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作文650字初中(好奇议论文作文600字初三)

好奇的作文650字初中(好奇议论文作文600字初三)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01 19:18:29
好奇的作文650字初中(好奇议论文作文600字初三)

好奇的作文650字初中【一】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过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科学兴趣的所在。而好奇心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我们要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要想学生学好科学课,就要保护其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可贵,是一切科学创新的基石。我们从小学开设科学课,就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如何保护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既要有一颗童真的心,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以科学老师特有的睿智,认真地倾听和感受学生的发现、期待、热情和想象,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实际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 而在课堂上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孩子专注的话题漠不关心、为了“正确”答案诱导学生猜测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要减少对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探究活动的约束,从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用孩子的眼光看科学。孩子眼中的科学和成人眼中的科学是大不一样的。科学世界在孩子们眼中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在他们眼中,科学是一群蚂蚁在搬几倍于它们体重的一块肉骨头,是蜘蛛能在一夜之间织成一个大网,是校园的凤凰树在秋冬季节下起了金黄的小雨。假如我们能用孩子的心态来看待事情,那么,许多平时你习以为常的事情,你便会发现很神奇,甚至会觉得孩子很了不起。只有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发现、用孩子的心态思考他们所遇到的问题,那样,教师才能走近孩子,才能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把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趣事、奇事,在科学课堂中得到探究。

再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与生俱来的探究欲。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科学教学的目标,探究也是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以身边事物为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探究方法,学会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历探究的过程。

只有学会了探究的方法,提高了探究的能力,学生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探究的乐趣,从而使科学的好奇心增强。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我们也应注重科学课堂师生的交往,多开展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展开探究的翅膀,学到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窗,每一扇窗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窗的开启,都是无法预测的创新。

好奇的作文650字初中【二】

各个文明国度正是在彼此交往和凝视中,开出了令后人倾慕不已的人类文明之花

青春期的文明就像孩童,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保持着天真烂漫的好奇,并因这种好奇而使自己渐渐丰富。唐朝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时代。当年风华绝代的长安城,不乏从世界各地辗转运来的奇珍异宝,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雍容气度。《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正是关于这一时期的名著。

撒马尔罕是古代中亚一个出产金色桃子的国度,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代表着一段逝去的辉煌。7世纪时,撒马尔罕曾两次向唐朝献贡金桃,“撒马尔罕的金桃”也因此象征着风靡唐代的异域文明。本书作者美国学者薛爱华(爱德华·谢弗)是世界著名汉学家,一生精研唐代社会史和文化史,著述颇丰。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这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就以《唐代的外来文明》为名翻译出版,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唐代文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正因如此,包括本书作者在内的很多西方汉学家,倾注一生精力研究唐朝,摹写那个流光溢彩的传奇时代。好奇心驱动着本书作者薛爱华的学术热情,他像博物学家那样,事无巨细地将全书分为十九章,按照家畜、植物、食物、药物、香料等分类,一一列举曾经在唐朝输入中国的各种舶来品,并对每一件舶来品的来源、词源、输入唐朝的曲折路程追根问底。作者精通十几种古今语言的`功底,对历史语言文献的运用,加之他在民族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的丰厚学养,使本书呈现出开阔的视野与多视角融合的特点。

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既包含汉族的,也包含其他兄弟民族的;既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从这本书中可以领略,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何等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品对中国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怎样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在长期交往中,很多异域元素逐步融入中国原有文化,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比如,唐代音乐中苍凉浑厚、引发几多边塞之思的西凉乐,就是龟兹乐与传统中国音乐交流融汇的产物,所谓“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对外来事物态度不甚友好的大诗人元稹曾不无哀婉地叹息,“玄宗爱乐爱新乐”,这一“新乐”正是从西域而来,从宫廷到教坊再到市井少年的口中,最终融入唐朝文化的壮阔洪流之中。

