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记忆中最美的风景作文)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记忆中最美的风景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2-05-30 19:03:50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记忆中最美的风景作文)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一】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客厅总是摆着各种糖果、巧克力、坚果,平时父母不让多吃,只有在过年时能够小小的“放肆”一把,口袋里揣着糖果那种甜蜜滋味至今都无法忘怀,再来回味一下那些记忆中的年货美食吧。

酥糖

流行地域:全国范围

酥糖是一种传统的春节应时糕点,呈长条和麻将形,块型整齐,用蜡纸包好,酥糖中均匀分布着麦芽糖骨子,吃时酥糖入口即化,香甜腻口,还记得那种满口留香的感觉。

糖瓜

流行地域:北方地区

北京有句民谣—“糖瓜祭灶”,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糖瓜外形圆圆胖胖,由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现在已不多见了。

金币巧克力

流行地域:全国范围

很多糖果品牌都会在过年时将巧克力包装成金币的样子,人们喜欢购买这样的巧克力放在客厅招呼来串门的客人,小时候总被那“金灿灿”的样子吸引,现如今我们只是拿来逗小孩子一笑罢了。

糖莲子

流行地域:两广地区

广东人过年爱吃糖莲子,白白的莲子外裹上一层糖霜,莲子的内芯有点苦,但裹上糖后,甜甜的,既好吃又不会上火。

酥炸开口笑

流行地域:老北京

色泽金黄,口感酥脆,油润绵甜的小食品。将和好的面团摘成小剂子,喷上适量的水,然后沾上白芝麻炸至其浮上油面时,表面裂开口就出锅了,仿佛吃一个开口笑在新的一年就能笑口常开。

炸蛋散

流行地域:广东地区

炸蛋散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香酥小吃,主要原料就是鸡蛋和面粉,炸蛋散有甜口和咸口两种,刚出锅时那种香香脆脆的口感非常好。

猫耳朵

流行地域:全国大部分地区

顾名思义就是长着像小猫耳朵一样的油炸小零食,裹着白糖,有的软乎儿,有的焦脆。毕竟那时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小时候也只有过年才吃得到。

芝麻酥、花生酥

流行地域:全国大部分地区

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与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盒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乏的食物。

甘蔗

流行地域:北方地区

过年正好是吃甘蔗的时节,而且寓意节节高。象征着人们希望能够一年甜到头,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物质缺乏的年代,蔬果的选择比较单一,几样寓意吉祥的蔬果一直都是过年家中的常客。现在冬天也能吃到反季水果,再加上年轻人不那么在意摆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有某些吉祥的寓意,自然而然,这些过年专属的蔬果的地位渐渐不那么重要。像火龙果、龙眼、蛇果这些或反季或进口的水果更受追捧。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二】

儿时曾听说过“昙花一现”这个词,我当时只知它的含义,却没能真正理解,直到那天我才明白......

那天爸爸买来一盆昙花,它有着碧绿的大叶子,深红色的花蕾中透出淡淡的白色,真是迷人!知道昙花只在夜深人静时开放,为了能够目睹它那美丽的瞬间,我静静地守候在它身旁。

夜深后,窗外的天空中,满月当空,繁星点点。渐渐地,我的目光变得模糊。猛然间,我隐约听见一丝响动,那声音很弱,很柔,好像刚刚脱茧而出的彩蝶,正轻拍翅膀,振翅欲飞。我立刻睁开了眼睛,我知道我等待的那一刻终于到了,我用力揉了揉双眼。昙花开放了:在海带状的绿叶间,娇嫩的花蕾正在微微颤动,接着,白玉般的花苞舒缓而优雅地开裂起来;雪白的花瓣从花托中间轻轻地将头探了出来,一片,两片,三片……接着成束成束的金黄色的花蕊争相挺立,中间一根柱状雄蕊独自高高翘起……花瓣层层地分开来,开成一朵圆形的白花。在柔柔的灯光的照射下,有种说不出的美丽。那花的白,那叶的绿,互为映衬,婀娜多姿......

