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蕴含哲理的作文(以小见大作文素材富有哲理)

以小见大蕴含哲理的作文(以小见大作文素材富有哲理)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3 10:17:30
以小见大蕴含哲理的作文(以小见大作文素材富有哲理)

以小见大蕴含哲理的作文【一】

扇面,中国传统艺术中一个独特的表现。扇面画,更是从唐代走来,如今仍在绵延着的一种玄妙文化,它不仅是古时文人思想和情怀的载体,也是今日别具一格的收藏与传承。

老家客厅的墙上就挂有一副拆下扇骨,装裱好作为收藏的扇面画,画上舒卷几簇兰花。只是小时候我一直不解,这么小的一幅画,既无卷轴上画作的磅礴之气,又无什么格外有趣的画面,为何要珍重地挂在墙上,才五六岁时我说:“这样的画我也能画出来呀!”

这句话只对了一半,要画,确实谁都能画成,只是要画的好,又是另一码事。

有一次偶然得到机会自己尝试画扇面。由于一直觉得简单,稍稍思考,提笔就画,正觉得顺利,猛然发觉重要的一笔竟要超出画面。不由得觉得惊讶,我一直对自己画画、构图水平有自信,以往也没出过这样的失误。我当然不满意,又画了一次。这一回倒是没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是扇面上的图画别扭在一起,像是勉强挤入画面中。不肯放弃又不服气,我又尝试了几次,无不是卯足了劲,成果却都不尽如人意。不是紧凑别扭,便是板约束,竟没有能与老家扇面中“平凡普通”的飘洒自然相像的。忙碌了一个下午,放下了笔,忽然觉得疲惫极了。

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还陷在那小巧扇面之中,越发困惑为何那么小的一幅画,自己却如此不得要领。想到这里时,脚步忽然一顿,发觉自己“忿忿不平”的原因,是纠结在这一个“小”字上。

我以为,小,所以理应容易。可是细想,古往今来,细微之处藏精妙,浓缩荟聚,我眼中的“常识”好像也实在禁不起推敲。

确实,谁说扇面小,就可以马虎画过,就不需纯熟技艺和精细推敲了?我把扇面作画想的也太简单了。

曾见过公园里一位爷爷摆开桌,正襟危坐画那还有菱角折痕的折扇面,人们好奇围在桌旁,他也不管,只是看着扇面像在思考,许久才提笔画起,一笔笔连贯而过,直到收了最后一笔,严肃紧绷的脸才舒展开。

当时我想,这样慎重是否太夸张了。如今看来,恐怕那些认真,郑重的表情,也都是必要的吧。

听潘天寿先生说:“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会心四远,小中见大,扼要得体,便不落小家习气。”

也许这小巧折扇上的一笔一画,也是乍看不起眼,实则是以小幅藏深意,以小幅藏大技,用精简的画面来表达情怀与风骨,一副用心塑造的扇面画,有限的笔墨画幅,斟酌后落在扇面上的每一笔,都画出这样一种独有的风骨和传统的精神来。

由古至今,这份“荟聚”的“精髓”,又怎会不如大幅山水,又何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墨中不凝不散的一笔锋芒呢?

以小见大蕴含哲理的作文【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都忙着工作、挣钱,似乎忽视了精神风貌的修养,草坪上的一串脚印、马路上的垃圾、公共汽车上很少有人让座……但是我发现现在社会上好人还是比坏人多,我们学校的`大奶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人。

大奶,是我们对护校的老奶奶的尊称。大奶是位慈祥的老人,是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同样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老人。在深冬的一天,我作为文明监督员照例在校门检查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情况,由于凛冽的寒风肆无忌惮的向我刮来,加上我穿得少,所以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这时,大奶走了过来,我同往常一样叫了声“大奶!”就去检查了。过了一会儿,我感觉有人站在我身后,回头一看,大奶把她的围巾围在了我的头上,自己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把围巾一把拽了下来,并说:“大奶,我不冷,给您围上吧!”这时,大奶说:“还说不冷,你穿得这么少,能不冷吗?”就这样,我们两个人推辞了好一会儿,校门外送学生来的家长都说,真像个亲奶奶。最后,大奶拗不过我,只好围上围巾走了,临走前,还让我下午多穿点衣服。看着大奶远去的身影,寒风虽然还在刮,可我却不冷了,一股暖流顿时流遍全身。

