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景点旅游作文(中国有名旅游景点作文)

世界景点旅游作文(中国有名旅游景点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4-21 14:55:36
世界景点旅游作文(中国有名旅游景点作文)

世界景点旅游作文【一】

在我美丽的故乡西郊有一座小山名为翠泉山。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郊的小山几乎全被开发了,翠泉山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从小城隔水望去,山上满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阳光的照报下,闪着翠绿剔透的光。是的。故乡是我童年的摇篮,而翠泉山是这摇篮里的一颗明珠。

踏着金色的阳光,我又来到翠泉山下。小山悠悠,回忆悠悠……

记得山脚下有一块草地,上面长着蒲公英、石韭菜、野菊花和许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在春天里它是五彩缤纷的,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踩碎晶莹的露珠,把毛茸茸的蒲公英吹离花托,看它乘风飘向远处。夏天里草地是软绵绵的,我们在上面打滚、奔跑,那时觉得这草地真是一个无比宽阔的天地。长大后,重踏这昔日的草地。却发现它只不过有半个篮球场大罢了。

在草地的那边,有一条清幽的小径蜿蜒而上。我举步拾级,两旁是苍劲的松树和缀满了珊瑚株般山捻子的灌木丛。我随手摘下一颗放进口里,便觉得满口甜滋滋的,其中还带着馨馨的草香。把果皮吐在手里,我的心中蓦地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熟悉的动作,这令人怀念的清香,又把我带入那无优无虑的童年。厚重的时间帷幕啊!

从山腰往上走,小径渐渐模糊了,最后消失在荆棘丛中不知去向。两旁的树也变成了遮夭蔽日的阔叶林,阳光在树叶间投下斑斑点点的影子。我拨开一条小路,上到了山顶。站在山顶往下看,越过绿浪似的密密的树盖,山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湿津津地舔着对岸的小城,这小河便是我们家乡温柔的母亲河了。河上有一座桥,桥上是熙熙攘攘的行人。小城里高低参差的楼房密密地挤在一起,偶而伸出一根烟肉孤零零地指向天空。城的这边已看不到环抱她的小山群了。楼的那边还是楼,城的那边仍是城,小城真的扩展了许多。人们正在一步步地通着大自然放弃她美丽的家园。

当我转身面向密林,遍地的咤紫嫣红使我身不由己地走下山背面。一路上风声鸟语。树香沁鼻。山间隐隐响起泊泪的流水声,我快步走过去。水声愈来愈大,逐渐变成“哗啦啦”的欢唱。绿叶掩映的大石后面隐着一眼清泉,泉水清澈澄净,依傍着溪边绿茵茵的青草,宛若一位明眸皓齿的长裙少女,只见它从两块巨大山石之间奔涌而出,有如一条白练,顺着山势。劈开野草,飘然下山远去。我纵有“笔头千钧,胸中万卷”,也难以描绘这诗意盎然的山间美景了。

这一眼泉,就叫翠泉。它如亘古的星辰缀在这小山上,飞花溅玉中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这山上住着一家三口,夫妇俩有个女儿叫翠泉。每天,他们从山下的小河提水上山浇灌树木和花草。一天,父母要出远门,出发前叮嘱翠泉要看护好花草。想不到,父母刚走几天,一条恶龙路经此地,看见一片山明水秀,便顿发恶念。于是一把火烧光了这山上的所有树木,翠泉也在大火中被烧了。一年后,在翠泉烧的地方,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无论春夏秋冬,从不枯竭……几年后,山上又满是葱笼药郁的树木了。此后,这山便叫翠泉山。

我走近溪边,绿水依依,宛若当年。我仿佛又看到那久别了的伙伴们,满头草屑,一身泥巴,在溪边捧起泉水“呼啦啦”地向我泼来。那扎着小辫儿的妹妹怀抱着一束山花,欢笑着向我跑来……

当我从思忆中回过神来,不觉日影已西斜。步下山间小路,又进入了喧闹的人群。回眸凝望。真担心翠泉山会慢慢失去它美丽的光泽。

世界景点旅游作文【二】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泰国旅游,在泰国的几天里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海岛游。

早餐后导游带着我们搭乘快艇前往珊瑚岛,大约20分钟后我们先到了一处海上平台,平台上挤满了人。抬头望去,天空上飘着一顶顶的降落伞,我看得心痒痒的,最好也上去玩一把。我迫不及待地上去排队,加入了长长的排队队伍中,好久才听到工作人员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喊我名字,终于到我了,只见工作人员帮我穿好救生衣,系好安全带,我跟着汽艇的拉力跑了起来,逐渐离开平台,升到了空中,当时,我第一感觉就是,脚下是空的,一往下看,我已经飞翔在碧绿的大海上了。我飞得越来越高,很快我就融入到了蓝天的拥抱中了,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突然,我感到我的身体在往下沉,原来是汽艇开慢了,降落伞也慢慢地往下飘。我还以为我要来一个“完美”的落水动作时,汽艇又开始加快速度了,我重新飞上了蓝天,我虚惊了一场。终于我又回到了平台,看来还是脚踏实地的感觉好。

离开珊瑚岛,我们又乘快艇前往金沙岛,在金沙岛上我还玩了很多水上项目,有香蕉船、水上摩托艇、坐玻璃船看珊瑚等,我还在海边游泳时大秀了一把泳技。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很快我们就坐上的返航的快艇,但阳光、沙滩、海洋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

