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小学生作文类型及技巧)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小学生作文类型及技巧)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8 17:09:48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小学生作文类型及技巧)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一】

有些同学写作文,往往爱编造故事。他们认为,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真人真事?天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有什么可写的,7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你没有去观察,没有去认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你没有注意到,或注意到而没有去理解它的意义,你就没话可写。相反,如果你注意到了,而且理解了它的意义,那你就有了写作材料。试想:胡编乱造的东西,连你自己都不能被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

例如:作文题目“我真遗憾”。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时不时会犯一些错误,其中有些会终身难忘,当你经过仔细分析,从中吸取了教训后,

就会成为你健康成长的财富。这就是很好的材料。

佳作展示

最好的`奖赏

爸爸是一个农民,农忙时就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忙地里的活儿,一到农闲时就出去打打小工。

爸爸最喜欢的事莫过于打扑克了,打什么,斗地主。只要有机会,爸爸总要过把瘾。但喜欢归喜欢,过瘾归过瘾,爸爸是从来不因此而误事的。

家里虽不是很富,但我家的小日子过得相当舒服的。在学校里,我是吃好的,穿好的,每个周末还要回去“大补”一下。当然,这与爸妈的辛勤劳动和他们生活的节俭是分不开的。

爸爸其实是很辛苦的,每天天刚亮就要出去“上工”了,有时还要加夜班。

有一个周末,

我到家时发现家里有两袋面包。我很奇怪,要知道爸妈是从来不会买这种东西的。当然,更不可能,是别人送的。用我的话说“一元钱一袋的面包怎么拿得出手?”我拿起看一看,与学校小商店卖的没什么两样。对她没什么兴趣,我又放了回去。但我心里仍有一些好奇。

过了好一会儿,妈妈回来说这两袋面包是爸爸加班时“工头”给买的,没舍得吃。她还补充了句“等爸爸回来一起吃。”我听了心里有一丝感动。没多久,爸爸回来了,吃过晚饭后,妈妈拿出一袋面包来分,还把另一袋当作宝贝儿似的说留给我明天带到学校吃。可她哪里知道,这面包我不知道吃过多少了。

妈妈小心地将面包袋子撕开,从里面掏出那个很小的面包,用那双粗糙的手将面包分成了极不平均的三份,每人一份,给我一块最大的,留给自己一块最小的。爸爸一口就把属于他的一份解决了去干别的事了。妈妈则小口地吃着那块最小的面包,边吃边翻转着面包袋子仔细地看着什么,还说奶油好吃。吃完后,还依依不舍地看了会儿包装袋子才将它扔掉去忙家务。我看着这块外观极不漂亮的面包,小心地吃着它,似乎吃出了一种别的味道,很香,很甜,很有滋味。

过了一个星期,我带给爸妈一张满分的试卷,妈妈高兴极了,很开心地亲了我一口。问我要什么奖赏。我想到每个星期妈妈给我那么多的零花钱都被我大手大脚地花掉和上次分面包的情形,我神秘地对妈妈说:“奖赏不是给过我了嘛。”

妈妈很疑惑,有些不解地看着我。

我补充说:“上个星期的面包就是最好的奖赏呀!因为那个面包我吃得最香最甜……”

简评

文章构思新奇,立意不凡。作者选取了生活中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素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清苦而温馨的家庭:劳碌辛苦的父亲、勤俭朴素的母亲和懂事明理的孩子。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十分传神。“一家人吃面包”,把父母亲和“我”的性格和心理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读后会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二】

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新颖,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电梯里的女孩》是一篇歌颂、赞美平凡中的伟大与美丽的文章。作者曾经在当地有名的医院门诊大楼里见过两位截然不同的电梯看管员:前者厌恶本职工作,后者却立足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赢得了众人的欣赏和赞誉。作者根据这个现象在考场上巧妙地采用对照的方式来叙写,含蓄而形象地表现了命题所给材料中蕴涵的“耐得住寂寞,恪尽职守”这个哲理。两位看管电梯的女孩,无论是前者态度的生硬、冷漠,操作的不耐烦,还是后者灿烂的笑容、和善的声音及热情的服务,这样的人和事都应该是时下再新颖不过的素材了。

选好了文章材料,就如同建房子选好了砖瓦,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如何把这些砖瓦砌好。这道工序又叫做“剪裁”,是以用布料做衣服为喻的,其道理在于说明如何按照需要把材料组织安排得妥帖自然。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能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为材料,那么,这样的材料是会很多的。

例如:作文题目“我的业余爱好”。拿到这个题目,就要考虑:自己的爱好是什么?有怎样的具体表现?这个爱好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对这些内容思考,认真组织,就不难写出一篇好作文来。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四】

我长这么大,妈妈给过我许多关爱,比如:我感冒了,妈妈照顾我,给我关爱,我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是那样的温暖舒服;我小的时候,别人欺负我,妈妈帮我劝架,给过我关爱。但是,让我永记在心的还是那一次。

那一次,我感冒发高烧,我的感觉糟糕透了!又是头疼又是肚子疼,一量体温,高烧39.6度,妈妈一看,急得手忙脚乱,并问候我说:“头疼不疼?”“疼。”我轻声回答道。“上医院吧。”妈妈焦急地说道。这时,我只是点了点头。妈妈背我去医院打针。

