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孔子的作文400个字(一句话写孔子的作文)

写孔子的作文400个字(一句话写孔子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6 11:25:40
写孔子的作文400个字(一句话写孔子的作文)

写孔子的作文400个字【一】

根据学校的推荐和要求,今天,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再次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电影《孔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电影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 1

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看完这部电影,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写孔子的作文400个字【二】

人生在世,谁都有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愿望,可实现这些需要走一大段并不平坦,荆条丛生的坎坷的路,需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勇敢坚强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唯有具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人才能在遭受各种困难,遇到各种危机时迎难而上,困难和挫折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退缩,即使再大的苦难,只要勇敢坚强一点,也是可以过去的。有时候,要努力几次,也能成功,就像孔子。再一个国家中穿梭,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当中有必不可少的失败,失败不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机会,它使你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轻言放弃,一个能用坚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一切苦难的人,才是最精彩的,闪闪发光,令人敬仰。

我过的事丰衣足食的生活,从未尝试过外面的艰辛,我也有远大志向,有一颗爱国的心,总是幻想着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力量,一切起来就滔滔不绝,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我没有付出行动,平时一遇到困难就轻易退缩,在远大志向的道路上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但从未在失败中前进,奋发。坚强和勇敢是掌握人生航向的舵手,把握命运的动力桨,但我还没有拥有,不知不觉偏离了轨道,坚强和勇敢这两个字眼和我很遥远。但我相信,我会从此时此刻开始,努力把方向重新调整过来,让坚强和统一与我同行,像孔子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持之以恒。

庄子故事,流放百世;孔子,启迪心智,感受那深邃的精神。

写孔子的作文400个字【三】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与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非常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与场内的观众一起,非常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非常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与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与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与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非常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与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与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得那一幕,有非常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非常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非常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非常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写孔子的作文400个字【四】

胡玫是个了不起的女导演,她能把有关于信仰与理念的重大主题在荧屏的方寸间运筹帷幄,不能不说这些有关于她的气度与胸怀。正如比李咏更出众的哈文一样,其唯美与气魄的完美统一,告诉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仅仅能容下厨房与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坚忍与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这个正反两面的世界。在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里我看见了这一点。

后人追寻着孔子闪闪发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却不知其实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那么多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只能寄托给能够采纳它的明君智臣,这不能不说是其命运的悲哀。因此当我们看见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时,看见子路急于实现孔子的理想而战沙场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热泪狂奔。

电影的结尾我们看见堆积成山的竹简被各种颜色的布匹分类包裹着,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驰骋疆场时争与让的哲学,满头白发的孔圣人就那样安详的坐化期间,窗外是一个山高水长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因此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样,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圣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纵贯古今。

也许,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过粗浅,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确实感到了孔子的真实存在。其实不管你认不认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保有着儒家思想的印记,这已经成为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历炼,几次火浴后的凤凰涅槃,让它拥有了能够撼动世界的力量。因此,不管我们是商人,还是政客,是妇孺还是童叟,我们真的该时常扪心自问:“孔圣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里?”

写孔子的作文400个字【五】

何谓“恕”也?“恕”乃宽容之意,中国文字中有八个字可以进一步地诠释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你会说:当今社会想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那么就请把今天的社会与当时孔子的时代进行比较一下,不用翻词典,就一个时间概念可以体现——春秋战国时代……,难道我们当今的社会比那时还动荡不安吗?孔子的学生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两个词,他就过了一辈子!就这么简简单单。

佛家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两人出去下山化缘。走到一河边,这个小和尚因为刚入道,什么事情都必恭必敬地学师傅。一看那有个姑娘要过河,他师傅就问姑娘,说你要过河,我背你过去,于是老和尚就把姑娘背过河。姑娘向老和尚道过谢意后,老和尚领着小和尚继续走。而小和尚对师傅刚才的举止是目瞪口呆,可他又不敢问,于是走啊走啊,大概憋了有20里路,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道说:师傅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可以背那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而你却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

