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母校的作文600字左右(告别母校600字)

告别母校的作文600字左右(告别母校6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2-05-17 15:34:04
告别母校的作文600字左右(告别母校600字)

告别母校的作文600字左右【一】

《漫长的告别》是我在网易蜗牛读书app上随意翻到的一本书,我有段时间对书不感兴趣了。在看《漫长的告别》之前,我看得是《枪炮、病菌与钢铁》,老实说这本书让我昏昏欲睡,在极强的忍耐力下我总算是翻完了这本书。

网易蜗牛读书的.机制很有意思,每天可以免费读一个小时,读满一个小时就可以得到一个蜗牛壳,通常十几到二十几个蜗牛壳可以买下一本书。

网易蜗牛读书算得上是读书app里的一股清流,它竟然可以做到对网络小说不屑一顾,完全没有网络小说这一版块,即使以比较高的标准来看,网易蜗牛读书里面图书的质量也是非常高的,这点让我觉得很满意,我爱网易蜗牛读书。

但我并不是用网易蜗牛看完的《漫长的告别》,这父母的爱本书并不短,我用的是微信读书,微信读书总是在送无限读书卡。

我不喜欢在读一本书之前或者看一部电影之前就对其了解太多,我更偏爱意外的惊喜。我在读《漫长的告别》之前对这本书和其作者雷蒙德·钱德勒都知之甚少,大约十几分钟之后,我就知道自己该认真对待这本小说了。它不是我前些天读的《七个房间》那种故事会水平的读物,也不是我很久前读的东野圭吾的那种类型小说。

《漫长的告别》是部严肃小说,是文学,文学性和故事性俱佳的典范之作。

严肃小说和通俗小说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严肃小说作家通常而言更关心的是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深度、叙述的可能性,他们不太会去在意读者的感受,读者通常会觉得晦涩、迷惑,不爽快。严肃小说就是值得严肃对待的小说。

关于本书的译本,我读的是姚向辉译本,读完后通过百度,对比了下宋碧云、卢肖慧和宋佥版,我觉得姚向辉版本是最好译本,通过他的翻译,最大程度体现了中文的那种韵律美。姚向辉的中文水平蛮高的,最好的中文是翻译家创造的。

引用三句书里的话:

1、我是个有执照的私家调查员,已经做了一阵子。我独来独往,没结过婚,人近中年,不富有。我进过不止一次拘留所,我不接离婚案。我喜欢喝酒、女人、象棋和另外几样东西。警察不怎么喜欢我,但有几个我还算合得来。

2、她没有爱上我,我知道,她也知道。她不是因为我哭。她只是到了该洒几滴眼泪的时候。

3、你有一个朋友要告别。

告别母校的作文600字左右【二】

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时间像是一个黑洞,永远张着这张无底洞似的大嘴,一点一点蚕食着时间中的一切人、事。我不也是如此吗?六年前,我怀着好奇心踏进母校的大门,六年后,我却要被时间无情地抛弃到新的学校去面对陌生的面孔。六年时间好像六分钟,又好像六百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而六年里的喜怒哀乐,那些熟悉的面孔,一定会深深刻在我心里。

还记得那天,我刚刚来到这里,年少无知的我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分外新鲜。我的启蒙老师是叶晓燕老师。当时,我们这些淘气包们都学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叫她“小燕子”。叶老师对此不仅不生气,还笑眯眯地说:“很好呀,我很愿意你们这样叫我,更能促进师生间的友谊,不是吗?”虽然我当时还小,可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好老师,我为此感到幸运!

渐渐地,我上了三年级。仿佛是命中注定一样,我有了一个知心的好朋友——曾炜。说起他,我不得不用一句话形容:不打不相识。那节品德课上,他在我书上画画,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跃然我的纸上。别人看了都叫好,可我不这么认为:哼,我的书,为什么你画?而且你不画大蛋糕,而画小老鼠,真是的!这么想着,我把他的垫板往外使劲一扔,本想吓唬他,谁知垫板碰到风扇飞了出去。曾炜勃然大怒,竟然把我的书撕成两半。在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下,我不得不服气,毕竟是我先冒犯人家的啊!我本以为曾炜会与我势不两立,可他总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居然不拘小节地向我道歉!我们从此成了好朋友,平日里,时常会听到:“佳勐,帮我打印一下材料好不好呀?”“可以啊!没关系!”“曾炜,这道题怎么做啊?”“没事,我帮你!”我能够有一个如此知心的朋友,真的是很知足,很快乐。

“闽侯县实验小学毕业典礼,现在开始!”六天前,我毕业了。领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我想哭,又欲哭无泪。六年的小学生涯,就这么轻轻逝去了,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如同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就这么消失了。我能不悲伤吗?旁边的同学已经耐不住性子,低声哭泣起来,不论老师怎么安慰,都是徒劳之举。其实,你别看老师们很轻松的样子,嘴里说着:“你们走了我就轻松了。”,但是,我多多少少看见了他们眼角闪烁的泪花。曾炜就站在我前面,一直没说话,神色凝重,直到临别时,他才挤出笑容说:“佳勐,借我喝一口水,行吗?”我点点头,把水杯递了过去。因为我知道,这也许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借他水喝了。曾炜仰起头,向以往一样喝了一大口。看了我一下,道了声:“再见吧!”便失落地走去了……

难忘的启蒙老师——叶晓燕,知心的朋友——曾炜,那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件事,那一个个人,多么让我难忘!可时间是无情的,在如流的时间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有道声:再见,再见。

告别母校的作文600字左右【三】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教室!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我昔日的好朋友!

