同年8月,缪伯英遵照党组织的决定,开展党外联合战线工作,被选为民权运动大同盟的筹备员,负责筹备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推动妇女争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权利。不久,她又南下,帮助南京进步妇女组织了女权运动同盟南京分会。1922年年底至1923年初,北洋军阀政府任命彭允彝为教育总长。彭是个声名狼藉,不学无术之徒。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因不愿与他共事,“挂冠求去”,从而在北京学生中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挽蔡驱彭”运动。

刚从南京回来的缪伯英,作为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立即转赴武汉,在1923年2月6日召开的武汉各团体代表大会上历数彭允彝的罪行,呼吁各界民众声援北京学生的驱彭斗争。在武昌停留时期,缪伯英还鼓励正在开展学生运动的湖北女师学生坚持斗争。

1923年2月间,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妇女部第一任部长的缪伯英,与何孟雄、高君宇、罗章龙、李梅羹等人,全力以赴地领导了京汉铁路北段的总罢工。这次罢工,遭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腥镇压。为了揭露军阀政府残害工人的暴行,她与几个同志秘密地在北京骑河楼编印《京汉工人流记》等宣传品。他们还到长辛店等地组织救护受伤的工人,募捐援助失业工人的家属。她不辞辛劳,四处奔走,从事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得更加成熟了。中共北力区委书记李大钊对缪伯英的工作很满意,曾赞誉她是“宣传赤化的红党”。

1924年6月,缪伯英在女高师的学习已临近毕业。这时,张国焘突然被捕,在狱中供出了“男党员李大钊、黄日葵、范体仁、高尚德、刘仁静、李骏、方洪杰”,“女党员陈佩兰和缪伯英”。北洋军阀政府命京师警察总监“严速查拿”。中共北方区委得知这一紧急情况,立即通知已暴露身分的同志转移。缪伯英接到党组织的通知,当天在何孟雄的护送下,匆匆乘车南下,回到长沙乡下的老家。不久,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北洋军阀曹棍赶下台,原军阀政府对共产党人的通缉,也就不了了之。

1925年1月,缪伯英、何孟雄从枫树湾到了省会长沙。长沙是伯英早年读书的地方,一女师是她的母校。此时,她应第一女师校长徐特立的聘请,到附小担任主事(即校长。当时湖南《大公报》对此发过消息:“徐新校长已聘定缪君伯英(女师毕业后去岁又毕业女高师充当主事。”当时,何孟雄住在岳麓山上的蔡锷墓庐,一面养病,一面读书,还兼视察粤汉铁路工人运动的任务。不久,何孟雄返回北方,指导京绥铁路的工人运动,缪伯英留在沙,开展湖南妇女工作。

我党最早的女党员缪伯英缪伯英故居展

杰出的妇女领导工作者

缪伯英在长沙期间,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请她担任湘区委的第一任妇委书记。据李维汉回忆:“1925年初,我去省立一女师附小访问伯英同志,代表湘区委员会请她担任妇委书记,适何孟雄也在,都是第一次见面。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伯英同志在妇女解放运动和组织妇女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方面,都做得出色,有显著成绩。她对党忠实,对革命负责,诚实朴素,沉着勇敢,同群众有密切联系,并能灵活地用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策略。她是一位杰出的妇女工作者。”1925年3月,由湖南团省委执委会指定“平之、述凡、子璋、罗问哉(女与CP妇女部缪伯英(女联合组织一妇女运动委员会”,并推定缪伯英为主任兼宣传。

第一女师附小是我党的一个重要活动点,常有地下工作者来接洽。他们来时,往往化装成贩卖笔墨的行商,用布袋装些笔墨来卖,这些笔商中就有滕代远等人。

第一女师附小除缪伯英外,还有几个党员,如她的族兄缪天民,担任附小的庶务。他们将师生员工组织成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取名“心田市”(因该校坐落在落屋田而得名。“心田市”设有市代会,并定有各种制度和法规,市代会由各班学生代表会、教师代表会和工人代表会组成,民主管理学校。缪伯英的这些活动引起顽固派的议论,并向徐特立反映缪伯英很激进。徐特立为之掩饰,说:“她思想比较进步是真的,激进则未必。”

曾在第一女师附小读书的余甲男,忆及当年情景时写道:“省立女师校长是徐特立老人,谢觉哉、陈章甫等同志也在这里任教。当时缪伯英在女师附小担任主事,我一到学校,伯英就热情接待了我。因我家境窘迫,没有铺盖行李,她就从自己家搬来一套被帐,给我开了铺。我身无分文,交不起伙食费,她又到庶务室联系,在餐厅饭桌上贴上了我的名字,并对我说:‘以后吃饭坐到自己座位上就行了。’我是个举目无亲的乡下女孩子,伯英对我关怀备至,亲如姐妹,使我处处感到革命家庭的温暖。有一天,我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痛史》,抒发了对旧社会的愤恨。伯英看了,立即提笔挥写了精湛的批语:‘生以青年有为之日,兼秉中人以上之资,苟能艰苦卓绝,勇往直前,则女娲石也,精卫沙也,愚公子子孙孙也,天河补也,海可填也,天下事何遽不为乎!’这催人奋进的珍贵格言,给了我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啊!”