在我们学校受到大奶照顾的同学有很多,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却唤起了同学们的爱心。

在学校中,助人为乐的事随处可见,把路边的香蕉皮扔进垃圾桶,把倒了的自行车扶起来,帮助老奶奶过马路,这些小事,这些举手之劳,就可以使他人快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需要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

20**年奥运会即将来临,那时许多外国人都要到中国来,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告诉世界中国不愧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坚信只要具有换然一新的精神文明风貌,哪里都是中国人的舞台。

以小见大蕴含哲理的作文【三】

上一周,从五年级到二年级,集体听了七位老师的课。

在没讲公开课之前,校长鼓励我说:你准备点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上,到时候我有时间的话也准备一节。听了后,我心里很高兴,因为用课件上课也是我多年来的愿望,我喜欢讲课时配上一些图片和解说、故事,甚至谜语等来拓宽一文的知识含量和打开孩子们的眼界,不然孩子们会以为学习语文就是学这手中的一本课本呢。再者,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还可以使得孩子将书本上的知识用优美的景物图片给展示出来,使得原来心里想的与此做个比照,丰富优美绚丽的画面看着真是一种享受!还有,这样可以更加地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得孩子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上了一节,孩子们还会在课下拽着我的衣角说:老师,啥时候还在上面的电脑室里上课呀?

“喜欢在那里上课吗?”

“喜欢!喜欢!”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孩子们收获了一脸的灿烂。

“喜欢的话,以后就多在那儿上吧!”既然喜欢定有孩子们的道理,我不必多问。

“哦,我们以后多在二楼上课喽!”

他们欢呼着,还逐个相互告着,似乎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似地。

孩子们与我的想法可能不太一致,这没关系,但我们都喜欢在那儿上课这是不变的追求啊。

下课后,办公室门口恰巧遇到了一位老校长,趁机让他给提建议,没想到他就说了一句: “很好,很好啊!以后一周在多媒体教室里上两课。”后来,听现任校长说,我在课堂上对生字与熟字的相比照记忆生字的结构,避免了写时易错错,同时还区分了相似的字,弄清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个方法教会学生记忆生字用的很好。

接着,听办公室另外一位教师说:杨老师,我觉得你的课上学生配合的.可好了。连我也被吸引了......”

“上课时老师作为导演,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主角呢。”

我应了一句。埋头批改作业了。

后来我想想:她在说这话时肯定心里认为是“老师才是主角,而学生则只是配角呢,否则她不会说学生给我配合的好喽。

总之,这节课我认为虽然有些超越以前没用课件上课的趣味性,但是仍然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在读课文这方面读得有点少,应该随着感情的逐渐体悟加深,应再多读几遍。还有采取分角色朗读方式时,应该渐渐地读出味儿来。这与之前相比较还是逊色的,因为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的程度好像减弱了些。尽管我将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制成了幻灯片,随着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进行也前后有序,但是我依然觉得好像减弱了点什么。

看来用课件上课固然好处不少,但还要不能减弱文本的作用才对,要用得相得益彰才行!

一节课看似简单,其实就四十分钟而已,其实在这一节课里,暴露了教师处理文本和整合教材的能力,比如将故事与景区联系起来,以及在此地拍摄的电视剧和动画片等,既增强了学生对本景点的兴趣,同时也会逐渐增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儿,加深了景物的神秘感与对景区文化的向往;也检验了教师作为导演的“导”的能力,能否体现孩子们参与的“主体性”即全体参与度;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基础素养的时候。一节课体现的是教师的技术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综合,看来一节课里蕴含的东西真的很丰富,故不可小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