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介绍作文900字五年级(故宫简介作文500字左右)

故宫介绍作文900字五年级(故宫简介作文500字左右)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30 22:30:19
故宫介绍作文900字五年级(故宫简介作文500字左右)

故宫介绍作文900字五年级【一】

在春天随着暖风呈透着如小孩儿般天真烂漫的碧绿色,在秋天跟着稻谷幻变为成人般成熟安详的金黄色,对,那就是银杏树了。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时候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当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它被人们称为了植物界中的“活化石”。

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欧亚大陆上到处都生长着银杏类植物,颜色醉人,形态多变,很令人欢喜。可是,又在200多万年前,第4季冰川出现,大多部分地区的银杏树都毁于一旦。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一场偌大的灾难中,我国的一些地区还幸存下来了一些银杏。光阴漫漫,时间仿佛一转眼就来到了现在,而中国的银杏树也因此成为了全世界中最古老的树种,也是全世界最珍贵的树种之一了。

银杏树的适应性比较强,一般都可以忍耐零下18℃至零下20℃的低温,甚至在短期的零下32℃的气温环境中也不会被冻。我可没它那么耐寒,我每年冬天只要到1℃多,我就手脚发僵,那骨头关节跟黏上了一般,动都不敢动一下。银杏树还可以耐高温,对土壤的松紧厚薄也没有多大的要求,所以它的适应性已经比较强了。

银杏树的叶子颇讨人喜欢。一个枝头,仿佛插上了无数片还没有巴掌大的小扇子,想把行人的一身疲惫与烦恼通通扇去。那一个个小扇儿小巧得很,差不多4个才抵得上一个巴掌大,既精致又不失古雅。

银杏树的幼树树皮稍稍浅裂,呈现出令人怜爱的淡灰色。在时间不息的流动中,随着银杏树的年龄增长,之前的裂纹和颜色都逐渐变深,那树皮让人摸起来粗糙得很。

银杏树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一身皆是宝。银杏树的木材可是“万能”的,是制作乐器、生活用具、和家具的高级材料。它还可以制作许多文化用品,也可以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之类的小东西,反正吧,银杏树的木材到哪儿都是制作东西的上好材料。

再说说银杏叶,它可是我们小学生的最爱。既可夹在书中当书签,实用又美观,还淡淡飘着自然清新的味道,和书本中的书香诗情融合得别有一番风味。银杏叶还可以放在家里当摆饰,再配上一屋子的银杏物。天哪,一屋子的自然味道就出来了,换谁谁不想来一套,这样清纯又略显斯文的房子呢?

银杏树,在我眼里就是这世界上最美的植物了。春天,它嫩绿嫩绿地和小孩儿们一起玩游戏,秋天,它又金黄金黄的和稻谷们捉迷藏。如果在这时候再来一点雨……看,落小雨了,银杏树背后的背景又让人们更迷恋了几分。没过一会儿,雨停了。银杏树上那小扇儿,被冲洗得干干净净。太阳缓缓照下来,小扇儿上晶莹的水珠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银杏树的精致,细细品味,你能收获很多……

故宫介绍作文900字五年级【二】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妈妈很早就出去了,回来时带来了一大包花生,这下我可乐了。

花生大大小小的,它们形形色色有的只有一节,有的有两节,总之我看到过最多的就是四节了,两节的像一个小葫芦,花生的皮肤也不同,有的比较深一点,有的比较淡一点,远远望去好像是一个个还未出生的小娃娃。

我爱吃花生,这原因很多,1、花生中的维生素K有止作用。花生红衣的止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对多种出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功效,花生中还有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锌,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花生的用途是不是非常的大呢!它帮我们怎强了免疫力和抗菌力,它的功劳真大呀!今天我又可以吃到默默奉献的花生了。花生上有很多很多的泥土,看上去非常脏!奶奶告诉我说:“没洗干净的花生吃了对自己的身体有害!”于是我就动起手来,我拿来一把新牙刷,左手拿着一节花生,然后看见哪里脏就用牙刷将它弄干净,突然我发现,家里的墙壁和我的衣服上都有一点一点的小黑点,呀!原来是泥土啊!我把手往水中仅下去了一点,发现有一些地方洗不干净,我就用自己的手指甲把他搓干净,然后再洗掉,就这样我洗了半个小时,虽然说并不是很干净,但至少比先前干净多了!然后我拉着爸爸的一角让它来煮花生,只见它来一个盘子,将花生倒了进去,开好火等了一会儿就出锅了。

啊!真是十里飘香,我在自己的房间里都能闻到花生那诱人的气味,我拨开花生,两立小东西静静的躺在那里,他们是棕褐色的,相反的位置睡着,我想:“也许这花生壳就是他们的妈妈吧!因为它们还没有成熟,所以和花和各章的不一样,我拿出一颗放进嘴里咀嚼起来,那味道香香的、甜甜的,像蜜糖似的,非常好吃!

默默奉献的花生,你真是一个造福于百姓的食物啊!你那鲜甜可口的味道足以让我回味无穷!