在缪伯英主持湖南妇女工作这段期间,正值我国大革命的高潮。1925年3月12日,我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不幸病逝,长沙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悼念会,缪伯英与李维汉、易礼容、郭亮、肖述凡等,被公举为湖南省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筹备处的职员。她在会上的演讲言简意赅,通俗地介绍了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国民革命的主张。在她的组织下,第一女师附小演说队和花圈队活跃在长沙街头,给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时,党还派她参与湖南省妇女进步团体——省女界联合会的领导工作,改组后机关移落星田第一女师附小内办公。不久,青岛、上海相继发生惨案,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声援青岛、上海工人阶级的反帝爱国正义斗争。为此,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应运而生,缪伯英与徐特立、毛泽覃等被选为执行委员,领导开展罢工、罢市和罢课以及查禁销毁仇货的斗争。

在她的指导和发动下,长沙女学生成立了女子宣传队、女子纠察队和女子募捐队,奔走于大街小巷、车站码头。最为壮观的是6月5日举行的游行示威,各校学生,高举校旗,昂首前进,队列整肃,群情激愤。时天下大雨,男生多赤足草鞋,女生是袜套草履,全无雨具。雨水淋湿了衣襟,他们一手抹着头上的雨水,一手振臂高呼口号,旁观者无不为之感动。

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使赵恒惕军阀政府坐卧不安。赵恒惕对长沙进行戒严,“宣传过残者斩!”“扰乱秩序者斩!”的布告,比比皆是,有的爱国人士遭到害。为了救济参加爱国运动的受难者,缪伯英以省女界联合会的名义,邀请省会各社团负责人在第一女师附小开会,筹备成立济难会,她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主席。

1925年6月25日,26岁的缪伯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取名何重九。她外出为革命奔走,时常不能按时回家,因此,重九刚出生,就由她母亲照料。当时,她弟弟缪立三正在读初中,参加了募捐队,投入了声援五卅罢工工人的学生运动。缪伯英常有意地给他讲一些道理引导他说:“帝国主义这个东西不打是不倒的,你看英、日都是一个不大的岛国,为什么能欺负我们这个大国呢?因为它们军事力量强。弟弟!你初中毕业后,最好去学习军事,为打倒帝国主义做好准备。”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缪伯英以湖南代表的身分参加了会议。她与出席会议的左派代表一道,在会上坚决揭露和斥责了“西山会议派”的分裂行径。回到长沙后,她领导省女界联合会筹备湖南省纪念三八节大会,并担任大会的主席。她邀请陈章甫、周以栗等著名共产党员登台演说,扩大了我党的影响。接着,她又与李维汉、罗学瓒、陈章甫、周以栗、夏明翰、肖述凡等人,共同组织了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湖南纪念大会。会上她作了《广州政府之近况》的演说,把广州国民政府厉兵秣马、准备誓师北伐等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了三湘四水。

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消息传来,激起了湖南人民极大的愤怒。缪伯英主持召开湖南妇女追悼北京难女烈士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大会发出六项通电,呼吁“全国人民应继续奋斗,驱除段贼,废除不平等条约,实行民族革命,以慰诸烈士之灵”。

在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北伐前夕,湖南人民驱赵运动高涨,成为反对此洋军阀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推翻赵恒惕在湖南的统治,长沙市民3万余人在教育会坪召开大会,提出《对湘主张之二十四条》,组织了带有政权性质的湖南人民临时委员会。缪伯英作为妇女界代表,当选为委员,并且与周以栗、张汉藩三人担任常委,参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驱逐军阀赵恒惕、组织人民群众积极迎接北伐的斗争。3月11日,赵恒惕被迫宣布“辞职”;12日,在强大的群众压力下,自长沙逃走。

不久,吴佩孚调集精锐部队南下,向湖南进犯。与此同时,北伐军挥戈出师,双方屡战激烈。缪伯英亲率湖南学生慰劳队、红十字救护队和女子宣传队,赴前线慰问,救护北伐军伤兵,发动群众响应国民革命。