世界景点旅游作文【三】

我们旅游的第一天是去的山东蓬莱,早上五点多到了蓬莱,先去看了和平广场和八仙雕塑,再往前走点就是大海,站在海边远远望去可以看到蓬莱阁,它像皇宫一样雄伟。

吃完早饭,我们游览了八仙过海口风景区,进入景区先是看到了海豹池,那里面是渤海里特有的一种海豹----斑海豹。然后导游领着我们参观八仙的庙,她给我们介绍了八仙的名字,故事还有各自的法宝。在八仙过海处,我们坐快艇还看了渤海和黄海的分界处,大海一眼望不到边真的很壮观。

世界景点旅游作文【四】

暑假里,我们去了美丽又神秘的云南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风景十分美丽,不仅有青青的草地、潺潺的小溪、五彩缤纷的野花与色彩各异的浆果,而且在山上还能望见山脚下一大片绿毯似的牧地,以及在那里悠闲地啃着青草的牛儿。一切风景如诗如画,让人陶醉,我仿佛体会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沉醉在这美丽的风光中,我久久不能回神,等回过神来,我赶紧拿出相机,拍下这美景,记录下这里的点滴。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美好风光。

世界景点旅游作文【五】

这次寒假,我和妈妈单位的人一起去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我怀着兴高采列的心情踏上了彩云之南之旅。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深的景点是如仙境般的石林。

我们一行进入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在那高高耸立的石峰上的两个大字“石林”。在石林两个大字前面的石峰下看到好多游客穿着当地民族服装在拍照,我和妈妈、阿姨等人也迫不及待地穿上民族服装做了一回彝族姑娘“阿诗玛”。接着,我们来到石林里面,抬头看到两块石柱间夹着一块巨石,导游说:“这块巨石被人称为”试心石“,据说如果做过坏事的人从这石柱间走过,巨石就会砸下来。”听完介绍我发现好多人都快速地穿过去,是不是也做过一点点坏事啊!我们跟着导游进入迷宫般的石林,看到很多形状千奇百怪的石头,有的象老鼠啃火腿肠、有的象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有的被称为“刀山火海”。接下来我们登上了石林最高点“狮子亭”,从狮子亭往下看,整个石林的美景尽收眼底,真不愧为万石成林,胜似仙镜。

石林里的怪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林真是太美了!

世界景点旅游作文【六】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更多的人具有了旅游消费能力,景区接待能力有限与旅客增长无限的矛盾将不可调和,最后不是景区本身遭遇损坏,就是游客花了更多的钱,却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和预期的旅游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景区门票不涨价,旅游的性价比也将急剧下降。既然如此,仅就“一分钱,一分货”的公平交易而论,如果涨价能调剂需求,通过减少游客总量,让支付更高价格的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那也不失为一个有效而且合理的解决方案。至于收入不高的人员,按照过去的门票价格可以游玩三个景点,涨价之后只能游玩一个景点了,那首先也是因为过去人少,三个景点都有接待的余量,而现在只有一个景点还有接待能力:在景区已达能力极限的时候,合理的办法到底是通过涨价减少游客数量,还是通过保持价格稳定,听任游客自然增加,还是通过财政埋单刺激游客进一步暴涨,具备常识的人都清楚应该如何回答。

反过来,如果坚持景区公益性,又希望限制人数,避免景区压力过大,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由政府对门票实行配给。具体来说,可以或者采取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一定时间段内,分配若干张;或者简单报名摇号,就像北京限购汽车,市民苦等命运的眷顾。问题是不需个人付费的配给和摇号,难以避免那些本身不想旅游或者不想到特定景点旅游的国人,也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参加摇号或者接受配给,转手又把拿到的低价甚至免费门票,拿去市场上倒卖,最后的结果仍然是有钱人通过黑市买卖,多支付成本之后,获得了多次、多地的旅游机会,而低收入家庭因为只能坐等命运眷顾,三个景点仍然只去了一个景点,甚至一个景点也没去成,因为见门票抢手,宁可拿去黑市交易,换了钱买其他更急需的物品或服务。仅就实现“作为基本福利的旅游享受”而论,他们最后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机会,甚至失去了原本还可能利用的机会。

旅游=“基本福利”?

说白了,市场经济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规律加上供求关系,前者是根本的,但会受到后者的极大扭曲。在景区具有价值,接待能力又有限,供不应求的状况难以改变甚至还将加剧的情况下,除非在景区门票配给制和摇号制之外,再比照香港最近限购奶粉离港将予以处罚的办法,规定凡有价转让门票者将严惩不贷,确保一切潜在交易者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就不可能消除景区不涨价,黑市买卖仍会抬高价格的现实。更为荒诞的是,如果政府管制真的取得了实效,“不拿白不拿”的低收入者拿了也不敢转让,只得放弃,最后造成景区人数不足,接待能力空放,岂非更加事与愿违?

中国搞市场经济多年,但国人中仍有不少人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先地位之由来,半是清楚,半是模糊,只要有一丝机会,就希望废弃市场化的方式,而另寻他途。其背后的价值观驱动就是不分需求性质,片面强调公平性或公益性:在还有相当多的人处于刚刚达到温饱的当下,旅游怎么就成了需要国家埋单的“基本福利”?旅游市场供应的服务怎么就成了“公共物品”?需要投入,讲究产出效益的景区怎么就成了“公益场合”?到底是低收入群体渴望消费升级换代,也能到此一游,还是包括一些媒体从业者在内的中等收入群体利用话语权,想少花钱多玩几个地方?在今天中国,拥有话语权的群体借弱势群体的名义,为符合其自身利益的主张争取道义上的合法性,是一项屡屡奏效的策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