故宫介绍作文900字五年级【三】

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起来,对我说:“颖,今天我们要去拔花生快点起来!”因为我从来没有拔过花生,所以,我认为拔花生是一件非常之容易的事情,而且,也蛮有趣的,带着妈妈的‘拔花生’我来到了田里。

来到田里,映入眼帘的都是花生地,仿伏一片绿色的海洋。说起花生,大家都很熟悉,可说起拔花生,大家就不了解了。我抓住花生的一根茎,用力拔了好多下都拔不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再来一次:我抓住花生的枝叶,“嘿”,使劲一拔,没把花生拔起来,倒把叶子拔了下来,花生还在“睡觉”呢,不想出来,并不是我拔不起来。“再拔一次”,我鼓励自己,“我一定能行!”我又使劲一拔,还是没拔起来。妈妈看见我一株也没拔起来,就给我示范了一遍,只见妈妈先抓住花生的下枝部分,再用力摇几下,轻轻一拔,花生就都“起床”了。“咦,怎么回事?花生这么容易就能拔起来,而我怎么都拔不起呢?哦,原来是许多花生都长在一撮大根下,光抓住一根茎是拔不出来的,要抓住所有的茎和叶用力拉才能拔出来。我把第一棵花生拔了出来,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甜蜜的笑容。

哎!这拔花生还真不简单哪。尽管汗从我的头流到背,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拔了很多花生,也找到了劳动的意义。

经过这次经历,我想到了几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故宫介绍作文900字五年级【四】

你浏览过宏伟的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勤奋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在这些中国伟大的遗产中,最令我感兴趣,想去了解的,便是誉满天下的北京故宫了。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它位于我国首都北京的中轴线地带,是中国的5A级旅游胜地,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来自万里他乡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故宫的面积达到了令人震惊的七十二万平方米,始建于永乐四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直至永乐十八年落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最豪华的就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专门收藏明两代的宫廷物。

故宫早晚的景色都是神秘而美丽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故宫便开始变得色彩鲜艳了,东方建筑之美在故宫这座巨大的宝物上呈现的淋漓尽致。上午九点,故宫便会迎来数量众多游客,一眼望去,人头攒动。游客们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感受着一件一物品、一砖一瓦传递的故事。而门外时不时溜进来的风风,则引得树叶沙沙作响,为这份宁静平添几分悦动之气。正午时分,太阳终于爬到了天空正中央,空气中散发着阵阵燥热,人群纷纷快步涌入故宫建筑中。虽人山人海,但大家却不约而同的保持静默,似乎是被故宫散发出的庄严气息所凝住了一般。傍晚,人潮渐渐散去,故宫又变得空荡荡了,直到天色落幕,繁星点点,故宫这座巨大的建筑才又陷入沉睡。

我爱故宫,我爱的不仅仅是它那久远的历史,庄严伟岸的外表,更不是它那金碧辉煌。我爱的是故宫那颗精致的心,承载着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人民智慧的力量。故宫犹如一颗宝石,在首都屹立不动,但它也从未停下,不断向世界传输着属于我们中国的魅力-------东方之美。

故宫介绍作文900字五年级【五】

外公种了一块花生地。一天,外婆对我说:“我明天去挖花生,你去不去摘花生呀?”咦,摘花生,不就把花生摘下来吗?简单,我最拿手了,把小小花生摘下来,这不是易如反掌呀!于是,我回答:“好呀!”。

第二天清晨,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外婆起的更早,早饭吃过,我就出发了。

骑了不到十分钟,妈妈把车停到了路边。我下了车,跟着外婆来到一排花生前。外婆拔出一株花生给我看,一颗颗白白嫩嫩的花生长在根上,很可爱。外婆让我和妈妈一颗颗摘下来,不要把连着花生的茎也摘下来。摘下来的花生放进篮子里,摘完了没用的扔在一边。于是我开始摘了。一开始,我先摘了几颗,不知是我的.方法不对,还是花生长得太牢了,总是有几颗花生摘不下来,要费很大劲才勉勉强强把花生拔下来。就这样,才摘了几株我就筋疲力尽手发麻。而外婆则一刻不停地挖花生,一株株挖好的花生排队似的放在一旁等着我摘,我摘也摘不及。

这时妈妈拿起一株花生,一边笑着对我说:“太慢了吧!摘花生要讲究方法,你看。”于是妈妈熟练的摘起花生来,“花生有个茎连着的,你摘花生时不要顺着茎拉,要反着撕,还有你抓花生要抓在花生的头上,这样就轻松多了!”我看妈妈的手灵活的一拨一拨,一株花生马上摘光了。

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摘,轻轻一拨,花生就摘下来了,哈哈,果然有很好。过了一会,篮子马上满起来了。这时,太阳越来越大,我手上脚上都沾满了泥土,还有蚊子虫子来回袭击,身上越来越痒。可是我看大家都在辛勤的劳动,想:再坚持一会吧,马上摘完了。于是我加快了速度,熟能生巧,终于把这一排花生摘完了。

经过这一次摘花生,我知道了农民不是这么好做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