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孝为题的1000字征文)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孝为题的1000字征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2-06-12 10:09:08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孝为题的1000字征文)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一】

许多人嘴上说、心里想的都是以后有钱了,长大了,该怎么去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该怎么去孝敬父母。而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或许对吧。但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自己长大之后,父母老了以后,才去照顾他们,孝顺他们呢?为什么不能从现在开始,从生活中做起呢?难道有了钱才能孝顺父母吗?难道现在替父母分担生活负担就不算是孝顺了吗?我们的认为是不是“狭隘”了些呢?

我从我的故事讲起。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因为家里叔叔姑姑多,所以家境不是很好,早早的就去各自谋生。而我因为年龄太小就和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了一起。先在农村上了两年幼儿园,又被爸爸安排到了新乡上学。到新乡后,先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因为爸爸在外打工,所以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后来爸爸与妈妈又离婚了。具体时间也不知道了(他们没有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走了,爷爷奶奶过来接替她的工作。小学期间,妈妈总是来看我,但永不进家门,躲着爷爷奶奶。每年生日总来看我,风雨无阻。爸爸则来的很少,一年来两到三回。而每一次妈妈走的时候,我都要哭闹一阵,想让妈妈到我也走。当时年小,还不明白什么是爱,爸爸妈妈不在也没什么感觉,只是有一点淡淡的孤胆和无力。

记得那是小学五年级,暑假快过去了。我和爷爷奶奶准备回新乡的时候,由于一时不察,出了车祸,转了好几个医院,最后到了安阳医院(奶奶事后给我说的),经过了为期三个月的治疗才好。期间看我的亲戚很多,那时我才知道亲人的重要性,明白了世间的无常。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是我的亲人不计成本的帮助我,虽然他们并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的行动告诉了我——亲人就是自己坚强的后盾。从此我便想如何报答他们,也就是如何孝顺他们,我不想那么晚让他们知道我的孝顺。所以,我准备从小做起。首先,要听他们的话。其次,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少为我承担一些。虽然并没有钱,但孝顺也是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有时候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少一分孤独,多一点温馨,这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既然孝顺如此简单,为何我们不去做,而是推脱呢?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二】

“父母”,多么神圣而熟悉的字眼。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人赞美其品行的伟大、高尚,却忽略了孝顺的子女。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孝子,如董永、黄香。可能有人说,他们都是古代人,我们望尘莫及。

其实,要做到“孝”很容易,不必惊天动地,只需要一点时间和一丝精力而已。曾在十年前,就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他的母亲的早,是父亲一手养大了他。他一直记得父亲在母亲的时候对他说的一句话:“孩子,只要你能有出息,就算我累了也无所谓了!”从此,憨厚的父亲总在劳作,很少说话,只是要交学费和的时候才多少一两句。他的记忆里,就只剩下那句话了。他觉得,只有不断的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才能让父亲欣慰。不负众望,大学毕业后分到家乡政府,当了一个普通科员,那年他25岁,父亲60岁。5年后,他被提拔为镇长,那年他30岁,父亲65岁。他越来越忙,而父亲已经是风烛残年了。3个月后,父亲了。他临前只说了一句:“儿子,我只希望你的生活无忧,在我年老时多陪陪我,而不是当大官,忙大事……”说完,老人便咽了气。儿子当场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其实,做大事,有名望,并不是父母们所需要的。他们只是希望在晚年的时候,子女能多陪陪自己。

父母之恩,可比天地。为了他们,我们多陪陪他们,又有何不可呢?

她,是一个高级白领。对她的母亲百依百顺,只要是有利于母亲的东西和母亲需要的,只要不过分,她都一一顺从。母亲常年劳作,脚有些不停使唤,她就替母亲买足疗器;母亲念旧,想回老家看看,她立马请假陪母亲回去……有一次,母亲打电话说腿摔了,她立即去向主管请假,主管不答应,说不能违反规定,坚决不批,她急了,大大声吼道:“规定是的,人是活的,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干了!”说完,她急冲冲的奔向医院,陪母亲挂号,问诊,上药……直到看到母亲熟睡后,她才松了一口气,母亲后来知道了,无声的落下了泪……后来,她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知道母亲离世。

相比当镇长的儿子,身为普通员工的女儿对长辈的孝顺是否更实际呢?其实,从小事做起,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上,让父母少操心,便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孝顺了!