在武汉和上海的不懈斗争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取武汉,大革命的中心移到长江流域。何孟雄从北京调来,担任中共汉口市委组织部部长。此时,缪伯英也由党派到武汉。他们夫妻又往一起战斗了,住在武昌东湖。

缪伯英的公开身分是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训育主任,实际上是协助中共湖北省委妇委书记蔡畅做妇女工作。在她去湖北时,她父亲把跟随了自己多年、贫苦老实的族侄缪位荣推荐给她,一同前往。缪位荣一面帮助她带小孩、搞家务,一面以捡字纸为由,做秘密交通工作,从中沟通妇委与国民党省党部妇女部部长李文宜、省妇女联合会负责人赵君陶的联系。

1927年7月中旬,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武汉三镇顿时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党中央被迫转入地下活动,9月间迁往上海。由于斗争需要,10月初,党组织调何孟雄、缪伯英到上海工作,缪位荣、何重九同行。

在上海,缪伯英任沪东区委的妇委主任。何孟雄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省农委和军委负责人、沪东和沪中区委书记等职。缪伯英在华夏中学谋得一个公开的职业,担任物理教员,为了便于开展地下工作,她曾化名廖慕群。

1928年3月20日,她又生下女儿何小英。上海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斗争环境很险恶。缪伯英胆大心细,处事慎重。她多次对缪位荣说:“我们如果有两个晚上不回来,你就赶快搬家,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当时他们住在租界内,一有情况发生,就提前搬家。为了搬家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需要找到借口,缪伯英就装做与丈夫何孟雄吵架。遇到紧急情况时,他们干脆把家丢弃,只身走掉。

他们食无定时,居无定所,时常天未亮出门,深夜方归,回来还要继续工作。缪位荣在回忆那段生活时说:“对那种紧张而又危险的生活,开始我还不习惯,有时晚上被惊醒过来后,好久睡不着觉。但我发现他们很坦然,也就放心多了。我在伯英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为被压迫人民求解放的决心,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学会从容不迫地处理突然情况了。”

缪伯英是我党具有较深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的干部,而且一直战斗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的第一线,在白色恐怖下,日以继夜地为党工作。长期清贫而不稳定的生活,把缪伯英本来就不强壮的身体拖垮了。

1929年10月,她突然得了伤寒病,送入上海仁济医院,因抢救无效,溘然辞世,时年30岁。伯英在病危时,对何孟雄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你若续娶,要能善待重九、小英两孩,使其健康成长,以继我志。”

缪伯英辞世后,灵柩存放在上海扬州会馆。会馆改建时,曾登报通知各户迁出,因何孟雄被捕,在龙华壮烈就义,伯英遗体就不知会馆代迁何处了。两个孩子在上海龙华监狱被监禁了一年多,后送入上海孤儿院收养,“一二八”日寇进犯上海时,失散于战乱中,至今下落不明。

青春笔记本作文【七】

徐徐升起的太阳,红的像,就像用那革命战士的鲜染红,那热是多么珍贵,是他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

在这几天我看了《青春之歌》这本书。《青春之歌》是这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感染、激励、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懂得了今天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

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战士的革命道路。讲了当秀妮生下林道静时,就离开了她,林道静高小毕业后考上了北平西郊的南山的女子中学,那时她已是一个颀长、俊美的少女。而她养母徐英凤为了钱财,让她嫁给一个阔佬,而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了流亡之路。她逃离了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老师。然而,校长余静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的她想跳河自尽,却被一位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余永泽唤醒了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的感动下,道静答应了他在一起,让她感觉到家的温馨,家的的温暖。但她不喜欢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到挫折,后是接触到了北大学生,思想受到触动。当遇到共产党卢嘉川之后,接触到了革命思想。而余永泽却阻扰她参加革命活动,而卢嘉川被捕,这事让林道静如梦方醒,决心离开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参加了共产党,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革命战士。

当日本人来侵略时,是年轻热的青年们的反抗,在大街上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那雄壮、嘹亮的口号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反对卖国求荣的国民党!建立民众政权!”“纪念‘三·一八’,青年学生自动组织起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那声音是那么激昂,那么愤慨,那么有力地震撼人心。

那时的青年渴望和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流成河……在1937年到1945年,这长达八年的抗日,有多多少少的人陷入这水深火热之中。翻开历史,哪一页不沾满迹?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留下了只有悲痛,悲剧。全世界人们都渴望和平,我知道战争的丧钟一定会敲响,全世界一定会真正铸剑为犁,让和平永驻!革命战士用他们的青春来保卫国家,唱起青春之歌,让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思想的烛光点亮我们的灵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