文明的好奇心,不仅表现为对外来珍奇异宝的渴望,还在于通过这些跋涉千山万水而来的异域珍宝,想象一种未曾亲历的生活形态和文明样式。就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周末走进博物馆,不仅是为了开眼界,也是为了触摸一段逝去的或远方的文明,从而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满。这种好奇心,在人类历史的各个辉煌篇章都能觅得踪迹。从古希腊人对近东的好奇、希腊哲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融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人们在港口张望满载世界各地物品的货船,再到宋元时期,被马可·波罗盛赞不已的中国泉州,“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各个文明国度正是在彼此交往和凝视中,开出了令后人倾慕不已的人类文明之花。

如今的撒马尔罕,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连接着伊朗、印度和中国,依然是中亚地理的文明心脏。我们今天阅读《撒马尔罕的金桃》,追慕已经逝去的唐代文明,也充满希冀地展望未来的欧亚大陆,能够重现当年商贾云集、驼铃不断的文明交融之盛况。

好奇的作文650字初中【三】

众所周知,从现象到本质是人们对事物的普遍认知规律。同理,发现一个真理的过程也要从它的表面现象入手,而好奇心是驱使我们从表面的现象引发思考,从而思考,来探索真理的本质,所以好奇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詹天佑小时候对事物就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拆卸家中的闹钟,后被清政府优选为公费赴美学童。学成归国后,创新设计京张“人”字形铁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十五世纪之前,人们只知道亚欧非三大洲的存在。于是,一些思想先进的欧洲人便引发好奇心,难道除了亚欧非三大洲就没有其它大洲吗?

就这样,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掀起了。1487年,迪亚士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达好望角。1492年8月意大利人哥伦布相信地圆说,他认为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了印度西海岸。一条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被开辟。1519年8月,麦哲伦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太平洋,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试想,如果四位航海家没有好奇心,各大洲的文明怎么会交融?世界又岂能连为一个整体?地圆说的观念更不会确立。

好奇心是科学创造的源泉的开始。牛顿因为被苹果砸到头而引发好奇,苹果为什么没有飞,从而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奠定了近代力学和微积分的基础;门捷列夫因为有好奇心,研究元素规律,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屠呦呦因为承担国家的责任和有研制出治疗疟疾新药的好奇心,经过190次的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有想使水稻增产的好奇心,从而发明了高产杂交水稻;道尔顿因为对袜子的颜色有好奇心,深入研究发现自己和弟弟是色盲,从而发表了著名的《论色盲》……

如今,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好奇心是最大的功臣。没有好奇心,人类可能还处于“刀耕火种、茹毛饮”的原始社会时期。那样的话,人类文明会是多么落后与愚昧,我们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

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过:“很多人说我是伟大,很有毅力什么的,其实,我就是特别好奇,好奇得上瘾”。不管我们是不是伟人,或者是普通人,拥有一颗好奇心是必须要有的。不固步自封,要敢于冲破禁锢思想的枷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才能深入探索,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发现真理。无数事实使我们始终坚信,拥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灵才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的作文650字初中【四】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好奇的作文650字初中【五】

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

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

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悠。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王佳丽,心丝细腻,不够坚强,要注意不能过于责备她。”

“ 王富贵(我的名字,有小聪明,却不踏实,要善意引导,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翻过一页,“今天X同学考试作弊,我责备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团,该怎样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

又翻过一页,“今天孩子不舒服,可学校太忙,记得提醒孩子外婆来家照看他。”

“过不久,我的孩子们要高考了,我该怎样鼓励他们呢?”

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她多少个日夜为我们操劳,有多少个难眠之夜?她怎忍心舍小家为大家,连孩子病了她都无暇顾及?她又是何等地坚强,用她严厉的外表来掩藏她炽热的心?她的身躯为何日渐消瘦,她的双鬓为何日渐斑白?此时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老师,她用真诚磨炼我们这一颗颗沙砾,使我们成为光彩熠熠的珍珠。

我用好奇心换得了对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