正所谓“孝在平常”!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三】

有个小女孩,她长得不是很好看,皮肤偏黑黄,个子也不是很高,看起来像一只瘦小的猴子,五官也不是很精致,看着难以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也许这就是她受到“语言暴力”的原因吧。

她们班的两个男生,从不当着她的面说她难看,但却选择了在背地里偷偷地说,无论是他们所在的班级,还是操场上,甚至是他们托管,都知道她的名字,外号叫作“校花”。她刚开始也不清楚,直至有一天她去操场玩,听见他们的讥笑,“我告诉你们啊,我们班有一个校花,哎哟,可美可美了,长得像笑话一样。”她回想起数次在班级里,总有不认识的人,指名来找她,看了她却也不说话,打量她一下,便开始笑,从一开始捂嘴偷笑到后来的放声大笑,还能隐约听见“校花,哎哟,笑我了”之类的话,再飞速地跑走,怕是迫不及待地向班级同学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吧。这么一阵联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小女孩失落地低下头,眼泪一滴滴顺着脸往下流,到后来忍不住了,捂着脸开始大哭,透过指缝看到操场上的人诧异地看着她,指指点点的。忽然,她的肩好像被人拍了一下,一回头是那个传播谣言的男生,只见他一脸歉意地站在那里,拉着衣角,紧张的像是一年级新生刚要被人戴上红领巾一般。“对不起。”他涨红了脸,向那个女孩说道。她瞪大了眼睛,内心不太想原谅他,但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扯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好吧,我原谅你了。”

后来,流言渐渐地消失了,女孩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她选择了宽容,而生活也宽容了她,终于,流言消失了,最后也就只有那个小女孩和两个男生记得。

这个小女孩就是刚入初中的我。这样一个戏剧性很强的故事就真切地发生在我身上,以宽容结束了“校园暴力”,宽容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同时生活也向我证明,这也的确是人际交往的关键。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四】

亲爱的女儿:

今天,爸爸来给你讲讲关于孝敬、孝顺长辈,尤其是孝敬、孝顺父母的事吧。这也是爸爸《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系列的最后一篇。

这封信的题目,出自清代学者王永彬的名著《围炉夜话》。其原文如下:“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家语·弟子行》里,有关于“孝”的论述是这样的:“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关于“孝”,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有极为丰富的论述,爸爸之所以从汗牛充栋的典籍中,专门摘抄了这一段话,是因为爸爸认为,这段话把孝敬、孝顺父母和长辈,作为了人类道德的根基。无论是尊敬师长、信守承诺、忠于祖国,以及其他诸如正直、善良、友爱、乐观、积极、上进等等美德的基础和源头,都是“孝”,就是孝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和长辈。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他会值得你付出你的友谊、信任甚至重托的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爸爸在你上学前,就教会你的了。母爱以及儿女对于母爱的拳拳报答之恩,在这首诗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存在天使吗?爸爸的答案是:存在的。所谓的天使,就是每个人的母亲。当我们哇哇坠地,除了哭之外,还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的婴儿时代,是谁如天使一样爱我们、哺育我们、关心我们、呵护我们?当我们年幼之时,是谁搀扶我们、引导我们、陪伴我们、保护我们?是父亲和母亲。所以,父母不但将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而且,在我们长大成人,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之前,父母,就是我们的天使;父母给我们的爱与呵护,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是无私的,是发自于近乎动物的天性的自发的、天然的,不带有任何杂念的。父母,就是我们儿时的天使,是上天派来养育我们、教育我们、给我们带来人间大爱的天使!

在爸爸给你的第十四封信《梦中的乡村,衰败的农村》中,有这样一段对于小燕子一家的描述:“……一切都准备就绪了,爸爸的燕子们开始生儿育女了。雌燕生下了四枚蛋,夫妻俩就轮换着孵化。21天后,小燕子就会挤破蛋壳,出生了!孩子的出生,使得爸爸的小燕子一家变得热闹起来。从清晨开始,燕子宝宝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吵吵嚷嚷的、生机盎然的快乐生活。它们的父母又开始忙碌起来,它们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往返于田野和自己的家,从田野里捉来各类美味的虫子,轮流喂给燕子宝宝们。每当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叼着虫子飞回家来,小燕子们就‘叽叽喳喳’地呼唤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张开它们粉红色的小嘴,期待着爸爸妈妈把虫子喂给自己……”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感人的来自于大自然的画面啊!你是没有见过母鸡是如何呵护自己的小鸡的,爸爸小时候就见过。你如果不经意接近母鸡带着的一群小鸡时,母鸡会毫不犹豫地向你扑过来,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竭尽全力来保护自己幼小的儿女不被外来的力量侵犯。所以,母爱不仅仅是人类所特有的,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大概都存在着无私的父母之大爱,感人至深!