打针回来以后,妈妈扶我到床上休息,并用冷毛巾敷在我额头上。彻夜不眠地照顾我,我想:妈妈一定困极了。看妈妈那慈祥的脸庞,我忍住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我量了量体温,36。4度,我和妈妈兴奋不已。

有爱的地方,就有奇迹!我觉得妈妈的爱抚胜过了任何药物。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五】

记叙文的写作,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内容问题,即“写什么”。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作者都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如同一个产品制造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一样,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成败和好坏,也常常取决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体验、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选择材料,有没有可供遵循的标准呢?应该说是有的:

1、材料要体现正确鲜明的主题。

一般记叙文都是通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所写的事仅是一个载体,最终要让作文某种意图,给读者以启发和教益,这在构思中首先应注意的。主题很多,如爱国、诚信、守纪奉献、勤劳、坚强、敬业、合作、节俭等等。但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得知此等种种主题都源出于一个“爱”字,这是人性的本质所在,明确了这一点,在构思选材剪裁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少数同学不明白这一点,为了写事而写事,如《疙瘩解开了》一文很多学生就疙瘩写疙瘩,事情完了文章就完了,无着力点,不给人留下思考,这类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而选材上有些同学甚至将“疙瘩”等同于恶语中伤、拳脚相加遗留下的“怨恨”、“敌视”等等流毒,这就是典型的“无用素材”。

2、材料要新颖。

一般地说,材料陈旧乏味,就不利于主题的表达,甚至会影响主题的表达;而新颖妥贴的材料常使主题不同凡响,令人耳目一新。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于是赞美日出就成了许多文人大家笔下的共同主题,怎样使这个共同的太阳不至于千篇一律而又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呢?巴金写海上的日出,徐迟写黄山日出,刘白羽则描写在飞机上看见的日出;海涅借云海衬托日出的美景,屠格涅夫用光与色表现日出的辉煌??作家总是寻找新的题材来表现“每天都是新的”太阳,这对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吗?

《疙瘩解开了》一文多数人都写个人的疙瘩或个人之间的疙瘩,但有位同学构思比较巧妙——两家间的疙瘩:村上两家间的排水沟堵了,相互指责对方有责任,应由对方清理,弄得村上环境臭气熏天。后来村上一位老者主动自带工具,开挖疏通,感动了两家人,齐心协力共建了美好环境。材料较新颖,传达的主题也明确而又积极。

3、材料要抓住重点,引人入胜。

任何一则故事都有来龙去脉,有一定的发展过程,我们如何才能截取素材中重点环节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首先我想,我们应该明确题目的重心何在。如《守住自己的宝》一文,这个题目结构上是动宾结构,重点应在动词“守住”上,要突出“守住”就必须明确三点:

一、这个所谓的“宝”本来就隶属于自己;

二、这个“宝”现在有丢失的危险;

三、要有“守住”的方式、行动。不少同学应为没有理解题目的重点,匆匆选材,对既定选材各个过程不加辨析,匆忙下笔,慌乱中已失方寸,失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记叙文事件记叙要体现情景性、场景化,切忌大段的概括式宽泛语言。情节要有张力,人物要有冲突。再如《疙瘩解开了》一文不少同学运用误会法,突出了这特点,也为后文解开疙瘩作了铺垫。解开疙瘩转折点不少同学设计了一定的事件,这比有人仅说时间久了疙瘩自行消解强得多,从而更引人入胜。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六】

材料新颖,读者读起来才有兴趣。要想材料新颖,就要尽量及时地选取那些新鲜而有意义的事做为作文的材料。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我们的周围,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情发生,要学会观察,善于捕捉。

例如:作文题目“一场”。这个题目从选材的角度看,比较广泛。但要做到新颖,就需要动脑筋。“偷考”、“考试失误”等写得太多、太俗。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自己特点,反映自己真实感受的、别人未写的事情,这样才能吸引人。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考试。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是考察一个人道德水准、精神风貌、应变机智的考场。如果写作中能够在这方面作些思考,就会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学生作文选材的方法【七】

如果把材料比做珍珠,那么线索就像把珍珠串连起来形成一条闪光的项链的线。往往是有了一条线索以后,许多材料和人物便自然地组织到一篇文章里去了。如2012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父亲的手》,作者学习朱自清《背影》的构思技巧,通过写父亲的手,先写父亲的严厉(我8岁那年,从父亲钱夹里偷了30块钱,父亲用“砖头手”拍打我的手掌;我15岁那年逃课被抓到后,父亲用他那厚大的手掌打我的脸;终于,在一次犯了错后,父亲又扬起他的手……但这次力度似乎不大,只轻轻地抚摩了我的头,再写父亲的慈爱(每天早上6点起床为我准备早餐,每天晚上11点开车去学校接我,我受伤时帮我涂药,等等,字字句句,打动人心。父亲的手,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是严厉与慈爱的化身,那是温暖的象征。父亲的手,也是本文串起颗颗珍珠的那根闪光的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