这个道理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该放下时就放下,“仁者不忧”嘛。当今我们很多老师,会因为生活里不开心的事,而把那种不愉快的情绪带到课堂;再加原本对学校或领导的不满,此节课如果哪个倒霉的家伙撞到了这位老师的枪杆上,那就是自找苦吃了。学生在成长阶段他们会学习他周围的一切事物,即使他不是主动学,但周围的事、物对他都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今天可以无缘无故地拿学生出气,在学生心目中,他就会认为:下次我不开心时,迁怒于别人,那也是天经地义,因为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是“言传身教”,当然这是反面教材。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里,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过的犹如快餐,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培养感情,学生从小就看见的是那种缺乏人情味、没有宽容之心的社会,那我们的人类将发展到何方去?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老师这个职业,为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与人类,教师欲使学生具有很好的德育意识,必先建立自己的良好德育意识,一切行为从“恕”开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尽心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必恭必敬地问道:“何谓‘仁’者”?,孔子回答道:爱人;然后樊迟又问道:“何谓‘智’者?,孔子答曰:知人。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仁”的真正核心就是做你身边的这件事,爱你身边的人,即爱亲亲,泛爱众,仁民爱物(陈新汉《哲学与智慧》P310)陶渊明,因为自己的一头耕牛之,而伤心难过半休。为师,育德不是教德。今天的老师能否理解学生,爱学生?这是最基本的德行体现。有的老师认为师、生是两大永不相容的阵营,甚至拿出《孙子兵法》那一套研究出所谓的《班主任兵法》来“对付”学生。想想“兵法”被用于你我活的战场之中,如果我们的老师都是用“兵法”这一套来与学生相处,那么师生的关系会是什么样子?未来我们熏陶出来的学生又怎么会有爱心?所以只有老师具有了永远的爱心,爱学生之所爱,能做到义、礼、智与信于一体(如不能全做到,哪怕一样也比没有好吧),这样也就达到了“不言而育”了。还需要所谓的“兵法”来“对付”学生吗?或者读者会说:你这说的这种爱是很高要求的爱,我们很难做到……。试问爱还有高低水平之分吗?要么爱,要么不爱,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许你还会说:照你这样说,我们的学校德育就没有必要了?在此笔者绝无取消学校德育教育形式的意思,而是希望学校里的德育应当搞清楚德育应以谁为中心?是不是说一切以中央的文件、地方的指示、学校的规定来进行学校的德育?是不是只有德育老师的课堂才是德育的地方?离开了所谓的德育课堂就不言德育了。是不是我们的德育老师才应谈德育其他学科教师就不用言德育了?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我想应首先建立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学校、学校本乃育人之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是学校全体人员义不容辞之责任。而且,每位教师都要严于律己;因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

以上只是笔者在读《论语》时,观今之德育工作而领会出的道理。记得一位德育老师曾在发表过文章说:在德育课堂上他教育学生要正直、诚实、守信等等,而自己、包括学校领导每天都行欺骗之为——老师应付领导、领导应付上级、上级应付上级(中央)……。如果我们的生活圈是这样的一个德育氛围,那我们未来的校将不校,国将不国?

正如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两个词,他就过了一辈子!其实现代的我们可以比曾子过的更简单,一个字足亦——仁。因为《谈文·心部》:“恕,仁也。”“恕”属于“仁”的范畴。这个字就是希望我们人类从自己的仁心与善心去处理自己周边的情感与物质利益。在人际关系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推及到当今教师的话,就是要用一颗仁慈的心去看待学生天性中“恶”的一面(记得一位西方古代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天性就是——天使加魔鬼);要通过“正己”进而影响学生,而不是采用兵法来“驯服”学生。赫尔巴特在其德育目的原初说中曾讲过:人对德性的需要是永远的。最重要的是这些道德准则只有学生主动愿意去追寻时,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的德育责任就是从自我德育意识培养开始,即从“仁”始亦,感染学生、激起自己然后才是学生心底的那份德育原初!

孔子已离开我们太久,他不可能今天来教导我们什么是德育?怎么来教德育,可为何孔子的思想能对我们每个后人有这么大的魅力?也许我们会说他是圣人,而圣人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有行动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人。而孔子的思想集《论语》教给我们的就是:简单的生活、获得心灵的快乐,所以我们的教师能带给学生的也应当是他们应有的快乐,而自己也从中体会到更大的快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