在所有的人类社会,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都会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的基本伦理道德。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会像中国、会像中华民族一样,如此地提倡“孝道”。比如,著名的儒家经典《论语》里,就有多达12段语录,论及“孝”。最经典的是这么一段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于儒家文化的浓缩,是这么几个字:忠、孝、仁、义、礼、智、信。其中,“孝”则遥遥领先地排列在第二位。

为什么中华民族特别提倡和讲究“孝”呢?爸爸的理解有二:第一,古代中国一直处于农耕社会,而农耕社会是不会像现代社会一样,从国家层面设立养老保险制度的,那么,古代中国提倡“孝”,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层面的“养老制度”——养儿是为了防老,等到自己老迈而无法劳动时,需要自己的子女来抚养自己,以使自己能够安度晚年。所以,古代中国会从国家的层面,从国家文化的道德的层面来大力提倡晚辈对于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孝敬,以确保“幼有所教,老有所依”,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和谐繁衍与延续。第二,“孝”是“忠”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语境下,“忠”是中国古代所倡导的臣子和人民对于国家的态度,很多人理解为“忠”是臣子和人民对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态度,即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一段时间内,主流话语认为这是封建余孽。爸爸并不认为如此理解是正确的。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臣民对于国家,或者说是皇帝的忠诚,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得以香火延续的基础,是中国和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强盛的基础。儒家文化在家庭层面提倡“孝”,方能理直气壮地在国家层面提倡“忠”。在中国古代,在朝为官的官员,如果其父亲或者母亲亡故了,是必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的。儒家经典认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位身负国家重任的高级官员,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怎么可能为国尽忠呢?中华民族的统和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5000年,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脉不断的伟大国家,爸爸认为,与后来中国选择了以儒家文化为治国的理论和伦理基础,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

在中国古代,当一个人、尤其是一位身负国家重任的官员,在忠、孝不能两全之时,往往会选择“忠”,选择为国献身,是为至孝与大孝也。他们,比如岳飞,比如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就是典型的代表,并因此而流芳百世。

当然,儒家的伦理和思想,提倡的并非“愚忠”:如果皇帝实行的是“仁”政,对待老百姓好,那么臣子就要对皇帝忠诚;但如果皇帝是个昏庸无能的暴君,那么,臣子就不必忠于他,甚至可以群起而推翻他。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五】

尊敬的父亲:

您好!

父亲,首先请您原谅女儿的不懂事,让您操碎了心,也让您伤透了心。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秋天的下午,是收玉米的时候,您推着一车刚掰下的玉米回家,门锁着,而在家看门的我早已跑出去疯玩过了头,忘记了回家。天已经黑了,母亲还在地里等你回去推最后一车玉米,而你因打不开门回不了家。

等你着急地把正在踢毽子的我找回家的时候,我嘴里嘟嘟囔囔地:那么急咋!而且还 “委屈”地抹着眼泪儿,不紧不慢地拿钥匙开门,好不容易打开了锁,我生气地一脚把门踹开……

还没等我后脚踏进门里,我的屁股就啪的挨了一巴掌!我哇哇大哭起来,而且不依不饶得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秋收时节本来就忙急火燎得,我却不紧不慢的这样“难缠”。您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抡起小推车上的襻就朝我抽来,把我吓得边跑边喊不敢了,以后不贪玩了,不敢顶嘴了!当时真的挺害怕的。

父亲,您在我的心目中是不言苟笑的,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我从来不敢在您面前放肆,但是有一次我却对您做出了大不敬的事情来。

事情是由您喝茶、抽烟引起的。母亲那次又唠叨你喝茶太浓,对身体不好,那么浓的茶喝不完就倒掉了可惜。母亲这人很过日子,刀子嘴豆腐心,爱唠叨,但是她对您,对我们姐弟俩,对这个家,倾注了她毕生的精力,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劳苦,我想您比我们更是看在眼里。但是您当时呢,不但没有感激她对您的关心,反而大声喝道:“我还没吃你们挣的,就这样心疼我吃喝!”我实在看不下去父亲您对母亲的这种态度忙说:“我娘她是为你好,你看你瘦的,人家说喝浓茶容易瘦……”我的话还没说完,父亲您就毫不领情地说了一句让人伤心的话:“我瘦不关你们的事!”

父亲啊,您怎么能说出这样无情无义的话来呢?我惊呆了,震怒了,大叫到:“谁说不关我们的事,你不是俺爹嘛!”说完我拿起茶壶“啪”的一声摔在地上。茶壶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您不该说这样的话,我和母亲希望你健健康康的啊!母亲早就被我的举动吓傻了,急忙把我拖到她身后,怕你打我,那可是您最心爱的茶壶埃可是您没打我,而是在默默地抽烟,大概是为刚才的话而后悔吧?还是在沉思我说的话?抑或是我的举动伤了您的心?

第二天我去上班的时候,偷偷塞给弟弟十元钱,让他替我给你买把新茶壶,毕竟是我顶撞您,心里也特难受。当我推车来到路上时,发现您早已等在那里了。我眼泪顿时流了出来:每次上班走得早,您总是送我一段路,等走的人多了,你再回来。父 亲啊,您不但没打我,没生我的气,您还原谅了我,您还爱我!

这就是您,父亲!一位严厉的,武断的,又不乏慈爱的父亲!

如今,我已为人母亲,才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在此,由衷地对您说声:“对不起,父 亲!”也由衷地对您说声:“辛苦了,父亲!”

祝您身体健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