原来这就是“昙花一现”,这不就是那瞬间的美丽吗?这中间虽没有那磅礴气势,却有其温文秀雅;虽没有引吭高歌,却有低声细语;虽没有湍急涧水,却有涓涓细流。正因有了这无数个美丽的瞬间,才有了我们这多彩的人生。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珍惜吗?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三】

阳光照耀着整个大地,微风徐徐地从耳边吹过,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漫步街上,感受着这小城的温馨与美丽。走累了,来到广场找个长椅坐下,听着手机传出阵阵悦耳的音乐,享受着惬意的下午茶时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一对老人互相搀扶着来到我对面的长椅坐下,老奶奶拄着拐杖,戴了一副老花镜,看上去十分慈爱。岁月染白了她的头发,但她的脸上却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爷爷搀扶着她,脸上的笑温馨而祥和。

多么幸福的一对老人啊!我不禁暗自感叹。

他们坐了下来闲聊了一会,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可能是走累了,老奶奶在打了几个哈欠之后就倒在了老爷爷的身上睡着了,脸上依旧带着笑容。老爷爷望着她,笑了笑,微声说道:“这个老东西。”随后从身后掏出一份报纸,颇有学问的看了起来。他的动作很轻,怕是吵到了在他身边如婴孩般熟睡的老奶奶。

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星星点点的洒在这两位老人身上,老奶奶开始发出阵阵微微的`鼾声,老花镜也从鼻梁上慢慢地滑落到了鼻翼两侧。老爷爷充满爱意地望着熟睡的老伴儿,收起了报纸,脱下自己的外套给老奶奶披上,随后又慢慢地将老奶奶的老花镜摘下。他布满岁月痕迹的手已经微微有些发颤,面容虽然布满皱纹却不失幸福的笑。他调整了一下姿势,好让老奶奶睡得舒服。他的动作那么轻,那么柔。这幸福、感人的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我关掉了音乐,怕破坏这温馨的一幕。

夕阳西下,渐渐吹来阵阵凉风。老爷爷也将头斜了下去,和老奶奶一起,依偎着睡着了。自始至终,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两位老人,简单的动作,温馨的一幕,给我带来深深地感动。

红的夕阳映射着大地,树叶被微风吹得沙沙作响,嬉戏的孩童追逐着跑过,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让人感觉那么美好。

天渐渐暗了下来,我该回家了。不舍地站起身,拿出手机将两位老人睡着时的模样拍下,将这最美的一幕定格在我心中,随后转身,微笑着离开。

我想,这就是爱吧。因为有爱,所以才会有这样美的一幕,才会有这样美好的世界。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四】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我在车站那儿等车,寒风无情地刮着我的脸,路上的行人都用衣服紧紧地裹着自己。“真是冷啊!”人们都抱怨上帝的冷酷。

这时,走来了一位胖嘟嘟的小女孩,她手中提着一袋的饼干。虽然很冷,但她还是走得很快。

“叔叔,我来看你了!”女孩稚气地说,“叔叔,你饿了吗?你快看,我给你带了好吃的呢!”

这时,我才发现一位乞丐正蜷缩在一个角落里,他的脸冻得通红,更让人心酸的是他只有一条腿,上面的伤口还化脓了。作文

女孩走到他面前,轻声的说:“叔叔,你看!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来,给你!”

我终于明白了那袋饼干的来意,只间乞丐盯着零食,眼神里充满感激,他的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吃,可他还是一动不动。女孩见他不动,便打开袋子,随手抓了几片饼干,然后塞到乞丐的手里,“叔叔,你吃嘛!你再不吃我就生气了!”女孩嘟着嘴,满脸的不高兴。作文

乞丐见此情景,便伸手接过来,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此时,女孩笑了,笑得像山中的杜鹃花一样美丽。此刻我觉得她就像一位小天使,头上带着闪闪发亮的圈儿,一双洁白的翅膀伸展着,那么圣洁,那么美丽。她的心里,满满的全是爱与善良。过往行人的视线都定格在了她的身上,车都来了,等车的却浑然没有察觉,还是紧紧的盯着他们。

我心中一震,我完完全全的被她折服了,她是那么的富有爱心,那么善良,此时,我的心暖暖的,再也不觉得冷了。

“嘟——”车来了,我跳上车,离开了这个倍感温馨的车站。我深深感受到了:没不一定是风景美,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五】

儿时春节,家乡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春联。记忆中最浓郁的年味,就是小学时街上手写春联时飘着的墨香味儿。

春节前两三天,街口现场就摆起了专门写春联的大方桌,一摞摞红红的春联纸和黑黑的几大瓶浓墨。写春联的都是街坊信得过的,有文学修养和书法根基的“大腕”邻居。写春联不仅分文不收,还可以根据来人的需求、身份和年龄,挑选相应的春联书写。有的是套用古老流传的春联,有的是书写者现场独创。因为外婆当时是街道居委会主任,身高刚好高过大方桌一个多头的我,便跟在她身后忙前忙后地“协助”,帮忙拉着写春联的纸张,或者将写好的春联挪到旁边晾干。看着邻居挥动毛笔,一个个字、一副副春联在腕底流泻而出,墨香扑面而来。