在这个哺育我六年的母校,我想对您说:“谢谢您!”您为了我们全校的学生呕心沥,您不求得到什么回报,但我却要衷心的说一句话:谢谢您,再见了!我知道,这不只是一句话这么简单,这句话蕴含了我无限的感情,千言万语只酝酿成一句话:再见了!母校!时光飞逝,我将要毕业了!我昔日的好朋友将要和我分开,我敬爱的老师也将要和我分开!我知道分开是免不了的事,在我学校生活中,这只是我的第一次分离。

在我的记忆中,母校像温柔的母亲一样。无论我范了什么错误,您都不会怪我,即使我考试没考好,您也不会怪我,反倒鼓励我下次在努力,一定能考好!母校不仅是我无微不至到母亲!还是我亲切的导师!每当我有难题时,我会问一问我的老师,老师会很有耐心的给我讲题。学校母亲!在我为某件事迷惘时!

您为我指路,像我前进的照明灯一样。六年了!我将要离开您了!我在这里真诚的说一声: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无微不至的母亲!再见了!我亲切的导师!

告别母校的作文600字左右【四】

我,要毕业了!

每当纯白的栀子花开满校园,便是新生进校,老生离开的时候。看着新生们开心的笑容,闻着栀子浓浓的花香,眼前闪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帧帧温馨的画面,心里全是满满的不舍。

嗅着栀子花的香气,再到校园里走走吧!

教室里还保留着书本的墨香,课桌上还刻着同学们的友谊。小学六年中陪伴我们最长的就是这套老旧的土黄色桌椅,幼稚的我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涂鸦在上面。瞧!这张桌上写着谁和谁的名字,承诺“友谊天长地久”,却不知

讲桌上还有着浅浅的粉笔印,看着上面的座次表,我想起了这里的一切。在老师眼皮底下做的恶作剧,让我们多了一丝窃喜与害怕。厚厚的书墙里,埋葬了我们多少操场的自由与梦想。不知多年以后还能不能亲切的叫出你的名字,重温儿时的快乐。

窗外,明朗的阳光下,纯白的栀子花被碧绿的树叶衬托着,如同遗落在校园里的白色天使,在树梢上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操场上,是谁的助威声、呐喊声回荡在我的耳边。在这里,我们打过篮球、打过羽毛球、打过乒乓球、甚至打过架。不打不相识,热的男孩子在挥洒汗水后,情谊在阳光下缓缓升温。可是即使友情如火,也有似雪分别,那时,也值得无奈的摇头。

还有多少知心的话儿来不及述说?还有多少开心的事情来不及分享?还有多少熟悉的面孔来不及铭记……一切的一切,随着照相机一声“咔嚓”,天真近乎傻傻的笑容被定格在毕业照片上,为六年小学生活画上不完美的句号。

回忆是美好的,但时间不可能停在某一处。是时候说“再见”了。再见了,我的母校;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再见了,亲爱的同学;再见了,纯白的栀子花!每一次分别,是为了再出发,每一次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初中,我来了!

告别母校的作文600字左右【五】

转眼间,六年时光即将匆匆流去,我想继续留下来,但却不得不走。望着那装载着我无数回忆的校园,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淡淡的忧伤。回忆起浮尘往事,泪落、心灰……

当我再度经过他家时,有一股冲动不由得涌上心头。我想流泪,但“男儿有泪不轻弹”。所有的回忆,在这一刻,统统化为灰烬。转念一想,他恐怕早已忘却我们这些人了吧!

我十分想在这离别之际,与同学们中我的好伙伴再相聚一次,一起再疯一次,疯这童年中的最后一次。

本以为升六年级时会像四升五一样不再离别、不会分班。但是我想错了。狠心的校长将我们一些人给分开了。经过了一年,我惊讶地发现,这可能是校长做过最明智的事。我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他们陪伴我度过了最后的童年时光,谢谢你们!

我看着陪我度过了六年的校园,不知怎的,我想进去看一看。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走到了厕所旁边的大树那里,我想起了五年级那件事。于是,又一重心幕展开了。

那时,我经常起得异常晚,来时其他人早已上楼了。没想到有一天,我突然很早就醒了,到校时,其他人无人到来。

我一个人默默地放下书包,摆了摆手,拿起扫把和伞,一步步走向那棵大树……

记得那儿每次下雨,就会有树叶沙沙地落下。我每次去扫时,就会把水也一起扫进。我开始一步步地进行工作。

历时一小时,我可算是完成了任务。我拿着扫把和伞走了。到班时就傻了,我的考试只有86分,我还扫地干什么?

历时六年,完成了我一生中的小学生涯。从嘴里吐出几个不清晰的字眼,以表难忘:

别了,母校!

别了,儿童时期!

别了——实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