春节贴春联也最难忘,爸爸会端来家里的长条凳,在门两边刷上浆糊。先将春联隔空虚拟地放在要贴的位置,让我和哥哥姐姐站在两米开外,肉眼判断春联是否放正了。那时,老爸一改往日的严肃,态度特别好,特别“听从”我们的指挥。“左边再高点”,“右边再低点”……最后在我们老小齐上阵的努力下,红红的春联端正牢固地贴在了大门两边。而吃罢年三十的团年饭,到每家门前看春联和捡鞭炮,基本是年三十下午的全部内容。大年初一,跟着大人串门拜年时,也最爱读每家每户的春联,常和外公一起你上联我下联的朗读,还能学到不少知识。那闻着墨香的年味,现在想起来,心里都甜滋滋的。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六】

办年货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腊八节一过,咸鱼、酱肉、香肠开始挂上了家家户户的阳台,年味也渐渐浓了起来。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穷,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再过一天就要过年了,但家里却没钱购买年货。母亲念叨,再穷也要过个好年啊。于是父亲便在母亲的嘱咐中,冒着鹅毛大雪,赶往几十里外的叔叔家借钱买年货。父亲回家时,外面已黑得看不见人,他用向叔叔借到的钱,买了二斤瓜子、二斤猪肉、三挂鞭炮、二斤酒,还有一些糕点,这就是我家那年的年货,虽然是借来的钱,但有了年货,便有了年的味道。

渐渐大了些,爸妈置办年货,除了一些吃的,还会为我们兄妹做件新衣服。但那个年代买啥都得凭票,过年也不例外。有一年父亲带我买年货,年三十排了大半天的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足足有十几斤,够我们全家吃好几天的,父亲喜出望外,一脸兴奋。又一年春节,父亲提前买了几斤猪肉,怕放在室内不好保存,就挂在屋外房檐下,但当天夜里就被人拎走了。眼看春节就到了,父亲急坏了,邻居们知道后,东一家西一家,凑了几张肉票,有了肉票,父亲又重新买来几斤肉,那年的年味很浓,弥漫着深深的邻里情。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好了起来,物质也丰富了。记得1984年春节,我们家最大的年货就是抢购了一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我们住的单位大院,三层楼几十户人家,我们家是第一个添置彩色电视的。过年,全家人便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邻居们也都跑到我们家看电视,整个春节,大院里热闹非凡。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读高中了,感觉年味没有小时候那么浓,但过年的喜庆仍然不减。有一年,我们家安装了空调,有了摩托车,还装上了电话,家人可以通过电话拜年了,我们家的年夜饭也第一次搬到了酒店里,那几年家里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年货”也变得大不一样了。

现如今,年货种类越来越多,每到过年,我家的厨房就成了一个大仓库,米、面、油、蔬菜、肉类、海鲜,应有尽有。人们不愁吃不愁穿,过年回家,也不会再大包小包地带年货回去了。但能够回家团圆,那种浓浓的亲情才是最好的年货。

记忆中最美的场景作文【七】

小时候最盼望的过年环节是“发钱”。不过可惜发的钱多数要上缴,妈妈的说辞总是不一样。最早说他们要给对方的小孩压岁钱,只有不用“回给”钱的才是我的;后来又说,钱会帮我攒着,还是我的,至于攒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用就完全不知道了。后来反应过来了,只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才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间段一般发生在大年三十到初二之前,必须不能错过!爷爷很大方,从我有记忆时已是一张崭新的50元了,后来渐渐“涨”到1张大团结,2张大团结,包里揣了钱就马上上街各种暗爽,上了街又各种舍不得动,最后还是买烟花,买大头菜,买平时妈妈总也不给买的小玩意。最好笑的是,小时候对钱没概念。一次,一位阿姨给了一张20元,因为只有薄薄的一张,便忍不住大哭了起来,谁都劝不住,最后大姨为我换成了20张一元钱,手里厚厚的一摞,才终于高兴了。

过年时,小孩不像大人那样忙,每天就做一件事情:各种玩。那时,卖鞭炮的摊子热闹得很: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女孩喜欢买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男孩喜欢二踢脚,以及五颜六色的礼花炮……到了夜晚,整个天空灯火通明,闪耀着五彩的礼花……

那时的除夕夜,特别是零点前后,电视里的春晚即使开着最大音量也完全听不清楚,因为到处都是隆隆作响的鞭炮声。“从小就听长辈讲放爆竹驱逐‘年’兽的老故事。如果停了鞭炮声,会很不习惯地觉得没有了年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